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

爲了與大宋何談,也爲了避免中京大定府徹底被攻陷,張儉在得了太后的旨意之後便以快馬向大宋傳報。

開始的時候有些漢臣向他建議能否先和中京道的宋軍統帥彭七知會,讓他們按兵不動,待兩國和談之後再作打算。

張儉瞬間便否定了這個提議,開玩笑,先向宋軍統帥知會?那定然是大宋皇帝先一步知曉大遼的和談的計劃,宋人的消息傳遞可要比遼朝快得多!

再說,大軍在外已經對大定府形成合圍,換做自己是宋軍的統帥,也不能看着這潑天的功勞從手中漏掉!

眼下正是大遼的萬急之時,一切都是在和時間賽跑,張儉在派出信使之後,便準備動身,張儉的歲數已經不小了,可這番與宋和談卻是要他親自前去,從上京城抵達大宋的北京,路途遙遙何止千里?

但他依舊咬着牙登上了馬車,蕭撻裡給他送來了宮中的侍者,醫官,蕭惠派出最精銳的士卒護送他,這不是張儉一人出使,而是代表大遼的一次正式訪宋。

當初澶淵之盟時,宋人皇帝和蕭太后都在澶淵,所以雙方之間的使節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談判,但這一次,大宋皇帝坐鎮北京城,遼朝要突顯自己的誠意便只能由張儉作爲使臣出使大宋。

上了馬車之後,張儉微微苦笑,這馬車完全不能與大宋的馬車相提並論,雖然張儉也不想承認,但他不得不說,大宋的馬車要好得多的多。

大遼使者的馬車甚至連宋人商賈的馬車都比不上,張儉見過也坐過那種馬車,速度快不說關鍵是舒服的很,車輪是一種名叫橡膠的黑色東西做成的,減震的效果非常好,再加上馬車下面的鋼條,即便是奔馳在道路上也沒有多少震動。

曾幾何時,南下對於遼人來說還是稀疏平常的事情,邊境上的遊騎時常馳騁宋人之地打穀草,宋遼榷場上常常是幾匹駿馬便能換取宋人大量的財貨。

每年大宋向遼朝交納的歲貢都要前往雄州交割,那是大遼最好的時代,也是所有契丹人心中的大遼,可那個時代已經消失了,契丹人還看不清這個事實,臆想着遼朝還是當年的那般風光!

張儉隨着馬車起伏,他覺得這樣還稍稍好受一些,窗外的風光在不斷的轉變,但模樣還是和當年沒有什麼差別,大遼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發展完全不能與大宋相比,他當年去過大宋,也去過燕雲,而耶律賈返回大遼時所描述的那麼一切與自己印象中的大宋完全不同。

拿起邊上自己已經離不開的放大鏡,張儉再次感嘆大宋格物的神奇,有了這放大鏡,自己看書便輕省許多。

一個王朝在不斷的前進,而另一個則是回想當年的榮光。

張儉希望的是大遼恢復往日的榮光,而不是單單在記憶中尋找…………

現在,想要前往大宋的北京城,必須穿過宋軍所佔領的中京道城池,而這些城池並非容易過,必須要從宋軍主帥彭七的手中獲得通關文牒才行。

所以張儉的第一站便是前往宋軍佔下的安德州,因爲這裡是彭七駐軍之所在,但他抵達興中府的時候便不能寸進了,興中府的主將王圭和行軍司馬王鶴在得知張儉來到後“盛情”招待他。

即便王圭沒有政治嗅覺也能看得出張儉是要南下進京面聖的,王鶴更是在看到張儉之後便猜到了他的意圖,也是遼朝的意圖,他們打算求和了。

雖然不知道上京城中發生了什麼,但現在求和一定是遼人頂不住大宋的壓力,於是一邊派人快馬向彭七報信,一邊極力的挽留張儉,爲的是爭取時間給彭七以思考對策。

張儉豈能不知其中的門道?身爲遼朝文臣之首的他早已看穿了王圭王鶴二人的意圖,連馬車都不下,一點面子都不給他們二人,而且滴水不進,大有你不讓我走我就餓死在興中府的架勢。

對待遼朝使者,又是丞相之位的高官,王圭與王鶴二人自然不好用強,畢竟稍有不慎便會引發兩國之間的口誅筆伐,作爲先動手的大宋一定討不得好處。

在第二天下午,看着張儉已經沒有多少力氣的時候,王鶴便派人給他們放行了,王圭還打算拖上一日,不滿的埋怨王鶴的婦人之仁,而王鶴指着飛快離開的張儉作家破口大罵。

“那老倔頭一副要餓死的樣子,誰敢再留一日?若是死在咱們這,那樂子可就大了!他張儉一下便成爲忠於王事的忠臣,而我等甚至連大宋都變成了耍弄陰謀詭計的小人!”

王鐵鞭撓了撓頭盔有些不滿的說道:“某瞧他還能支撐幾日嘞!說不得是裝的…………”

王鶴忍不住翻了給白眼:“如今遼朝萬急,他不拼了老命趕往北京城面見官家?裝?他這是拿性命相威脅,稍有不慎可就真的死了!到時反讓遼朝站在了道義之上,咱們這一仗有多少功勞都是白搭!”

還真是這個道理,王圭想了想忍不住點頭道:“還是本家兄弟你想的周全,這事某便瞧不出裡面的門道。可這遼人是暈了頭不成?這時候來求和豈不是羊入虎口!”

王鶴也露出疑惑的表情望着絕塵而去的馬車道:“不曉得,自從咱們大宋北伐之後,遼朝上京道的消息便全斷了,一點也沒有,否則朝堂的文書中必有提及。看來遼朝這是早早開始提防細作了。”

…………

張儉絕食的辦法在王圭和王鶴面前好使,在彭七的面前就不好使了,他張儉即便是絕食也要分清目的,他的使命是要前往北京城面見趙禎的,若是不拿了彭七的通關文牒如何南下?

面對彭七的招待張儉實在無法推脫,畢竟是大宋的統帥,身份雖然沒有張儉這樣的文臣尊貴,但也是怠慢不得,何況張儉希望早些出發便更不能輕易得罪他了。

只不過他沒注意到,一隻幽藍的信鴿從彭七的帳篷中撲棱棱的飛走,正是朝着他要前往的北京城的南方而去。

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請假!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
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驟至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兩千五百七十一章雄關如鐵第四百五十九章小小的青鹽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兩千零八十九章真相逐漸浮上水面第兩千四百三十二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趕鴨子上架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請假!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禮包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兩千三百九十二章“十六衛”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來自遠方的消息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號第兩千一百八十六章階級矛盾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遼朝的奴隸制度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兩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動向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爲了利益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戰告捷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沒有贏家的贏家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兩千六百零七章攤子算是鋪開了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戰而屈人之兵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一千二百九十章遼朝變天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八百三十二章謀事在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聲東擊西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百一十章將門的生意經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兩千兩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一千六百五十七章契丹“清理計劃”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戰(上)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六十六章八賢王?八大王!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