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

晏殊的解釋讓蔡伯俙撇了撇嘴:“你們文臣當然要如此嘍,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昊天曰旦、及爾遊衍!可把我拉上算是什麼事?官家在燕雲征戰,後勤急需補給,我還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呢!”

晏殊斜了他一眼道:“你當我不知道還是當宮中貴人們不知道?所有的補給已經出發,你不過是押運調度而已,以你駙馬府的快馬還能追不上輜重?老實站好,祭天開始了!”

果然,隨着晏殊的話鐘鼓齊鳴,這是在報知天帝降臨享祭。

年幼的太子在三才的幫助下牽着獻給天帝的犧牲,掏出短刀毫不猶疑的把它宰殺。

鮮血順着短刀緩緩滴落在地上,使得在場許多朝臣身體微顫,他們沒想到年幼的太子居然如此的殺伐果斷,這麼大的孩子別說是宰殺牲畜,即便是面對小貓小狗都是捨不得下手。

前來觀禮的遼朝使者和西夏使者兩人面部抽動,如此大的一頭牛就在大宋太子的手上殞命,而他面色如常……看來這位素有仁名的太子殿下也不是個好相與的……

此時唯獨大宋百姓跟着興奮起來,高呼太子的果敢,如此年幼的孩子能有這樣的果斷和堅毅的確與衆不同,不愧是天家培養出來的,果然是頂頂的好!

太子是什麼人?未來的皇帝,誰都希望他能和當今官家一樣,對內仁慈,對外殺伐果斷,只有這樣才能保護好大宋的百姓和疆土。

牛、羊、豬三牲齊備,三才高聲喊道:“太牢齊備,太子燃焰禋祀!”

這些犧牲隨同玉璧、玉圭、繒帛等祭品被放在柴垛上,由趙旭點燃積柴,讓煙火高高地升騰於天,使天帝嗅到氣味。這就是燔燎,也叫禋祀。

祭天的禮節是繁複的,冗長的,還要有人扮演“屍”,所謂的屍乃是由活人扮飾,作爲天帝化身,代表天帝接受祭享。

單單是獻酒的儀式就有四次之多,但年幼的太子都堅持了下來,在祭天之中的所有人都跟着皇嗣和宮中貴人一塊進行,各種各樣的食材和美酒被獻上。

最後黃帝時代的樂舞之聲再次響起,在太子的帶領下衆人和舞隊一起開始跳起了《雲門》之舞。

這是華夏百姓準確的來說是漢人古老的祭祀儀式,但其中的某些細節和遼朝乃至西夏的祭祀方式十分相似,各種文化的基礎都是同源的,即便是外族也在不知不覺中或多或少的融入了華夏的元素。

所有的祭祀完成之後,人們才發現,不知什麼時候那祥瑞般的奇景已經消失,東京城上空的烏雲被吹散,冬日裡寶貴的陽光再次普照大地,把整個東京城鍍上了一層亮色。

陽光之下使得衆人的心情大好,彷彿連冬日的寒冷都能被驅散,年幼的太子親自操刀,把祭祀用的牲肉贈給宗室臣下和百姓,這被稱爲賜胙。

最開心的人當然是普通的百姓了,這一次居然能獲得祭天的賜胙,要是放在原先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賜胙其實是王語嫣的注意,她深深的明白趙禎的那句話:“皇家對內的首要任務就是把百姓的人心都攏絡在自己的旗下,只要有民心和軍權這兩樣東西,大宋的天家就是萬無一失的!”

爲此王語嫣在趙禎御駕親征的時候極力的攏絡百姓之心,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幫助百姓多做善事,什麼養慈院,福田院,蒙學,學堂,等等全數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其中,百姓自然交口稱讚。

夫妻一體,官家仁慈寬厚,體恤百姓,皇后慈愛,助孤扶幼這樣的好名聲自然被攢了下來。

當然這次祭天到這裡還未結束,單單向百姓展示天家的仁慈還是不夠的,更要向上天展示天家的仁慈,爲此太子還要上皇城門樓,舉行特赦儀式,赦免囚徒!

開封府早就準備好了名單,這些囚徒都是小偷小摸,之類的人,盛世自然要法律寬鬆些,這樣的小偷小摸還是能改造好的,如何改造?

這就簡單的多了,白天勞作,晚上在蒙學中上課,主要教授四書五經之類的……三月爲限,自有考官出題判卷……

如若不合格,對不起開封府的牢飯還要繼續吃!

這是二皇子趙昀想出的辦法,看似是一個孩童的玩笑之舉,但卻被開封府知府事范仲淹採納,效果之顯著,結果之震撼讓人瞠目結舌。

小偷小摸的人自小就沒接受過什麼教育,在儒家思想的侵透下,很快就開始“三觀盡毀”,面對課業更是如上刑場一般,但又不想繼續回去蹲大牢,只能咬牙支撐,結果考試通過的犯人個個規規矩矩不敢再犯。

這次特赦的人就是這些正在學海中苦苦掙扎的犯人……至於那些殺人越貨的強盜並不在特赦的名單之中。

罪大惡極的人有什麼權利得到特赦?把這些人赦免就是對百姓的不負責!就是對大宋律法的褻瀆!

即便是寬仁的天家也不會做這種蠢事,大赦天下這種事情在如今的大宋基本不可能出現,尤其是在趙禎主持下,《皇宋憲法》的修訂之後。

敬天法祖,特赦儀式之後,整個祭天儀式纔算是結束,人羣再次烏泱泱的簇擁皇駕回皇城,這個看似沒什麼用的儀式結束了,可他對大宋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通過這次祭天大宋天家再次確立了它至高無上的地位,東京城的百姓自然會把祥瑞奇景和祭天的事情散播到大宋的每一個角落,即便是遠在南海的諸國都不會被落下。

同時此次祭天的活動使得大宋的凝聚力上升,對團結整個國家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個國家擰成一股繩是可怕的,這對大宋的北伐有着重要的作用。

王語嫣爲什麼如此熱衷這次祭天,還不是爲了減輕趙禎的壓力,對於這次北伐的耗費東京城的官員已經頗有微詞。她要極力的證明官家這麼做是對的,是上天的旨意。

把蔡伯俙拎來,主要是讓他在去往析津府的時候一路上宣傳……她是一國母儀天下的皇后,能爲趙禎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
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八百二十五章大宋將門無孬種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四百二十六章神衛軍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縱火焚宮殿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天皇的無奈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戰必危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邊牆修不得!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五十三章幹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五十二章破而後立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兩千一百四十四章資本永不眠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三百五十八章來自邏些城的消息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二百五十四章皇帝的大婚(上)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宗教之爭第兩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門與白蓮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勝追擊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敵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七百三十章偉大的蹴鞠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三百七十章遼朝兵力有幾何?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國力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五百八十章伊州之圍第五百五十五章人總是有私心的第兩千兩百零四章離京的駙馬和公主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與蘇軾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一百七十二章靈前夜話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無好宴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兩千四百四十八章趙旭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