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

事實上遼朝西京道的亂局並非如張玉騫的奏疏中描述的那麼簡單,也並非和大宋有任何關係,這是在大宋強壓之下所產生的一種恐慌,連趙禎都不知道,現在的大宋在遼人的眼中就是一個怪物,一個戰無不勝的王朝。

從燕雲之戰後,大宋便一路高歌猛進,不斷的向北拓展用兵,西夏和大遼抗衡多年也難逃覆滅的厄運,遼東以彪悍著稱的女真人更是被大宋馴服,成爲遼朝的東北方的心腹大患,宋人甚至遠渡重洋使倭國屈服。

在大宋的淫威下,高麗瑟瑟發抖的拋棄了舊主,成爲大宋的藩屬之國,中京道一戰遼朝二十四州府盡數陷落,速度之快,進兵之急令人結舌。

即便是朝堂之中所有人都在說這是因爲宋人藉助了火器之利,若是草原作戰便完全不是契丹鐵騎的對手,但一種恐懼已經在不經意間蔓延開來。

自古以來華夏戰爭都是窮盡手段的,兵不厭詐早早便出現在兵法之中。

這樣的言論也就讓某些契丹人依舊充滿幻想,只不過些人往往是在上京城的貴族老爺,或是從未見識過大宋兵甲的契丹人,在他們心中契丹的鐵騎是戰無不勝的,宋人當望之披靡。

可西京道不同,這片土地距離當年的中京道太近了,消息傳播的非常快,以至於西京道的官員根本來不及反應,便已經流傳起來,待這些契丹官員發現時,戰況的慘烈使得他們自己也很震撼,不知該怎麼辦。

於是機緣巧合之下,問題便出現了,一個醉漢在酒後於城中大道上對旁人大聲道:“國朝不靖,強宋襲中京道而勝,上京護佑自身而無暇他顧,我西京道生靈塗炭指日可待!瞧這架勢,嗯,三五日的功夫便會殺過來!不若現在收拾細軟,早些趕往大同府,以做打算!若戰,則我身安,若不戰,權當保全性命矣!宋遼通商之計,無有太多束縛!”

邊上的同伴雖也有些醉意,但卻稍稍清醒:“莫說胡話,宋遼兩國立約和談,宋按兵不動,遼亦不在回失地,如此來,兩國安定,怎會撕毀約定犯我西京道?!”

醉漢稍稍撇嘴道:“宋人的話你也能相信?當年宋人不宣而戰,以軍演之名,出兵驟至燕雲可曾遵守盟約了?他大宋皇帝就是個不守信用的主!”

邊上的同伴瞬間酒醒,侮辱大宋皇帝,這雖然是遼朝,可是讓那無孔不入的大宋密探聽了去,那可了得?連忙拉着他離開,即便是醉漢一路叫嚷,他也權當沒聽見。

但邊上的人可是聽的清楚,尤其是那句:“若戰,則我身安,若不戰,全當保全性命之舉!”這算是最爲萬全的法子,若是宋人真的殺過來,那還了得?

聽說宋軍的火器一炮之威震天撼地糜爛數十里,雖說這話有些誇張,但也足以說明宋人的火炮可怕,誰不是有家有口的人,誰希望自己成爲宋遼之戰的犧牲品?

如今宋人得勢,又開宋遼之榷場,雙方交易往來,無有禁止,這便是前往大宋的好機會,最少先躲過這陣風頭再說,哪怕這是謠言,也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於是最先離開西京道趕往大宋大同府的人便是遼朝的富人,他們有錢便更加惜命,只有保全性命才能把這些錢花掉啊!何況一路上花費的地方可不少。

隨着富人的不斷遷移,民間的百姓也反映過來,他們多是城中的百姓,沒有什麼主見,但瞧見富人都走了,那還不跟着走,雙方之間也不是一點接觸也沒有,富人瞧見往日裡招呼自己的酒店夥計,也會好心的提醒一聲,不知是爲了提醒他還是爲了炫耀自己的離開。

於是這些城中的普通白百姓便加入其中,形成更大規模的遷徙,當然這種遷徙也不是一下便成爲規模的,西京道各州府的官員對這種情況開始是嗤之以鼻的,在他們看來宋遼之間停戰立約,便是大國之間的契約,不可違背。

大宋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出兵西京道?說實話在官員們看來眼下的西京道還不值得大宋如此不要臉皮,若是開了這口子,以後宋人的信譽便全部喪失,甚至在史書中留一下一句無信之國的評價!

州府官員從未遇到過眼前的狀況,許多人不知該如何處理,有人甚至完全置之不理,認爲這是不可能的,而有些官員則是親自與州府之中德高望重的宿老相見,請他們控制局勢,但這愈發讓人懷疑這是要把所有人綁在船上的舉措。

能走的人是要走的,怎麼攔也攔不住,不能走的人開始慌了,農人的命就是土地,後套平原的大量良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怎能離開?

但眼下這一情況非常的不樂觀,彷彿西京道的所有人都在想辦法離開,左邊的顧大嬸每天收拾着東西彷彿是準備離開,而東面的保老頭已經上路了,說是去縣城看看自己的兒子,誰知道他是不是和兒子一起去大同府了?!

人人都在懷疑,人人都在觀望,但不斷被的有富人,窮人離開時,這種觀望就成了跟風,不斷的有人跟隨,不斷的有人離開,不斷的有人加入到南下的隊伍中。

於是整個西京道人心惶惶,這就是地方吏治出現問題的根本表現,也是遼朝中央自顧不暇的表現,若是在大宋便不會有這一情況出現,朝廷會發出安民告示,而地方官吏最先想到的便是把人留下,安定民心。

當然,終究還是國力上的差距,宋遼之間的實力對比失衡讓遼朝百姓從心中便沒有了安全感,大宋在中京道的一路高歌猛進,連戰連捷使得遼朝百姓心中原本的安全感消失一空。

眼下這一情況便是極大的諷刺,大宋沒有使一點手段,遼人百姓便自己開始慌張起來,其實沒有那個醉漢也會發生動盪和不安,這是國家力量對比出現失衡的結果。

安全感這東西說不出來,但卻真實存在,人是最善於趨吉避凶的動物,在面對危險時,他們本能的選擇最安全的地方去,而大宋在遼人的眼中便是安全的地方。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
第一千三百四十七章仁君所爲第五百五十章財帛動人心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誰動了皇權?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過是一顆棋子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蘇軾的難題第七百五十八章打破時代寧靜的鳴笛(上)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臨之後……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則的救贖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國沙文主義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遠遁的塞爾柱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八百三十四章餓殍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五百八十六章熱鬧的析津府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與地獄的距離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十章我是賭神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戰爭的導火線第一千三百一十四章躍然紙上的王安石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兩千二百七十四章貨殖律第六百六十八章遷都之謀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六章東城豪門的利用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八百九十九章興慶府的動盪(上)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十九章太子的反擊!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二百八十七章重壓之下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一百九十五章遊俠兒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兩千一百二十六章圍困白雲寺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虜勳章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圍魏救趙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線盡頭的龍旗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爲進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籠的惡魔第一千七百七十九章忠誠與背叛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兩千五百三十八章趙禎的誠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