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

手中的長刀在胯下軍馬的帶動下劃過一個遼人的脖頸,鋒利的長刀輕鬆的把他的腦袋砍下,身體還向前衝了兩步,血水噴射在狄青的鬼臉面具上,讓他更顯猙獰。

猩紅的血液最能激發人心中隱藏的戾氣,踏白軍如鐮刀般的收割着遼人的生命,同時這股暴虐的氣氛也環繞在他們的身上,使得踏白軍的攻伐更加鋒利,嘶吼聲響徹雲霄。

三千踏白軍追殺幾千人的殘兵,速度之快令人難以想象,如瘋魔般的模樣連彭七看着都熱血膨脹,帶領城牆上的守軍大聲叫好。威武,慷慨之聲不絕於耳。

踏白軍在狄青的帶領下,用遼人的鮮血和屍體見證了自己的彪悍,也用此洗刷了大宋馬戰不如遼人的恥辱,戰場上的每個人的血液都在燃燒,燒的人渾身發燙,燒的人有使不完的力氣。

經過反覆的衝殺,很快,遼人的潰軍就基本被消滅,偶爾有一兩個沒死的也很快被彪悍的踏白軍各種補刀,太陽照着在戰場上沒有一絲溫暖,反而使亮得刺眼的盔甲更加冰冷。

遼人的潰兵被踏白軍殺戮乾淨,戰場上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響,連傷員的呻吟聲都沒有,寂靜的彷彿人間地獄,只有地上的血水和殘肢斷臂在述說這剛剛發生的一幕,而此時的狄青一路放聲高呼策馬而行,雖血染征衣卻無比自信,就這樣帶着踏白軍向城門退走。

他們的使命完成了,城牆上的將士們已經開始用手中的兵器擊打地面,對着狄青等人嘶吼:“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於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慢慢的整個析津府的百姓也跟着高唱,這是來自先秦《詩經》中的古老戰歌,這是華夏百姓心中不朽的戰歌,誰人敢忘?

歌聲伴隨着敲擊聲響徹雲霄,震撼蒼宇,同時也讓耶律宗信的前軍瑟瑟發抖,這根本就不是他們所熟悉的宋人軍隊,也不是他們所認識的宋人。

耶律宗信見識過大宋的騎兵,當初飛狐嶺一戰讓他們吃到了大苦頭,可現在看來,大宋的騎兵更加精銳了,行家一眼便能看出虛實,耶律宗信在看到大宋騎兵追殺潰軍的模樣便知道他們不弱於大遼的鐵騎。

馬上功夫不弱,連殺敵的技巧都比原先突飛猛擊,這纔是耶律宗信最害怕的東西,契丹人對漢人的優勢在哪裡?不就是騎兵嗎?騎兵之所以叫騎兵不是因爲有戰馬,而是有一套精銳的戰法和士兵。

狄青率領的踏白軍從加速到衝鋒,再到收割,一氣呵成,數千人如臂揮指,這纔是最可怕的地方,這意味着大宋的騎兵已經能掌握騎兵的精髓,即便他們沒有契丹人的經驗豐富,但他們身上的鎧甲和武器卻遠勝大遼!

耶律宗信遠遠的便瞧見,那些弩手絕望的擡手向大宋騎兵射去一支支弩箭,但大宋騎兵不管不顧,運氣好的弩箭插在甲冑的縫隙裡不能寸進,運氣不好的直接就從盔甲的正面彈飛,不用細看耶律宗信也明白宋軍的鎧甲上最多留下一道白痕……

厚重的鎧甲對大宋騎兵的影響並不大,身體依然能靈活的在馬上騰挪,甚至能在飛奔的快馬上俯身拾取地上的羽箭,這對騎兵的騎術要求很高。

耶律宗信眼睜睜的看着自己派出的萬餘人被消滅乾淨,但自始自終沒有派出一騎去接應,因爲他知道自己沒有能力這麼做,即便是去接應也很可能有去無回。

他更擔心宋人的騎兵會藉着這股銳氣橫掃自己的軍陣,三千破萬不是不可能,當他看到大宋騎兵退走的時候心中居然升起一種慶幸,或者說是死裡逃生的後怕,這三千人的騎兵隊伍,生生給人以數萬騎的聲勢。

傳令的騎兵早已到達中軍,沒人敢阻攔背上插着令旗的傳令兵,因爲是在前軍與中軍之間傳遞消息,傳令兵身上的顏色特別的鮮豔,爲的就是告訴所有人他有緊急軍情傳遞。

中軍十萬人已經距離耶律宗信的前軍很近了,一盞茶的功夫便能跑上一個來回,而此時的傳令兵卻根本沒有機會離開,左丞相那駭人的臉色已經說明了一切,而陛下的臉色雖然不好看但卻沒什麼大礙。

“耶律宗信真是這麼說的?”

這已經是張儉第三次詢問地上的傳令兵了,他真的希望是這人聽錯了,而非事實如此,但很可惜,傳令兵的回答依然是如之前一般:“千真萬確,將軍說他可以肯定站在城牆上的一定是大宋皇帝,將軍還說如果不是大宋皇帝本人,應身着帝王服飾以安萬民之心,此時身着龍紋鎧甲,又有旌旗儀仗護衛,必是大宋皇帝無疑!”

張儉瞬間覺得天旋地轉,差點暈倒,強忍着心中的波濤洶涌對傳令兵揮了揮手,那契丹騎士頓時如蒙大赦,倉皇的離開宮帳。

耶律宗真此時有些瞧不起張儉,大宋皇帝死不死的和遼朝有什麼關係,他在不在大遼都要收回析津府和南京道,難道就因他一人而撤不成?

“無甚的事情,他趙禎不死反而是上天給朕擊敗他的機會,原本朕給他設的衣冠冢倒是能派上用場了!”

面對皇帝輕鬆和笑意,張儉此時完全笑不出來,宋人實力的他明白,一旦趙禎沒死,對宋軍的士氣和鼓舞完全能超過大遼的軍隊,並且如果這是宋人皇帝的陰謀,那在知道趙禎沒死的一瞬間,大遼便已經落入了他的圈套!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張儉咬牙道:“啓奏陛下,如果真的是宋人皇帝演的一出苦肉計,我大遼還是應當退回居庸關一帶以防有詐!”

耶律宗真驚訝的望着張儉,他沒想到平日裡跟隨在自己身邊的左丞相居然是個如此敬小慎微,甚至有些過於膽小的人,二十萬大軍已經抵達析津府之前,此時再退簡直就是個天大的笑話!

別說是自己不答應,就是出征的將士也不會答應,這要傳了出去自己成什麼了?得知大宋皇帝駕崩興兵討伐,得知大宋皇帝未死就率兵逃走?

尤其是在得知趙禎沒死後,耶律宗真就更加興奮,他終於可以堂堂正正的擊敗趙禎了,他要讓父皇看看自己是不是不如大宋皇帝!耶律宗真一直記得父皇死前說的話,自己憑什麼就不如他趙禎了?!

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八章太子泡妞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
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與話事人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兩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邊軍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九百六十三章殿試與祭天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來自大宋皇帝的威脅第一千七百一十七章利益所繫第兩千三百五十六章堅如磐石,動如潮海第兩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處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兩千五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兩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會無賴第兩千一百二十七章全城而動第兩千三百四十七章論“間諜戰”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八章太子泡妞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軍刺與破甲錐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九十一章無辜的趙禎第兩千一百二十二章賈昌朝的作用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兩千一百九十八章姐弟之情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與塔利班第兩千一百零九章意外的“對視”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爲棋子的約翰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兩千四百一十六章無恥小人第兩千一百零一章大變將至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難(三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五百五十二章“趙二爺爺”留下的難題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兩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七百四十九章華夏的可怖歷史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價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零一章趙禎的妙計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六百七十六章張儉的擔心第兩千三百八十二章潛入北城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三百二十章雪災中的柳三變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