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二十章妖孽來了

種諤無辜嗎?不,他罪大惡極,罪不可赦,但同樣的也罪不容誅,殺了他不像是殺範大勇,即便是趙禎用無數的理由勸誡自己,可最後還是磨滅不掉他對本能的厭惡。

在範大勇失敗的時候,趙禎本能的選擇犧牲範大勇震懾朝堂,因爲這對他來說是最有益處的,範大勇只不過是一個從范陽縣走出來,籍籍無名的將軍。

像他這樣的人在西軍沒有五十也有三十,所以死一個範大勇不算什麼。

種諤不同,完全不同………………

他的不同之處就在於趙禎沒法選擇犧牲他,範大勇籍籍無名,毫無背景,但種諤是種世衡的兒子,種家對大宋有功,趙禎便本能的選擇了放過種諤,讓他吸取教訓重新開始。

趙禎厭惡這一切,在他看來無論是範大勇還是種諤,亦或是劉渙都該死,但他卻不能這麼做,這就是一個帝王的本能。

種諤沒有性命之憂,甚至還有再次向上走的機會,通過此次失敗,他甚至能獲得寶貴的作戰經驗,至於劉渙,他也死不了,做多是被髮配到偏遠貧窮的州府,以他的資歷和能力在地方上還是不相當愜意?

所有人當中只有範大勇是悲慘的,以生命的代價成爲這場政治博弈的犧牲品。

朝堂上還是如同之前一樣安定,唯一的改變就是君臣之間的關係更加和睦了,以一個人的犧牲完成了朝堂之間的轉變,這看似也算是個划算的買賣。

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範大勇的死真的很冤枉,無論是趙禎還是朝中的相公們都在極力的補償範家,範大勇的兒子不過十三歲便被蔭恩,官至振威副尉,更是得了勳價從六品的飛騎尉。

大宋如今已沒有了散官價,也就是說他年滿十八歲之後便可直接出任西軍的校尉一職,若是在往常範大勇便是戰死也不會有這樣的待遇,可現在無論是身爲宰執的范仲淹還是兵部尚書狄青都對此毫無疑義。

趙禎的封賞順利到達范陽縣,范陽縣熱鬧的如同過年一般,百姓們奔走相告,都是在爲範大勇沉冤得雪而高興。

每個人都在歌頌官家的聖明,每個人都在誇讚宰執目光如炬,作爲上差前來的種世衡幾乎快要把腦袋埋進褲襠裡。

知恥而後勇,趙禎是這麼對範大勇說的,他不覺得把人一次次的派來范陽縣有什麼問題,面對一個死去的冤魂,多少人能淡定的看待這一切?

至少趙禎自己不能如此平淡的過去,心中的那道坎很深,既然自己過不去,那就讓所有人都不舒服!

種世衡爲了保住兒子的命,那就要跟着不舒服,至於朝中的相公們,自己這次下的旨意沒有一個人反對,但他們心中的感覺必定是如同吃了蒼蠅一樣!

點卯的鐘聲響起,中樞院的大門已經打開,官員涌入其中,在院中點卯的聲音不斷的傳到宰執的公廨。

蘇洵關上了窗戶,拎起紅泥小爐的茶壺給范仲淹續茶,這茶水已經喝了三回,淡而無味的。

范仲淹喝了一口茶水後無奈的起身,邊上的蘇洵已經迫不及待的開口道:“宰執相公,眼下百般的事情都能忍過去,但國朝的大政不能動盪,如今朝堂上紛爭不斷,各部官員都有自己的想法,因爲青塘的事情吵得不可開交,萬萬不可啊!”

“青塘之事已有定奪,官家雖然沒有明說,但太子已經把國朝的大政引到了內政上,如今安定宇內,籌謀財計乃是重中之重,爲何還要緊盯青塘不放?兩次用兵皆以敗北而終,豈可再談兵事?”

蘇洵苦笑道:“我大宋兵甲向來強悍,如今折戟青塘,被說是朝臣不服,便是百姓也不服啊!若是不能穩定朝局,勢必會有第二個劉渙出現。”

“允明說的極是!不知範相公可看了今日的神都晨報?”

“永叔來了?你也是來勸老夫上奏官家的?”

歐陽修擺了擺手:“永叔不敢,只不過眼下看似平靜,可在這平靜之下乃是滔天的巨浪,人心不定乃國朝大患!”

歐陽修說完便把一份晨報放在了范仲淹的桌子上,正面六個大字《言青塘師不功》。

“我大宋之敗於青塘,非兵將軟弱,非用人不善,非器械不精,非甲冑不堅,非兵刃不利,非火器不威,乃人心各異也!朝堂上下心不結誠,君臣之間暗生間隙,以偏師擊正師,自取其辱也…………”

單單是開頭的幾句話便讓范仲淹臉色大變:“何人敢以此文章做那出頭的椽子?!此文…………甚好,但卻不知時政,如何敢把話說的直白若斯?!”

歐陽修和蘇洵對視一眼齊齊的開口道:“除了王臨川還有誰?”

“王介甫?”

蘇洵嘆道:“除了這位“倔強”先生還有誰?官家把他從舒州召回,以度支使安置,誰知他進京第二天便在面聖的時候上疏了。”

蘇洵的話讓范仲淹頭疼不已:“那篇奏疏陛下讓我看過,開頭便是咄咄逼人之氣,“臣愚不肖,蒙恩備使一路,今又蒙恩召還闕廷,有所任屬,而當以使事歸報陛下。不自知其無以稱職,而敢緣使事之所及,冒言天下之事,伏惟陛下詳思而擇其中,幸甚。”

聽聽這話說的,陛下瞧見竟是他上疏竟一時愣住,聽三才大官說,陛下整夜通讀其文,以硃筆親自標註數處責罵之,後又以硃筆圈出三處讚賞之,陛下說他性急躁,不堪爲大政,但文筆才學極佳,堪以學士爲之,可爲一路之安撫使。”

歐陽修點頭道:“此人才學極佳,牧民一方政績斐然,當年我大宋克敵中京道,他便任松山州知州,短短兩年時間不光物阜民豐,甚至成爲一方繁華之地,便是附近的惠州,武安州,高州架起來也有所不及!”

蘇洵開口道:“便是如此,當年是爲了勘磨他身上的棱角,官家特意把他調任貧困之州府,他每到一地便興修水利、擴辦學校工廠,政績斐然。雖說性格倔強爲同僚不喜,但在民間卻是有一個王青天的好名聲。此次官家召他回京出任京朝官,便因爲如此。”

范仲淹看完手中的晨報,無奈的苦笑道:“你們可知官家如何評價此人?”

“如何評價?”蘇洵歐陽修二人好奇的問到。

“妖孽來了…………”

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
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八十一章“執劍人”第九百一十七章剋夫?旺夫!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貧富,分草場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萬象更新第六百零二章劍走偏鋒的援軍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換新主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實亡的自治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兩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邊?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九百九十章師出有名第兩千二百五十七章張柏的決斷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綢繆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欽定憲法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兩千零一十七章西軍的種帥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敗!第一千二百五十章華夏王朝的侵略史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六百八十八章棄城而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潰第兩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樞的宰執公廨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兩千三百二十二章大宋的報復“如期而至”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八百零六章天竺的盟友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兩千五百三十九章無法拒絕的理由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兩千三百八十八章圍攻瑪兒敢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劍指女真第兩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爺”從不公平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第四百二十七章帳中對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兩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三百零九章得勝,凱旋!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六十二章太子駕到!第兩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圖(下)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百零八章采薇與卓然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二百八十章大宋軍工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兩千零三十六章大宋的學問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四百零九章神兵利器如何用?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帝王的婚姻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