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

吳萬全爲何要這麼做?他是故意爲之,約束軍隊?壓制軍中將士的戰意?這根本就不是他平日裡的作風,若是換做之前的他,早已率軍殺入天竺,衝殺當地敢於挑釁反抗大宋的軍隊,給朝廷佔領更大的疆土了。

他之所以這麼做爲的是不犯錯,也爲的是等待朝廷的反映,他相信天竺人必然會採取報復,而他們的報復一來便是大宋的機會。

將士們的戰意被壓制當然是好事,只有如此才能逼得他們在釋放的時候不遺餘力,全力以赴!

吳萬全在等,在等這個原本不算大的衝突變成大事,變成一個足以把天竺和大宋攪在一起,進入戰爭狀態的大事,到那個時候,大宋出兵天竺理所當然。

於是吳萬全便和雲南路的軍政長官轉運使劉俊合議,以金牌急腳遞傳遞消息與御前,請求聖意示下,再做打算。

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們沒有話說,他們都被天竺的這套荒謬的邏輯給“震驚”了,他們沒想到天竺人的思路如此“清奇”能把侵佔他國領土說的如此理直氣壯。

這簡直就是強盜行徑,好比一個大戶人家,讓自己的家僕,佃戶去開墾別人家的土地,然後據爲己有,別人找上門的時候,把自己摘個乾淨,把所有問題都推給家僕佃戶身上,你有本事去找他們要去,反正土地我是不會還給你的…………

趙禎心中只想到一句話:“無恥,無恥至極。”但同樣還有一句話:“人不要臉天下無敵!”

天竺這就是不要臉了,也確實無敵了,只不過這種無敵是自認爲的無敵。

這就有些可笑了,天竺人不是膽大,而是狗膽包天,大宋已經對它進行了封鎖,但誰知道天竺人非但沒有老老實實的在自己的土地上呆着,反而向大宋發起挑釁。

大宋的朝臣們當然吃驚,當然驚訝,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個跳樑小醜現在正大光明的站在大宋面前挑釁,猶如一個要伸腿絆倒大象的螞蟻讓人一時間笑不出來。

朝臣們不說話,趙禎在稍稍的驚訝之後便平靜了,對於他來說天竺人的所作所爲並沒有什麼好奇怪的,他見得太多,後世這個奇葩的國家做出許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跟眼下的這一情況相比,也差不到哪去。

看來並不是後世的天竺奇葩,而是從千百年前就是如此,不講道理和荒謬已經成爲了他們的習慣。

這也難怪,高高在上的統治者都是高種姓,他們自認爲自己“天生高貴”從出生開始就被別人侍奉,永遠都站在高處,所以他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邏輯。

同時趙禎也瞭解吳萬全的所作所爲,顯然這個吳鐵膽是要向朝廷,向自己請命,在這個時候反而約束軍隊是在幹嘛?不就是在蓄力待擊嗎?

趙禎對殿中單膝跪地的遞役揮了揮手:“帶他下去休息,朕知曉了。”

待他離開之後,殿中的朝臣們也回過神來,殿中的安靜也被打破,朝臣們討論着天竺的無恥,這種荒謬的邏輯真是讓人又氣又恨又想笑。

“無禮!狂妄!”

趙禎聽到最多的詞語便是這兩個,並且武官已經出班請纓,願意爲大宋而戰,出征討伐天竺之大不敬,教訓天竺小人。

眼下軍心可用,眼下天竺人自己給自己挖坑,趙禎正發愁怎麼教訓天竺呢!

趙禎在心中默唸老天待自己不薄,給大宋和自己送來如此好的機會,無論這是不是波羅王朝的意思都無關緊要,趙禎知道肯定不會是那耶波羅的意思,但現在主動權在大宋的手中。

大宋說是波羅王朝發動戰爭,那就是波羅王朝的鍋。

在此之前,三司的商貿司已經發現了天竺的商賈出現在塞爾柱王朝的事實,並且第一時間上奏中樞,上奏趙禎,對這件事趙禎並沒有在意,在意也沒有辦法,顯然這倆個依靠大宋的王朝有着自己的打算。

塞爾柱人幫助天竺人在趙禎的意料之中,畢竟塞爾柱也不希望看到大宋一家獨大沒有任何威脅,現在唯一和大宋能產生利益衝突的也只有塞爾柱王朝了。

兩國之間曾經有過摩擦,甚至差點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最後趙禎是依靠大宋的強大國力威脅塞爾柱,使得它妥協下去,同時也以戰爭的手段讓塞爾柱人看到了大宋軍力。

黑汗的覆滅就是最好的展示,是大宋對塞爾柱,對圖格魯克的致命一擊。

當然從商貿司傳來的消息以及黑手從塞爾柱收集到的消息看,天竺人和塞爾柱之間的秘密貿易還沒有公開,顯然是忌憚大宋對塞爾柱的報復。

並且趙禎從這交易之中看到的是塞爾柱在利用自己高價的位置不斷壓榨天竺人。

這些事情天竺人自己不會不知道,現在的他們應該後悔和大宋鬧翻,也後悔對大宋商賈下手了,只不過一切都已經太晚,後悔並不能解決天竺的問題。

天竺的經濟瞬間從繁榮下降到了蕭條,這也是爲何會出現邊境摩擦的主要原因,因爲天竺的產出只能依靠土地,土地對他們來說更爲重要。

在朝堂之上趙禎並沒喲再提及雲南路邊患之事,也沒有提及大宋與天竺之間的摩擦問題,而是正常的進行正朔大朝會,彷彿從來沒有被打斷,也沒有被影響。

但朝臣們能夠感覺到官家的心情非但沒有失落,反而非常好,對改制之後的六部褒獎頗多,對中樞院的三省以及三司,參謀兵事院的誇獎也很多。

“劉渙還沒傳來消息嗎?他應該已經到了青唐,角廝羅的消息也沒有嗎?”

歐陽修忘了一眼邊上的蘇洵,緩緩出班道:“啓奏官家,現在劉正使怕是纔剛剛抵達角廝羅不久,便是有消息了大抵還在路上。”

趙禎點了點頭:“諸位對吐蕃之事如何看?”

“臣以爲當保持眼下之勢,不予馳援角廝羅,相反應該給吐蕃諸部提供消息,甚至是援助,讓他們和角廝羅之間互相攻伐!”

從文官隊伍中走出一人,說出了令人吃驚的話,使得乾宇殿再次陷入安靜,衆人望去此人乃是隸屬中樞院門下省給事中陳善靜。

此人在朝中的態度一直都是過於激進的,尤其是對待吐蕃這件事,更適是強烈建議大宋在吐蕃之中插手,平衡各方力量,誰弱就扶持誰,誰強就打壓誰。

如此才能保持吐蕃的穩定,最少是對大宋沒有威脅的穩定。

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
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風吹,戰鼓擂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離開神都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兩千零五十章無私還是自私?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華燈初上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賈之分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無法回頭的蘇軾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識形態的差別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三百一十一章斷裂的“圓環”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一千四百章伏閣請對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獄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計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沒有和談第七百一十二章狼與羊第兩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無奈第兩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種形式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賈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兩千三百九十八章還是有後手!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倭人初見盛世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擊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兩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廝羅的“存人”戰術第一千五百八十五章塞爾柱的使者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兩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廝羅的計劃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國”與“蠻夷”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贊普和論逋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瘋子第五十一章糜爛的太子三衛第兩千三百六十五章沒有誘餌,也沒有主力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無賴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兩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庫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下)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詔書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蕩蕩的城門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禮與威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約翰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兩千五百九十二章遙遠的“京觀”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來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