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

“大寶于闐國”的稱號乃是因爲後晉皇帝石敬瑭所賜予的,於是便順理成章的成爲于闐國的稱號。

趙禎看着手中歷經滄桑的璽印久久不語,這塊璽印是于闐國的國鼎證明,也是這個西域一角小國對華夏的證明,證明他是屬於華夏的一部分,也證明了他的正統。

看着眼前眼神充滿決絕的尉遲臨風,趙禎微微一笑:“你倒是好膽量好氣魄,朕是大宋天子,說出去的話自然是金口玉言出口成憲,爾之於闐依舊是爾之於闐,朕不會干涉你的內政,並且只認定你尉遲氏一族的正統,至於駐兵乃是必須,此乃大宋對於闐的統治地位,保證大宋利益的同時也保護你尉遲氏一族的利益,除此之外什麼也不會做。”

尉遲臨風在聽了趙禎的話後,心中的忐忑終於落了地,但他的驚喜還沒有結束,趙禎說過要給他一個保證,那就必須要實現自己的諾言,好聽的話誰不會說?

要想獲得尉遲臨風的信任和忠誠就必須拿出誠意,趙禎望着他思慮再三道:“朕知道你的擔憂,如何讓這一國策延續千百代,朕打算在收復于闐故土之後,與爾之國都處立下永世石碑,上書大宋律法,並把于闐之自治寫入律法之中,非萬急之時,不得改變!”

白虎節堂中的曹康和王圭並不明白官家的意思,但王鶴卻萬分驚訝,說實話他以爲這也是官家收編于闐的緩兵之計,但沒想到這次官家卻是要來真的了!

一旦把于闐自治寫入大宋的律法之中,那就意味着極難改變,並且會成爲祖宗之法,後世子孫非萬不得已不得改變,即便是要改變也不會做出太大的調整。

趙禎這麼做自然有原因,豎立永世石碑,象徵的意義大於實際,只不過上面的大宋律法卻是爲了向世人說明於闐的自治以及大宋對這片土地所擁有的主權。

王鶴知道,官家對律法的支持和保護是前所未有的,即便是身爲君王,他也不會違反自己制定下的律法,這是在向世人證明,律法的崇高,律法的神聖,律法的不可動搖。

即便是帝王要修改律法,也要從《皇宋憲法》開始,也要得到朝臣的們的支持,否則誰也沒有權利擅自篡改這個大宋的基石。

當王鶴小聲的向尉遲臨風解釋之後,這個西域小國的國主才明白趙禎是什麼意思……激動了半天的他最終無言以對,只是一個勁的向趙禎大禮參拜。

趙禎伸手扶起他微笑着說道:“莫要如此激動,若是有一天,你的後人不安居一隅,最終也會釀成大禍,朕不希望見到于闐和大宋之間刀兵相向的一天。”

“陛下放心,我于闐國效忠大宋之心萬世不移,小王可把此言寫入尉遲氏之祖訓一同鐫刻於永世石碑之上!”

這便是于闐國的表態了,趙禎非常滿意,這個尉遲臨風是個非常聰明的人,若不是黑汗國有***世界的援兵支持,他不會在消耗完國力之後戰敗。

趙禎看好了于闐國的地理優勢,同樣也是把這裡打造成防禦***世界對中原入侵的屏障,***是這個世界上最爲狂熱的宗教分子,他們的排外性很強,極難融入當地的生活之中。

即便是入了華夏他們也極難改變,趙禎不希望自己的國家中出現一股獨立的宗教信仰,更不希望這種宗教對皇權產生影響。

在趙禎看來,援助於闐國的優勢是多方面的,並非只是在單一利益上所做的考量。

有了于闐國的支持和歸附,大宋在西域的麻煩也只有西州回鶻這一方勢力,至於黃頭回鶻,趙禎並不在意,他們在遭到于闐國的進入後已經自顧不暇,沒有能力聯合西州回鶻和大宋對抗。

西州回鶻和遼人的勾結,趙禎並沒有意外,這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之所以率領十萬大軍御駕親征,就是爲了在西域和遼人一決高低。

不能再讓遼人從西方世界獲得更多的利益了,這對大宋來說非常不利,遼朝的國力越是強大,想要徹底征服便愈發的困難。

趙禎的棋局越下越大,當年他的計劃是直接消滅遼朝,但現在的局勢卻是大宋在不斷的圍剿和蠶食遼朝,可見想要滅亡一個強大的政權,依舊需要時間和冗長的戰爭。

遼人在西域同大宋的對抗,在一定程度上是趙禎最爲希望的事情,原本大宋吞併了西夏之後,版圖就已經開始逐漸把遼朝包圍起來,如今再往西,待大宋拿下西域之後,遼朝的整個上京道幾乎都在大宋包圍之下。

若是從輿圖上看,現在的遼朝已經支離破碎,大宋就像一把大鉗子,不斷的擠壓發力對遼朝施以打擊,遼東的大片土地是大宋的黑水都護府,遼朝的東京道苟延殘喘,朝不保夕。

西面的西夏對遼朝上京道的草原構成了威脅,若是加上西域,整個上京道便成爲大開的門戶,大宋兵甲可隨時揮兵北進,遼人同樣也看到了這一點,所以蕭撻裡打算在西域同趙禎一絕高下。

趙禎相信,西域的歸屬無論是對大宋還是對遼朝都將是一場至關重要一戰。

所以趙禎必須要贏!但同樣的,遼朝也必須要贏,這場戰爭對大宋來說是獲取西域安全的通道,是重開絲綢之路的門戶,但對於遼朝來說卻是一場不能輸的戰爭,西域已經成爲遼朝的經濟命脈,成爲遼朝在大宋重壓之下生存的唯一通道。

大宋在這個時候把這條命脈掐死,無異於把遼朝最後的希望掐死,遼人豈能善罷甘休?

這一戰無法避免,而蕭撻裡更是看重,她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在這個關鍵時刻,她親自率領上京道的空閒兵力以及青壯前往西域,既然大宋皇帝御駕親征以保萬全,那她就不能落於人後!

蕭撻裡的這個決定使得遼朝上下大驚,但也獲得了遼朝朝臣的支持,眼下是遼朝的唯一的機會了,既然太后要扭轉乾坤,那眼下御駕親征便是最好的方法。

但在時間上實在是成問題,從上京城趕往西域路途遙遠,基本上穿越了整個上京道,但因爲草原和全數起兵的緣故,捨棄輜重的契丹鐵騎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並且上京道的蕭滿蕙已經率領八萬大軍前往支援,拖延時間已經不成問題。

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請假!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
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兩千兩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結果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劍出,展赫赫天威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遼經濟戰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二十一章罷市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一百零三章烏古乃的野心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兩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測第一千三百零九章蘇軾從軍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張口請假!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話隋唐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遼的區別第七百四十章登聞鼓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強硬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一十一章袞冕之下的皇帝第四百二十三章又見道門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六十章權利的慾望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鐵騎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八百一十章復仇者聯盟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二十四章師妹王柔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二百九十一章風十里,銳士行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資卓越的“可怕”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潰前夕第兩千一百六十五章聖君的“門道”第兩千六百三十八章統一一個帝國的步驟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兩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個西夏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鐵鞭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兩千一百五十三章內附之民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五十六章資本的力量(下)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啓示錄第九百四十二章大宋火器營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個問題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三百七十九章蕭惠的恐懼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