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

趙禎知道截斷閥的出現意味着什麼,以後大宋的火車將會變得更加有效和強大,事實上現在的火車和當初的火車就有着極大的差別,大宋的蒸汽機其實一直都在進步。

看着孫蓋賣力的把一鏟子散發着黑色光澤的煤塊扔進火爐中,趙禎便頗爲感慨。

誰想到大宋的火車已經發展到了這種地步,除了駕駛室中少了些操縱桿之外,其他的東西幾乎和後世的火車一模一樣。

即便是排放多餘氣體的汽笛也是如此,汽笛這東西也是不可缺少的存在,大宋的火車汽笛是用來排放多餘氣體的,代表壓力的錶盤其實就是一個刻度條,並且格物院的匠人們在上面刻上了紅色的警戒線。

一旦超過警戒線變必須使用汽笛進行排放多餘的氣體,以避免蒸汽機的汽缸產生爆炸,而這一個小小的刻度線便是通過數條人命換來的,沒有一個人敢鬆懈。

火車的車頭錢加上了鐵鏟一般的東西,這一點也和後世的火車類似,任何在鐵軌上的障礙物都會被它清掃以避免造成火車的脫軌。

鐵路的巡查制度已經相當完善了,地方州府會負責在當地治下都火車線路巡查,這一點也已經被納入了地方官員的每年勘磨之中。

雖然鐵路上的問題不容易出現,但只要出一個問題,那一年所有的政績都等同於零,朝廷各部的斥責文書便會如同雪片一樣飛來。

沒人敢拿自己的政治前途開玩笑,尤其是在火車對各地的影響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東京城很快就到了,這列火車是趙禎的專列,所以守城的禁軍沒有任何猶豫便開啓了城門上專供火車進出的千斤吊閘。

原本東京城的車站是在城外的,這是爲了避免火車進入東京城造成不安全的隱患,同時也是爲了安全考慮。

但後來發現,鐵路若是直接能從東京城橫穿而過,這將大大減少裝卸貨的時間,也給住在城中的百姓以方便。

於是乎在經過多次協商以及補償之後,東京城中拆出了一大片地方作爲城中火車站的停靠地點。

宋人的產權意識很強烈,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即便是朝廷要徵用也要獲得自家的同意,否則必然時要去朝廷尋個說法的。

這就是大宋私有制度的完善,當然這也是大宋另一個轉變的地方,趙禎通過加強律法,使得大宋百姓對法律更加信任,也使得大宋的訴訟制度開始完善。

律法雖不是極度公平公正的,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相對公平的,而且律法就在那裡,減少了“人爲操作”的可能性。

大宋的百姓也從原本的“以訟爲恥”轉變爲了“好訟成風”,其實在趙禎看來,大宋的百姓並不是“好訟成風”,而覺得轉變的是大宋官員。

原本應該進行訴訟的事情,在他們看來卻完全沒有必要,在地方上的宿老進行調解便可“大而化小小而化了。”

但百姓們現在更加希望訴諸於法律,因爲一切都聽朝廷的,在百姓心中官府更具權威性,任何人也無法撼動!這其實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自漢代以降,歷代王朝無不推崇儒家提倡的“無訟“理念。

不僅統治者在司法中身體力行,在老百姓中也產生了重要影響,形成了以訟爲恥的心理。到了大宋,這種情況卻發生了變化,訴訟之風大爲興盛。

但有一點似乎所有人都忘了,儒家提倡的“無訟”並非是發生了糾紛而不去訴訟,相反而是百姓之間和睦相處,因爲如此而避免糾紛所形成的“天下大同式”無訟!

沒有糾紛自然就沒有訴訟,但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觀點,居然被那麼多的“聰明”人誤解,其中的原因便耐人尋味…………

大宋百姓好訟,這似乎是一種風俗的變遷,而同樣,從法律的角度看,這是民衆訴訟意識提高與新的價值觀的出現。

這說明,大宋百姓在律法中已不再是任由人欺凌的愚昧者,依法抗爭、積極訴訟成爲百姓們解決困難的最佳途徑。

訴訟,必然要有一定的法律依據,而這也是趙禎改變所帶來的好處,大宋的律法不斷的完善,趙禎甚至下旨令刑部和監察院以及地方上的官員參與到了刑法和民法的區別編篡之中。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大宋法律環境的變化以及法律的完備,這些都爲民風好訟提供了環境;當然教育興盛、百姓法律意識提高爲民風的好訟的形成提供了同樣重要的環境。

當然這也離不開大宋的環境,從建國之初,大宋的環境就奠定了律法普及以及好訟的基礎。

大宋初年土地要比漢唐要小得多,這樣一來,人多地少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對各種物質資源的爭奪也更爲加劇。

福建路“土地狹迫,生籍繁夥,雖磽确之地,耕耨殆盡,畝直寢貴,故多田訟“;湖南路“有袁、吉壤接者,其民往往遷徙自佔,深耕溉種,率致富饒,自是好訟者亦有矣“京東“淄、青、齊、濮、鄆諸州人冒耕河地,數起爭訟“。

那時候的人們就知道利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權利和財產,而人類是不斷進步的,宋人在這方面的變化和進步即便是在趙禎看來也是相當了不起的。

而恰巧在這個時候出現了另一個環節的衰敗,自古以來都有“皇權不下縣“的說法,即在鄉村實行宗族自治,依靠德高望重的鄉紳宿老來制定的村規民約來處理矛盾。

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是交通的落後以及通信的不便捷造成的。

而在大宋,這種力量處於一種衰弱狀態,因爲交通的不斷髮展,中央的權利不斷的向下,地方上的人口不斷的增加,使得朝廷越來越重視權利的擴展。

現在的大宋,縣治之下的鄉村也被納入了縣一級的管理之中,同時鄉紳和宿老的權利被大幅削弱,他們只能配合縣衙對鄉村百姓進行約束,但卻沒有執法權和處置權。

於是隨着好訟的狀態出現,百姓們對自己的私有財產更加重視和保護,在拆除東京城的民居和店鋪時,朝廷花費了大量的錢財…………

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
第二白九十七章困獸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兩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圖百戰歸第七百五十三章正旦朝會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四百三十八章負山之鬼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隔空而問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兩千一百五十一章國法之辯第一千四百零五章軍中生活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兩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場特殊的旅行第七百七十八章皇帝的小金庫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梟雄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張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錢!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業帝國第兩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兩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見硝煙的戰爭第兩千五百六十章趙禎的“教化”第兩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擊”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七百五十六章宋與遼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義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變第七百六十一章日本?天皇?我大宋不認!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兩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後的對話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錯必改,法必變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十五章該出手時就出手!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五百四十七章亞父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六百三十章趙允讓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兩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鐵鷂子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完顏烏古乃的“幫忙”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瓊林宴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與相國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二百二十一章遼東之土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