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

大宋南征大理的戰事很快在党項和遼朝傳開,如此迅速的滅國之戰讓天下人目瞪口呆,狄青率領數萬人在大理氏族的帶領下繞過關隘直取大理羊苴咩城。

整個都城的戰鬥只用了短短兩個時辰便結束,大理國相國高智升被活捉,皇帝段素興一同被擒,這是党項與遼朝都始料不及的。

如此迅速的戰鬥但慘烈程度卻不是很大,大理羊苴咩城的守軍傷亡也甚小,大宋的軍隊並沒有給他們造成多大的傷害,只要繳械者便會留下性命,畢竟這些常備軍多是大理的宗族子弟,趙禎還要留着他們有大用。

少數民族的自治還是有一定好處的,這能最大程度的安撫亡國之人的情緒。

趙禎躺在吊牀上舒服的晃着,在別人眼中大宋只用了短短一天時間便攻佔了大理都城,可他們豈知大宋爲此付出的努力足足有半年之功!

對趙禎來說攻伐大理的戰爭從半年前便開始了,但宋平的戰死讓趙禎扼腕嘆息,他是黑手培養起來的外族密諜。

大宋對外的密諜還是要以外族爲主,漢人的面貌長相太過明顯,黑手在遼朝和党項的密諜多是以客商的身份世人,真正能爲大宋效力的遼人和党項人並不多。

但商賈的身份也給他們帶來了更好的掩護,即便是遼人知曉這些商賈中有密諜也是無可奈何,這就像是大宋給他們的毒藥,不吃都不行……

就在趙禎思索着如何培養更多密諜的時候,三才走進落英繽紛的御花園,小心的避過地上各種各樣的玩具走到趙禎的吊牀邊上道:“官家,敵酋授首,大軍將會在回城後宣德門獻俘!”

趙禎微微點頭:“知道了。”

平淡的語調讓三才有些懷疑,聽兩府的相公們說,滅國之功已經算是武功中最爲榮耀的一項,如今大理基本已經平定,這對官家來說應該是極爲興奮的一件事了難道官家又在爲什麼事情煩心?

顯然三才不知道在趙禎的腦中光有武功是不行的,文治武功當然要有文治,而對大理的文治要比武功重要的多,爲什麼要攻取大理?不光是因爲它是華夏故土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的自然資源。

一個貧窮的雲南可不是趙禎想要的雲南,他要一個繁榮富庶的雲南路!

發展雲南成爲趙禎案頭最重要的規劃,派遣何人赴任雲南路轉運使執掌一路財賦這個問題困擾趙禎許久。

要找一個懂得財計的官員對朝堂來說還是很難的,畢竟文官都是想着如何治理好當地的治安和民風,每年勘磨的時候越是民風淳樸的地方官員越能得到升任,這已經形成一種定例。

即便是晏殊在應天府做知府事時也是更多的考慮如何教化百姓,所以應天府的書院是大宋辦的最好的地方,就連東京城都不能相比。

蔡伯俙倒是可以勝任這一職位,可如果派遣蔡伯俙去,趙禎都能想象朝中的上疏會把御書房堆成什麼模樣。

對經濟重視的朝臣中也只有丁謂合適,但趙禎捨不得這個財計冠絕大宋的三司使離開朝堂,這幾年丁謂把大宋財計整理的井井有條,每年朝廷的收入,開支,預算,等等都是他一手操辦,在沒有合適的人選前趙禎不打算動丁謂。

無奈的翻開一本奏疏,上面的赫然寫着阻止狄青任職樞密副使的話,趙禎大奇。

這時候的狄青在大宋幾乎風頭無兩,滅國之功甚大,無人在這時候否定他的才能,但這本奏疏明確指出狄青出生兵伍不可爲執政,此乃有違法度。

王舉正?趙禎對這個名字有一點印象,他曾經上疏中書省要求加強對一賜樂業票號的管理和監察,但中書省的相公們卻並不重視,直到趙禎自己開始對一賜樂業人的票號打擊,這才引起朝中官員的重視,也是王舉證首先提出關稅監督之力要加強的。

這人對財計的嗅覺可比政治要靈敏許多,趙禎計上心來不如就讓他擔任雲南路轉運使,如此一來既不用擔心他繼續參奏狄青,又給雲南路找了一個發展經濟的好官員。

趙禎可是打算保護好狄青這個難得的帥才,如今大宋的軍武院培養出的將才不計其數,經過系統的學習和對中外經典戰例的研判,武將的水平也愈發的高了。

武舉趙禎可以隨意的出題,想怎麼改變都行,但科舉卻不能擅動,即便是加入格物科也不能改變進士科的儒家經典,進士科考帖經、墨義和詩賦,弊病很大。

進士以聲韻爲務,多昧古今;明經只需強記博誦,而其義理則學而無用,在強大的儒家教條面前,即便是趙禎這個皇帝也不能輕易改變科舉的內容。

看着肚子上的兒子,趙禎笑了笑,現在考慮這些還有些爲時尚早,教育改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或許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已經會蹦蹦跳跳的靈兒正帶着自己的弟弟趙昀玩的開心,趙旭顯然是嫉妒的,渴望的小眼神看的趙禎微微苦笑,伸手抱起他放在靈兒的身邊,孩子嘛,就是要玩的……

趙禎已經習慣在後院中看奏疏,相比大宋的其他皇帝他算是最勤勉的一個。

過幾日狄青便會回京,在此之前趙禎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最重要的一件便是宣揚自己的文治武功……

這種自吹自誇的事情趙禎是不屑去做的,但架不住朝中的奏疏,連一向刻板保守的魯宗道都接連上書催促,可見這次南征對大宋來說意義非凡。

整個皇宮的禁中是決不允許皇帝以外是男人進入,趙禎本打算在後苑接見魯宗道等人,可一想起他刻板的表情趙禎決定還是多費費腳力,況且現在的後苑已經變成了子女們的遊樂場,自己閒暇無事的時候多會做一些而是的玩具給他們,木質的滑梯,蹺蹺板,小木馬,不倒翁等等這些讓他們流連忘返。

雖然皇子公主快樂了,可兒童樂園的場景確實不適合作爲議政之所。

垂拱殿中,兩府的相公們寂靜無聲的等待着皇帝的出現,腳步聲從華美的蜀錦後傳來,趙禎出現在衆人面前的時鐘鼓齊鳴,年邁的王曾率領兩府相公高聲賀道:“陛下文以安邦武以定國,開堯舜之治世,百姓享太平之年,如今南征大理,去國奪爵,如此武功乃大宋之幸事亦是百姓之幸事,懇請陛下至宣德門與民同樂!”

趙禎微微擡手道:“善,今夜朕與皇子公主同登宣德樓,爲大宋慶!”

衆人再拜而起卻表情不一,王曾的表情面帶微笑,丁謂則是欣喜居多,而魯宗道卻是嚴肅至極,對他來說這是一個神聖的時刻!

趙禎此時才知道,宣揚文治武功最重要的便是給百姓以信心,這對封建王朝的統治有着莫大的作用,雖然所費頗大,可如今的大宋耗費的起這種“小錢”,花上這點錢辦成的卻是花在多錢也辦不成的是,民心可不是錢所能買來的……

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
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一千六百五十一章草原上的一羣“狼”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五百九十章烏雲蔽日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蘭州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離宮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九百二十七章該收斂了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計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國事訪問?!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四百九十章衍聖公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間地獄第一千三百八十六章換一條路第九百七十二章來自遼朝的冤大頭第一千二百零七章兵出奇謀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獵歸第八百五十四章入歸華夏有何不妥?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兩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煩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無奈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絕望的苦戰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兩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萬貫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兩千零三十八章百家爭流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纔剛剛開始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羅馬皇帝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滅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兩千兩百一十三章聖旨執行不得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誰的棋子?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農奴的作用第五百五十一章輸贏未定第兩千二百六十五章東城豪門的“活路”第二十五章書法小渣渣,家裝小能手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八百五十五章捷報飛至第二百六十二章大風!大風!大風!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兩千五百九十一章宋軍的遠征第一戰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爾柱的外交手段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兩千三百二十七章康巴人的貢品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氣文章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三百九十章買一贈一的買賣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兩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撲火的飛蛾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兩千一百九十九章孫良的籌碼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九百八十五章駛往星辰大海第一百八十三章鳴槍禮,文武七條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