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

大宋這麼多年來出現了許多新鮮的事物,人們對此已經習慣,很快便能接受,彷彿接受新鮮事物已經是大宋習以爲常的事情。

所有人都明白,原本的大宋變化沒有這麼快,直到官家親政五年之後,直到收復了燕雲之後,整個大宋便開始煥然一新,一天比一天更繁榮,一天比一天出現更多的新鮮事。

當改變成爲常例,人們自然也就習以爲常,何況改變之中雖有不如意,但至少大部分是好事。

可對於塔塔爾部來說,卻是什麼都新鮮,出現在呼倫貝爾城中的新鮮事越來越多,大宋官家的皇駕就在這裡沒有離開,從大宋源源不斷而來的商賈已經快要把城池填滿。

衣食住行,無論需要什麼都能在集市上買到,而這一切都要多虧了呼倫貝爾都護哲爾克,他屢次上疏官家,纔在這呼倫貝爾城中設立了榷場。

也正是因爲有了榷場,各種大宗買賣纔開始逐漸增加,呼倫貝爾別的不多,就是牛羊馬匹多,而這些東西都是中原說需的,尤其是在冬天之前,秋膘貼上的牛羊最好賣。

在大宋已經不再限制吃牛了,大宋的牛羊數量急劇增多,來自草原的牛羊基本上吃不完誰還會殺自家的耕牛來吃肉?

還有一點,天竺的牛實在太多了,他們不吃牛,而是把牛當作神明供奉,可終究是神明輸給了錢財,大量的天竺牛被運送到了大宋。

南面有草原北面有天竺,源源不斷的向大宋供應着牛羊,可以說現在的大宋早已不缺這些東西。

疆土的擴大就這個好處,各種各樣的資源都在向大宋匯聚,對外的通商使得大宋獲得了令人不敢信心的財富,國庫再次充盈起來,有人說堪比文景,有人說超越了盛唐。

而只有趙禎自己清楚,大宋的財富已經多到三司無法統計的程度,糧食的儲備已經到了每年都要大批向外低價出售存糧的地步,而新糧還在源源不斷的運來。

至於錢財,大宋的官鈔儲備已經到了驚人的地步,用紙張換取金銀,世界上的大多數金銀都在向大宋的國庫中涌入,每個月最少三車,年節好的時候十車也不是問題。

所以趙禎有錢扶持呼倫貝爾的發展,國庫中的錢財自然應該用在該用的地方上,而不是存在國庫之中等着它們被蟲吃鼠咬。

大宋的官員對錢財的看重真的是相當的厲害,比自己還要鐵公雞,包拯的三司幾乎沒過一段時間就三一份奏疏,把賬目之類的稟報清楚,並且把下個季度的預算列舉出來。

錢多的花不掉怎麼辦?自然不能讓錢爛在手中,要讓多餘的錢流動起來,如此才能刺激大宋的經濟,而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在草原上。

大宋中原地區的州府已經完成了基建,但草原纔剛剛開始,爲了草原的穩定和發展,趙禎決定開始進行草原基建。

當然其中也包括寧夏路和新疆,這三個地方一直都是中原的禍患,現在徹底歸宋之後,需要通過大量的基建把這些地方和中原連接起來。

如此才能保證邊疆的穩定和長治久安。

而基礎設施建設也將會爲當地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朝廷出錢啊!絕不會出現拖欠和少付的情況,畢竟有檢察院的人親自參與審覈。

柳永對呼倫貝爾城的管理與建設不是簡單的修建城池就算了的,還有文教。

這東西看不見摸不着,卻對呼倫貝爾城有着深遠的影響,根深蒂固的種子就是通過文教才種下的,沒有人比漢家文明更清楚這一點。

趙禎清楚,柳永同樣清楚,這麼多年來他深刻的學習趙禎的思維方式,並非是一個古板的,爲了施展胸中抱負的士大夫了,也就是因爲他的改變,趙禎才把他從真定府調到這呼倫貝爾。

文教的最好方式便是通過孩子,看似荒唐的但在這裡卻很成功。

草原人根深蒂固的認爲,他們是吃了不讀書,不識字的虧,所以契丹人在建立遼朝後便開始學習漢家文化了,而這也是草原民族的本能。

總認爲漢家王朝能長久和持續的道理是因爲儒家的文化傳承,而事實上,這東西有時候卻是一個巨大的枷鎖,一個禁錮人的東西,當然這一點也只有統治者明白。

趙禎發現,現在自己情願去讀《孟子》也不願去讀《論語》,即便是沒有被改的面目全非,可依舊是禮大於天。

而《孟子》…………這東西對皇權的尊重完全不能與《論語》相比,統治者當然會選擇《論語》了。

不過《孟子》同樣也存在另一個極端,包拯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在他眼中國家比皇帝重要,爲了江山社稷,怒懟皇帝這種事情對他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他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天下蒼生”,即便是被帝王斥責,也是一種榮耀。

柳永自然不會在呼倫貝爾城中推行《孟子》這種儒學,現在的呼倫貝爾城需要的是禮法,秩序,上下尊卑,俯首稱臣纔是這裡所需要的。

那儒家的禮法自然是最好的東西,宣揚禮法的最好工具也就是書院。

在北面的城牆拔地而起的時候,柳永就在城中最好的位置上畫出一大片的地區,這裡要作爲書院,並且是草原上最大的書院,名字都想好了,就叫歸賢書院,歸自然是歸附之意,而賢乃是聖賢學問。

對於蓋書院這種事情最熱衷的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大宋的商賈,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大宋的商賈就喜歡捐建書院,恨不得天下的書院都是商賈修建的。

很快,歸賢書院的錢財就足夠了,剩下的材料也被商賈捐贈了七七八八,只缺少勞力和,匠人可都是現成的。

不用說這種能福澤後世的機會,塔塔爾部的百姓豈能放過?

他們從家中趕來,簡單的跟着匠人們學習一番便知道該怎麼做,再由專人派遣活計,只用了短短十來天的時間一座龐大的書院就出現了。

之所以龐大是因爲這裡不光有最基礎的蒙學,小學,還有更爲高深的官學,在官學之中的人可以直接參加科舉。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
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恥大辱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六百零五章按捺不住的遼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七百九十四章宋因何而強?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顆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談?沒有可能!第兩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六百零三章壓縮軍糧的威力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一百六十一章契丹人的福利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六百八十二章趙禎的陽謀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兩千二百三十八章誥命夫人的“團隊”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書歸降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三百三十二章中華智慧宮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五十六章兄終弟及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第兩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勢力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滿弓刀第一千章科舉之危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滅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開往大定府的火車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與帝王對話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時耶命耶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五百二十章廣州市舶司第一百零四章一葉知秋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兩千五百四十八章廣告效應第兩千三百九十一章進攻與待援第四百八十一章雲南舊事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佛的自私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八百三十六章李元昊之死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四百七十九章液體黃金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擊根源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攤上事了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章張儉使宋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問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五百六十九章瘋掉的信然第兩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