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

大宋軍隊的迅猛和強大從東汗開始傳到了西汗也傳到了塞爾柱王朝,這個東方帝國強大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朝野上下舉國震驚。

東汗雖然是黑汗的一部分,但八刺沙袞的實力畢竟不弱。

黑汗能不斷的蠶食于闐也是和它的實力有一部分原因,那時候的塞爾柱王朝並沒有向黑汗提供多少幫助,但他依然差一點吞併了于闐。

若不是大宋從中插手,于闐必定會毀滅。

原本在塞爾柱人眼中,大宋只不過是一個靠着物產發家致富的東方帝國,雖然恆邏斯之戰這個王朝的前輩展現了他的武力,但無論如何還是輸給了阿巴斯王朝。

塞爾柱人並不擔心大宋進攻西汗,相對於東汗那種被他們捨棄的王朝來說,西汗纔是他們的利益所在,塞爾柱人並不愚蠢,相反他們精明的發現大宋雖然有能力出兵東汗,甚至是毀滅東汗,但卻沒有辦法統治那裡。

爲什麼?

因爲東方帝國總是對遙遠的土地鞭長莫及,他們只能靠人口去統治,歷史上已經有多次證明了這一事實。

而塞爾柱王朝不同,他們可以通過信仰來統治這片土地,真主的偉大光輝會造滿***的每一片土地,當地的百姓會皈依***,成爲順從的子民,而信仰真主的統治者也會成爲塞爾柱王朝的左膀右臂。

相對於塞爾柱,宋帝國還要面對一個艱難的問題,如何維持這漫長的補給線?

塞爾柱人相信,宋帝國最多拿下東汗就不會再向西前進,摧毀一個國家與統治一個國家完全不是一回事,圖格魯克相信他趙禎不會那麼愚蠢。

雖然在東汗的土地上進行了兩次血腥的屠戮,但這就會讓信仰***的***屈服嗎?等待大宋的只會是更多的報復!

就在塞爾柱人覺得自己高枕無憂,西汗人劫後餘生的時候,大宋再次掀起一場征伐之戰,戰爭從一開始就沒打算在八刺沙袞停止,也不會在整個黑汗滅亡前停止。

這就是戰爭,就是大宋的終極手段,趙禎從一位仁慈的君主化身成爲征戰四方的君王,這並沒有使得大宋國內的百姓怨聲載道,也沒有使得朝堂之中盡是反對之聲。

爲何?

因爲他發起的戰爭是在大宋國內繁榮的情況下,爲了大宋的利益不斷的開拓疆土的戰爭,雖然對於外族來說是侵略,但對於大宋來說卻是賜予…………

在狄青的捷報一路飛馳傳遞到神都城時,面對已經沸騰的百姓和朝臣,趙禎的表情並沒有什麼變化,從一開始他就知道了結果,這場投入大宋五十萬大軍以及無數物資的戰爭若是不能取勝,自己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但奪取東汗不過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纔是最爲重要也是最爲艱鉅的任務,控制那片土地…………

的確,如塞爾柱人猜想的一樣,大宋只能通過漢家百姓去控制土地,但有一點他們沒想到,大宋的人口已經超過三億人!

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數量級,完全超越了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甚至可以說是恐怖的存在,三億人所擁有的人口力量以及市場有多大?人口紅利有多少?不可估量,尤其是在這個生產力還停留在封建時代的社會中,完全能夠消化掉一大部分自產商品。

這麼大的人口數量級還要歸功於當年向南海的不斷擴展,以及從美洲帶回來的全新物種,土豆,玉米,番薯等高產的農作物。

大宋的北方土地已經全部種植這些高產作物以及小麥高粱等耐旱耐寒植物,而南方主要以水稻爲主,當然南北方都輔以蔬菜填充,養活三億人口並不算難。

另外一點,大宋的運輸業十分發達,這給糧食運輸提供了保障,四通八達的公路網絡能把糧食運送到大宋的任何一個角落。

人口是趙禎一直鼓勵的,每年各州府縣的官員勘磨中佔據了重要的比例,也是綜合力量的反饋,人口意味着什麼?

稅收,勞力,軍力,國力等等,人口是國家的基礎,是大宋的未來!

而同時也反映出當地的醫療,公共衛生,教育,人才儲備,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是好是壞,一州一縣之地的官員能力如何也都會如實的反映出來。

重要的一點,也爲趙禎向西北移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趙禎當然不希望西北之地不在自己的控制中,但如何去控制?

自然是用大宋的百姓,華夏的歷代王朝佔據了西北之地,但經營不過百年便土崩瓦解,甚至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爲何?就是用了當地人自治的辦法,給首領分一個爵位,讓他管理治下的百姓,宣誓效忠中運王朝。

但趙禎知道這根本就是天方夜譚,誰都會爲了自己的家族,自己的種羣去謀求利益,他們隨時會叛變向別的強者。

于闐之所以歸附大宋,不是因爲他們有多麼的忠心,而是他們知道自己只能選擇大宋,選擇中原,否則就會被外族同化,被改造成***!

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是適者生存的法則…………

與其被黑汗統治,成爲***,不如被東方的傳統帝國所統治,漢家的包容總是海納百川,所以于闐選擇了大宋。

當然趙禎接受于闐也是因爲于闐國曾經和華夏的關係密不可分,可以說他們也是華夏的一部分,但相對於于闐,黑汗對華夏來說完全是外族蠻夷,從信仰到文化,從世界觀到價值觀完全不同。

這個時候就沒有必要包容他們,“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口號出現便顯得順勢應時。

一方白淨的絹紙,一直吸滿鮮紅硃砂的毛筆,趙禎寫下了驅逐黑汗人的旨意,在東汗的土地上不留一個黑汗人,全部向西驅趕,這片土地已經屬於了大宋,大宋的百姓即將向那裡移民。

當然也不能驅趕乾淨,只要沒有在規定的時間內離開東汗的人,就將變成屠戮的對象,而朝廷也將會把他們土地賣給前往東汗開脫的大宋百姓。

這道聖旨從神都傳遍大宋,東汗也瞬間變成一塊發財致富的土地,趙禎的旨意也有了一個相當不錯的名號《乾宇經略詔》。

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
第兩千三百六十六章拔地而起的城池第一千五百章趙禎與王安石與“三不足”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遼掙西域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臺諫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兩千一百零八章豪門崛起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四百五十一章讀史(下)第兩千二百五十五章張柏的不安第三十一章初遇楊家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該上路了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賜樂業人的末日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戰起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一百三十六章獨夫與天道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殺令第二百一十章仁民愛物第八百二十一章不敵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論,強國論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二百二十九章外戚必須和朕站在一起!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一百零六章宋與遼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東南第一州第兩千四百七十八章東方戰旗第一千八百零二章大宋商賈的吸血能力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豈能易降服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兩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種子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兩千零八章狄漢臣的長進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七十九章馬前卒,軍前士!第九百零三章遼朝忍不住了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測風雲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兩千零三十七章誰人得勝?第一千八百零八章聖君回朝,九拜之禮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兩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門口的“鬧劇”第兩千零六十一章一場影子的追逐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強者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處置女真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兩千四百八十六章大宋的要求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鳥第六百第五十六章無人能擋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九百六十五章駕詣郊壇行禮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圖第兩千五百九十六章攪動西方風雲(下)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來十萬人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敵之計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一百二十五章揭露人性第兩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圍攻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兩千三百一十五章內憂與外患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兩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擔憂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迎接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