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

趙禎出了章臺殿便立刻恢復了清醒,論酒量他還是可以的,這麼多年來真真醉酒的次數並不多,爲了應付嗜酒的大宋官員,也只能如此。

大宋的武將還好,爲了不在君前失儀,所以即便是飲宴也很注意,但文官就不同了,大宋的文官幾乎個個都能喝酒,開國以來醉死的都不在少數。

而且文官在君前失儀不是一件壞事,反倒是附庸風雅的事情,不光可以醉酒,還能順便把官家飲宴用的器具帶走…………

“官家,鴻臚寺的官員把仁欽桑波安排在了倌驛之中,還詢問不知何時再讓他進宮?”

趙禎擡腳往後宮而去,一邊走一邊道:“告訴鴻臚寺的官員,眼下不急,把仁欽桑波晾一段時間,朕不覺得他已經被逼到了極致。”

三才躬身告退,把消息傳遞給鴻臚寺,有的時候他根本就看不透趙禎的所作所爲,在他看來眼下當是最好的時機,官家卻要拖延,的確現在拖延確實能壓迫仁欽桑波,但同樣的也會壓迫大宋。

這不光是對吐蕃貴族的施壓,也是對大宋本身的消耗,時間拖得越久,對吐蕃不利的同時對大宋也不利。

不能坐看角廝羅坐大,這是大宋上下一致認定的事情,高原的環境太過惡劣,宋軍將士上不得高原,這樣的作戰本就是一種極大的負擔。

即便是每年訓練士兵也不能和土生土長的高原勇士相提媲美。

所以大宋的朝臣們把目標放在了高原的自身上,他們的邏輯思維便是高原如果一直動盪下去,一直割據下去,大宋便沒有威脅。

這種想法不能算是錯的,即便是趙禎也會同意這種思維方式,一條路走不通那自然就該走另一條路。

人的思維慣性便是如此,所以當趙禎看着給自己奉茶的趙旭有理有據的說出這一觀點的時候,趙禎很欣慰,這孩子的思維很不錯。

“父皇,兒臣以爲現在當以吐蕃貴族爲重籠絡之,再以物資馳援,出兵青塘,斷角廝羅之後路,如此可使角廝羅內外受阻。”

皇后望向兒子的眼神充滿欣喜,趙禎同樣如此,他們都知道這是趙旭自己的理解,而並非是朝臣們或是東宮的幕僚所出謀劃策。

“旭兒着實下了功夫的,朕甚是滿意,但你可曾想過吐蕃會永遠這般紛亂下去嗎?互相之間的攻伐已經持續百年,但這是不會長久的,你覺得仁欽桑波出現在神都城是爲了什麼?”

趙旭一時間愣住,皺着眉頭道:“莫不是來向我大宋求援遏制角廝羅的?”

趙禎擺了擺手:“也許是,也許不是,但你有沒有想過角廝羅在不斷畢竟,仁欽桑波前來神都求援,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但我大宋卻要慎思之,若是給了那些吐蕃貴族以抗擊角廝羅之本會怎樣?會不會成全了他們,或是可不可能成爲角廝羅的助力等等。”

“父皇的意思是?”

趙禎喝了一口茶水:“現在咱們掌握主動,倆個猴子拼殺正酣,鋤強扶弱不行,持強凌弱也不行,最好的辦法就是等待,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們在動手,到時豈不是事半功倍?”

“父皇的意思是要殺上高原?”

趙禎點了點頭,卻頗爲無奈的說道:“是啊!眼下是拿下吐蕃的最佳時機,一旦吐蕃緩過氣來,到時再度攻伐怕是難上加難。吐蕃雖然不是中原要害,但他們地處高原,氣候便是一條巨大的屏障,所以自秦以降還從未有那個中原王朝能夠收復吐蕃,而吐蕃卻處在進可攻退可守的地方。”

“稱臣納貢的事情就別說,一點意義都沒有。”瞧見趙旭要開口,趙禎直接笑着打斷他的話,而趙旭訕訕的摸了摸鼻子,他想說的父皇都知道。

“外公!”

蘇蟬的聲音響起,趙禎頗爲無奈的嘆了口氣,隨即還上一副大大的笑臉道:“嬋兒來了?快給朕看看,你又學了什麼東西來朕這裡顯擺?”

蘇蟬是趙靈和蘇軾的閨女,每當她的聲音響起,趙禎便覺得自己老了,外公是自己命她這麼叫的,顯得親切。

但同時又不得不提醒自己,歲數大了,該退位讓賢了,趙旭年紀已經不小,前段時間娶了民間女子,大婚以畢,基本上可以繼承皇位了,所以趙禎現在直接對趙旭進行講解,而不是讓他自己揣摩。

“外公,您瞧瞧這個!”

潔淨的玻璃瓶中是一汪清水,嬋兒沒有進入暖閣,而是在外面把玻璃瓶往欄杆上一磕,剛剛還是液態的水迅速變成冰塊,看的王語嫣和趙旭兩人吃驚不已。

趙禎笑了笑:“不錯,在格物院中沒有白學,但你知道這叫什麼嗎?”

“格物院的師傅們說這叫冷極之水。”

趙禎把外孫女抱在腿上說道:“說的沒錯,當然也可以叫過冷水,水已經低於冰點,但卻沒有出現一種叫晶核的東西,在碰撞之後,晶核迅速形成,於是便在短短一瞬間就變成冰塊了。”

“官家這也知道?臣妾怎生從未聽您提起過?”

趙禎的臉色不太好看,這是上輩子留下的記憶,雖然被埋在記憶深處,但且從未遺忘,看着懷中的蘇蟬,再看看眼前的趙旭,趙禎終於下定決心。

“此次一定要拖住仁欽桑波,我大宋就要做隔岸觀火的那個人,旭兒也大了,尋常百姓家到了你這年歲早已成家立業,既然你也大婚,便算是成家了,到了該立業的時候,待征伐吐蕃的時候,便由你掛帥,親征吐蕃!”

趙禎的話如同一記炸雷,不光皇后和太子愣住,便是剛剛過來的趙靈也愣住了,四周的宮人更是遠遠的散開,不敢靠近。

雖然趙禎早就說過要在有生之年傳位給太子趙旭,可相比其他皇帝他現在實在是太年輕了些,四十多歲的皇帝正是春秋鼎盛,哪有在這個時候退位讓賢的道理?

但趙禎並不這麼看,他在皇位上已經做了足足三十五年的皇帝,任何一種工作持續三十五年都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他當然希望自己能夠早早退休,暢遊山水,享受華夏的無限風光,再說人就該急流勇退,自己現在已經站在了人生巔峰上,再這麼下去,誰知道自己的腦袋會不會出什麼問題?

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
第九百九十七章高麗人的恐懼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六百八十一章幸福來的太突然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四百七十三章枕邊大事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二百八十八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兩千三百八十六章陰謀又起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兩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百二十五章傳國璽的下落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三百六十七章“無辜”的趙允讓第六百六十五章這一戰沒有贏家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一百二十章帝王召見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內朝會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四百零二章雙管齊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兩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蹤跡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強宋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東進的惡魔第兩千五百六十六章抵達阿母城第一千零三章無巧不成書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兩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圓的?!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災民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兩千三百一十六章華夏的傳承與帝王的傳承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一百四十章民心所向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兩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與智者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兩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七百二十章歷史的巧合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兩千四百五十九章歷史的車輪第一千四百零七章後來居上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兩千六百零二章猶大的悲哀第一百三十三章仙術?戲法!神仙?凡人!第六百七十一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兩千一百七十八章龐大的宗室羣體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百一十四章憶往昔,崢嶸歲月稠第六百二十七章戰爭的經濟效益第九百五十一章駙馬府炸了第八百三十九章戰爭債券第六百七十一章遼朝突變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債券的發行第九百零五章千牛衛第一千九百二十五章阿母城之戰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間的明爭暗鬥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兩千五百二十三章神都大劫案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戰爭前的第一個犧牲品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誠相待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一千八百二十章吐蕃的威脅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六百四十七章開封奇案(下)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