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

對於敦良的死趙禎也十分震驚,對於他來說一切來的太快了,從倭國緊急傳來的奏報上看,敦良是自己退位的,並且在當了兩天太上法皇后去世的。

在去世之前,他傳位給了正在大宋“學習”的良子內親王。

自從鑑真東渡之後,佛教對倭國的影響便與日俱增,進入平安時代之後更是興盛不衰,倭國的皇帝中有不少崇尚佛教的,便在年老之時退位讓賢,把天皇之位讓給了子嗣,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太上法皇。

趙禎不是傻子,大宋已經把倭國的行政權還給了敦良,並且在倭國也有不少勢力支持他,大宋只不過把他的子嗣暫時“留在”大宋而已。

這時候的敦良正是享受權利的時刻,但他卻在這個時候死了,許多人說他是病重,即便是劉德召和楊爍的奏疏中都說他是有疾暴斃而亡。

但這個時間也太過巧合了一點,良子前腳剛來大宋沒幾天,他敦良就傳位敦良,自己在寺廟中當太上皇的時候死了,趙禎認爲他敦良很可能是自戕。

趙禎習慣了從利益既得者的身上看待問題,在他看來敦良的死是召回良子的唯一手段,甚至倭國會派遣使臣而來,向大宋哭訴讓兩位皇子也回到倭國。

都護府的建設還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之中,敦良若是再活的長久一點,待大宋的都護府徹底完成,並對倭國實行文武掌控之後,他便可放心的讓良子回去了。

但現在,當着滿朝文武的面,看着身着素縞,悽慘無語的良子時,趙禎實在不知該怎麼拒絕。

孝文化是華夏民族的基石,也是大宋治天下的本錢,在縣一級的地方上甚至是宗族自治之本,一旦孝悌崩潰,對於整個大宋來說不堪設想,其危害堪比禮樂崩潰。

面對趙禎的久久不語,良子再次頓首:“請陛下念在父皇對陛下的敬仰之情上放良子會國侍奉父皇最後一步!”

“沒想到化外之地的公主如此忠孝!”

“誰說不是,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官家當允了吧?”

“嚇,怎可能不允?!”

…………

朝堂中的朝臣們早已議論一片,趙禎只能在心中無奈苦笑,而臉上卻要露出悲痛的表情道:“此事朕自當應允,朕與敦良神交已久,此次他暴斃而亡,朕怎可能讓他的靈前無人?”

這話得到了朝臣們的響應,讚賞之聲沸沸揚揚,只有伏到與地的良子嘴角冷笑,如此衆目睽睽之下,大宋皇帝這能不許自己歸國?!

趙禎隨即靈光一現,再次開口道:“此次不光要送倭國皇女歸國,更要送皇子歸國!也好讓敦良死後靈前有人。”

良子驚訝的幾乎要擡起頭來,眼下她的一切都是因爲大宋要扶持自己才能擁有的,若是兩位兄弟也歸國,那他們便會對自己產生威脅!

原本支持自己的藤原家甚至也會調轉矛頭指向自己,若是自己死在了平安京,那兩位兄弟便可理所當然的繼承天皇之位!而這一點應該也是大宋皇帝所不希望看見的!

趙禎此舉很簡單,把這倆個皇子放歸回國便會使得倭國產生變數,要麼是良子死在倭國,要麼是她的這兩位兄弟死在她的手中,一個明知自己不動手便會死的人怎麼可能不動手?!

而良子有一個她兄弟所沒有的優勢,大宋會幫助她,一旦她打算弒兄殺弟,大宋便會爲她提供所有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倭國殺兩個人並不是很難…………即便他們是皇子又如何?

只不過當良子動手的那一刻起,她便沒有了後路,除了依附大宋,她將沒有選擇。

這是一步非常恰到好處的陽謀,即便是良子知曉其中的危險也要跳下去,而趙禎這個放出魚餌的漁夫什麼都不用做,只需要魚兒自己上鉤並跳到筐子裡便好。

良子不得不接受趙禎的“善意”因爲她已經向大宋朝臣展現了什麼是倭國的“忠孝”,在此情況之下,她只能謝恩退去,別無他法。

趙禎看着離開的良子微微一笑,她的步伐可比上墳還要沉重,敦良是出了一個自己無法破除的危局,用自己的死來豪賭最後一把,但他忘了,有的時候內部的矛盾要遠比外部來的激烈。

遙望東北方向,趙禎不禁腹誹,沒想到吧?朕用你的矛攻取了你的盾,兩位皇子便是對付良子的利器,就看你的女兒如何做了。

趙禎相信良子是個聰明人,知道該如何選擇,是得到皇位享受大宋提供的一切“幫助”讓倭國百姓生活下去,還是死在平安京中,與眼前的一切繁華告別。

只不過有一點,對於大宋來說完全可以掀了桌子不玩了,趙禎從來都是準備兩套法案的,有好的打算,也有應對不測的準備。

就像當初對付西夏一樣,若是自己不能迎娶沒藏黑雲,沒有和平接收西夏,那剩下便是大軍征伐,即便是要攻破興慶府殺得血流成河也在所不惜。

同樣的,對於倭國趙禎也準備了另一套預案,一旦發生大宋掌控之外的事情,那便殺光皇族宗室又如何?萬世一系?本就是個笑話!

一旦如此,大宋便會徹底的退守石見等金銀礦脈所在,而沒有正統的倭國便會陷入內亂,自相殘殺之下,整個倭國便會生靈塗炭,而最後漁翁得利的只有大宋。

其實大宋所需要的倭國無非兩種狀態,要麼在大宋的掌控之下穩定,要麼在大宋的毀滅之下內亂。

這兩種情況都不會對大宋的計劃有所影響,也不會對大宋所掌控的礦脈產生影響,你倭國內亂能使得礦脈中的金銀少上一兩?!

只不過是兩種方式的成本不同,傳出去的名聲不同而已。

雖然簡單粗暴的方便法最省事,但卻是要死人的!大宋會犧牲一些東西,所以趙禎挑選了最爲複雜也是麻煩最少的方法。

一個巨大的秘密隱藏在最黑暗的角落,直到它暴露之前,趙禎都不打算告訴任何人。

其實倭國的未來並不在良子的手中,也不再倭人的手中,而是在大宋的手中,一旦計劃好的一切都得到貫徹,大宋徹底的壟斷了糧食,那大宋便控制了倭國的一切…………

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
第兩千五百九十四章從龍軍!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兵者詭道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宮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孫的佈局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韓億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嗎?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財富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戰開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龍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兩千三百二十八章在泉州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戰爭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零三章西進的種世衡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七百二十八章党項人之所需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與統治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現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輪迴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兩千零一十五章烽火連天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計策第四百章宣揚文治武功的作用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堅甲,劍出鞘,弩上弦第兩千零二十六章大宋的謎題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兩千一百三十三章彌勒從未降世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還是神?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八百五十八章無題(下)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三百七十章羽林衛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兩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蹤跡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零六十六章太子與宰執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兩千一百七十二章趙禎的“手腕”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八十二章蘇小卿與王語嫣第兩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確第兩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穫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六百九十六章商業的作用第八百八十章送上門的美人第一千零四章皇宮內外的努力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二百七十章延州,延安!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兩千六百一十四章瘋狂的信仰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藥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七百四十六章遼朝動向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五百一十五章血肉之下的本來面目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兩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瘋魔不成活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將心不附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