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慮

角廝羅的計劃很成功,他的目光看的比所有的吐蕃人都遠,也比所有人看的都透徹,他從未想過現在的吐蕃能和大宋抗衡,即便是有十年的時間也不夠。

以現在大宋的局面,吐蕃別說是十年,便是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也不夠!這個王朝太過強大了,角廝羅縱向的對比華夏的歷代王朝,最後絕望的發現。

無論漢武亦或盛唐,無論那個朝代都未曾出現眼下的宋世景象,沒有見識過的人永遠無法理解大宋的強大,即便是見識過的人也不一定清楚。

在角廝羅看來,這個王朝已經處於奇妙的邊緣,要麼永遠繁榮昌盛下去,要麼會有一天出現巨大的改變,什麼樣的改變角廝羅說不好,但他知道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但角廝羅清楚,吐蕃不是沒有成功的一天,大宋雖然強大,可這樣強大的王朝往往逃不過輪迴的宿命。

只是時間問題而已,中原的王朝都是這樣,在大一統的情況下更容易出事情,吐蕃之所以會步中原之後塵,最主要的問題便是吐蕃在學習中原。

中原文化是好,制度也比吐蕃完善,但卻喪失了一些純潔的東西,現在的吐蕃高原上,百姓依舊淳樸,最少角廝羅可以拍着胸脯的說吐蕃高原沒有多少孬種。

現在的吐蕃處於一個強大的上升期,同樣大宋也是如此,但大宋的速度要比吐蕃快得多,也正是因爲如此角廝羅反而不擔心。

大宋走的越快越好,走的越快面對的問題也就越多,這段時間他趙禎應該也發現這其中的問題了,否則也不會把大政交給太子趙旭全權處理。

這個君王躲在朝堂的後面要遠比他站在朝堂之上令人恐懼,他的一言一行沒有人能知道,他的一舉一動都如同黑暗中的陰影讓人難以捉摸。

顯然他是在準備應對可能出現的所有情況,大宋看着是安穩的不行,但事實上角廝羅在這樣的平靜之下看到了暗流涌動的危局。

現在的大宋其實也比吐蕃好不到哪去,吐蕃是什麼?是一個剛剛整合在一起的部盟,說是一個政權都有些擡舉自己了。

那些頭人看似在紅宮之中對自己表達了忠誠,可事實上背後必然還會因爲利益衝突不斷,甚至會和朝堂進行衝突。

問題就在於經過之前的種種手段,部族之間的衝突會大大緩解,最少不敢光明正大的進行了,一旦表面上的問題無法顯現出來,那吐蕃只會越來越安定。

接下來就到了自己處理問題的時候了,相比之下,他趙禎的手段就要比自己強大得多了。

有些時候角廝羅甚至懷疑他趙禎就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來了,爲何手段如此令人想象不到,行事不着痕跡。

極爲簡單的手段在他手中能被運用出四兩撥千斤的感覺,這恐怕就是傳說中的帝王天資了吧?

大宋的問題比吐蕃要多得多,甚至比歷代王朝的問題都要多和嚴重,但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未知…………

人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從歷史中吸取教訓,華夏也好,吐蕃也罷,甚至是草原也是如此,都在從歷史中學習自己的錯誤,儘量去避免,但有些東西避免不了。

漢人因爲土地而爭鬥千年,開國時永遠是最穩定的,之後便開始土地兼併,無論朝廷怎麼遏制都沒有太大的作用,只能減緩一點時間而已。

縱觀華夏千年,哪一場起義不是農人被逼迫的活不下去所造成的?

大宋皇帝極爲睿智的看到了這一點,加大力度對商賈的扶持,在角廝羅看來,這些商賈和工人就是被大宋皇帝拉出來代替農人的替罪羊。

開始他認爲大宋的經濟必然崩潰,既然做工賺錢,那大家都去做工,都去經商便是,糧荒必然會斷送大宋的繁華。

但並不是如此,大宋的商賈養活了工人的同時,也養活了農人。

大宋的財富如同流水一般滋潤着這個繁榮的王朝,所有的一切都被它聯繫了起來,形成一種互相之間牽絆利用的無法分割的存在。

大宋的穩固超乎角廝羅的想象但也在情理之中,他趙禎若是不規劃好一切豈能隨意就崩潰?

雖然穩固,但一些預料不到的問題開始出現,角廝羅可不會只盯着自己的吐蕃看,同樣他對大宋也是從未放鬆過。

他在仔細的觀察大宋的改變,仔細觀察大宋的不同,只有這樣他才能發現大宋的弱點,才能掌握一絲絲的主動。

暗流洶涌的大宋王朝因爲他趙禎的存在而變得波瀾不驚,從他把大政交給太子趙旭的時候開始,所有人便都不知道他要幹嘛了。

說來可笑,皇帝站在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放心,因爲能看到他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但若是他不見了呢?

在幕後的皇帝纔是最可怕的,說什麼要把大政交給太子打理,讓他熟悉帝王事……這話有幾個人相信?

別把天下人當作是傻子,太趙旭作爲太子監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在所有人都把目光釘在太子趙旭身上的時候,角廝羅卻無視他的存在,這個儲君還未登基繼位,不可能影響大宋的發展。

若是他趙禎能退位當個太上皇,自己就把腦袋割下來給他當蹴鞠踢!

想過和大宋對抗幾乎不可能,但拖延時間,守住吐蕃的大部分土地還是有可能的,角廝羅知道自己要等待,知道吐蕃要等待。

一旦宋軍大舉入侵,不斷的撤退一定會成爲一種必然,如何撤退的好,如何防禦宋軍的全面擊潰,這是一個需要吐蕃仔細思考的問題。

還好,在這一點上仁欽桑波和巫瑪與自己達成了共識。

利用吐蕃的高原屏障抵擋宋軍,漫長的補給線和難以持久的惡劣環境纔是吐蕃生存的法寶,這是上天的饋贈和恩賜。

數百年來若不是有這道屏障,以吐蕃的內亂,怕是早已被中原王朝所吞併。

世界永遠是強者在操控,眼下的平衡就是如此,角廝羅需要時間整頓吐蕃,而趙禎需要時間部署自己的計劃。

角廝羅的猜測一點也沒錯,在同一片天空下,趙禎站在蘭州城的高塔上遠眺。

“角廝羅,若你真的有遠見,便應該知道什麼叫大勢所趨,眼下的掙扎不過是痛苦延續而已…………”

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
第兩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兩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觀第四十章太子奏對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親相公忙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車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兩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懷心思的遼朝母子第兩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運動的開始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惡魔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製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三百三十一章哪一個更便宜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蘇軾的奇謀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百五十章十萬貫的女奴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撲第八百八十一章歐陽修面聖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兩千五百六十一章戰爭並不划算第兩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導思想”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兩千四百一十八章節佔據高原和滅了吐蕃有何區別?第九百四十三章遼朝使者覲見!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實的謊言第兩千兩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換第兩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兩千零五十四章巡幸蘭州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禮物第七百六十五章巾幗不讓鬚眉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一千八百三十二章國事家事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來的決戰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進宮了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千七百五十四章趙禎的一盤大棋第兩千六百二十七章等兒子等出了麻煩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十八章丁謂的陰謀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六百九十三章遼朝撤軍三百七十八章遼皇的苦心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兩千三百六十四章“輸不起”的王朝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積極防守的開始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七百四十一章帝王的小手段第七百四十七章年關(上)第兩千四百一十九章節利益交換第四百八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五百五十四章遼人的驚訝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四章內侍陳琳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門的衰落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第兩千四百零三章沉默中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