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

對於趙禎來說,眼下回朝這件事就等同於旅遊了,前來高原如此之久,根本就沒有停下好好的欣賞這裡的風光與美食。

後世常說的一句話深深的印在趙禎的腦海裡,“唯有愛情與美食不可辜負”。

吐蕃的食物算不上精緻,但卻有着高原獨特的味道,每當品嚐美食的時候趙禎就會把一些煩惱忘卻。

宋人開始出現在高原上的時候,也帶來的大宋的各種食材和美食,只要是四海匯聚之地,通商之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食物都會出現。

在瑪兒敢城能吃到各地美食,中原的美食不罕見,即便是西域美食也是隨處可見,蔡伯俙本就是個貪吃的人,而三才在趙禎的帶領下也逐漸變得貪吃。

沒辦法不好這口,趙禎每每都吃的“令人髮指”雖然不是什麼特別珍貴的食材,但對做工和味道極爲挑剔,時間長了三才在邊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再加上他在神都城中的外室做的一手好飯食,終究是也在美食中“淪陷”,看見好吃的就走不動道。

趙禎還是比較喜歡吃飯時候的三才,原本的三才並不是這樣挺隨和的一個人,跟隨自己時間長了後,三才掌管了皇城司,再加上自己有過兩次遇襲事件,三才便愈發的陰鬱了。

眼下的瑪兒敢城充滿了活力,沒人比趙禎更清楚這樣的活力所帶來的好處,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充斥與耳的各種叫賣,活生生的便是神都城的模樣。

瑪兒敢屬於脫敢府的治下,脫敢府的知府事便是賈昌朝,趙禎最不願意看見他進入大宋的權力中心,因爲趙禎瞭解這個人。

此人是個學術高手,他博學善論,有文集三十餘卷,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牆頭草,趙禎不否認他的能力,但對於他的人品卻十分懷疑。

這樣的人該怎麼用?當然是把他放在最適合的地方,比如說瑪兒敢,只要他在,只要他心中的那份對權利的執着在,他就會把地方治理的極好。

王韻暫代西藏上都護府都護一職,主管兵事,在政治上和地方上治理的問題就交給賈昌朝了,一文一武的配合一定會把高原治理的極好。

說來也是湊巧,賈昌朝對高原上的反應幾乎等同於無,這是一般文臣極少能夠達到的標準,也是趙禎調他前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一點上趙旭同樣看的清楚,他和趙禎學的最多的便是觀察,觀察每一位朝臣的人品和能力,甚至是性格,以此做出判斷,在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

賈昌朝風塵僕僕的趕來,身上的衣服上滿是塵土,顯然他不是從瑪兒敢的官衙中趕來,而是從瑪兒敢的工地上。

趙禎就知道他會盡職盡責,這個時候能從工地趕到中心集市之中,便說明他是真的在那裡,而不是從府衙出來的。

天氣逐漸變冷,但賈昌朝卻是一臉的汗水,在看到趙禎吃着羊肉湯餅後,便在遠處撣了撣身上的塵土纔敢靠近。

“臣賈昌朝參見官家!”

趙禎微微擡手:“免禮平身,朕看到瑪兒敢如此繁盛心中甚是欣慰!”

“官家,這都是臣應該做的,如今的瑪兒敢已經按照咱們大宋的方式開始生活,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只不過咱們大宋的商賈數量太多,以至於瑪兒敢的貨物供不應求。”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便應該擴大規模,你做的很好,朕之前看到了西面的工地,是爲了安置更多的百姓而建的吧?”

“啓稟官家,臣利用西面的城區改造成房舍,以租賃的方式低價租給西藏上都護府的百姓,以吸引散戶安居,爲瑪兒敢提供勞力。”

賈昌朝的回答中規中矩,趙禎擡手便讓他坐下:“這裡的湯餅味道甚佳,三才給賈知府上一碗。這幾日你也辛苦了,好生歇息一下。”

“謝官家!”

賈昌朝是頗爲感動的,在他看來這是趙禎在歷練他,雖然自己從神都城被調遣到了瑪兒敢,但並不妨礙自己才能的發揮,這段時間他已經在瑪兒敢做了很多事。

其中不光有朝廷要求的,也有他自己先出來的,在他看來瑪兒敢最需要的便是繁榮的市場,頻繁的交易,只有如此才能吸引高原上越來越多的百姓前來這裡。 Wωω⊙ тTk an⊙ ¢ 〇

“官家,臣以爲眼下的瑪兒敢還是不夠的,單單是商貿繁盛還不行,當以咱們大宋的制度成爲這裡的主導,讓高原百姓的想法和大宋百姓的想法一致,如此才能讓其真心歸附!”

趙禎眉頭一挑,這個說法很新穎,在大宋幾乎沒有人提出,但意思和自己之前想的一樣,意識形態和思想上的轉變,從而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此言有理,你繼續說。”

賈昌朝放下手中的筷子,有些戀戀不捨的看了一眼羊肉湯餅道:“官家,高原百姓的思想還是停留在吐蕃時期,甚至有些還是在部族的想法,臣以爲這便是教化不足的後果,臣準備在修建西城的同時擴大東城,以做書院教化百姓之用。”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也好,朕會傳旨三司,讓其從瑪兒敢的稅收中調撥一部分出來作爲教化之用,但不光要有教化,還要有治病救人的醫館,同時你作爲知府事也要主持科舉的州試,最好今年就在瑪兒敢舉行一場州試,選才的標準莫要按照進士科的標準來,以思維,手段,聰慧作爲選拔的標準,舉薦十人直接參加殿試,朕會在殿試之中臨時出題考校。”

賈昌朝微微一驚,這可是大宋科舉至今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也可見官家對瑪兒敢的照拂,要知道多少的學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簡直是一步登天。

但有一點賈昌朝可以肯定,這樣的好機會對於大宋百姓來說是不可能的,官家顯然是想通過此舉施恩於西藏百姓。

讓他們看見自己也有參與朝堂之中的權利,也能成爲大宋士大夫階級的一部分,當然也使得西藏百姓知道,大宋沒有忘記和歧視他們,把他們當作大宋百姓一樣對待。

“臣遵官家旨意!”

賈昌朝心領神會,趙禎微微一笑,這算是大宋收買人心最簡單的手段了。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
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二百九十九章城牆上的格物第六百六十七章國之四京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學即是科學第五百零三章小人物的影響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三百二十一章駭人聽聞的貪腐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趙禎的注意力第兩千四百八十四章上帝悖論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馬”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二百五十八章軍武院與黑手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藥實驗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兩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漢家的大氣魄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進深淵的人第兩千六百二十四章抽絲剝繭第八百零五章語出驚人第兩千四百六十一章另類的封建時代第一百六十八章祭禮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零一十三章宗哥城內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六百四十五章終章(一)第兩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於利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九百七十六章撥雲見日,如夢初醒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擇佳木而棲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無形中的威脅第兩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千六百二十六章皇后之怒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槍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兩千五百八十二章教育的重要性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覽試卷第八百二十七章王師來援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四百九十九章陰謀的盛宴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風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五百九十五章大遼的旗幟又斷了……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七十八章楊家的百戰雄兵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東坡肉與東坡先生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兩千四百三十九章來自“螻蟻”的威脅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二百零六章遼東之貴第兩千零六十三章歐陽修的詞第一千八百四十八章讀書人更狠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吐蕃的盟約(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四十八章思念通達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八百三十一章沒藏訛龐的邀請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