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三十一章賈昌朝的手段

對於趙禎來說,眼下回朝這件事就等同於旅遊了,前來高原如此之久,根本就沒有停下好好的欣賞這裡的風光與美食。

後世常說的一句話深深的印在趙禎的腦海裡,“唯有愛情與美食不可辜負”。

吐蕃的食物算不上精緻,但卻有着高原獨特的味道,每當品嚐美食的時候趙禎就會把一些煩惱忘卻。

宋人開始出現在高原上的時候,也帶來的大宋的各種食材和美食,只要是四海匯聚之地,通商之所,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食物都會出現。

在瑪兒敢城能吃到各地美食,中原的美食不罕見,即便是西域美食也是隨處可見,蔡伯俙本就是個貪吃的人,而三才在趙禎的帶領下也逐漸變得貪吃。

沒辦法不好這口,趙禎每每都吃的“令人髮指”雖然不是什麼特別珍貴的食材,但對做工和味道極爲挑剔,時間長了三才在邊上也就自然而然的學會了,再加上他在神都城中的外室做的一手好飯食,終究是也在美食中“淪陷”,看見好吃的就走不動道。

趙禎還是比較喜歡吃飯時候的三才,原本的三才並不是這樣挺隨和的一個人,跟隨自己時間長了後,三才掌管了皇城司,再加上自己有過兩次遇襲事件,三才便愈發的陰鬱了。

眼下的瑪兒敢城充滿了活力,沒人比趙禎更清楚這樣的活力所帶來的好處,四周是熙熙攘攘的人羣,充斥與耳的各種叫賣,活生生的便是神都城的模樣。

瑪兒敢屬於脫敢府的治下,脫敢府的知府事便是賈昌朝,趙禎最不願意看見他進入大宋的權力中心,因爲趙禎瞭解這個人。

此人是個學術高手,他博學善論,有文集三十餘卷,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牆頭草,趙禎不否認他的能力,但對於他的人品卻十分懷疑。

這樣的人該怎麼用?當然是把他放在最適合的地方,比如說瑪兒敢,只要他在,只要他心中的那份對權利的執着在,他就會把地方治理的極好。

王韻暫代西藏上都護府都護一職,主管兵事,在政治上和地方上治理的問題就交給賈昌朝了,一文一武的配合一定會把高原治理的極好。

說來也是湊巧,賈昌朝對高原上的反應幾乎等同於無,這是一般文臣極少能夠達到的標準,也是趙禎調他前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這一點上趙旭同樣看的清楚,他和趙禎學的最多的便是觀察,觀察每一位朝臣的人品和能力,甚至是性格,以此做出判斷,在這一點上他做的非常好。

賈昌朝風塵僕僕的趕來,身上的衣服上滿是塵土,顯然他不是從瑪兒敢的官衙中趕來,而是從瑪兒敢的工地上。

趙禎就知道他會盡職盡責,這個時候能從工地趕到中心集市之中,便說明他是真的在那裡,而不是從府衙出來的。

天氣逐漸變冷,但賈昌朝卻是一臉的汗水,在看到趙禎吃着羊肉湯餅後,便在遠處撣了撣身上的塵土纔敢靠近。

“臣賈昌朝參見官家!”

趙禎微微擡手:“免禮平身,朕看到瑪兒敢如此繁盛心中甚是欣慰!”

“官家,這都是臣應該做的,如今的瑪兒敢已經按照咱們大宋的方式開始生活,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只不過咱們大宋的商賈數量太多,以至於瑪兒敢的貨物供不應求。”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便應該擴大規模,你做的很好,朕之前看到了西面的工地,是爲了安置更多的百姓而建的吧?”

“啓稟官家,臣利用西面的城區改造成房舍,以租賃的方式低價租給西藏上都護府的百姓,以吸引散戶安居,爲瑪兒敢提供勞力。”

賈昌朝的回答中規中矩,趙禎擡手便讓他坐下:“這裡的湯餅味道甚佳,三才給賈知府上一碗。這幾日你也辛苦了,好生歇息一下。”

“謝官家!”

賈昌朝是頗爲感動的,在他看來這是趙禎在歷練他,雖然自己從神都城被調遣到了瑪兒敢,但並不妨礙自己才能的發揮,這段時間他已經在瑪兒敢做了很多事。

其中不光有朝廷要求的,也有他自己先出來的,在他看來瑪兒敢最需要的便是繁榮的市場,頻繁的交易,只有如此才能吸引高原上越來越多的百姓前來這裡。

“官家,臣以爲眼下的瑪兒敢還是不夠的,單單是商貿繁盛還不行,當以咱們大宋的制度成爲這裡的主導,讓高原百姓的想法和大宋百姓的想法一致,如此才能讓其真心歸附!”

趙禎眉頭一挑,這個說法很新穎,在大宋幾乎沒有人提出,但意思和自己之前想的一樣,意識形態和思想上的轉變,從而讓他們產生歸屬感。

“此言有理,你繼續說。”

賈昌朝放下手中的筷子,有些戀戀不捨的看了一眼羊肉湯餅道:“官家,高原百姓的思想還是停留在吐蕃時期,甚至有些還是在部族的想法,臣以爲這便是教化不足的後果,臣準備在修建西城的同時擴大東城,以做書院教化百姓之用。”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也好,朕會傳旨三司,讓其從瑪兒敢的稅收中調撥一部分出來作爲教化之用,但不光要有教化,還要有治病救人的醫館,同時你作爲知府事也要主持科舉的州試,最好今年就在瑪兒敢舉行一場州試,選才的標準莫要按照進士科的標準來,以思維,手段,聰慧作爲選拔的標準,舉薦十人直接參加殿試,朕會在殿試之中臨時出題考校。”

賈昌朝微微一驚,這可是大宋科舉至今從未出現過的情況,也可見官家對瑪兒敢的照拂,要知道多少的學子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機會,這簡直是一步登天。

但有一點賈昌朝可以肯定,這樣的好機會對於大宋百姓來說是不可能的,官家顯然是想通過此舉施恩於西藏百姓。

讓他們看見自己也有參與朝堂之中的權利,也能成爲大宋士大夫階級的一部分,當然也使得西藏百姓知道,大宋沒有忘記和歧視他們,把他們當作大宋百姓一樣對待。

“臣遵官家旨意!”

賈昌朝心領神會,趙禎微微一笑,這算是大宋收買人心最簡單的手段了。

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
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四百二十章趙昀的初戰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區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麗人眼中的大宋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決死之心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一章決堤第一千九百五十六章孔宗願的妥協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兩千四百五十二章皇駕中的狄青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三百七十三章沒有天塹能夠阻擋第一百七十章文臣,皇后,是非多!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三百八十二章遼皇駕崩的于波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與畢世傑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兩場婚禮第六百九十五章燕雲光復帶來的經濟利益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八百九十一章 鳳章宮前梧桐樹,梧桐樹下立鳳凰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一千六百四十四章寰宇無敵第兩千四百二十章節東方一直在改變着西方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場如戰場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與關白第一百六十章亂局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聖駕之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幹,軍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十七章威脅與機遇第九百三十九章斷尾求生的法則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義的定義第一百章彭七與三才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七百六十九章撤離上京城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三百五十九章西水門記事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零四十章讓蔡伯俙充滿希望的老王第兩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營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兩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權,五枚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論證火器的重要性第八十一章水調歌頭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爲賊!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熱帶無強國第兩千零三十章萬國鹹通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魚咬勾了第一千零三十章皇宮之夜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二百五十二章最是無情帝王家第八十八章丁謂的野望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三百二十八章蠶食倭國第兩千四百六十五章未來誰可知?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漢家至上第一百一十一章將門的手段第兩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導的戰場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還未起的萬仭宮牆第兩千一百零五章守望相助的利益既得者們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