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書”

三才瞧見衆人驚訝的望向自己,原本沒有表情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諸位相公吃了嗎?”

這顯然是廢話,衆人在華庭中給狄青接風洗塵,你說吃了沒?!

蔡伯俙笑道:“三才大官來的正好,今日範相公設宴爲狄帥接風洗塵,既然你來了便一起落座便是!”

范仲淹點頭道:“不過是添置些東西便是,要不得多長時間,三才大官速速落座吧!”

三才雖然是宦官,但畢竟身份在那裡,又是官家最貼身的內侍,幾乎是看着官家長大的老人,而且多年來秉公執事,從未出現過逾越和閃失,單單是這樣的人就應該受到朝臣的敬重。

六部相公對他自然是客氣的,因爲他們都知道三才的身份以及他做的事情。

三才更加的尷尬了,面對朝臣們這般的熱情邀請,又是給狄青接風洗塵,三才多少難以推脫,但自己身負皇命而來,自然不能先飲宴。

只能無奈的嘆息道:“諸位相公,老奴這頓酒水怕是喝不成了,不光喝不成還要擾了你們的雅興。中樞院宰執相公范仲淹接旨!”

隨着三才的話衆人的心立刻被提到了嗓子眼,范仲淹起身整理衣冠後便準備接旨了,但看着他跪下的模樣,三才把他又扶了起來道:“官家嚴令,範相公必須站着接旨!”

單單是這一句話便讓人動容,在場的人都知道,范仲淹當年治理水患,落下了腿疾,尤其是膝蓋最爲不利索,沒想到官家連這點小事都記得。

但范仲淹的心突然就涼了半截,官家越是這般的體恤自己,事情可能便越嚴重,但他只能躬身向北拱手道:“謝陛下!”

其實三才宣讀的不是旨意,而是詔令,只有經過中書門下的旨意纔算是對天下發布的聖旨,而皇帝說頒佈的要麼便是給翰林學士草詔的詞頭,要麼便是沒有經過中書門下的中旨,最後便是皇帝親筆所寫的詔令了。

詔令有很多種,制、詔、誥、敕、旨、冊、諭、令、檄都屬於詔令,但其中的區別甚大,不可同日而語。

冊,便是冊封,在大宋由皇帝親自書寫並派人傳達的就是中旨冊封,這樣的冊封甚至可以被拒絕。

令便是皇帝發佈的日常命令,比如在宮中添置某樣東西之類的,但規格最高的便是“制書”了,這東西的分量可比令要高強不知多少。

制,乃是皇帝頒佈的重大制度,加皇帝的印璽;詔書是政務文告。“制”和“詔”相比,制書要比詔書級別更高些。

天子之言曰制,書則載其言。制者,王者之言,必有法制也!

三才手中拿着的這份便是趙禎蓋上了皇帝神寶的“制書”,同時還加蓋了“傳國玉璽”,規格可謂是極高的!

雖然制書的內容也並不多,但是其中的意思很清楚,趙禎把自己打算傳位太子的意思告訴給了范仲淹,同時讓他以及諸位相公在三天之內擬出章程,在一週之內完成所有準備。

一共加起來只有十天時間!

范仲淹只覺得天旋地轉,差點站不住,四周的一衆相公統統目瞪口呆的盯着三才,其中不少人的眼神開始逐漸清醒,望向三才的眼神中透露着冰冷的殺意………………

三才第一次覺得文臣居然如此可怕,包拯更是大怒,甩着衣袖便衝過喝道:“閹人膽敢矯詔呼!!”

這可是一頂大帽子,大宋從太祖太宗時就定下後宮內侍不得干政的規矩,矯詔更是欺君之罪,屬十惡不赦!

三才立刻擺手道:“老奴可沒有這般的膽量,豈敢矯詔?!也虧得是老奴親自來,若是換做其他內侍,豈不是被爾等吃了去!!”

“包相公暫且退下,此制書定然是出自官家之手的,雖說事情太過緊急,也不能失去體統…………”

三才連連點頭道:“範相公說的是!此事雖說突然了些,奴婢也是接受不了的,可官家既然下了制書,又用了傳國玉璽,定然是決心已定!”

范仲淹接着說道:“此事我等不敢附議,自會叩宮以請官家!”

三才愣了一下,終於輪到他臉色大變,夜叩宮門乃是朝中大忌,官家特意選擇這個時間讓自己來傳旨,爲的就是避免朝臣以及相公們的上諫。

但現在從宰執相公到六部相公甚至連身爲三司使的計相包拯都對此事表示反對,看來官家傳位太子這件事不光自己反對,還有很多人和自己一樣反對。

尤其是相公們,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便是以包拯的老道,都在第一時間懷疑是自己是在矯詔,可見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衝擊有多大。

實在是太過突然,即便是自己也在一開始的時候也不太敢相信,何況是這些被官家一手栽培起來的相公們?

的確,眼下的大宋相公們幾乎都是趙禎一手提拔起來的,其中少不了趙禎花費心思的去栽培引導。

可以說這些相公們對官家的期望比誰都大,他們都希望官家成爲不世之君,成爲大宋乃至整個華夏最偉大的君王。

眼下官家春秋鼎盛便要傳位太子,這當然讓這些相公們接受不了!

“範相公,諸位相公,夜叩宮門實在是太過孟浪,官家讓老奴此時前來,便是斷了諸位奏對的想法……”

三才的話彷彿一點用都沒有,最讓他吃驚的卻是蔡伯俙,不知這小子何時走到了自己的身後,冷冷的開口道:“若是我記得沒錯,大官身上有進出宮闈的墨敕魚符吧?”

但這小子的話顯然不是這個意思,對於蔡伯俙的瞭解使得三才心中不安,而范仲淹接下來的話更是讓他微微吃驚。

“官家春秋鼎盛,此時傳位太子確實尚早,我等自然要覲見官家,留身奏對以保萬全!”

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
第三百一十五章摳門的官家第三百二十五章大宋反腐第一戰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倫貝爾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四百二十二章生命換來制度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論格物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零一十四章帝王不行於色第兩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價第五百九十一章耶律宗真的驚愕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一百九十三章宗室的後院第八百二十二章自斷手足第二百五十一章國家貿易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權利的平衡第兩千一百一十七章彌勒教的前世第兩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出兵斬使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兩千零四十四章回關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四百一十章密謀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兩千一百一十九章趙禎的優勢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一百一十三章怒髮衝冠憑欄處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兩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爲正義?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條老路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六百三十三章計將安出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變就在今朝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腦子的蘇子瞻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論西藏的重要性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將軍鼠三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八百零八章智者見智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八百六十五章瀟灑歐陽修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開放性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廟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二百零二章遼朝的柱石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資本的力量(中)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運將至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閣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摳門”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兩千五百九十章“聖城”之殤(下)新書《長歌當宋》二十萬字求收藏!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兩千三百五十一章“誘餌”第兩千五百二十五章一賜樂業人的拉比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謀第兩千零九十八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廠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記事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兩千零八十八章果斷的茹脫臘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個拿起“石斧”第五百一十六章遼朝密諜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兩千三百九十六章趙禎的抉擇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個都護府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宮大內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鷹與蒼龍第一千九百四十五章一石激起千層浪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