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

東京城的皇宮依舊矗立在靠北的位置,這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改變的,因爲皇宮沒有擴建,整個東京城都在變化,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唯獨那座皇宮,依舊保留了真宗皇帝時的模樣。

大宋的歷代皇帝難道不想將皇宮擴建更闊氣、大氣一些嗎?

肯定想!

但如果這麼做,首先必須面臨一個問題:拆遷。

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點不一樣,前朝的城市是權力規劃出來的,顯得工整而呆板。

看看唐時的長安城,洛陽城,井井有條的城池結構,雖然規模宏偉,佈局嚴謹,結構對稱,排列整齊,但卻如同戒備森嚴的“牢房”。

再加上宵禁和坊牆制度,晚上的長安城簡直堪比一座“集中營”。

但汴梁不同,它是自發“生長”出來的,顯得雜亂無章,而又生機勃勃。

宮城之外,到處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鋪。不論從哪個方向擴展宮城,都勢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鋪。

不拆是有道理的,因爲大宋的環境和唐時有了極大的區別,大宋的歷代帝王不是沒有想過要擴建皇宮,讓自己住得更舒坦點。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十七,楚王宮失火,讓太宗下了決心“欲廣宮城”下了詔書,提出了建設規劃,讓殿前都指揮使劉延翰等人“經度之”。

測繪圖紙準備預算之類,不久圖紙畫了出來,太宗一看,要拆遷太多民居,這不是把百姓們往街頭趕嗎?再說天下人怎麼看待趙宋天家?

何況當時太宗剛剛繼位不久,又準備在次年北伐遼朝,所以做人還是會低調的好,便以“內城褊隘,誠合開展。拆動居人,朕又不忍。”下詔停止擴修宮城的計劃。

大環境鑄就了歷代君王的品質,唐時的皇帝大多唯吾獨尊,重權貴而輕黎民,但到了宋朝,因爲要依靠文官的力量去制衡武將,而又提倡科舉制度,使得大宋很依賴那些“寒門貴子”,對百姓也多有照顧。

帝王決策在很大一定程度上爲百姓着想,當然這種着想也不過是在大方面上的,若是當時太宗坐穩了皇位,不準備北伐,皇宮四周的民居,商鋪較少,扒也就扒了…………

大宋天家有個習慣,就是喜歡把“前輩”乾的事情變成祖宗之法。

於是乎後世君王就要依照“前輩”的言行做事了,即便是和趙禎想要擴建東京城的皇宮都要三思而行,最後不了了之,跑去神都城重新修建。

當然他不是一個遵循祖制的人,否則也不會打破那麼多的“規矩”。

但他在面對百姓的時候,心中永遠做不到唯吾獨尊,也許是因爲原本他就是其中一員,也許是因爲歷史上的仁宗皇帝的本性便是如此,也許是對趙宋王朝爲數不多的尊重…………

東京城的大街上出現最爲怪異的一幕,一隊人沿着御道直直的前進,按道理來說這也沒有什麼,何況這對人穿着的衣物也很普通,但奇就奇在他們一路沒有變道。

即便是在小攤前駐留一會也始終在御道附近,十里長街上盡是繁華但也留不下這隊人。

趙禎在靠近皇城的位置看到了一個老的不能在老的老頭,鬚髮皆白但精神矍鑠,他忽然想起這個老頭是誰,驚訝於他還活在這個世界上。

這個老頭是當初趙禎教他炒飯的老者,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他還好好的活着,只不過他面前的推車小攤變成了一家門臉不錯的小館子。

招牌依舊是那塊破布做成的幡子,上面的字已經看不清楚,隱約見到珍味二字…………

老者就坐在那裡曬太陽,陽光照耀在他蒼老的臉上顯出一股子神聖的味道,彷彿的道的大儒,又如逍遙的仙人。

趙禎站定,笑眯眯的開口道:“老人家,來碗炒飯,要豬油的。”

老人露出慈祥的笑容,彷彿是在對待自己的子孫後輩,指了指邊上煙火繚繞的門臉道:“掌櫃的在裡面,後生的嘴巴夠刁的,挑了小店最好的吃食!”

趙禎笑了笑:“老人家現在不親自掌廚了嗎?”

老人驚訝的望着趙禎,指了指自己手臂道:“老朽這雙手已經有些握不動鐵鍋了。”

“可惜了…………”

隨着趙禎的話,老者再次驚疑的打量着眼前的中年男子,顯然這個人是吃過自己做的東西,也熟悉自己的人,爲何想不起來?

細細回想之下,老者彷彿覺得他的樣子很熟悉,連說話和笑容都很熟悉,一瞬間他想到了當初自己在東門大街發家的開始。

老人伸出手指,顫顫巍巍的指着趙禎半天說不出話來,但他激動的表情卻趙禎有些擔心,這麼大歲數,萬一心臟不好突然……那自己可就於心不安了。

三才站在邊上想起了官家當初常對他說其的典故,小聲的向王語嫣等人解釋。

“貴人您等着!”老者幾乎是跳起來說的。

說完便把身上的下襬給塞進了腰帶之中,同時衝着飯館裡的客人吼道:“老子現在打烊!明天不收錢讓你們管飽!狗子攆人!”

老者絕對是飯館中的“權威”,一句話所有人夥計便開始攆人,無論如何也要打烊。

客人都離開的時候,名叫狗子的少年拿起一塊牌子放在門口,上面的售罄二字誰都知道是什麼意思。

老人已經進了廚房,從門簾子裡伸頭出來道:“貴客您先坐,老朽這就給您和夫人準備!”

趙禎領着幾人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小小的飯館不大卻是相當的乾淨整潔,尤其適合桌椅板凳,用的居然是上好的紅木所制,就衝這一點連三才都滿意。

屋中沒有什麼字畫,唯獨一個長生牌位立在那裡,上面卻不是大宋官家,而是一位不知名的恩人,這在大宋比較少見,尤其是在東京城更爲少見。

王語嫣笑着指了指長生牌位道:“官家,上面供奉的可是你?”

趙禎笑而不語,只是耐心的等待。

豬油的香氣從房間中飄出來,夾雜蔥花和米飯的香味,伴隨着嗞嗞的聲音讓趙禎不得不嚥了一下口水。

很快,老者便端着一個大托盤上來,後面跟着一個老實巴交的漢子,手中同樣是這樣的托盤,趙禎伸手接過老人手中的托盤,回頭狠狠的瞪了一眼“多事”的三才。

“味道還是如當初那般?”

“貴人您嚐嚐!”

趙禎在三才欲言又止的狀態下吃了兩口,瞬間就停住,狼吞虎嚥的同時對王語嫣等人使勁的指了指,意思很明白……快吃!

一口香噴噴的豬油炒飯,再加上一口醃製到位的辣黃瓜或是酸甜可口的菘菜,那真是讓人慾罷不能的享受。

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
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準則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兩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誰在乎?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兩千兩百一十一章祁國公府的“替死鬼”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國的力量,馬木留克騎兵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變第一千六百章血戰遼陽城外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價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來了!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宮中的五角星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務頭子的首次會面第兩千零八十七章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兩千六百零九章趙昀的西方之旅(上)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二百八十四章誰是大忽悠?第三百九十九章收官之戰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兩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兩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書從此無倭國第七十四章太子的軍械庫第兩千四百七十六章東方帝國的幫助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滅敵烈部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來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無形的較量第七百章表裡山河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義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難民浪潮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闢蹊徑第兩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雲動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三十七章艱難的抉擇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沒有白來的土地第兩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千五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新差遣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狀的結果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戰養戰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後手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對手沒有威脅第兩千二百四十五章闕樓之上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顆仇恨的種子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軍心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銳,一朝而行第八百八十五章鐵鷂子的覆滅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飛蛾撲火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五百一十章孫宅的夜,靜悄悄第一百零七章楊賢妃的誘惑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趙禎的條件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三百八十七章彩雲之南,是是非非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六百七十三章計出奇謀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脅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六百三十五章爆發邊緣的皇后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第四十一章丁謂的邀請第兩千三百四十三章西邊的異動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斂去殺心送溫暖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趙禎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八百九十六章王師驟至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趙禎的百分之九十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兩千五百一十九章西方的聖城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