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

疏勒城,一座矗立在黑汗邊界上的堅固城池就在轉瞬之間被大宋拿下。

速度之快,毀滅之徹底,震驚了整個西域,因爲這座擁有七萬多守軍,並且擁有充足補給。

但即便如此,在黑汗人和西域人心中的堅城卻在一日之內被宋軍以摧枯拉朽的力量攻克。

七萬守軍或者說參與“聖戰”的七萬黑汗軍隊被大宋屠殺殆盡,無有一人生還,他們的頭顱被宋軍壘成了高高的京觀,並在京觀之前立下石碑——犯華夏天威者,雖遠必誅!

一座堅城,七萬大軍,這對黑汗來說是一次相當不錯的防禦,但卻在一日之間土崩瓦解,甚至沒有給宋軍造成多大的阻礙,唯一耽誤的不過是一天時間。

而接下來宋軍更是毫無停歇,一路高歌猛進,三十萬大軍以最快的速度向八剌沙袞推進,這裡是黑汗,是遙遠的西方之地,在來之前他得到趙禎的旨意,以最快的速度滅國黑汗,且不擇手段。

所以纔會用上漢家王朝輕易不會使用的京觀對黑汗人加以震懾,這種恐怖統治會有許多好處,其中一個便是對疏勒城的治安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倖存者中沒有人反抗大宋的統治,因爲那高高的京觀隨時會增加高度,誰也不希望自己成爲其中的一員。

是奮勇反抗還是苟活?在絕對力量面前,是個人都會選擇後者。

二十萬由老兵組成的預備軍並沒有進入黑汗,狄青指揮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勢如猛虎,橫掃整個黑汗不成問題,但這二十萬人依舊要整軍備戰。

若是塞爾柱人打算馳援黑汗國,狄青將會利用二十萬的預備軍組成一隻空前強大的軍隊剿滅塞爾柱的援軍,並且是來多少剿滅多少。

這同樣也是趙禎的旨意…………

趙禎爲何要進攻黑汗,理由有許多,但最爲重要的一條便是向世人展現大宋的強大,和至高無上的地位,他要讓世人知道,華夏王朝有時謙謙君子,有時卻又是最爲兇猛的野獸。

所有膽敢對抗大宋的王朝都將被他碾碎,這其實就是在威脅塞爾柱人,是以暴制暴的手段。

當你想要和一個強大敵人進行較量的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你完全有能力打的他滿地找牙,這時即便最爲囂張的人也會冷靜下來考慮得失。

黑汗人並沒有打算放棄抵抗,從大宋的檄文便得知自己在塞爾柱的唆使下挑釁了不該挑釁的敵人。

但讓他們看着自己的王朝被大宋征服,成爲大宋疆土的一部分,他們也是做不到的,於是黑汗人做出了一個理所當然又極其錯誤的決定,以重兵在圖魯克山附近阻擊宋軍。

黑汗人調集了大量的軍地前往此地,佔據山上的高地埋伏宋軍,這是他們能想到的最爲完美的計劃,這裡是通往八剌沙袞的必經之路,無法繞過。

只不過在宋軍浩浩蕩蕩抵達的時候,本以爲這是一場完美反擊的黑汗軍隊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懼。

當他們漫山遍野衝向地勢較低的宋軍時,遭到了火炮的進攻,這些強而有力的武器並不是衝着他們去的,而是衝着高高的山峰…………

亂石穿空崩雲碎,地動山搖買枯骨。

山體滑坡埋葬了大量的黑汗軍隊,許多人是被落石生生砸死,摧枯拉朽的自然偉力不是凡人所能抵擋,即便是始作俑者宋軍,也在這次進攻中死傷百餘人。

但相比黑汗人的損失簡直不值一提,狄青低估了山體滑坡的威力,但這時候已經不是計較這些的時候,爲將帥者上了戰場就必須要有一顆冰冷的心,否則戰鬥的意志很快就會崩潰。

只不過老天有時就是這樣公平,他毀滅了黑汗人的戰鬥意志,並把許多人留在了山體之下,但卻也阻擋了宋軍進攻追擊的路線,使得黑汗軍的有半數逃回了八剌沙袞。

而宋軍只能開始清理碎石和黑汗人的屍體,否則無法前進…………

宋軍清理碎石用了短短兩天,兩天之後當一條勉強可以通行的道路出現時,狄青也第一次見到了黑汗國的使者,準確的來說是東汗的使者。

他是帶着黑汗國書而來的,當聽到國書二字的時候狄青以爲自己聽錯了但事實證明他沒錯,宋軍的將士們發出“完勝”的呼喊,聲音是地動山搖,使者甚至擔心宋軍的呼喊再次引發山崩。

wWW●тt kдn●C○

但很可惜,宋軍的將士們領會錯了,狄青也錯了,他們得到的不是黑汗王朝的國書,而是東汗的國書…………

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在宋軍清理碎石和屍體的時候,黑汗人居然內亂了,原因很荒唐也很實際,因爲大宋的反攻。

這場猛烈的反攻使得原本信心十足,又自信滿滿的黑汗王朝看到了毀滅。

他們本以爲塞爾柱王朝會馳援他們,但派去求援的使者只帶回了來自塞爾柱人拒絕的消息,除此之外別無他物!

誰能想到本是強大後盾的塞爾柱王朝居然出爾反爾,但很快使者又帶回了第二個條件,若是想不被宋人徹底滅絕,塞爾柱還會提供幫助,但條件卻很苛刻。

黑汗人必須把怛邏斯、白水城、石城、費爾干納東部、七河流域和喀什噶爾等地區交給塞爾柱王朝“保護”,就像是當於闐國一樣,黑汗王族保留自治權,而駐防的軍隊卻是塞爾柱的……

這是保護嗎?這是援助嗎?這是赤裸裸的吞併!

對於黑汗人來說,塞爾柱王朝的聲譽可不怎麼樣,當初他們打着援助哈里發的名義進入了阿巴斯王朝,最終的結果呢?

阿巴斯王朝的實際統治者變成了他圖格魯克!

這是一件多麼諷刺的事情,這樣的人如何能相信?還不如相信大宋皇帝!

於是黑汗的王氏從利益角度出發分裂成了兩派,一個以阿里後裔爲主的西汗國,一個以哈散後裔爲主的東汗國,一個原本團結的國家在大宋的侵略之下迅速分割。

速度之快,效率之驚人令人措手不及,當然也包括大宋和塞爾柱王朝,雙方都沒想到黑汗的崩潰如此之快,分裂的如此迅速和徹底,就像是事先商量好的一樣。

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
第三百五十八章回程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百六十一章東京城的早晨第九百一十五章鳳求凰第兩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兩千零七章君臣對奏第九十七章皇權鬥爭中的失敗者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一百三十九章妖僧害人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兩千零五十五章此消彼長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關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百七十四章碩大無比的貞節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七百二十四章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還不夠慘第一千一百零六章開國伯與長城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來第七百一十七章党項來使第一百零三章葛朗臺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第九百八十八章內聖外王,豈可受辱?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二百二十五章驚現鉅款第兩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決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北京路的視察第兩千一百八十七章趙禎的“胡蘿蔔”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兩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八十六章五年計劃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兩千零二十四章使者入關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三百六十二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一)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將軍與神醫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兩千六百三十七章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哪裡?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蘇軾的交子戰爭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五百二十八章瘋狂的李元昊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遼朝漢臣第一千八百六十六章曲女城的暗流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第兩千一百八十章交換條件第一百一十五章皇城大火!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灤河城的防疫第兩千五百八十六章來自東方的算計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三百七十五章遼朝的擔憂第兩千五百零四章皇帝與駙馬第兩千一百六十三章圍觀大理寺第兩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軍的落幕第三百五十一章記裡鼓車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種戰爭形勢第四百六十五章遼朝風雲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彈頭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兩千二百七十六章無遮大會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舉刀的女人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