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憂

入夜之後,草原上一片寂靜,雖然呼倫貝爾城是一座城池,但它和大宋的城池不太一樣,只要出了城池,便是一望無際的草原。

草原上的一切給了包拯以不安,他不明白,爲何自從自己到了草原之後便開始不喜這裡,一望無際的草原他不喜歡,碧藍碧藍的天空他不喜歡,即便是街上的牛羊他也不喜歡。

至於爲何如此……他說不出來,只是覺得這些東西和大宋的不同,甚至是格格不入,他就是不喜歡。

瞧了瞧邊上的王韻,人家卻沒有這種感覺,笑眯眯的看着城裡城外的這一切。

包拯吃了烤肉和餅子略覺口乾,端起馬奶茶喝了一口,稍稍搖頭:“這味道還真是不大習慣,和這呼城一樣讓人不舒服。”

王韻瞧了他一眼:“你是在中原待久了,神都城中熱鬧非凡,百姓過的好着呢!自然白天晚上皆有事忙,四時更替也無所影響,或者說是一種看不見的規矩在,無時無刻的在!”

王韻的話讓包拯驚訝,但細細想來也是如此,他之所以不喜歡呼倫貝爾城,就是這裡的一切和大宋都不太一樣,尤其是和神都城,相去甚遠。

包拯並不在乎這裡的一切,呼倫貝爾城再怎麼樣和大宋的別的城池都沒關係,對於這樣的城池只是當作臨時的皇帝別業來用。

只不過包拯所擔心的不在於這裡,而是在趙禎這位大宋官家的身上,皇帝已經在這草原之城太久了,待在這裡肆無忌憚,所有的一切都是以旨意行事,未過三省,也未過六部,朝中相公根本無法干涉其中。

在這裡包拯看到了皇權的可怕,一家獨大,執掌乾坤。

對於皇權的這種肆無忌憚,包拯是駭然的,他身爲諫官知道該如何限制皇帝的權利,在神都城中,旨意若是要直接下達,必過三省中樞。

三省六部的相公,中樞的那些侍中都可以上疏奏請官家,進行諫言,而到了這呼倫貝爾,一切限制皇權的手段都無效了。

包拯不得不擔心,皇權與相權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根本無法制約,這對於現在的大宋來說是好事,可對於未來的大宋卻並非如此。

現在的大宋有一位賢明之君,但若是在未來,大宋出現一位昏君該如何?

想起趙禎在呼倫貝爾城中的一舉一動,想到皇權的執掌乾坤,包拯只覺得寒意頓生,冰涼刺骨,望向王韻的眼神也變得冰涼。

王韻被包拯的眼神嚇了一跳,喝了一口熱茶道:“您這是什麼眼神?莫非想到的什麼事情?”

包拯靠近王韻,上下仔細的大量了一下他這纔開口道:“你也是讀聖賢書入仕的,現在雖在軍機要害,但脫不了文官的資歷,更脫不開文官!”

王韻莫名其妙的點了點頭:“包使司說的是,可這又有什麼關係,無論文武都是爲官家效力,爲大宋效力啊!”

包拯卻小聲道:“官家離京太久,皇權膨脹至極,天下之事彷彿陛下一語而定之,此乃大患矣!”

王韻楞了一下隨即笑道:“原是如此,我當您是有什麼可擔心的呢!此事最爲簡單,明日我陪你去尋官家,聯名上諫便是。”

王韻如此痛快的話反倒是讓包拯愣住,沒想到他居然如此痛快,也很快明白自己的意思,表示支持。

“你倒是頗爲爽利!此事不可直言上諫,官家大權在握太久,以免觸怒龍顏反倒是適得其反。”

包拯的話讓王韻哈哈大笑,隨即指了指包拯道:“官家猜的果然沒錯,你和大多數文臣一樣,早就開始驚恐與皇權的強大,又在擔心自己的安危。”

包拯頗爲驚詫的望着王韻,顯然官家是猜到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而王韻不過是個傳話的罷了,但他好歹也是個文資出身的朝臣,應該知道輕重。

果不其然王韻露出狡猾的笑容道:“其實你想到的我早已想到,而官家更是早已開始思考皇權與相權之事,官家說過,包拯雖是未曾一言,但心中怕是最爲擔憂。若你甚爲着急,必會表露出來,到時便引你諫言。”

包拯恍然大悟,隨即望向王韻的眼神頗爲不善。

沒想到王韻非但不理睬,反倒是一點也不着急的悶頭喝茶吃肉,他現在是真的不急了,官家既然已經想到了,那就說明在他的心中已經有了妥當處置的法門。

這下包拯真的沒有什麼好擔心的了,最少官家這麼多年來從未讓朝臣們失望過,他一定會讓朝臣們滿意,也會讓皇權得到更好的控制。

瞧着王韻隨意的模樣,包拯就知道他早已是知道消息的,王韻和自己不同,身在參謀兵事院與官家朝夕相處,有着得天獨厚的條件親近官家。

知道的消息也比自己多得多,有他在,許多事情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別看王韻這般模樣,其實在他心中還是以文臣操守自居。

城牆上除了石刻般的禁軍就沒有別人,包拯看着蔓延不絕的契丹隊伍,火把照耀下的他們充滿生機,從腳下的城池一直蔓延到看不見的盡頭。

“官家打算怎麼處置?”

看似隨意的問題卻並不簡單,王韻看了看包拯,這老倌的面色愈發的蒼老了,臉上的皺紋多的如同田地裡剛剛翻過的土地。

“官家聖意我等豈能知曉?”

“你不知?”

“不知!”

王韻確實不知道,但他卻毫不擔心,望向包拯的表情略帶揶揄:“您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官家何曾讓我等失望過?讓朝中的文武百官失望過?當年範相公叩拜官家而問,得到的結果如何?”

王韻的話讓包拯想起了當年皇權相權之爭時,官家和范仲淹之間的一次交鋒,最終還是官家獲勝,大權在握,獨掌乾坤,誰也沒有失望。

可這一次呢?這一次皇權和相權之間的較量還會順利嗎?還會一邊倒的變成皇權碾壓相權嗎?

官家……官家何曾輸過?

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
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兩千四百九十五章華庭飲宴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闐之危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爾克的心思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機遇,遍地黃金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兩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種子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一百八十七章趙元佐第一千九百零六章聖城之災第兩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問題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狽爲奸第兩千一百五十七章華夏的“成長史”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一百三十八章太子坐判開封府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兩千三百八十一章瑪兒敢的民心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中)第五百六十四章民族大融合?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十三章象棚女戲第兩千兩百一十二章內侍殿頭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萬事俱備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瘋魔不成活第兩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兩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勢第一百六十五章皇城流血夜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兩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戰之前,思動的人心第兩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臉面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兩面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臨朝稱制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一千七百三十九章大宋的說客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兩千一百一十一章在商言商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敵襲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賬?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兩千三百一十二章鬆口?還不到時候!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駕親征的意義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五十七章深宮中密事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蕭撻裡的死戰之心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難換好名聲第兩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擔心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內海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與君之對第二百一十八章大宋皇家軍事學院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國的窩囊皇帝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縣,華夏正朔第一千五百三十章掮客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兩千零二十八章階級改變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變爲族內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輿圖第五百零四章叛徒的直覺第兩千一百五十八章帝王的談判第兩千零四十九章紅宮中的鮮血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鞏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結束的戰爭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一百一十七章退守大同(下)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圍點打援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價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