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馳的理念

趙禎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收集到了智慧宮中的書籍,其中有不少都是世間罕見的孤本,獨本。

趙禎知道,知識並非是裝在圖書館中才能永久保存的,只有裝在人的腦袋裡,變成建設國家的組成或是力量,才能永久的保存下去。

沒有任何一位學者希望自己的著作躺在圖書館中被人供奉或是收藏,他們無不希望自己的著作在世界各地發揚光大。

這也就是意味着科學沒有國界,只需要實現自己的價值便是他們的目的。

大宋就是這麼做的,無論是趙禎執政還是趙旭執政,有一件事都是必須進行無法改變的,那就是把智慧宮中的書籍不斷的整理歸納,分爲幾大學科,同時向大宋的讀書進行傳授。

數學,物理,化學,哲學,天文學,甚至是語言學,都在大宋尋找對應的學生,這些來自大宋全國各地的學子從智慧宮中挑選一門學科進行學習,並且在通過考試之後便可獲得對應的官職。

所有人只能挑選一門學科,這是朝堂中相公們決定的,趙旭登基之後,在他看來華夏學宮需要發揚光大,而最好的辦法不光是皇帝提倡,更需要朝中重臣的干預。

於是朝中六部的相公們包括三司使包拯也參與到了華夏學宮的管理之中,並且還出現了經濟學這個特殊的分類。

經濟是一個複雜的詞彙,在漢家文明中有諸多解釋,常常代指經世濟民,同時也指治國的才幹,以及謂耗費少而收益多,和財力物力。

這次詞彙包拯非常的喜歡,他認爲三司就是主管大宋經濟的衙門,同時也是儲備經濟之才的衙門,所以經濟作爲一個獨立的學科極有意義。

趙禎也非常滿意趙旭的做法,在大宋推廣華夏學宮是一件令他自己都十分期待的事情,從華夏學宮中培養出的官員也算是大宋第一批帝國科學家了!

至於幫助塞爾柱重新獲得智慧,趙禎認爲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智慧這東西看不見摸不着,最多便是存在於書本之中。

到了大宋的東西還能拱手送人?門也沒有啊!趙禎饕餮一般的性格是決不允許有人在科學技術領域超越大宋的,華夏學宮中可不僅有西方的智慧,還有着東方的智慧!

所有的學科都不是單純的西學,而是兼具了東方與西方智慧的結晶。

一家之長算什麼?趙禎要的是全面發展!

可以說華夏學宮便是大宋的無價之寶,是大宋的最強動力,也是數千年東西方文明的結晶所在,可以在大宋學習推廣,但絕不能離開大宋!

對於這些智慧,趙禎的信條只有一個,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趙禎在這方面的吝嗇,即便是華夏學宮的學者都看不下去,任何來自西方的學者想要進入學宮之中瞻仰他們的先賢著作都會被守衛學宮的禁軍將士無情的拒絕,這在朝堂上下看來多少有些不人道,畢竟是人家老祖宗的東西,現在子孫後代來看看,學習一番有何不可呢?

但學宮的規定便是這樣,前來交流可以,但打着交流的幌子“偷師”卻是萬萬行不通的,除非你有拿得出手的真才實學,除非你有華夏學宮中所沒有的學問,否則別想進入學宮中。

苛刻的條件卻也使得世界各地的智者想盡辦法的前往大宋來學習交流。

拿出自己的畢生所學或是學問與大宋的學者進行辯論,只要能勝過大宋的學者,便會受到鮮花和紅毯的禮遇,恭恭敬敬的被請入華夏學宮之中,並且把自己的著作留下,沒有著作的甚至可以得到宋帝國的支持,在學宮中著書立說!

這榮耀幾乎超越了大宋的科舉,甚至比科舉還要吸引世人的注意,誰若是能夠被華夏學宮所接納,所認可,所禮遇,那他無論到了那裡,都會被尊爲智者。

可以說大宋建立了完善的知識儲備以及學術氛圍,這些都是塞爾柱王朝所沒有的,而大宋的科舉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光是適合政治,適合做官,更多的還有適合管理和規劃,其中有適合修繕水利的,有適合建立醫療體系的,甚至有適合去培養下一代人的……………………

這纔是大宋科舉改革的成就,這纔是大宋科舉的意義。

若是科舉只是爲了選拔官員,那意義何在?培養一羣政治上勾心鬥角的出色人物?傻子也不會這麼幹啊!

但對於看到了會談時大宋官員機敏充滿政治智慧的圖格魯克來說,科舉就是要選拔有才幹且適合做官的人!

所以他向趙禎請求,趙禎也欣然接受,這對大宋來說不是好事,也不是壞事,但對遭遇危機的塞爾柱帝王來說,一定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聰明人,但如何利用這些聰明人卻是一個高深的學問,統治者不光要勇武,聰明,還要有眼光和前瞻性,同時也要有知人善用的本事。

科舉是幫助帝王做出選擇的好手段,可科舉的意義以及科舉的內容必須要搞清楚,否則便是背道而馳。

趙禎答應了圖格魯克的請求,這讓他非常高興,甚至特意用從塞爾柱王朝帶來的特色美食宴請趙禎。

在他看來到大宋能夠幫助塞爾柱建立自己的科舉制度,這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體現了趙禎的對於這次會盟的誠意。

至於派兵借道前往以色列王國的事情,他當然會欣然同意,尤其是在得知人數只有不到一萬的時候,更是拍着胸口的保證,塞爾柱會給他們提供必要的糧草,水源和馬匹。

這讓趙禎心中感嘆塞爾柱是真的肥啊!

八千多人的精銳士兵,進行一場長行軍,路上所需的糧草是多少?馬匹的更換又是多少趙禎心中是清楚的。

既然圖格里克能夠如此輕鬆的答應下來,便可見塞爾柱帝國的富裕,這些富裕是來自何處的?當然是大宋!

塞爾柱在中間賺了多少的差價,趙禎心中有數,但這個數只是一個大概,具體是多少他不可能知道。

可以說塞爾柱帝國就是在做空手套白狼的買賣,也是塞爾柱帝國不斷的加價才使得羅馬帝國派出了強盜一般的十字軍。

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
第九百五十九章歸於王化第一千五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兩千四百三十章時代的靈魂第兩千兩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千九百零五章圖格魯克的抉擇第兩千零四十三章騎兵與騎兵的較量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趙允言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時機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一千四百零三章塞上的江南第兩千零七十一章宮牆上的老倌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二百二十三章東京城的改變第兩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國博弈第兩千四百五十章史書中的兩面性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項人的強盜邏輯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亞歷克斯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圍獵第兩千一百零七章賈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鍋端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與高麗第九百二十章大駕滷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戰爭開始第七百三十八章罪己詔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煙再起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與檄文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七百三十九章大慶殿中不見君!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一百一十四章給朕炸死他!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皺第兩千五百五十二章貴女王柔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窮水盡第兩千二百五十六章開張大吉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兩千五百八十八章羅馬人民的國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第兩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二百二十九章長老齊聚第兩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噠措的選擇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鎖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兩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廣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國王朝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別想跑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兩千四百四十五章趙禎的陰謀第兩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線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觀範希文之疏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四百九十五章客來歐羅巴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慫了的蘇軾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糧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並非新氣象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兩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發展的必然結果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遼朝的矛盾第六百九十章巷戰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遼營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