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

當太陽略微有些西沉的時候,飄揚着旌旗高舉節鉞的使團終於出現在衆人眼前,趙禎對三才微微點頭,大宋煌煌之樂奏響,趙禎走下臺階迎接二人。

這是一國之君給予的最高榮耀,夏竦面露自得,而蔡伯俙面露恐懼,雙腿更是抖似篩糠。

他從一幫老文臣的眼中看到的可不是以往的和藹可親,而是滲人的冷芒。

當別人都用這種區別的眼光看你和旁人的時候,你就要檢查自身的問題,蔡伯俙覺得自己在禮數上沒有什麼問題,可這幫老倌的眼神爲何如此不善?

嫉妒應該是不可能的,那便只有一個原因,蔡伯俙自己外戚的身份……

一想到這裡,蔡伯俙便自覺的向後與夏竦拉出更遠的距離,把所有的榮耀拱手讓人才是他最好的選擇。

蔡伯俙第一次覺得自己外戚的身份這麼尷尬,尤其是在這種重要的場合上,更是無法與朝臣相提並論,。

趙禎看出了他心中的不安和恐懼,微微一笑便不再把他架在火上烤。

趙禎的御下之道一項是給個甜棗加個大棒!

他希望蔡伯俙不會忘記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改革涉及到了文武,涉及到了宗教,甚至涉及到了宗族,唯獨對外戚依然嚴加管束,無論古今外戚一旦干政,後果的可怕不亞於滅國之戰。

當年的劉娥楊采薇,現在的遼朝法天皇后蕭耨斤皆是如此。

蔡伯俙身爲駙馬,趙禎能用他卻不能給他加官進爵,最多賞賜點財物便是,朝中文武百官的眼睛都盯着呢!

這還有誰比蔡伯俙用着更順手?

趙禎在朝中幾乎找不出第二個人,用着順手還不用承擔任何後果,甚至連朝臣都會把眼睛緊緊的盯在他的身上,這讓趙禎只需要在蔡伯俙面前展現寬仁的一面而不需恐嚇他。

夏竦雙手獻上遼朝太后蕭耨斤的國書道:“啓奏陛下,遼朝國書獻上!”

趙禎接過輕輕翻開金黃色的絹紙,上面黑色的墨跡顯得尤爲刺目,滿篇皆是宋遼兩國和平相處的言論,可見此時的蕭耨斤也知道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

其實這是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遼朝的皇帝和正宮皇后相繼去世,大宋要是在這個時候動手伐遼,在輿論上直接成爲不義之師。

趙禎點頭接過對一旁前來觀禮的耶律宗政道:“朕會親書一封,使着代勞遞迴國內。”

此時的耶律宗政彷彿年老了十幾歲,三十多歲的人看着彷彿五十多歲的老叟,趙禎知道他是因爲蕭菩薩哥的死而一夜白頭的,這需要多大的忠心才能爲國家如此操勞,悲傷。

耶律宗真躬身行禮有氣無力的說道:“外臣一定照辦……”

此時也只有他顯得強顏歡笑,而始作俑者的夏竦正在享受朝臣們的讚譽。

趙禎看的明白,對於耶律宗政他是同情的,可心中卻沒有後悔,事實那就是這樣殘酷,只有成功者才能給予同情。

歡迎儀式更多的是在等待,使團真的回來後便匆匆結束,畢竟誰也不想看着別人建功立業,而自己則要在一旁鼓舞喝彩,蔡伯俙幾乎是飛奔的離開使團向自己的府邸趕去,這麼久的漂泊在外,把自己的妻兒冷落了。

趙禎當然是放行的,朝臣們則是如送瘟神一般他把送走,爲此王曾不惜把自己的坐騎送給他,這是一種便向的示好,誰都能看得出來,如今的王曾年歲越大便越圓滑,此時的他更多的是想安然卸任。

衆人散去之後,唯獨魯宗道進入皇宮請求對奏,三才立刻通報,因爲他見了曾經的都都知,宦官的老頭目陳琳……

陳琳還是老樣子,彷彿就差一口氣便入土了,樣貌還是那麼的行將朽木,只不過他的眼神變得更加透亮,三才引領着二人前往紫宸殿,陳琳看了看宮牆上的禁軍笑道:“如今的皇宮和老夫所在時完全不同了啊,皇城司已經被合併進了黑手,你小子把剩下的人折騰到什麼地方去了?”

三才趕緊答道:“除去併入黑手的人,剩下的我都把他們安置了鬆快的活計,有的去親衛司養老,有的在密檔行事,萬萬不敢虧待了他們。”

陳琳拍了拍三才的肩膀笑道:“不錯,你還是挺照顧宮中老人的,記住,咱們也有老了的一天。”

“小的記住了!”

自始至終魯宗道都是一言不發,他把最近兩年發生的大事統統梳理了一遍才猛然發現背後幾乎都有宋小乙的黑手身影,宋小乙之所以敢這麼做肯定是得到官家授意的。

大理滅國之事,遼朝內亂之事,幾乎都與黑手有關!

魯宗道不是傻子,相反身爲諫臣的他看得清楚,今天之所以帶陳琳前來留身奏就是要規勸陛下捨棄小道,以大國之威堂堂而戰。

趙禎換上較爲隨意的燕居服,頭髮束起用一件平常的紫金冠固定,這個樣子最爲舒適隨意,畢竟是在朝會以外的時間會見朝臣。

然而他身上的隨意與魯宗道和陳琳的一絲不苟比起來就顯得過於隨意了。

但魯宗道這次並沒有在衣着上糾結,而是直奔主題道:“起奏陛下,遼朝內亂,我大宋不溯本清源也就罷了,何必讓使臣居中挑撥?此非大國之道!”

趙禎笑了笑道:“看來魯參政是知道了,也罷,此處沒有外人,朕就和你說個清楚,這事與朕沒甚的關係。”

當然是讓夏竦和蔡伯俙背鍋,本來就是他們的計劃,自己並沒有參與,但總逃不了一個放縱的錯誤,趙禎果斷的認了……

但魯宗道微微搖頭道:“臣此次前來不是指摘陛下的所作所爲,而是勸誡陛下,皇者當以堂堂之資,行光明手段,陛下只是覺得黑手好用便過分依賴,豈知這是不擇手段的作法啊!”

魯宗道說完便直直的望向陳琳,陳琳無奈的說道:“老奴也覺得陛下使用黑手過於頻繁,本覺得沒什麼,可想起先帝的話還是覺得陛下應當稍減黑手的使用,以探聽情報爲主,非萬急不可輕啓陰私之事!”

趙禎長嘆一聲苦笑道:“你們是不知朕心中的急切啊!朕知道你們擔心朕變成獨夫。先帝如此,如今你們亦然,難道朕就真的讓你們如此不放心?”

魯宗道面色嚴肅的搖頭道:“不是對陛下不放心,而是陛下與我等不同!自陛下幼年時,臣便是陛下的老師,您心中對世間之物的認知便與一般人不同,從看法到想法皆是臣從未見的,臣也說不出到底不同在哪裡……但先帝知道卻從未告訴我等,只是讓我等務必勸誡官家,小道不可取,獨夫不可爲!”

魯宗道的義正言辭讓一旁的陳琳連連點頭,而趙禎面無表情卻在心中翻起驚濤駭浪……

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
第兩千零一十一章宗教與皇權第兩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三百三十三章孫沔之死第兩千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滅第兩千一百二十四章“熒惑守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內第一千六百二十四章該來的早晚會來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千四百三十六章蕭撻裡的目標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兩千三百三十六章將欲取之,必先與之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張儉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魚肉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動爲主動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五百二十六章賀蘭山下的大火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強者不屑陰謀第兩千五百零三章後宮的穩定第兩千三百五十四章積石山下的拖延戰術第八百五十七章無題(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礎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蕭滿的逃亡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對策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閣商議第兩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宮請罪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對奏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九百六十一章善與惡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場第兩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複利第兩千六百二十章萬民宮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論道?第四百七十章隱藏的戰火第四百二十八章元昊之志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誘餌與犧牲品的區別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兩千五百九十九章認同感,從軍隊開始第六百第二十章顛倒黑白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權第兩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蠢蠢欲動的西域第一百一十八章傳國玉璽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軍功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贊普第八百零一章禁臺與候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兩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開蒙奇書第二十九章別人眼中的垃圾卻是另一個人的寶第七百八十四章甕中之鱉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鎖契丹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裝待發第六百六十一章各軍動向第九十二章父子協議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懼流言日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權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兩千五百零八章世界有多大?第兩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壞的帝王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閣來“客”第四百二十九章人與法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來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宮帳話尚武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辭鳳闕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兩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補牢”和“未雨綢繆”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兩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飛地第六百章對策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與火之歌第兩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強盜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長城!長城!長城!第兩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