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

大宋的衙役於後世尤其是清代的衙役又很大的不同,提到衙役大多數人的想法都是在縣衙或是州府衙門之中,站在公堂兩邊身穿皁衣,手中拿着水火棍低聲呼喝:“威武…………”的人,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衙役的範圍其實非常廣泛。

在大宋,衙役這個羣體的規模很龐大,他們各司其職,各行其是,協助官員和官吏共同構成對地方上的管理,少了他們絕對不行。

衙役就是衙門裡的差役,也叫“胥役”,又被老百姓尊稱爲“公差”。

之前的朝代並沒有正規衙役一職,直道宋起,衙役成爲衙門裡一種專門的“職務”。

衙役一般分爲內外兩班,內班是在衙門內部服役,如門役,茶水役等之類。

門役的主要職責是幫辦衙門公務,他們是衙門長官的私人隨從和奴僕,但又和一般奴僕有不同之處,他們並沒有人身依附關係,每個人都是自由身,可以隨便選擇,類似於一般人家的幫工之類。

外班分爲壯班、皁班、快班。他們辦事的地方被稱作“班房”,直到後世人們還把“坐班房”作爲進監獄的代稱。

壯班又稱民壯,是由衙門臨時召集來的人組成的,主要負責打雜工,也在危急狀況時看守城門。這些人屬於外包人員,類似於後世的臨時工,並不在衙役的編制之中,水平也時參差不齊。

皁班的人是負責給縣官老爺站班和做儀仗隊的,在審案時兼作行刑手,幫同震懾犯人,這些人基本上能代表衙門的人。

快班又分爲馬快和步快,他們的任務是偵察案件、緝捕盜賊、巡街守夜和催租賦稅等,人們常說的捕快便屬於快班的範圍。各班都有班頭,又稱頭役,負責帶領本班。

人們常說的三班衙役便是外班的壯班,皁班和快班。

趙禎想要做的就是把三班衙役從官衙之中整合出去,大宋的提刑司已經具有快班的職能,但提刑司乃是大宋路一級的司法機構,州府一級先在也開始運用,但在縣一級卻並沒有。

而大宋最需要的便是地上的安定於祥和,對於全新的地方治安系統還是必須的。

如此一來治安司就成爲趙禎的首選,在朝堂之中設立治安司,並在大宋各個州府縣設立治安所,以取代衙門中的三班衙役,當然治安所中的差役就是各州府縣的衙役充任,只不過在任職之前需要進行考覈與訓練,只有掌握和具備能力之後才能上任。

各地治安所受路一級的提刑司管轄,而提刑司受到治安司的管轄,治安司直接向皇帝負責,也就是說皇帝有權過問天下治安的情況。

這樣一來最大程度上的避免了以權謀私,和治安司無法對權貴造成威脅的情況,趙禎知道要想把法治普及人心,就要做到最大程度上的消滅特權階級。

接下來就是要提高衙役的身份,最少要讓他們和官吏平起平坐,劃歸到朝廷的編制之中才行。

由於科舉制度完善,從任用體制上來講,官與吏的區別逐漸拉大。讀書人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走上仕途,官位可以不斷升遷;而吏基本上是終身不變沒有上升通道,爲讀書人所不屑。

趙禎這麼多年來已經給了官吏上升的機會,只要辦事效率高,便能有資格參加禮部的出題的內部考試,成爲專業人才獲得官身,當然這樣得到的官身遠遠不及科舉得到的官身值錢,但也算是擺脫了吏的行列。

當衙役可就不行了,他們的地位比吏員還要低,雖然吏員沒有品級,但人家也屬於官方人員,屬於“正式編”現在又多了上升渠道說不定哪天就起來了…………

而衙役根本就沒有官方身份,他們僅僅是爲衙門服役的,履行職役性質的義務。

原本大宋的衙役可以免交徭役,這屬於他們的特權,可現在大宋已經基本上免除農業稅,勞役也換成了花錢僱傭的模式,衙役的這項特權基本消失。

當然在官府辦事還可以照顧到自己的親人,但是由於地位太低,沒有諸多好的待遇,還得不到世人的認可,所以很多家庭都嚴禁自己的子孫去做衙役。

在百姓眼裡,衙役又是衙門的“代表”。爲了防止衙門官員以及胥吏下鄉擾民,法律規定,除非緊急事務,一般情況下,衙門官員以及胥吏無事不得外出。

“在百姓眼中,差役僅比天子差一等而已。”衙役雖然在社會上地位低,卻被百姓稱爲“天差”,所謂“權之所在,不在大小”。

雖然百姓將衙役視爲“天差”,但衙役畢竟只是衙門中的跑腿人,對於衙門長官來說,他們地位卑賤,不值一錢,對於他們橫行霸道、勒索訛詐百姓的行爲,衙門長官通常睜一眼閉一眼,目的是爲了使衙役能全心全意地爲衙門做事。

可一旦衙役們辦事不力、危及到長官們自身的利益時,衙門長官也會毫不客氣地給衙役最嚴苛的制裁。

所以大宋的衙役基本上屬於整個管理體制中最爲底層的存在,受到別人鄙視不說,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成爲炮灰,徹底玩完。

試想一下,這樣的差役誰會原意去做,誰會兢兢業業的去做?

所以趙禎纔會在各地設立十六衛,一來爲大宋補充兵員,二來讓他們保障地方治安,現在十六衛被裁撤,就需要一個能取代十六衛的機構出現,管理和保障地方治安問題。

治安司和提刑司以及治安所就是這樣的一個機構,尤其是治安所,這個地方上最基層的治安機構務必要做得好,否則根本就沒有效果。

想要利用治安所取代十六衛在地方上的作用,那麼就務必要做好高低搭配,甚至要給治安所的衙役以合理的身份和地位,尤其是他們在社會中的認可度一定要高!

趙禎咬着筆冠,一邊思考一邊在之上寫下各種福利待遇以及榮譽感,第一步便是軍訓,這些衙役將會接受禁軍的正規軍訓,讓他們成爲有着軍隊魂魄的特殊職業。

接着便是俸祿,全部由朝廷統一發放,如同官吏一般無二,地上便是官價,雖然沒有品級,但是卻要執行內部的官價等級,當然依舊採用金字塔狀的結構,從上至下,甚至可以和朝臣的官價相互品級…………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兩千五百六十二章採購大宋貨物的重要性第二百一十二章軒轅黃帝的後裔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開都護府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兩千三百四十八章時代的規則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親姑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華夏的“狗皮膏藥”第兩千三百五十九章瑪兒敢的“運氣”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兩千六百一十九章來自羅馬的使者第兩千二百六十二章斷尾求生第兩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樑換柱第兩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牽絆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關係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歸來第六十四章鋒芒畢露的太子殿下第一千零八十一章鼠三的春天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樑換柱第兩千一百九十章清貴和勳貴之間的對立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東京舊夢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四百九十四章昆明的由來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權術第五百三十七章大宋,背嵬第一千零八章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第九百零七章戰前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六十九章徹底打碎的枷鎖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蹤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四十四章東宮之中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詭異的神都城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亂第兩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趙昀與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八百五十章爲何忠心?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遼朝之危第兩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來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兩千四百一十二章圍城的意義,擴大戰果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殺人誅心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壘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與塞爾柱第兩千四百七十五章神聖羅馬帝國的繼承人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動的党項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一千七百七十三章生存還是毀滅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測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八百五十六章京觀武軍,愚蠢的代價第兩千兩百零六章死騎的“管事”第兩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講”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爲零第九百一十章鐵騎繞龍城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貴的辣椒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將輕騎逐第三章帝國百科全書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禍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惡魔來襲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宮中的一場火第四百六十九章戰爭的藝術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駙馬府第兩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財氣呂洞賓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舉第兩千五百九十八章捲土重來的十字軍第一千九百五十章倆個選擇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兩千五百五十四章紮根西北的柳永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六百八十四章雲中大同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三十六丁謂與寇準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軍的弱點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趙家的“本事”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