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獻俘卸甲

大宋的民族英雄主義情緒完全被調動起來,這種情緒在對大宋來說是積極的,是有利的,但在党項人遼人,甚至是一賜樂業人看來則是極爲恐怖,這種爆發出的民族自信讓他們心中產生了一種逃離的情緒。

這是如今大宋給人的一種壓力,身爲宋人的百姓官員也許感覺不出來,但旁觀者看的是兩股戰戰,心生恐懼。

殘兵給人的震撼太大了些,以至於在此之後衆人才注意到領兵的將軍,狄青,楊懷玉,以及誰也想不到的蔡伯俙,這三人率領的檢校龍旗,清遊隊,朱雀隊,都是由北伐北伐老兵組成。

從他們身上散發出的殺氣就震懾住圍觀的人,這是從生死之中徘徊而產生的殺氣,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這些人無疑都是軍中的猛士,也是俗稱“首功”的士兵,他們在兩軍對陣時往往站在第一排,成爲爲大軍披荊斬棘的人。

身處大軍的最前列,面對排山倒海般撲面而來的敵人,他們將要面對巨大的壓力,同時也要擁有過人的膽識,能從每一場戰爭中活下來的首功士兵,都將成爲軍中最寶貴的財富。

之所以叫他們首功,就是因爲他們的位置,如若大軍獲得勝利,首功之人必是出自與他們。之後也就這樣叫他們了。看似危險的位置,卻是軍中將士爭先恐後希望站的地方,但也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站的地方。

他們要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並且有過人的能力,否則兩軍交戰之前,一觸即潰那還了得?自古以來“首功”士兵的死亡率要遠遠小於後面的士兵,當然站第一排也有許多好處,比如記功多,裝備好,伙食好等等。

參與這次大駕滷薄的士兵幾乎各個帶傷,除了文官和蔡伯俙以外的人也都是如此,趙禎身上的傷口也不在少數,他的那套皇帝的鎧甲之下也都是細小的傷痕,鴛鴦泊一戰,他身先士卒,長刀飲血斬殺遼皇,身上的傷口怎麼會少?

天子親征凱旋,將士歸城卸甲,按照原本的計劃,東京城的百官應當率領百姓出城十里相應,但趙禎特意傳旨讓他們在東京城等待,大軍凱旋而歸,若在城外十里相迎,必會影響氣勢,趙禎要讓東京城乃至大宋所有的百姓看到,如今的大宋軍隊是一個什麼樣的軍隊。

這是一支由自己打造出的紀律部隊,這是有別於原本禁軍,廂軍的能征善戰之隊。沒有對比就沒有高下,如今百姓包括文官望向這些大駕滷薄中的士兵,眼睛中都帶有敬意,這些敬意是實打實的,沒有一絲摻假,皆是來自於將士們身上的傷痕。

軍隊是什麼?是一個國家的長矛利劍,是皇帝的爪牙,他們的素質到底,能力高低直接影響到皇帝的安全,王朝的穩定,來不得一絲馬虎。

同時,北伐的成功也是趙禎在告訴朝臣,自己在兵事上的改革非常成功,自己作爲皇帝引導大宋的前進也非常功成有效。

大軍的腳步一致,每一下都發出堅實有力的聲音,這是屬於他們的驕傲與榮耀,圍觀百姓的眼神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白白在戰場上受傷,即便是戰死的袍澤都是值得的!

他們不再是百姓口中的賊配軍,而是揚大宋國威,收復燕雲故地的猛士!隨着將士們的步伐,大軍發出整整高呼:“凱旋,凱旋!”

大軍獲勝而歸,謂之“凱旋”,城牆上的禮樂已經奏響,因大宋少有如此大的勝利,奏響的凱樂乃是禮部儀制清吏司以及教坊司共同完成的,大宋的教坊司並非是賣身的,而是屬於奴籍,但卻專供朝廷酒宴使用的藝人,賣藝不賣身。特別是在皇后王語嫣下過鈞旨後,更是成爲天家的私人樂師。

大軍凱旋,只有樂,沒有歌,慷慨的旋律讓女子唱出來怎麼都不再韻味上,在這個時代基本上沒有男人唱歌的事情發生……

大駕滷薄官兵五千四百八十一人、車輦六十一乘、馬兩千八百七十三匹、牛三十六頭、象六隻、樂器一千七百零一件、兵杖一千五百四十八件,規模好大,氣勢磅礴,在進入東京城後差點排不開,

趙禎的大駕滷薄達到城中這纔是凱旋儀式的開始,身爲皇后的王語嫣,皇妃楊采薇,貴妃薇拉,領着皇嗣早早的便在宣德門前等候,宣德門後便是皇城,也是皇帝的家。他們在這裡不光是在等待御駕親征的一國之君,也是在等待一家之主的丈夫,父親。

但大駕滷薄只在宣德門下稍稍停留,趙禎坐在車駕上瞧見了王語嫣等人,笑着點頭示意,但還沒來得及下去說話,車駕便又開始移動,大軍凱旋後還有一系列的事情要做,告天地、宗廟、社稷、嶽瀆、山川、遣官去宮觀及在京十里以內神祠,以酒脯行一獻之禮。

畢竟這是天子御駕親征,並收復失地,乃一場盛事,越是如此規矩與禮節愈加繁瑣。但此刻唯一不耐煩的人只有趙禎,夏竦等人卻是興高采烈激動萬分,這是屬於皇帝的盛事,也是屬於他們這些有功之臣的。

繁瑣的儀式之後,獻俘也是必不可少的,將士們將被俘敵酋以白練捆縛帶往太廟、太社作象徵性的告禮,然後在宣德門行獻俘禮。門樓前已經設帳幄座位,文武百官及獻俘將校在樓下左右班立,樓前稍南設獻俘之位。

百官到齊後,侍臣將班齊牌用紅絲繩袋提升上樓,報知趙禎。趙禎就座,百官三呼萬歲行禮。侍臣高聲宣佈:“引獻俘”。

將校把被俘者帶到獻俘位。侍臣當衆宣讀戰勝敵軍的“露布”也就是捷報。刑部尚書奏告,將某處所俘執獻,請交付所司處置。這時所有人都望向趙禎,如若皇帝下令處以極刑,就由大理卿帶往法場;如果皇帝下令開釋,侍臣便傳旨先釋縛,隨即宣佈釋放。

趙禎揮手道:“爾等皆是遼人之兵,亦是外族,但爲國征戰本沒有錯,罪不在爾!”這意味着這些俘虜沒有性命之憂,甚至可以迴歸遼朝,還會有人專門發散盤纏。

被俘者三呼萬歲,再拜謝恩。文武百官也都再拜,搢笏舞蹈,三呼萬歲,當然他們的舞蹈在趙禎有些“羣魔亂舞”的樣子……

一路上趙禎被折騰的夠嗆,各種繁瑣的儀式與規格讓他頭疼,但這又是必須的,最後的儀式終於到來,趙禎這才稍稍興奮了些,侍臣高喊:“大軍凱旋迴朝,諸事皆畢,卸甲——!”

這兩天狀態不好,不知道該如何調整節奏,老婆懷孕五個月,各種產檢,明日還要去醫院。這段時間反思過自己的小說,確實前後有些銜接不當,但這本小說讓我吸取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也讓我認識了很多讀者,可以說留下的讀者都是喜愛《宋締》的人!都是沉甸甸的期待!乘風不敢糊弄,亦不敢讓諸君失望,在此拜謝諸位!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真正的殺招第一千零一十一章使者之心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與惡魔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戲做全套第三百二十四章真定曹家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於城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戰爭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第二百六十一章八月十五中秋節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四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戰車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十四章高陽正店的賭局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靈第兩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張儉就是個笑話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兩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語決人生死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營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員的權與責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麗第九百零二章瘋狂的“盛宴”第一千四百四十章被人偷了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盤”的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兩千六百二十一章邏輯的重要性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無間道第兩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網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四百五十五章瀘州的酒和火鍋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堅強”外衣下的柔弱第兩千二百二十五章強盜歌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兩千兩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兩大帝國之間的利益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兩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識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戰爭已經開始第一千八百七十九章大國外交第兩千兩百零九章奇蠢無比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兩千零四十一章聖山下的奇蹟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四百六十章一箭雙鵰的皇帝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無虛士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二百三十七章象棚中的撲買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夢想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亂的皇位第兩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兩千零五十八章論“天時地利人和”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陰謀第兩千零九十三章更爲隱秘的轄騎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議政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六百第五十九章長刀飲血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戰(下)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兩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紛紛來投第四百一十三章遼皇春獵第兩千二百六十六章一賜樂業人的“銀行業”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殺氣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闐的歸附與自治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國的女皇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養出的怪物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兩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種可能第兩千六百一十八章賊心不死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襲第兩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會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結黨營私,國之禍事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九百八十二章宋遼之間的心思第二章草地上,小會議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三十八章綠車旄節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