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規矩就是用來打破的

整個大宋的百姓都知道,隨着天竺的戰爭結束,大宋將會最少數十年無戰事,國家也將進入一個繁榮昌盛的無雙盛世之中。

當然這種消息自然不會來自朝堂,也不是來自趙禎,世間的局勢風雲變幻,誰也不能保證大宋就不會再有戰事。

這些消息都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報紙…………

大宋的報紙已經到了極爲繁榮的程度,各種各樣報社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林林總總,分門別類。

即便是見識過後世媒體發達時代的趙禎,都被神都城乃至整個大宋的報紙種類驚得目瞪口呆。

這個本來是他通過蔡記和蔡伯俙的手發起的一種消息互通方式,沒想到卻演變成了大宋的一場信息革命,或者說是媒體革命。

原本消息閉塞的人們在得到報紙的幫助之後瞬間化身百事通,這就是識字的好處。

而那些神都城中的包打聽基本上全部失業,但他們也找到了謀生的新手段,去往報社之中,成爲收集消息能手。

大宋的報紙發展的速度驚人,從沒有到出現,再從出現到手段繁多,種類齊全,大宋只不過經歷了短短十年不到的時間就已經完成了報紙的進化…………

現在的報紙有專門講商賈之間,貿易往來的,也有專門講述詩詞歌賦的,還有儒家典籍之內的種種,當然也少不了朝堂消息和各種政策。

至於那些小道消息,娛樂新聞,花魁緋聞等等更是隨處可見。

這其中當然也少不了一些在野之人對大宋未來的分析,這樣的言論還不少,都是說着大宋的吉祥話,什麼四海昇平,海晏河清。

當然更多的人是在推測石元孫的大軍會在什麼時候歸朝,在天安門外獻俘又是什麼樣的一副場景。

大宋多少年沒有獻俘儀式了?

無論是當年的西夏還是後來的契丹,因爲趙禎後宮的關係,爲了安撫這些歸降之民,大宋幾乎沒有舉行過一次獻俘儀式。

即便是有也不過是小規模的進行,找幾個俘虜隨隨便便的過一下宣德門便算了,這是爲了減小影響。

此次大宋突襲塞爾柱,幾乎把阿母城殺的寸草不生,再加上土地遙遠,實在不值得帶着那些被俘的奴隸回來,而是在恆邏斯城進行販賣,讓商賈帶回來便算了。

這也是大宋商賈在戰爭時期的作用,減少軍隊的負重,減輕軍隊的壓力,在第一時間交換無用且冗長的物資。

但天竺之戰卻不同,石元孫不僅攻滅了天竺都城曲女城,還生擒了天竺波羅王朝的皇帝那耶波羅,這可是相當大的功勞。

不光是對他石元孫,更是對趙禎這位皇帝來說的巨大“武功”,文治武功,這兩樣東西在華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

雖然現在的大宋還有一點重文輕武的風氣,但已經比原先好了太多,對武功的重視也是趙禎一再強調的事情。

眼下生擒天竺皇帝於大宋神都城獻俘,這可是一件萬衆矚目的事情。

即便是皇后王語嫣也在後宮積極的張羅這一切,尋常百姓家都是在有大事之後才能修繕家廟,這是禮,連皇家也不能例外。

雖然這麼多年來戰功赫赫,皇宮中的家廟已經修繕的相當華美,但作爲一家“大婦”的王語嫣卻覺得家廟無論怎麼修繕都不過分。

何況這一次還要在天安門前獻俘,意義更是非同尋常,若是不能把家廟再度裝修一下,實在對不起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趙禎看着報紙喝着皇后親手沖泡的茶水,對面的趙旭已經在寒風中直挺挺的站了許久,臉色有些發青。

擺了擺手道:“旭兒過來喝杯熱茶,暖暖身子。”

“官家,且讓他多練一會,臣妾還未心疼您到是心疼了,還有五天時間南征的隊伍就回朝,誰知道那天和今日有什麼差別,若是連這點風寒都受不得,也不堪迎接歸朝的大軍了!”

看着在寒風中站的依舊筆挺的趙旭,趙禎無奈的搖了搖頭:“才從南方回來多久,南暖北冷,若是病倒了可就不值當了,三才命人煮些薑茶送來。”

“奴婢遵旨,聖人還是讓太子歇息會吧!”

三才的話算是給了王語嫣一個臺階,翻了個白眼道:“你們主僕二人端是會說項,我招架不住便是,旭兒快快過來歇息,待會喝碗薑茶!”

天下哪有不心疼孩子的母親,只是王語嫣知曉趙禎的安排,眼下雖說是讓他前往天安門迎接大軍歸朝,可意義卻非同凡響。

自古以來都是皇帝親臨城門迎接大軍凱旋的,讓太子代行權利,這便足以說明趙禎是在爲兒子的登基鋪平道路。

作爲皇后又是嫡母的他豈能不嚴格要求自己的兒子?

“官家,國丈與國舅想回真定老家養老,又怕旁人非議官家薄情,便託了臣妾來說項,您看……”

趙禎笑了笑:“怎麼,他們父子兩人在朕的天子腳下過的不舒坦?朕還在,沒由來的猜忌朕的手段,外戚便是外戚,只要不過分索求,自然不會有流言蜚語傳出。”

王語嫣的眼睛瞬間有了神采,誰希望自己的親人遠去?誰不知道大宋的神都城繁盛無雙?

可這麼做爲的是趙旭的未來,外戚一直是被詬病的事情,趙旭是王語嫣的嫡出孩子,若是繼位之後,王家的權勢自然是水漲船高。

這麼做是爲了趙旭繼位考慮,但趙禎卻並不同意,他在這個世上雖然有生父生母,但卻如同一個孤兒,真宗皇帝早早病故,母親李宸妃卻也見不着。

所以他對親人的照顧依舊有些私心,當然更多的是希望王家成爲一個典型。

誰說外戚就一定會專權?誰說後族就會大紅大紫?

只要把制度確定下來,外戚就是外戚,翻不起多大的風浪,國家的法度已經確立,便是尊貴的外戚也要尊法守法。

光靠遣回老家就能給世人以老實本分的印象了?

到了地方上照樣能作威作福,趙禎可不希望外戚在地方上成爲土皇帝的存在,如此還不如看在天子腳下來的方便。

他相信趙旭知道自己的用心,畢竟是自己的長子,趙禎對趙旭的瞭解非常透徹,這個孩子不是不聰明,就是太過重視規矩。

而規矩這東西向來是給人用來打破的。

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
第一百三十二章鬥法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見的較量第四百九十六章該死的塔利班第一百六十九章宗室與庶民第七百八十二章開源節流第一千七百九十八章工廠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五十七章殺雞儆猴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兩千五百零五章西方與東方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與包拯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麗王薨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華夏!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數的支持第七百一十三章論功與行賞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養的天竺人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第一百二十三章流言如風第四百零四章遼朝尋故人第九百九十四章牽羊認罪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六百二十八章東京城的暗流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偉大還是瘋狂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虛虛實實第四百七十一章巫蠱之術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四百七十一章於無聲處聽驚雷第二百四十章武舉與軍旗推演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遊說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責朝臣(第二更奉上)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誡第兩千三百三十五章大宋的絕情第二百一十五章設宴羣臣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蕭撻裡的掠奪第九百五十五章虛虛實實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內外第兩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溝”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經濟戰爭第兩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閃光第兩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責任第兩千三百八十章角廝羅的警覺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義舉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熱火朝天的皇城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麼能取代十六衛?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二十章宋之格物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七百零一章党項人的動向第一千六百七十一章軍中對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六百零四章今軍無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與活人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鬧大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簾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兩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將來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節而行,必有上國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兩千四百章戰場上的“藝術”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爲無道第兩千零九十章被嚇哭的吐蕃人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八百四十三章沒藏訛龐的激將法第兩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樣的皇帝?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臺之對第兩千二百六十八章貸之利與弊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麗的困局第五百六十八章螳臂擋車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會武術,誰都擋不住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戰爭的序幕拉開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草原上的屠戮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與祖宗之法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九百七十四章“貪婪”的大宋皇帝第兩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萬斬閻羅第二百九十二章軍萬事俱備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蠻夷的“驕傲”第三百六十三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二)第兩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堅持第四百二十五章問道韓非子第兩千零六十七章國朝之患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