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重開府兵制

隨着大宋的日益強大,對軍隊的需要越越來越多,大宋的核心戰力只有十萬中央禁軍以及十萬人的邊防禁軍,即便有了後組建的背嵬軍和踏白軍加起來也不過二十六萬人而已。

總共二十六萬人的常備軍隊,這對一個封建王朝來說人數不算多,更何況大宋周圍虎狼環伺。

十萬人的軍隊可以詐稱二十萬大軍,畢竟農夫雜役之類的加上也差不多,可如今大宋的禁軍根本就不需要那麼多的雜役負責運送軍糧,武器盔甲也是由隨時可以投入戰鬥的戰車負責運送的,小到揹着大鍋的火頭軍和馬車車伕都能橫刀立馬的奔赴戰場,大宋的軍隊基本上沒有不參加戰鬥的勞力。

軍隊的數量一般是和全國的人口有關,人口越多軍隊的基數也就越大,擁有一百萬人口的國家,十萬戰兵就已經很多了,這意味着無論男女老幼十個人當中就有一個是戰兵。

大宋有多少人口?

趙禎得到的由各州府送來的人口統計大的驚人,大宋全國共有兩千零八百八十八萬又兩千兩百五十八戶、一億兩千六百萬口!確確實實的突破了一億人的大關,最爲明顯的就是出生在天生年間的孩童明顯多上了許多。

天聖年正是趙禎開始親政那一年的年號。

如今已然是明道五年,過去了整整十三年的時間,天聖年出生的孩子怕是已經搖頭晃腦的讀書許久了。

自從檀淵之戰過後,大宋基本上就沒有經歷過大規模的戰爭,即便是西征党項,南滅大理對大宋來說也不過是普通的小規模戰役而已,對人口的損耗在穩定的出生率相比下,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朝堂和民間都有一種極爲亢奮的情緒,這是一種強國,大國的自豪感在作祟,大宋對外用兵的連戰連捷讓人們看到了希望,更加讓人們驚訝的是趙禎提高了軍人的待遇,多少的役兵都是衝着四年之後被留下招募的募兵而去的。

募兵的待遇之高,俸祿之多,福利之好堪堪比得上官人,大宋本就是官本位的思想,世人都想當官,可科舉一次比一次難,能高中的都是個中翹楚,那唯一能向上的機會也只有從軍了。

原先在大宋要是說從軍,街坊鄉鄰多會瞧不起,只有那些過活不下去的人才會去當賊配軍,可現在誰敢說一句賊配軍?

文官對軍隊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即便還是有些瞧不起武人,可他們現在也離不開武人。

大宋十四府,二百四十州,三十七軍,四監。這裡的三十七軍乃是軍州,但軍隊人數寥寥無幾,主要的廂軍已經被趙禎派往各地開荒種田了,軍隊人數直線下滑。

朝堂的官員之所以上疏要求增加軍隊人數,就是因爲廂軍的減少,在文官眼中禁軍雖然比廂軍精銳,可湘軍依然是大宋的軍力,如此就被削減掉實在可惜,雖然省去了大筆財政開銷,可腹地的州府幾乎沒有什麼戰力,遇到流寇和山匪基本上要向朝廷求援。

趙禎也發現了這個問題,自己不斷削減軍隊,走精兵路線,可忘記了在這個時代盜匪橫生的問題,隨着商人的不斷增加,殺人越貨的歹人也增加了……

大慶殿中,地方州府官員的上疏由兩府官員呈上,越是繁榮的地方發生的劫掠就越多。

歐陽修出班上奏:“啓奏陛下,河南府發生流寇劫掠商賈二十餘起,單單是在今年三月便有八起之多!另穎昌府,唐州,均州也有數百起,川陝四路的巴州,利州,達州更多是數不勝數,怕是不下數百起。各地的軍備已經難以馳援,有些州府甚至出錢打發賊匪以期繞城而過。”

趙禎第一次遇到這種危機,沒想到大宋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治安問題卻凸顯出來,總有一些喜歡不勞而獲的人。

范仲淹出班道:“起奏陛下,我大宋之禁軍各個精銳,但卻只能固守東京城和邊境州府,腹內之卻無可戰之兵,還請陛下速速決斷!否則亂世之相以顯!”

范仲淹和歐陽修已經榮升副相的參知政事,他們說的話在朝中舉足輕重,身爲宰相的龐籍雖然一手提拔了他們但卻沒想到他們如此的敢說敢做。

滿朝文武對地方州府的事情多少知道些,但卻都沒有上奏,唯獨范仲淹和歐陽修二人打破了大宋原本和和氣氣的景象,爲了維護大宋的和泰,龐籍出班道:“啓奏陛下,范仲淹歐陽修二人之語過於嚴重,各州府知事皆能招募鄉勇抵擋匪患……”

趙禎擺了擺手,打斷龐籍的話道:“朕還沒有那麼好面子,兩位參政說過的是,地方匪患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地步,我大宋如今錢賦稅鉅萬,難道就養不起府兵了嗎?”

府兵一詞剛剛出現,就然所有朝臣驚訝,難道官家打算重開府兵制?

“陛下萬萬不可重開府兵舊例!此乃壓榨民力之暴政啊!”

已經垂垂老矣的魯宗道對着御座上的趙禎大禮拜下,他說出了許多文官想說而不敢說的心聲,府兵制要求一人充當府兵,全家即編入軍籍,不屬州縣。

而且府兵本身免除課役,但軍資、衣裝、輕武器弓箭、橫刀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糧食、均須自備。每一火十人還得共備供運輸的馬六匹,即所謂“六馱馬”。自備資裝對於農民是沉重的負擔,這種行爲基本上是竭澤而漁的壓榨民力,說是暴政一點也不爲過。

趙禎瞧見魯宗道滿頭華髮依然如此耿直微微感嘆:“果然不愧是先帝留給朕的輔弼之臣,殿磚陰溼寒冷三才快快替朕攙扶魯師。”

三才趕緊上前把拜倒在地的魯宗道扶起:“陛下體恤您年老體弱,魯參政快快起來。”

魯宗道死死的抓住地磚道:“陛下萬萬不可重開府兵舊制!”

趙禎笑道:“朕的話還沒說完呢,即便是重開府兵舊制,朕也不會壓榨民力,所有的軍資一律有朝廷發放和負擔,絕不會要百姓一個子,而且他們享受原有府兵的一切待遇,夏秋兩稅全免,還能獲得耕牛補貼。”

免去夏秋兩稅這對一般的農人來說是巴不得的好事,但府兵要接受訓練,自然會耽誤農忙,所以趙禎纔會給以耕牛補貼。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
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後事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禮物第兩千三百四十四章吐蕃的宗教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將換新天第八百四十九章鋼鋒重騎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羅的決定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遼朝的變化第兩千三百一十八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國皇帝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賜樂業人的命運(三)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虜營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八章太子泡妞第兩千四百九十章趙禎的騙局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過?第兩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歷史的怪圈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現世報來了第兩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兩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六百二十五章困獸猶鬥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遼朝的態度第六百九十二章牆倒衆人推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二百零三章大醫救國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駕到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二百四十七章瓊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賣”大宋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陰謀”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約(下)第兩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聖君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長亭,風雲際會第二百七十二章蒙了!都蒙了!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兩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遷徙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軍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二百五十七章大風起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鶴起舞,家燕築巢第兩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腦殼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上)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賴着不走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兩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紅利太大了第一千零七章郝一口說書第一百五十五章牽機藥的秘密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經略東汗第一千八百七十八章鵬珈羅之變第一千八百一十一章祭天與修法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兩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亞之戰第兩千零六十二章轄騎滿街纔是禍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災民現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鑌鐵之心第兩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兩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與冷兵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宮”第一百九十六章廬陵歐陽修第兩千零八十五章利益的朋友靠不住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爲牆第八百七十三章大軍壓境第一百四十九章猶太商人與大馬士革刀第兩千五百四十六章觀月的學問第六十三章反擊反擊反擊第七十五章開山鑿石,其威初現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兩千一百一十章帝與後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讓自己恐懼第二百九十五章楊采薇的瘋狂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鵬珈羅與八百壯士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樂此不疲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遼朝?不值得在意……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與角廝羅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瘋的呂洞賓第七百八十一章沒佔到便宜就是吃虧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五百八十章以管窺豹第七百七十九章長城還是要修的第兩千四百二十四章上都護府第一百一十三章戰還是降,這是個問題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權的遮羞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