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

大宋的皇宮之中當然也有着類似的討論,不過卻是在太子和皇子上課的資善堂中,今天授課的不是旁人,而是身爲皇帝的趙禎本人,他其實是想把這個輕鬆的下午用來放鬆一下的,但對於孩子們的教育,皇后王語嫣比誰都上心。

於是趙禎便只能告別御苑之中的棍球了,這是宋人的叫法,趙禎更喜歡稱呼它爲高爾夫……………這是一種從唐朝流傳下來的球賽,在後世應該是類似於門球的東西。

只不過這個棍球的激烈程度完全不能與馬球相比,待拿下中京道之後,到時間在木蘭圍場開設專門的馬球比賽,眼下這高爾夫就當作是修身養性的球類運動罷了。

今天的高爾夫不能參加,趙禎心中有些不爽,畢竟今天是朝中相公們的比賽,若是自己不去豈能看到這些人比鬥起來的好戲?

這些往日裡文質彬彬的朝臣們,一旦上了高爾夫球場的草地,那叫一個殺氣騰騰,都說高爾夫是文雅的運動,可在這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朝堂上那才叫精彩!

文臣爲了爭奪那金球杆的榮譽往往捨棄原本的風範,一個勁的數着杆數,大宋的士大夫們最喜歡的便是比桿賽,就是將每一洞的杆數累計起來,待打完一場十八洞後,把全部杆數加起來,以總桿數來評定勝負。

而文臣們對這種文雅的球類運動很是喜歡,畢竟大家都是從投壺玩過來的人,這種在戶外,又是以球杆這種類似兵器般的東西對決,文人簡直就愛瘋了。

今天是文臣之間相互角逐金球杆獎的日子,順便也是他們討論中京道戰事的一次聚會,相對於往日對戰爭的厭惡,現在的大宋文臣更像是盛唐時期的朝臣,他們在戰事上有着相當多的自信。

而這麼多年來趙禎不斷把年輕血液注入大宋之中,讓整個朝堂變得年輕的同時也讓朝堂這種瀰漫着一種朝氣。

本來趙禎是想去看看的,但現在卻瞧見的是趙旭和趙昀倆個同樣鬱悶的小臉,這對兄弟倆對資善堂的學業越來越不上心了,並非是學業枯燥,也不是他麼兩人不想學習。

而是這裡的師傅們往往被他們的問題問的不知該如何回答,他們一個是大宋的太子,也是大宋的皇子,爲他們解惑需要好好的思考一番。

龐籍雖然已經辭相成功,但他資善堂的差使可辭不掉,也不能辭掉,太子太師的名頭可不是一般的官職,這是一種榮譽,一種無上的榮譽。

不過對於趙旭和趙昀來人來說,父皇的授課是最有意思的,沒有四書五經,沒有那些大道理,而是一種更加有趣的方式。

趙禎今天便帶着一柄精美的火槍來授課的,資善堂中的小校場原本是給狄青教授騎射使用的,但今天卻架起了草人標靶,陳彤躲在標靶前的坑道里,聽着上面響起槍聲,在塵土飛揚之中撣了撣帽子上的灰塵,起身晃了晃手中的旗幟。

八環的成績對於大宋的線膛槍來說已經是極好的成績了,這種直直的膛線並不是很精準,不過也是這個時代最好的火槍了,螺旋形的槍膛製造太過複雜,大宋的技術水平還未達到。

趙禎方向手中的火槍笑眯眯的對倆個孩子道:“你們都知道這其中的原理,咱們今天不說這些,但卻要說說火器在戰場之上的利與弊。”

倆個孩子紛紛舉手,趙昀最先開口,最爲弟弟的他總是能得到哥哥趙旭的關照:“父皇,孩兒以爲火器之利在於起簡單操作,即便是孩童亦可擊殺重甲之兵,普通的農人稍稍訓練也可投入戰場之中,咱們大宋的火器裝彈快,精度高,穿透力強,若是上了戰場可所向披靡。”

趙禎點了點頭,趙昀一下便把火槍的好處給說了出來,而趙旭卻說道:“兒臣覺得火器的作用在於威懾,威懾天下,如此利器堪爲神器,遼人從未見過,一旦使用其摧枯拉朽之威可擊潰遼朝精銳!”

趙旭看到的就更加遠一些,不單單是從火槍本身的價值出發,更是以國家之間的戰爭爲出發點,分析利弊。

倆個兒子的回答都很優秀,也讓趙禎滿意,但趙旭卻再次開口反問道:“父皇,如此利器爲何只有火炮火藥彈投入戰場之中,而火槍除了咱們天家和火器營之外便再無人知悉?也從未投入戰爭?”

隨着趙旭的話,趙昀也是好奇的連連點頭,就連一旁做記錄的三才都頗爲好奇,是啊!這種神兵利器爲何官家就是不肯用在遼人身上?

趙禎點了點頭,看來這個問題是到了和他們解答的時候,不單單是趙旭和趙昀,連蔡伯俙也不明白其中的深意,唯一知曉並上疏自己的臣子也只有狄青一人。

“這個問題你們姑父也曾經問過朕,在朕思索良久之後卻發現,時機未到,火器的便利和殺傷性你們都看到了,一個孩童甚至可以用它輕鬆殺死一個壯漢,一個全副武裝身着甲冑的壯漢,這是它的利,可火器這東西看似複雜但結構卻簡單,極其容易仿製,朕讓火器營和格物院做過實驗。”

趙禎頓了頓,看着孩子們愈發好奇的眼神道:“火器營把一把火槍交給了格物院的一個工匠,一個從來不知火槍是何物的工匠,他原先是木匠後來做了鐵匠,在看到火槍後很快用簡單的材料仿造了出來,你們猜猜接過如何?”

趙昀想也不想的回答:“定然是比不上火器營的火槍了。”雖然趙旭沒說話,但從他的眼神趙禎便知道他是贊同弟弟說法。

趙禎點了點頭:“是比不上火器營的火槍,但也能正常擊發,並且火藥雖然不如火器營的火藥,卻也能把彈丸射入百米的樹幹之中。若是這些火槍在戰場上被遼人所得,後果會如何?

遼人並不比咱們宋人愚鈍,能工巧匠也不再少數,已經能仿製咱們大宋的火藥彈了,雖然威力不足,但卻已經是開始,若是火槍再被他們的去,以他們馬背上嫺熟的弓馬基礎,我大宋的騎兵又該如何?這是一把雙刃之劍…………”

“那咱們大宋就放着如此利器不用?”

趙禎微微搖頭,舉起手中的火槍仔細的擦拭道:“當然不是,只不過時機未到!待朕徹底把遼朝的工業打爛,徹底把遼人的資源打散,便是這些火槍派上用場的時候!”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五百零五章東西方的區別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雙腳的抉擇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駕親征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聖人由誰祭?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九百六十四章陰差陽錯第兩千六百零六章後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勢第兩千二百九十九章漢家變了第兩千五百六十四章國家的“黑暗面”第一千四百六十三章勿相見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兩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寶藏第兩千三百六十一章以卵擊石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轉換第二百三十五章東方巨響第一千七百零八章孤軍北上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遼人的計謀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貴神速第一千七百三十六章儒學的作用第三十二章採花郎劉從德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八百二十二章沒藏家族的密謀第一千零二十五章雖遠必誅第四百三十章立憲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軍的崛起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遼計(下)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與皇帝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憤怒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將,西征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無路可逃第一百零九章趙恆的天倫之樂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氣吞蒼宇第六百九十一章賠了夫人又折兵第兩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誰?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秋夜一“春風”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二百零八章趙禎的佈局第兩千零三十三章入宮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兩千零六十八章歐陽修的莫須有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夾兩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戰鬥不止第一百零五章與爾同食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雞不成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二十二章殿前鐵板燒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七百八十七章揚長而去的獨夫第兩千四百八十三章教宗的到訪第兩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學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兩千二百六十章妥協第二百六十七章趙禎手中的大錘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國的得意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兩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寶庫對話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劇的彭七第兩千二百三十五章帝國資本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彙集東京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敵烈部的智者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三百七十二章兩軍對壘第兩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兩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百零六章輕紗罩,玉體橫陳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北方傳來的震動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駭人聽聞!第兩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輸出?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項人來了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換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駐軍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三百零三章火藥的戰場處女秀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敵人的敵人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訪計不成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轉道青塘九百六十二章歐陽修的惡第兩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遊上京城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趙禎與草原騎兵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陰謀家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二百六十章軍人的狀態第一千三百三十六章大宋有一位“仁君”就夠了第一千九百二十六章高高的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