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錢袋子

寒冷的春災對於大宋百姓來說已經過去,自從趙禎南郊祭天回朝之後,陽光便開始普照大地,日升月落之時,霜雪解凍春暖花開,大抵是老天算錯了時間,這個遲來來的春天格外溫暖。

雪水化開成爲了充沛的水流,經過嚴寒的考驗,萬物復甦之後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刨開厚厚的春泥,土地彷彿能捏出一把油來!這對農人們來說最是開心不過。

官家免去了夏稅,趁着晚春,還能加緊種植一茬糧食,說不得就能多一季的收成!所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農人是快樂的,即便因爲他們遭到了春災,但糧食的價格一路上漲,即便是有朝堂的常平倉調控,也只不過是把糧價抑制在每石五百文,但這其中已經有非常多的油水可以賺了。

只不過這次春災的影響之下,整個大宋也沒有多餘的糧食,即便是擁有大量土地的富戶,也是家中沒有餘糧,只能等待朝廷從南海之地調取糧食前來。

天災面前大家都是一樣,但天災過後可就不一樣了,農人們開始拼命的種植糧食期望在夏季結束之前趕上最後一茬,說不得就能把官家免去的夏稅搬進自己的腰包之中。

誰不希望能在這個春災過後挽回一些損失?

和百姓一樣,朝堂中的官員也是這麼想的,在最大的程度上挽回國庫的損失,如今大宋的國庫可沒有多少盈餘了,從滅國西夏開始,大宋一直往外掏錢。

先是內遷寧夏百姓,這筆費用堪稱萬巨,緊接着便是官家以內藏庫之財犒賞三軍,這又是一大筆開支,誰知道禍事接連發生,原本以爲在能從西夏撈取錢財補償虧空,誰知道帖進去的比賺的還多,不,根本就沒從寧夏賺取一文錢!

這下算來,裡外裡大宋損失的可不是一點兩點,基本上數十年積攢下來的盈餘以去半數,不算不知道,當身爲三司使的包拯把六千萬貫的數字報出來的時候,整個朝堂炸開了鍋。

六千萬貫,已經相當於真宗朝近一年的賦稅!且還是沒有削減苛捐雜稅之前,但如此也能看出大宋的經濟之強勁,許多朝臣始料未及,他們認爲現在的國庫也只不過比真宗朝好一點而已,沒想到好上這麼多。

包拯並未被朝中嗡嗡的討論聲所打擾,而是繼續道:“啓奏陛下,大量商賈趕赴寧夏,妄圖通過寧夏進入西域,重開古絲綢之路,但一場春災讓他們在路上損失良多,許多商賈被困興慶府等地,可否派兵開道護送之?”

隨着他的話,整個大殿瞬間安靜下來,靜的有些不像話,誰都沒想到包拯這個固執保守的三司使居然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許多朝臣提出反對,而反對的理由卻是朝廷卻不能自降身份的爲商賈派兵。

包拯聽到這些無稽之談稍稍冷笑的再次出班道:“啓奏陛下,我大宋賦稅如此之多,乃是多的商賈之功,每年關稅,商稅,數千萬貫,乃萬巨之才,豈能錯失?!”

趙禎坐在御座上微微一笑,包拯所說的數千萬貫都是客氣的,應該是大幾千萬貫,包拯顯然是有所保留,但即便如此也使得朝中反對的聲音漸漸減小,誰敢反對?誰和錢過不去?

更重要的一點是,大宋還要從這些商賈身上獲得賦稅,趙禎瞧着眼前神色尷尬的朝臣道:“如此便傳旨寧夏路之兵,護送商賈國境,入西域,沿途多照看,勿有劫掠之事。”

趙禎的話便意味着朝廷的方針,龐籍出班,帶領所有朝臣躬身應道:“尊陛下旨意!”

接下來便是各部官員彙報各地情況,以及如何扶持受災百姓,這些都是必須的,趙禎詳細的聽取朝臣們奏報,不時開口指正一二。

從他們的彙報可以看出,這次春災對大宋最大的打擊並不是在人的身上,而是在經濟上,春災導致了糧價的攀升,也導致了物價或多或少的增加。

而朝廷免去夏稅之後,災情便大有好轉,農人的積極性得到了最大的提升,各地州府搶種糧食,爭取在夏天到來的時候收割。

趙禎微微點頭,看來自己免去夏稅果然是正確的選擇。

就在大朝會即將結束的時候,內諸司之一的四方館派人來了,內侍在一羣朝臣的注視下,兩腿發麻,進了大殿之後便緩緩而行,到了大殿中央躬身拜下:“啓奏陛下,遼朝使臣耶律賈求見!”

果不其然,趙禎早就料到遼朝很可能派遣使臣前來,不一定是求援,但多半會要求互市買賣糧食,春災過後什麼最值錢?當然是糧食了!即便是耶律賈還在外等候,趙禎知曉他來作甚。

щщщ¤ ttКan¤ c ○

趙禎笑着對滿朝文武說道:“果然還是來了,遼人怕是坐不住了!宣他進來。”

內侍如蒙大赦,再拜而起:“奴婢遵旨!”對於內侍來說,真正可怖的並非是皇帝,而是朝臣們無時無刻不盯着他們的眼神,稍稍有一點不妥便會被朝臣上奏彈劾。

而官家在這種事情上絕不會袒護內侍,所有人都說官家仁,可內侍們知曉,這是在不犯錯的情況下……

煌煌大殿,乾宇爲名,耶律賈站在殿外,心中一陣無言,這麼多年來,他越來越不喜歡這裡了,要不是自己的頭上頂着一個遼朝使臣的差遣,絕不會踏入大宋皇宮半步,更不會靠近這輝煌的宮宇半步!

這種感覺很複雜,一來是因爲恐懼,對大宋逐漸強大的恐懼,二來這是一絲說不出的酸楚,對遼朝疲軟與大宋強大相較之下的酸楚,這中酸楚中還帶有一絲自卑和羨慕。

每每當他把大宋的情況上奏大遼皇帝之後,得到的永遠都是那一句簡單的批覆:“靜觀大宋之變,勿令妄動。”

耶律賈開始的時候還以爲大遼的天子有什麼計劃,或是說有什麼策略,後來聽人說,每次自己上疏的時候,天子總是面帶譏諷,嘲笑自己的無能,若不是張儉死保自己,一定會被調回上京城,並且消失的無影無蹤……

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
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五百八十三章遼人發兵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重鑄“脊樑”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兩千一百三十五章角鬥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六百第二十二章趙氏孤兒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孫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三十章眼看他樓塌了!第兩千一百四十七章對抗無處不在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六百七十七章夜行第一百四十五章新官上任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時間與空間第兩千三百五十三章何爲“有道”?何爲“無道”?第一千六百八十章臨橫府是個好地方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計劃來……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六百四十四章禪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二百四十章熊貓,美人與陌刀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麗人第兩千五百二十四章錢莊的“秘密”第兩千一百三十一章智慧和尚的真面目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廝羅的野望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一千六百五十章時代改變真理不變第兩千六百一十五章講道理的兩種方式第兩千二百二十三章資本無情第二十一章君臣對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兩千四百二十一章華夏西土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兩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兩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現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一百二十六章請君入甕第兩千零五章角廝羅的解釋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憂天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殺不得的理由第兩千三百零二章東京城的作用第二百零九章暴風雨前的寧靜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輕重緩急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戰前準備(上)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圍西夏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無不可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圖格魯克的直覺第兩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戰第兩千零五十七章河湟的未來第一百九十一章批閱奏章第三百三十一章稅,國之本也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機不可泄露第兩千零二十五章漢家的通病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四章興慶府第八百六十七章歐陽修的脊樑,大宋的脊樑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陰謀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兩千四百四十章技術過人的嘉莫族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動,動,則國滅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狽爲奸的事情總會發生第兩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戰爭的人第兩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產力”第兩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聖人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堯與舜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兩千二百二十二章饕餮盛宴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趙禎的“噗南幣”第二百二十章深宮中的瘋狂第一千七百零四章“打造”上京城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機者第兩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優勢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氣歌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兩千四百七十章東京的早晨第兩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權第兩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團歸來第四百八十四章趙禎的決心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賣的契丹,被出賣的蕭撻裡第八百二十四章天降大任第九百二十一章來啊!互相傷害啊!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兩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軸承第五百八十二章城牆上的博弈第兩千一百七十六章“龍生九子”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