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

大宋確實如同趙禎所說的那般已經改變了戰爭的模式,依靠後勤保障和強大的軍械增強勝利的可能性,這是最爲科學有效的辦法。

但這樣一來所需要的便是整個國家的力量來支持戰爭,而不是僅僅依靠軍隊的戰力。

趙禎已經把大宋軍隊的戰爭模式改變了,這意味着大宋的軍隊需要嚴明的軍紀,強大的自信心,訓練有素的單兵素質,已經完善的後勤保障。

華夏的歷代王朝不是沒有這一點,但大宋要做到特別好,大宋軍隊的軍紀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存在,戰爭一旦開始,想要控制軍隊就需要號令統一。

每一個軍人都將成爲軍隊的戰鬥單元,他們身上攜帶的盔甲,武器,彈藥,乾糧,甚至是飲水,都成爲每一個士兵的保障,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他們的存活率。

同時這樣也是在給他們以自信,戰場上的老兵都知道該如何利用自己身上的裝備提高自己的存活率,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相信自己,相信袍澤,相信大宋會贏,相信宋軍無往不勝,這纔是大宋軍隊在精神上的強大,而這些強大來自於他們手中的“利器”身上的甲冑,以及帶兵的統帥。

參謀兵事院的參謀使王韶親自指揮,這讓士兵們心中充滿了希望,他們知道自己一定能擊敗康巴人…………

全軍上下都以爲他們會和康巴人作戰,這是王韶刻意引到的,即便是三萬康巴人歸附大宋,宋軍上下還是這般的猜測。

沒有人去誤導他們,他們只是從種種跡象中看出要對康巴人用兵。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趙禎秘密抵達成都府,這段時間他他都在這美麗的天府之國中四處遊蕩。

趙禎之所以把四川路作爲攻擊吐蕃的主要力量,最要緊的便是四川路的地形。

他一直在尋找四川成爲天府之國的由來,在史書中他終於找到了答案,天府原本是先秦時代的官名,“古者尊祖爲“天”,“府”、“庫”相通,是謂天府。”

而把四川命名爲天府之土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鼎鼎大名的“臥龍先生”諸葛亮。

秦朝時蜀國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成都平原,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時代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

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選列四川成都避亂。

蜀中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咽喉不止一處,只要控制蜀中大大小小的關隘,整個成都平原便是固若金湯。

而趙禎恰巧經營蜀中多年,這片天府之土的重要他比誰都清楚,蜀中易守難攻,當年太祖攻伐後蜀,這個廢柴小國不堪一擊,但宋軍卻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太祖爲了鼓舞士氣,下令攻滅後蜀可劫掠蜀中。

在短短的六十六天戰鬥之後蜀中便被宋軍拿下,但噩耗也隨之開始,宋軍開始劫掠蜀中,如同餓狼般的宋軍幾乎看到什麼就搶什麼,金錢、蜀錦、美女,只要一被發現就在劫難逃。

要命的是,無論是官宦之家,還是小門小戶,全都得到了無差別對待。如果有人稍不順從,往往就要人頭落地。

這樣的劫掠已經是滅族的存在,蜀中人當然不會善罷甘休,贏了便是贏了,但這樣大範圍的劫掠和屠殺已經犯了兵家大忌。

太祖已經許下的諾言無法收回,在宋軍的野蠻欺凌下,蜀人的憤怒終於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後蜀文州刺史全師雄帶頭揭竿而起,許多已降服於宋朝的州縣迅速響應,宋軍第一次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經過長達兩年時間的鎮壓,宋軍在付出慘重代價後,終於擊敗了全師雄和起義的蜀軍,徹底掌控了四川。

一場本來六十六天就已結束的戰鬥,卻因宋軍的貪婪和傲慢,導致瞭如此嚴重的後果,也讓大宋王朝開始重視起教化和民心。

當然對於蜀中這個易守難攻之地,宋王朝一直小心經營,不敢再有差池,對待蜀中的政策到了趙禎這裡已經相當的完善和妥帖。

尤其是商賈,大宋對待蜀中的商賈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友好一些,因爲他們的路途遙遠,因爲他們的道路難行,趙禎特意下旨,蜀中商賈可免稅款的十分之二,這對於商賈來說是紅了眼的福氣。

而對待蜀中,趙禎也加強教育和衛生醫療建設,同時從三司調撥國庫經費修繕都江堰與大量的水利工程,再對道路進行加固和修繕,以確保蜀中的基礎設施完備。

如此蜀中百姓對趙禎這位官家的擁護是前所未有的,趙禎建設蜀中,加強四川路的防務,合併永康軍,懷安軍爲永安軍這些都是在打造一個強大的成都府。

從這裡進攻吐蕃,大宋掌握了一個易守難攻的大後方,源源不斷的物資會進入到前線保證大宋軍隊的所需,同時熟悉地形的康巴人會成爲宋軍最清楚的嚮導。

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知己知彼,趙禎相信大宋對吐蕃的征伐將會是歷史上從未出過的大勝。

大宋已經很多年沒有大捷了,這對於一個王朝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同樣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覺得戰爭彷彿在離大宋遠去,這是一個不正常的想法,只要是一個文明,只要是在不斷的發展,那戰爭就永遠不會離開。

無論是侵略別人,還是被別人侵略,亦或是各種各樣的摩擦所導致,戰爭永遠不會遠離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文明。

趙禎信奉後世的格言“軍人只有倆個狀態,戰爭,準備戰爭!”

其實國家也是這樣,誰也不知道下一場戰爭會發生在什麼時候,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光是爲了國家繁榮昌盛百姓過上好日子,更是要擁有保護這一切的能力。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
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天竺難民的作用第兩千兩百一十章贖罪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兩端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五百一十八章陳琳入宮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喝最烈的酒…………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後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遙遠的地方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來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變就是好事第兩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戰成名的“宋帝國”第兩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來了第兩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穫的蒸汽機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騎,所向披靡第十二章無知之幕第七百六十章倭國使者的請求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簡單的女人第五百二十二章遼皇的叛逆期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一千二百二十四章就這麼愉快的決定了第七百八十八章大宋的下一個目標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後的底牌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來自趙禎的靈感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一百一十六章能與誰人說?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動員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線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戰前夕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資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軍東征第三百零五章戰爭帶來的財富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誘惑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誰之過?第五百七十七章陰差陽錯第六百四十五章網中魚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輿圖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佔不得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計劃第六百四十二章對奏第兩千三百六十九章惡火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屬第五百九十二章張儉的取捨之道第五百七十三章刺客伏誅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較量第一百四十二章殺雞儆猴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五百五十八章漢人的敬天法祖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個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兩千三百零八章是誰在“巧取豪奪”?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蕭撻裡的大遼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長第五百三十二章細細的紅線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從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畫中走出的帝王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兩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兩千一百六十六章諼草的“秘密”第二百一十六章當衆打臉第一百六十二章恩與威第四百四十一章趙禎心中的宏圖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與“今天”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楊懷玉的桎梏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蘆裡的藥第八百四十六章取捨之道第兩千五百五十七章宋之高昌第兩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匯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大國博弈第兩千五百四十四章遠攻近交?第四百九十三章駙馬府中的猛士第兩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東方民族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棄第六百四十三章無形張開的網第兩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開始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雞賊的趙禎第九百三十四章後宮第九百八十九章羨慕與仰視第六百第五十八章殺人夜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動第三百五十七章老天的派遣巧遇流求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戰(中)第兩千二百七十八章賢覺與贊普第八百九十五章老農賀禮價千金第九百章興慶府的動盪(下)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運與遷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