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八章“韃靼之秋”

所謂的均貧富很簡單,就是平分草原上的草場,草原百姓大多沒有固定的產業,唯一的謀生手段便是放牧,可以說草場就是他們的全部。

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吃的,喝的,用的,甚至是出生和死亡都要來自草場的產出。

所以在遊牧民族眼中草場比什麼都重要,現在天大的機會來了,這是一次從未出現在草原上的機遇,或者說是一次偉大的變革。

草原上的牧民只要稍稍懂得一點邏輯就明白,這是大宋皇帝在給他們謀福利,在給他們重新平等自由的機會,給了他們擺脫部族約束的可能。

統計人口這是必須的,趙禎要確保自己的草原上有多少人在放牧,以此才能平均的把土地分配出去,當然這也需要大量的大宋官吏來主持分配。

草原部族已然是被宋軍打怕了,面對大宋的官員也不敢有任何的不敬,小心的提出自己的“建議”但卻被大宋的官吏給無視掉了。

官家下了旨意,所有人都要盡心盡力,豈能被眼下這個草原部族的頭領給打斷?更不能徇私舞弊!

相比草原上首領給他們的好處,回去之後得了大宋的官身才是要緊,豈能因小失大,撿了芝麻丟了寒瓜?最主要的是有錢也帶不走啊!

草原之上可是有着大量的駐軍,即便是他們入境,出境都需要嚴格檢查。

修築城池這是必須的,草原的駐軍都是宋軍,宋軍習慣在城池之中駐守,當然每個城池也都是大宋的交易榷場,在這裡草原百姓隨時都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也使得草原百姓完全放棄了手工業的生產,從此以後,草原離不開中原,同樣中原也離不開草原,雙方之間如同陰陽兩部分,互相之間雖極爲不同,但卻相輔相成,互相需要。

各部的權貴這下慌了,對於他們來說草場是屬於他們的,是他們進行分配給族人的,但現在他們的特權消失了,土地全部歸於大宋,而大宋皇帝更是下旨要均分草原上的草場。

人口,土地,草場,樹林,水泊等等這一些都在統計之中,但並不是草原上所有的資源均分,而是各部族的資源經過重新劃分之後再做出均分。

原本土地面積小但人口多的部族便能分到更多的土地,道理都是同樣的,只不過到了部衆的手中就是整個部族資源的均分了。

原本在草原部衆的心中,大宋根本就沒有能力把草原上的事情整明白,最少是部族長老,族長等權貴服服帖帖的之後,才能做到均貧富之類的事情。

否則大宋前腳走,族中的權貴後腳就把分下去的東西給收回去,畢竟他們在部族之中還存有威信,大宋表面上做的好看,其實誰也沒當回事。

甚至連各部的權貴們都按照大宋官吏的吩咐,“積極”的配合這他們的調查,還特意囑咐部衆配合,表面上是恭謙有嘉讓大宋的官員很是滿意,但背地裡卻想着如何在宋人離開後收回這些土地草場。

他們都能想到的事情趙禎怎麼可能沒想到,這是趙禎針對草原的基本國策,最少要保證兩百年內不會改變,這不光是爲了大宋的現在,更是爲了大宋的將來。

非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趙禎是不會輕易動手的,畢竟強壓也會造成反彈,但若是那些部族的權貴還抱着高高在上的態度,那就要徹底根治,但手段卻要“陰毒”許多…………

統計和分配工作需要大量的時間,但草原上基本已經穩定下來,楊懷玉的大軍也在城池之中駐紮下來,他們要等待從大宋國內調遣來的新兵對他們進行替換。

大宋現在出現全新的兵種,和十六衛和禁軍完全不同,雖然也是一線作戰部隊,但卻是隻專注於邊防,名曰戍衛軍,目的就是駐紮在大宋的邊疆之地,更準確的來說是駐紮在草原上。

被大宋征服控制的草原看似和平穩定了,可其中卻醞釀着巨大的矛盾,趙禎雖在草原之中,但卻“站在”草原之外,各方的情報彙總到手中的時候,趙禎已經看到了一個迷茫,混亂,未知的草原。

在這個時候需要的是稍加引導,便能在草原上掛起一場秋天的風暴,或者說是“韃靼之秋”也不爲過。

統治者的權利看似是他們與生俱來,是前人給他們爭取來的,這話沒錯,但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權利同樣來自人民。

更爲簡單的說,現在草原各部權貴手中掌握的權利來自於部衆對他們的習慣性信任。

但這種信任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宋給予他們平等和希望的前提下,權貴把這些來之不易的平等和希望當作是塵土堆積起的沙堡隨意踩踏的時候,這份對權貴習慣性的尊重和信任就會急速崩塌。

大宋在這個時候幾乎不需要做什麼,只需要利用官吏的離開和草原上商賈無意中的三言兩語進行引導,很快就會在這裡爆發一場推翻權貴的革命。

最先爆發衝突的便是最先歸附大宋,享受富裕生活的塔塔爾部,即便是趙禎都沒想到,塔塔爾部百姓的決定和力量是如此強大,除了把手中所有權利交給大宋,自己帶着家族開始在草原上經商的哲爾克外,其他的塔塔爾部族長老們的家盡數被抄…………

這不是大宋對他們的抄家,而是塔塔爾部百姓自己幹得,而趙禎只能說一句“幹得漂亮!”

這些塔塔爾部的權貴之家大肆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利進行斂財和公器私用,犯罪的人只需要向他們繳納一定數額的罰金便能免罪,而對於草原百姓來說,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該付出的代價一定要付出。

一次兩次還能忍受,可一旦成爲常態,那豈不是倒行逆施?再加上貪婪的對土地進行吞噬,終於點燃了塔塔爾部百姓的怒火。

趙禎早就知道這一切,但卻沒有出手干預,而是讓人把消息放出去,很快在大宋統治下習慣了大宋制度的塔塔爾部百姓就忍受不了權貴的剝削了。

他們奮起反抗,直接抄了權貴長老們的家,把這些人綁在木樁上,用亂石砸死,據三才說看了之後“慘不忍睹,噩夢縈繞!”

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
第兩千四百七十二章進入帝國時代第兩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七百三十六章禍不單行第兩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會審第一千三百零五章遼朝的留學生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國,大宋的海東第兩千二百五十四章東京來客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東京路拾遺第四百零六章不要命的耶律宗政第兩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羅馬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劍指塞爾柱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趙禎第二百三十二章御前親審第兩千章時代的束縛第兩千一百七十一章臨走前的反擊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廝羅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零一十九章藤原氏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賣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與可笑之處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兩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劍四顧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八百九十八章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決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彭七的激將法第四百八十五章皇帝釀啤酒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一千七百五十三章冠軍大將軍第兩千一百五十章執拗的王安石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項人的陰謀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變的故事第兩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爭”第五十五章地獄的開始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報復”第兩千一百六十章甚囂塵上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時機第一千九百三十一章膠着的戰事第兩千五百章趙武靈王舊事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兩千一百一十八章彌勒教的今生第兩千零二十三章“大盜”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蘇軾治軍第兩千三百三十章琉球歸附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蕩蕩第二百七十三章李士彬的頭第八百三十章禍根第兩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縱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畫,沒有多少空閒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漢人的史書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熊與狼之論第四百零一章盛世與恐懼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閒的歐陽修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墳墓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該走的還是走了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第兩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無奈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萬世之法!第七百九十四章“自戀”的帝王第兩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誤的“化學家”第三百六十五章第兩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張王氏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謎第兩千二百九十四章聰明和智慧第一千八百六十八章曲女城大火第三百零七章保家衛國者,方是大宋好男兒!第兩千四百二十七章“送一程”第五百四十四章遼朝來使第兩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擔心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狀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頭的女人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請求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兩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兩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圖(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見的恐宋心理第五百六十二章回歸正朔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隕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存人失地第兩千四百二十八章東方文明的崛起第一百四十四章殺威棒第七百四十八章年關(下)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三十四章父與子第一千二百九十六章飛地就再飛一會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長的一天第五百九十章歐陽修使西夏第八百一十二章禍不單行第四百一十一章黃雀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