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千三百八十九章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趙禎是個“無賴”,一個在博弈上經常耍手段的無賴,只不過他的博弈的事情往往關乎整個王朝,整個民族,甚至是整個華夏的興衰。

和別人不同,在趙禎眼中華夏各族的區分並未多麼明顯,漢族雖然佔據主體沒錯,但同樣其他少數民族在大宋也是一樣的,最少在趙禎眼中也是一樣的存在。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這是華夏人的胸懷,但在趙禎的眼中卻有另一個意思,“一切都是我的,全都是我的如何能夠不強大?!”

大宋需要的就是民族團結,這一點很重要,趙禎從未有過歧視外族的態度,這一點影響了整個皇宮,同時也影響了整個大宋。

皇帝是什麼?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嚮導,是引領一個國家前進的燈塔,皇帝的所作所爲就是在指引世人,指引大宋的百姓。

趙禎引領大宋的種種變革,甚至還在引領這個時代的時尚,文人情操,學術氛圍,軍工製造,科技發展等等衆多方面。

大宋的意識形態早已發生改變,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潛移默化的改變,所有人回頭看看現在的大宋都會發現和原先的大不同,但在改變的路上卻是沒有太多的察覺,因爲趙禎把影響降到了最低。

無論是吐蕃人還是党項人,亦或是契丹人,趙禎都把他們當作是華夏的一部分,他們都是華夏民族中的一員,這是後世留給他的直接感受。

即便是來自海東州的倭人趙禎也在把他們當作華夏人看待,因爲海東州已經是大宋的土地,大宋百姓有些會遷徙到海東州,而海東州有大宋的駐軍,官衙,行政單位一應俱全。

只不過海東州的面積和大宋一個路的面積差不多而已,海東州的倭人全部學習漢話,使用漢家文字,他們的長相雖然和漢家稍稍不同,但膚色,五官也都是相近的。

久而久之倭人便也海東人自稱,他們在大宋的帶領下日子逐漸變得好過,誰也不希望回到原本貧困且動盪的生活。

趙禎保留了海東州當地的佛教,這是爲了穩固海東州的統治所需,而天皇一脈已經成爲大宋後宮的一部分,這是多麼讓人“欣喜”的事情。

對於海東州的百姓來說,他們的天皇成爲大宋後宮中的一脈對海東州是有利的,這樣能讓海東州的歸屬感更強,讓海東州的百姓更加安心。

連海東州的倭人趙禎都能以華夏人來對待,高原上的吐蕃同樣也是如此,趙禎既然和角廝羅博弈,那就是已經把角廝羅當作叛軍來對待的。

吐蕃是大宋的吐蕃,而不是吐蕃王朝,這在趙禎的心中被劃分的極爲清楚,所以瑪兒敢在大宋的經營下如同大宋的城池一般,這裡的百姓也是如同大宋的百姓一般,他們雖然不能在明面上擁護大宋,在最少安分守己,並沒有做出裡應外合的事情。

這已經是極好的了,趙禎對待瑪兒敢的吐蕃人就如同對待大宋的百姓一樣,因爲他一直奉行的便是“外王內聖”只要是服從大宋管理,成爲大宋百姓的人,無論是什麼種族趙禎都會以大宋的仁政對待他們,而任何反抗大宋統治,並且可能會對大宋產生威脅的,趙禎都以敵對國家的態度來面對他們。

即便是高麗早已俯首稱臣,但大宋對待高麗的政策依舊是強硬的,大量的商品傾銷到高麗人的土地上,高麗人根本就不知道什麼叫產業保護。

高麗人自己的商品收到了極大的衝擊,手工業和紡織業幾乎被大宋所壟斷,大宋的貨物價格不高,同時品種多樣,質量也極好,高麗當地的產業在這個時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雖然在瑪兒敢城中,雖然面對吐蕃人的進攻,但趙禎依舊在思考整個大宋的事情,目光短淺的人做不了皇帝,或者說做不了一個好皇帝。

西方世界傳來消息,神聖羅馬帝國的亨利三世開始了規模龐大的十字軍東征,這場東征的主要目標便是已經佔領阿拉伯半島以及中亞龐大土地的塞爾柱王朝。

而東征的目的也明確,神聖羅馬帝國需要恢復和大宋之間的貿易的同時,免除塞爾柱王朝一路上對稅收的剝削,因爲這些剝削最終都會加在羅馬帝國的頭上。

亨利三世是法蘭克尼亞王朝的皇帝,同時他也是第二位羅馬人民的國王,雖然神聖羅馬帝國有許多諸侯國組成,但此次東征的利益是代表了所有羅馬帝國的利益。

在亨利三世眼中,這是一次團結整個羅馬帝國的機會,也是一次意義非凡的遠征,即便是無法征服塞爾柱帝國,但東征的道路上終究會獲得意外的收穫,比如拜占庭的覆滅…………

這場浩大的東征開始後,趙禎便敏銳的察覺到了問題所在,亨利三世的目標根本就不是征服塞爾柱王朝。

整個大半個亞洲的王朝可不是看上去那麼人人可欺,相反塞爾柱的戰鬥力相當驚人,大宋當年和塞爾柱作戰完全是仗着多年積攢下來的作戰經驗,以及對火器的運用。

正真和這些中亞人交手之後,你就會明白這些在信仰和力量的驅使下進行作戰的人有多麼的強大。

華夏民族從來不懼怕戰爭,而這些中亞民族從來就離不開戰爭,他們的信仰就是把自己的信仰傳播到各地去,異教徒需要接受彎刀的“洗禮”。

而利益這個世界上最永恆的話題成爲了中亞和歐洲的導火索,倆個強大的文明之間即將發生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一切都在趙禎的意料之中,雖說是塞爾柱的問題,但大宋也在其中沒少下手,他們完全可以利用塞爾柱的刁難來增加大宋的商品的價格和成本,運輸成本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成本哦!

大宋商賈一路上膽戰心驚的前往西方,而他們所受到的“精神損失”自然應該算到成本之中,貨物的價格增加也是在清理中的事情不是嗎?

轟隆…………巨響打斷了趙禎的思緒,放下手中的奏疏和毛筆,趙禎便走出房門之外,吐蕃人開始進攻了。

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
第兩千三百四十一章戰爭的模式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惡魔出現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時歸第兩千兩百章塵埃落定第兩千五百七十六帝王會面第四百七十四章劍指南海第兩千零七十章最強大的要塞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門島演變史第兩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國資本的力量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車的作用第兩千四百六十二章擁抱未來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樣百出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監國第二百二十八章御書房中三兩事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襲失敗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斬龍”第兩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雜兵第六百七十二章東山再起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後生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尤爲天和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華夏的智慧第兩千三百三十八章戰爭即是國力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韓家歸附第兩千零九十七章國丈與包拯第兩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與東方扣起的圓環(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一百三十一章闖宮!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麗君臣對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亂第兩千二百九十八章趙禎眼中的“固有領土”第九章趙恆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李代桃僵第三百一十二章家國天下的大事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七百四十章天下大同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八十三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發槍的問世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兩千六百二十六章趙禎的興京第二百零一章災民如潮第一千八百三十章朝會三兩事第九百零八章出乎遼人意料的戰爭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靈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導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無知己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黴的劉從德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該動手了第兩千四百七十四章皇權高於一切!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對決第六十七章上朝三兩事第八百二十四章結案與未來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兩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廝羅的羨慕嫉妒恨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賽馬第兩千零七十五章不尋常的械鬥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兩千四百零九章邏些城之圍(上)第八百九十章相思情愫千里傳?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麼降,要麼死第兩千二百二十六章敵人還是朋友?第兩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國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無奈的平衡三百七十六章眼見爲實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歸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尋僧第三百一十三章惡客北方來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十六章太子萬歲萬歲萬萬歲第四十六章面見羣臣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一百八十八章老趙家的族長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賈的夢想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歸來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學子大騷動第二百七十一章李元昊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別人的分裂勝過統一第兩千四百二十五章遺忘的“角落”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筆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誰纔是真正的資本?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楊懷玉與蘇軾第八百五十三章党項人的未來第八百四十四章順水推舟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長城,城難修第兩千六百四十六章終章(二)圖窮匕見第兩千零一十八章敗軍之將何以言勇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