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出城野戰(四)

從海上而來的這萬餘人靠的僅僅是優良的武器和這個古怪的陣勢,以長矛手持巨盾在前,鳥銃手三排輪射,這才能保持不敗。

代善不是傻瓜,所以他纔會在僅僅衝了兩個時辰不到就把兩紅旗撤了下來,而讓女真漢軍頂上,雖然保全兩紅旗兵力是一部分,但也有另一部分就是用女真漢軍打亂這隻耽羅府兵馬的營陣,只是沒想到漢軍最後這麼不爭氣,不但沒能突了進去,更是折損了一千多兵馬,這還是因爲女真漢軍跑得快,若不然這至少還得多死一多半。

可此時不但是兩紅旗,即使是女真漢軍也在和這隻兵馬進行混戰,雖然代善達到了目的,但他的心裡卻並沒有半分的鬆懈,因爲這些古怪的舉動是對方主動送上門的,而不是自己打過去的,所以這在代善看來就難免有幾分怪異。

女真漢軍一衆將帥們卻並沒有想這麼多,在他們看來完全是對方主將不知兵法所致,沒人會有着堅城不守而出城野戰,也沒有統帥會放棄大好的形勢而選擇以步兵反衝騎兵,以少數來主動攻擊多數。

而且還是對陣素來有無敵之名的女真八旗。

他們不知道方成的打算,代善自然也不會知道,方成現在所要的結果就是嚇到皇太極,即使將這一萬人都丟在了蓋州,只要金州和復州還在,那皇太極就不敢輕舉妄動,如果想讓皇太極被嚇住,那就要讓女真人覺得自己的瀋陽很可能不保,這樣纔會轉移一部分重心,也使得大明那邊能夠鬆一口氣。

這看上去對方成毫無好處,因爲大明朝廷對方成完全沒有認知,甚至皮島總兵黃龍對這隻海寇還是一肚子的意見,這樣做給方成不會帶來任何賞賜和升官進爵。

可他還是做了,行險的目的就是用一萬人的性命去換回皇太極減少幾次入關掠奪,讓女真人有後顧之憂!

如果說剛剛僅是開始,那麼現在耽羅府軍主動挑戰纔是高潮!

女真漢軍、兩紅旗、耽羅府兵馬的混戰從頭到尾就是毫無章法的,從鐵桶陣被突破開始,方成麾下的兵馬只能以最大爲營,最小爲什的單位作戰,這在代善看來已經打贏了這一仗,只要等着這隻軍隊崩潰後尾隨追殺就可,這也是女真人對大明作戰的舊例,即使是這些女真漢軍也是習以爲常,大明從沒有任何軍隊能夠被女真鐵騎突進陣後還能反敗爲勝,即使是天下聞名的強軍也會在多堅持一會後全線崩潰。

包括代善在內的女真將領以及一衆漢將都是自信滿滿,代善雖然有些猶疑,可他是一軍主將,更遑論兩紅旗乃是八旗之一,又有數倍於敵的漢軍助戰,又怎會輸給區區一些僅靠着火器的明人可比。

更別說敵軍如今自找死路,眼下看來根本就是主將胡亂指揮,這才導致一個好好的鐵桶陣被衝了個七零八落。

代善這麼想,可方成卻並不認爲,因爲代善並沒有發現在兩紅旗衝破鐵桶陣的同時傷亡也在增大,而女真漢軍並不在乎這點傷亡,因爲對於折損來說,事後被皇太極知曉丟官棄職纔是真的。

這個時候的女真漢軍也顧不上什麼保存實力,紛紛出了死力,要是敵軍出了城,他們這邊又佔了優勢還打了敗仗,恐怕就算皇太極再是有‘仁者風範’,怕也要拿上幾個殺雞儆猴看了。

漢軍諸將不想輸,方成也不想,他雖然已經有了最大的打算,可也不至於斷然放棄出城的一萬人,要不然僅僅是如今的戰績已經足夠威懾到皇太極了。

兩紅旗前前後後已經摺損近半,至於女真漢軍的只能更多,而這邊的耽羅府兵馬以一萬餘人出城,如今又是主動進攻,折損的兵力更多,眼下看來已經不足七千。

古代戰爭,雙方交戰,死傷三分之一已經是極限,到這個數字就是看哪方先士氣崩潰而逃,哪方挺得下去而已。

明軍和後金軍交戰往往都是後金軍的騎兵一開始就給了明軍步卒以巨大威懾力,即使明軍步卒能穩下心來開上幾槍,往往也會在被後金軍迫近後交戰一番之後不成陣列而潰逃四散,這也是千百年來農耕文明對遊牧民族的弱勢,一方的士卒都是以掠奪爲存貨的本錢,而另一方則是本分的種田,耕地,自然就沒有可比想,雙方戰士的士氣也無法相比。

如今不管是兩紅旗還是耽羅府一方的兵力都折損超過了三分之一,另一邊的女真漢軍雖然好一些,但也是因爲衝陣的主要是代善的兩紅旗,這些女真漢軍只是助戰,人馬相比兩紅旗和耽羅府起來有多得多的原因。

這些女真漢將雖然怕被皇太極責罵,可保存實力的想法畢竟是根生地故,有心無意之下代善又是領着兩紅旗一馬當先,最後折損最多的自然也是兩紅旗,而不是他們這些女真漢軍。

反正是他代善自己主動衝過去的,與我等何干?這些漢將自然有自己的心思,他們麾下的人馬大多是投奔女真之時帶過來的親信,自然是少死一些事一些,若是無卒無將,怕是皇太極也未必能拿得出禮賢下士的風範來!

這等一小心思代善自然不會不清楚,代善雖然地位不低,可惟獨諸貝勒裡他對漢軍最無發言權,實在是這些漢軍都是被皇太極所看重,當日皇太極登上汗王之位,佟養性‘烏超哈真’也是出了力的,雖然後來佟養性兵敗身死,皇太極大怒之下把孟喬芳貶到了旅順做守備,只是也依舊不讓代善插手半分,代善和其子嶽託手上的旗已經夠多了,再加上濟爾哈朗的鑲藍旗又是代善的盟友,女真八旗裡代善父子就佔了三旗,比起他皇太極也相差不大。

所以後金朝堂上的諸貝勒裡,代善向來和女真漢軍最不友善,雖然不至於刀劍相加,但女真漢軍對代善這個大貝勒卻也不是那麼言聽計從。

這纔有了一衆漢將出工不出力,女真漢軍損失甚微,反而是代善的兩紅旗折損過半。

兩紅旗衝進了對方的陣裡,本以爲只是個時辰的問題,少不得眼前的敵軍要潰敗四散而逃,可不管是代善還是漢軍諸將鏖戰了近一個時辰,對方雖然局面有所崩潰,卻依舊穩如泰山,別說潰敗,反而是兩紅旗人困馬飢,折損不少。

若不是眼看對方的營陣正在收縮,想來是因爲兵馬死傷所致不得不如此,恐怕代善都以爲對方主動出擊只是個預謀,要的就是絞殺他的兩紅旗!

代善沒猜對,但也不遠矣,方成的確是因爲兵力折損了近三千這才收縮防線,可他卻不是預謀主動出擊來絞殺兩紅旗,而是想正正經經的殺敗代善的兩紅旗兵馬,至於那些女真漢軍則可以無視。

至少到目前爲止,這些女真漢軍在野戰中並沒有幫上什麼忙,反而是使得正紅、鑲紅二旗束手束腳,幾次錯過了戰機!

最大的敵人是無能的戰友,這個時候的女真漢軍確實體現出了這一點,發揮出的戰力僅僅比普通大明軍隊好上一線,遠遠比不上代善的兩紅旗,也比不上當日僅僅以四百騎兵衝陣的‘烏超哈真’騎兵。

兩邊同樣是漢軍,差距及其明顯!

佟養性的‘烏超哈真’才能算是真正的女真漢軍,而石廷柱等人的女真漢軍實際上只能算一些新附軍,在初始以爲主子難伺候纔有了戰鬥力,這若是主子不催促了,也就是一般僞軍的戰力,比起耽羅府兵卒來大是不如!

一萬人折損了三千,這樣看來,即使方成有心,恐怕今日也難逃潰敗之局,但這個程度到底是哪,沒人說得清。

現如今看的就是到底是代善先挺不下去,還是耽羅府兵馬先一步潰敗。

只是現如今兩邊顯然都沒有後撤跡象,相比較女真漢軍的出工不出力,兩紅旗和耽羅府兵卒之間早就殺紅了眼!

一個兩紅旗鐵騎往往衝進陣來沒多久就會被四周無數的長矛刺下馬來,但好在這些女真人步騎皆是能戰,要麼就打個滾在砍死一名耽羅府兵馬後被數把長矛刺死,要麼仍在頑抗,往往數名手持長矛的步卒才能對付一名衝進陣來的女真騎兵。

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四章 談生意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六章 萊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二章 騷動(上)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
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七十五章 鄭家的反應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一百一十七章 旅順圍城戰(三)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六十一章 僱傭兵第一百七十八章 西班牙人,動手(二)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章 穿越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五十章 新一輪攻防戰(七)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六十三章 計劃實行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四十五章 登州衛被襲(上)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二百單二章 出發(二) 明軍的夜襲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三十二章 劉管事第十章 板甲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六十章 復州之戰(四) 耽羅島被圍(上)第一百零六章 捕盜廳第四章 談生意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開府建鎮第九十章 海戰(上)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八十二章 勸降第二百一十一章 交戰流寇(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六章 萊州第二百一十八章 落幕一半第一百七十四章 徐太拙的用意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一百八十章 西班牙人,動手(四)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四十二章 萊蕪城(上)第三十四章 孫元化(中)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一輪攻防戰(三)第六十七章 開會(上)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一百二十六章 出城野戰(三)第五十八章 孟千來投第八十八章 再次擴軍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十八章 張五郎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七十八章 內亂(上)修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一百四十三章 多爾袞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二十二章 孫和鬥(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復州之戰(二)第二十四章 沒理想的‘反賊’第二百二十章 返回承天府第一百零四章 叛變?第七十四章 長談(下)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七十六章 僅此而已第一百零七章 左捕大將第二章 騷動(上)第五十章 單人匹馬第一百七十一章 收復臺灣(六)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五十九章 復州之戰(三)第五十二章 安東徐振芳第一百九十九章 報復(十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圍點打援(三)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零五章 背叛!第八十三章 不是壞事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二十一章孫和鬥(上)第一百九十八章 報復(十一)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六十六章 流水線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六十五章 論功行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