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單八章 出發(八) 闖王高迎祥

PS:其實看到黑票咱也是很開心的,嗯嗯~來吧,口胡~

…………………………………………………………

女真韃子實際上早在年初就開始進攻大明先是二月兵鋒直指大同馬蓮口,四月初又至大同宣府,不過都未攻城,只是跟來逛上一圈似的,轉瞬既走,也就沒引起大明朝廷的警惕,只當是韃子跟往年一樣的翻邊,眼看着有堅城這就退了,直到六月二十六攻嘉峰口,巡關御史王肇坤戰死,這才引起了朝廷的警惕。

之後韃子更是接連攻打居庸昌平北路,幾度威脅大明的邊鎮,這才使得大明上下終於知道,這次韃子,可不是僅僅是入關而已,如若不嚴加防範,指不定就得從演昔日韃子兵鋒直指京城之禍事。

所以崇禎接連派出了內臣李國輔等守各關隘,又以張元佐爲兵部右侍郎,鎮守昌平,司禮太監魏國徵守天壽山,互爲掎角之勢。

事實也如朝廷的推測的那樣,這次的女真人確實不打算小打小鬧,或者說,即使如阿濟格和阿巴泰這等與皇太極不太對盤的,也打算用給新晉的‘大清國’錦上添花,若是能一舉攻破大明自然是好的,即使做不到,拿下了幾座大明的邊城就當慶功也是大善,所以這次韃子攻城掠地,也遠比往年來的兇悍,往年除了是皇太極親自領兵外,極少有其他貝勒、旗主敢於攻掠邊鎮,直指大明腹地的,這也是一開始大明上下只以爲韃子充其量跟往年一樣只是襲擾而已,並未以爲是大舉攻伐,這才一時間落了下乘。

韃子攻打邊鎮,各城告急,這時候朝廷就有人提議換邊將,這既然原先的邊將不頂用,擋不住關外韃子的屢屢進犯,何不必換個有用的來?頓時又有人站出來叫喚,豈能臨陣換將,此乃兵家之大忌,但崇禎一琢磨,不換不行啊,就現在那些內臣和兵部右侍郎張元佐,別的不說,當日連發三封詔書下令李國輔、張元佐、魏國徵前往各自守備,李國輔與魏國徵二人當日既出發前行,惟獨一個張元佐堂堂兵部右侍郎,主官的是大明兵事,接連三天待在家中不肯前去赴任,這等侍郎怎能拿來用?誰還敢用?至於內臣,雖然忠心有餘,但卻纔幹不足,要不然也不會派個張元佐去昌平了,還加封了兵部右侍郎。

換!雖然朝廷大員大多竭力反對臨陣換將之舉,溫體仁卻是一力贊同盧象升進京勤王,倒不是因爲溫體仁瞭解上意,而是如若再讓盧象升攻賊,這一日三勝,寵恩日重,他溫體仁還如何自處?所以這才贊同崇禎的決定,把你調到邊關去對付更難對付的韃子可行?看你還能不能一日三勝!

崇禎決定把盧象升給調到邊鎮,不管怎麼說也總比張元佐來得強,好歹盧象升將流賊打的節節敗退,調到邊鎮要比張元佐連上任都不敢要好得多。

六月初,盧象升休兵,之後前往秦關與總督洪承疇商議,彼時秦中之賊方纔被剿滅了近半,豫中卻又有流賊興起,先後有臨潼、邠州、渭南、韓城、華州等地遭到流賊攻城,雖因洪承疇防守得力,流賊皆是無功而返,卻也是讓年初的大好形勢以不復再有,好在之後盧象升又屢獲奇勝,朝廷卻發來了勤王的詔令,盧象升雖無可奈何,只得起麾下兵馬兩萬餘人前往京城,自此洪承疇無才無德,接任的熊文燦無能之輩,大明流賊復起,再無寧日,直指大明滅絕。

這些個消息是隨着朝廷的邸報到達南京城的,相比起京城裡的手忙腳亂,大明的陪都南京還算安寧,至少這反賊先是被驅趕出了南直隸廬州、滁州地界,又被五省督撫盧象升接連擊敗,即使留下了些流寇反賊,那也有那東江鎮總兵方成的客軍所在,已經剿滅了大半,自然是要安寧得多。

不過朝廷的一紙詔令,讓包括韓贊周在內的南京文武們安寧不下來了,因爲剛剛被南京的諸多文武當成保命的護身符的東江鎮客兵一萬兩千丁,這次被朝廷徵調了,雖說還是在南京兵部的所屬,畢竟京城離着太遠,軍令傳達太慢,難免延誤戰機,可這次朝廷卻是明確指出,要這支明軍從南直隸邊界入鳳陽府然後轉到河南,與總督洪承疇一起御賊,概是因爲盧象升被召回勤王后,其所屬兵馬兩萬餘人自然也要跟着前往,自此洪承疇無兵可用,即使拿來守成尚且不足,更別提清剿剩下的賊寇,所以洪承疇這纔跟朝廷要援。

崇禎兩眼一抹黑,就是滿朝文武都沒人想的起來到底哪還有援軍可調,川陝兩地本是兵多之地,現如今陝地乃是流寇反賊的大本營,洪承疇手上不多的兵力也都大多在那裡,川地卻是要好一點,也有昔日賊寇之首張獻忠與各部流賊堵住了去路,虎視眈眈,根本無兵可掉。

要不然朝廷也不會光調一個盧象升勤王了,畢竟比起大明腹地的反賊勢力大減,關外的韃子卻是屢屢入關掠奪,近幾年更是愈發頻繁,邊鎮丟失簡直就是家常便飯。

只是既然朝廷的令都下來了,那也沒得辦法,南京城裡只得一日拖上一日,反正直到拖到反賊再也無力進犯爲好,可這終究不可能,所以到了七月初,隨即一紙調令從南京城裡發了過來,讓東江鎮總兵方成過鳳陽府入河南之地,沿途清剿反賊以及協助洪承疇以及配合新任的陝撫孫傳庭。

兵貴神速,隨即方成就領兵出發,以武曲一軍兩營和北斗親衛營步卒一萬兩千人,兩日後既然到達鳳陽府,若非進入鳳陽地界後,沿途流賊不斷,多如螻蟻,放着不管又不行,徒然爲禍鄉里,自然是要清剿,也就耗費了些時日。

過府而不入,鳳陽之地雖是大明的中都,與京城順天府、南京應天府齊名,但卻一直空有中都之名,鳳陽之地本就爲貧瘠之處,概是因爲爲太祖朱元璋祖籍,也是大明曆代先王的陵寢所在,這纔是爲中都,爲大明陪都之一。

八年初曾被闖王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合力攻破,連皇陵都樓殿都被摧毀,流賊又火焚了龍興寺,以斷大明龍脈,九年初又是兵臨鳳陽府下,好在有盧象升力挽狂瀾,反賊未能攻破鳳陽府,但卻攻破了相鄰的滁州府,之後就是被明軍擊敗,兵潰千里,一路逃回了陝甘老家。

所以昔日的大明中都早已不復模樣,以前是空頂着箇中都之名,但也城中頗有富戶,多是朱元璋從蘇州等江南之地被強行遷來的,即使過了百餘年,還都頗有餘財,至少能頂得住中都這個名頭,如今卻是城牆破敗,百姓流離失所,亭臺樓閣皆毀於一旦。

只是途徑鳳陽而已,所以隨即就離開前往歸德府,再經開封、河南二府直往陝地,這一路卻頗不安分,皆是因爲河南之地同樣流賊多如螻蟻,遠不是南直隸地界那般安穩,即是叫得出名號的就有老回回、許文衝、王九仁、王成龍、薛仁貴等各部,好在這幾部如今還算安分,再加上方成一路遇賊殺賊,倒也震懾了不少流寇,等着這些個流寇打算調集兵馬找回場子的時候,方成早就過了河南地界,到了陝地。

可等到方成前腳到了地方,後腳就聽說陝賊圍攻成縣。

陝西巡撫孫傳庭聽聞朝廷調來了一支援軍,還多達一萬兩千人,自然是大喜若望,盧象升被調到了京城勤王,帶走了本部兩萬人,洪承疇這個五省總督的手上的兵力都已經是捉襟見肘,更別提孫傳庭只是一省巡撫,能動用的兵力不足反賊流寇的十分之一,哪裡夠用?

只是等孫傳庭聽聞這支援軍屬於昔日遼東東江鎮,剛聽聞時孫傳庭只覺得一頭霧水,東江鎮?那不是早就成了擺設,袁崇煥這書生還在時可是生生殺了東江鎮總兵毛文龍,使得原先還起點作用的東江鎮一點作用都無,概是因爲袁崇煥殺了人,再沒人有毛文龍那般能奮起殺賊了,年初雖然聽說朝廷將這個官職給了個殺韃子的義民,聽說還是用韃子的人頭換來的,可這義民就是義民,再怎麼殺韃子,戰力也比不上官軍去,義民憑的只是一時勇力,更別提大明官軍在對付這些反賊時也是節節敗退,雖然人數有一方面的關係,另一個原因就是現如今反賊的戰力早已經今非昔比。

孫傳庭只能嘆口氣,指望着這支一萬多的東江鎮總兵方成所屬的兵馬能頂點用,好歹能分擔一些,陝賊肆虐已經有數十年之多,如今更是愈演愈烈,甚至歷任巡撫無不都是因爲陝賊鬧事而要麼人頭落地,輕點的也是丟官去職,前任陝西巡撫甘學潤正是如此被去職,好在其沒人頭掉地,至於孫傳庭也是臨陣磨槍,被從一介白衣提爲右僉都御史,陝西巡撫。

好在孫傳庭是個能臣,算得上是整個大明的不多的允文允武的幹才之一,剛一上任,這才發現陝西一地名冊上的兵丁兩萬四千人皆是擺設,所謂兵卒概全是官宦富戶的家奴,只得另起爐竈,這才徵得兵卒一萬一千人,上任不足三月,着副將羅尚文既斬殺了昔日圍攻鳳陽之反賊禍首之一的整齊王,以大功一件報的朝廷,只是麾下兵馬只有一萬出頭,陝地流賊則以數十萬計,更有如今流賊之首闖王高迎祥,孫傳庭一時間也是無可奈何,無兵可派又能怎辦?

方成此來算是解了孫傳庭的燃眉之急,流賊攻成縣,孫傳庭手中大部兵馬皆用來防守各地,能拿來用的千餘人爾,即使這千餘人也被孫傳庭給派了去,最終因人數太少,拿來守城都尚且不足,更別提擊退了,所以在方成所屬兵馬一萬兩千剛到了陝西地界,孫傳庭隨即就派人快馬加鞭要求其前往成縣救援。

孫傳庭則抽調各路兵馬從新整軍,眼下來說只能指望那東江鎮總兵方成能不愧對其殺韃子的戰力,至少要拖住那些個反賊一些時日既好。

孫傳庭下了令就去抽調各部了,方成接了孫傳庭的公文,其中口氣頗爲客氣,言語間盡是些久聞總兵大名,國之棟樑之內,方成看的哭笑不得,要說整個大明,恐怕除了京城的裡幾位聽說過他方成的名字外,整個人對於大明的其他人來說恐怕是聞所未聞,又從哪來的久聞大名之類?

顯然孫傳庭是毫無辦法了,這才軟言相勸,好話說盡,畢竟,往大了說方成是客軍,又是歸屬南京兵部的調遣,只是聽從朝廷的令前來配合而已,根本不用聽他孫傳庭的令,即使孫傳庭是陝西巡撫也沒用,只要方成找個藉口,比如行軍勞頓,還需幾日之類就可以輕鬆的把孫傳庭的嘴給堵回去,即使上報給朝廷也沒用。

朝廷現如今能用的兵力已經足夠少了,要真因爲行軍疲憊讓一支萬餘人的大軍毀於一旦,那不但得不償失,朝廷的手上就更無人可用了。

好在讓孫傳庭鬆了口氣的是,回來稟報的信使言稱那東江鎮總兵方成在接到公文後即刻就前往成縣,孫傳庭倒是有些意外了,畢竟這支東江鎮客軍確實一路從南直隸而來,即使藉口要休整幾天也是理所當然,如此急急忙忙的行軍,倒是應了兵貴神速,倒這戰力就要打個折扣了。

孫傳庭雖然猶疑不定,可接下來各地皆遭到流寇的侵襲,哪還顧得上這麼回事,只得先拋之腦後,然後抽調兵馬回頭再看。

而另一邊的方成正在前往成縣的途中,此時爲九年七月初七,區別於從南直隸到達陝地的一路急行,方成的速度比之之前還真顯得不緊不慢,也是因爲大戰在即,要真讓士卒過於勞頓,戰力至少要打個折扣,這畢竟是第一次與大股的流賊對抗,輕慢不得,不知有多少戰將名帥因過於輕敵而兵敗身死,那麼多前車之鑑在,方成可不想重蹈覆轍。

好在沿途得知成縣雖然被流寇圍城,近幾日卻是無破城之禍,流賊缺少攻城器械,或者說往日根本不知攻城器械是什麼,往日破了城池也多是因爲城中內應裡應外合,如今自孫傳庭任陝西巡撫後,城中內應早被絞殺一空,流賊空有大軍十餘萬,卻只能圍着個小小的城池。

但話雖如此,畢竟流賊軍中也有才智之士,自有謀士出謀劃策,只需花些個時日造出簡易的攻城器械既可,畢竟,流寇流寇,人數多的嚇人,誇張些,即使是一人一泡屎尿,也能淹了這小小的成縣,製造簡易的雲梯都足夠用了!

隨即,四日後,方成到達成縣外三十里之處,離着流賊大營僅僅有十里之遙,反賊十餘萬大軍毫無警惕心的將小小的成縣圍城了一座鐵桶,顯然是有恃無恐,只是依舊擔心官軍來襲,所以靠的越近,反賊斥候也更多,讓本來打着如意算盤來次出其不意的偷襲的方成算盤落空,只得尋個地方安營紮寨,據一處山隘背山以守。

而一直等着攻破了成縣大肆掠奪一番的流賊在發現背後竟然突然出現了一支人數過萬的官軍後,哪能不急,與方成想的一樣,若是官軍給來次偷襲,即使如自己這方兵馬十餘萬未必會被擊潰,但折損是少不了的,畢竟官軍不是之前的千餘人,而是近萬,這可就是陝西一府全部的戰兵,不比流賊,或者說‘起義軍’人人皆兵,萬餘戰兵若是據城而守,足可抵擋十萬流賊,即使是野戰,若是官軍有備攻無備,十萬流賊也是徒有人數,根本抵擋不住!

畢竟流賊十萬,看上去人多,這卻是拖家帶口的,能佔止多一半,即使算上輔兵能到十萬,可這個輔兵和朝廷的輔兵不是一個概念,至少朝廷的輔兵也能上陣殺敵,而流賊的輔兵,更多的都是女人孩子,能頂個什麼用?

好在在得知那所來官軍已經安營紮寨後,所有流賊首領皆是鬆了口氣。

此次之流賊各部乃有闖王高迎祥部,劉哲部,高迎恩部,黃龍部及其他各部兵馬十萬,以號稱三十萬,誇大是誇大了,但也的的確是自去年之後聲勢最大的一次。

但實際上,這幾部兵馬早已被官軍給打怕了,或者說,是被盧象升給打怕了,前幾年的攻伐各地,一度幾乎將整個大明腹地吞個一乾二淨,去年更是貢獻了大明的中都鳳陽,只待攻破了那南京城到時候登基稱帝過過皇帝癮,年初的那一場大敗徹底將這些人的皇帝夢給摧毀個七零八碎。

若非聽聞盧象升已經被調往京城勤王,其所部悍卒兩萬人也被徵調,已不在陝甘之地,怕是即使如高迎祥這等反賊之首也得學學昔日的張獻忠,轉戰兩湖之地了,要不然,留在這遲早哪天被盧象升給滅了,但那現在都是過眼雲煙,因爲盧象升已經離開了,所以農民軍諸部這才從新合爲一處,攻打成縣也僅僅是第一步而已。

方成初來,還真嚇了這些個‘起義軍’的首領們一大跳,所有人都在想,是不是盧象升又回來了?這先前聽得消息,根本就是大明的願者上鉤之計!

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三章 騷動(下)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五章 士氣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十三章 成效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
第一百三十七章 損兵折將(下)第一百三十五章 狩獵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七十六章 孫元化的謀劃第二十五章 迴歸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一百八十一章 和鄭家的交鋒(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城野戰(六)第三章 騷動(下)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一百六十七章 收復臺灣(二)第四十章 如此佳人?第十三章 成效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戰流寇(八)第八章 登州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五章 士氣第八十一章 皮島夜襲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一百一十八章 旅順圍城戰(四)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二百一十四章 交戰流寇(六)第七十章 新年(上)第二百一十三章 交戰流寇(五)第一百三十一章 所謂勞軍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三十二章 先禮後兵(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報復(十)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零二章 定情(下) 面對面(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小小溫馨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一百七十二章 收復臺灣(七)第十三章 成效第九十四章 沒錢的痛苦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一十三章 議會 新的局勢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二十章 圍點打援(二)第五十七章 費爾南多的到來第一百八十八章 報復(一)第一百七十三章 收復臺灣(完)第九十五章 多事之秋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二百一十章 交戰流寇(二)第二十章 強取豪奪人才第一百零一章 訓斥 定情(上)第九十七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皮島的逆襲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一百四十九章 新一輪攻防戰(六)第一百四十八章 新一輪攻防戰(五)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金的對策(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新的一輪攻防(二)第一百八十七章 夜襲失敗第五十九章 劉澤清的邀請第七十一章 新年(下)第四十九章 孔有德有請第六十八章 開會(中)第一百一十四章 出征旅順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五十三章 所謂名士?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三十八章 朝野震動(一)第三十三章 孫元化(上)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一百五十七章 復州之戰(一)第九十一章 出使第一百二十八章 出城野戰(五)第一百三十章 皇太極回師第五十五章 兩個選擇第九十八章 與荷蘭人的海戰(下)第八十章 內亂(下)第六十四章 被拉下水第五章 士氣第一百一十二章 娶郡主(下) 大學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七十九章 內亂(中)修第一百六十六章 收復臺灣(一)第二十六章 毛承祿第九十六章 鄭家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八十四章 攻打廣鹿島(上)第四章 談生意第一百五十四章 黨爭第一百九十五章 報復(八)第一百一十六章 旅順圍城戰(二)第二百單六章 出發(六) 一些雜事第二百單四章 出發(四) 實在多餘第四十八章 登州衛被襲(下)第九十三章 大明局勢第一百九十章 報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