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

松江府、新港,藍天白雲之下,海鳥在天空翱翔,偶爾會啼鳴一聲,而後展翅高飛,飛向遠方,在海鳥之下,是一眼望不到頭的遮天蔽日的船帆,在劉永誠以宦官內臣的身份,宣佈揚帆啓航的時候,整個新港都動了起來,船工們有條不紊的登船,操持着船務,無數的苦作勞力開始將一箱又一箱的貨物利用推車送至巨械之下,而一臺又一臺的蒸汽機在咆哮着,將貨物吊起,而後在龍橋之上行進,吊運到一艘艘船隻之上。

新港內外,一片欣欣向榮。

劉永誠的心情可謂是複雜至極,一方面他仍然堅持的認爲當今的皇帝,做的不對,當今的皇帝就應該坐在寶座上,將稽戾王好生供養起來,在百年之後,將皇位還給正統一系,也就是嫡長子的一脈,哪怕是爲了天公地道,把稽戾王殺了,那也應該把皇位留給遺脈。

另一方面,劉永誠也不得不承認,時至今日,遮天蔽日的船帆直衝雲霄,再次南下西洋,的確是只有當今陛下能做到。

就像是朱祁鈺無論如何都想不明白劉永誠到底在堅持些什麼,劉永誠也想不明白,爲了皇位連哥哥都能公然殺害的朱祁鈺,爲何還沒有把他給殺了。

劉永誠在堅持什麼?

荀彧在堅持什麼呢?大漢朝都那般模樣了,氣數已盡,爲何不肯良禽擇木而棲呢?

荀彧作爲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謀士,被曹操封爲了萬歲亭侯,處理軍國事務,居中持重達十數年,曹操對荀彧的諫言頗爲尊重,對旁人言,荀彧,吾之子房。可是在曹操稱魏公之時,荀彧公然反對,曹操一怒之下,將荀彧調離了中樞,而後賜下了空的食盒,荀彧服毒自盡。(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魏氏春秋》。)

鐵鉉在堅持什麼呢?建文君都已經下落不明瞭,爲何不不肯識時務者爲俊傑呢?

鐵鉉在濟南府那般設計朱棣,而後被朱棣逮到了,這個時候,朱棣開出了面北而跪的條件招攬,這已經不是優厚了,鐵鉉仍然不爲所動。

劉永誠堅持還有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他可是當年領兵平叛了漢王府的造反,而當今陛下朱祁鈺的生母可是漢王府舊眷,劉永誠如何能夠支持?

這千年以來的君君臣臣的道德觀念之下,劉永誠對正統的執念,便不足爲奇了。

奇怪的反倒是陛下。

就劉永誠看來,這庶孽皇帝太廟殺人之後,第一時間應該做的就是清理正統餘孽舊黨,而且還有着天公地道的大義名分,打着清理王振餘黨的理由,將劉永誠這個內宦,打到王振餘孽一側,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做到的事兒?

可是劉永誠等死等了十多年,卻等來了皇帝的問詢,問劉永誠肯不肯帶領大明水師,再復永樂壯舉,南下西洋。

劉永誠想不通。

賞罰分明,是維持組織度的重要手段,唐太宗爲何留着魏徵,讓自己受那麼多的窩囊氣呢?

劉永誠爲大明、爲燕府執掌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若非宦官,早已以汗馬功勞封世爵了,劉永誠沒做什麼的時候,朱祁鈺殺他,就需要付出代價。

明英宗朱祁鎮殺于謙,似乎也沒有付出什麼代價,輕鬆殺掉,宋高宗趙構殺岳飛,似乎也沒有付出什麼代價,輕鬆殺掉。

朱祁鎮和趙構,真的沒有付出任何的代價,就將於謙和岳飛輕鬆殺掉了嗎?大明和大宋爲此付出了代價,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

劉永誠本不打算食景泰皇帝的俸祿,既然是兩看相厭,你殺也不肯殺,那大家老死不相往來便是,但面對皇帝所請,面對再復永樂盛世的壯舉,劉永誠還是選擇了出仕。

當一個時代被浪漫化,說明這個時代已經遠去。

作爲永樂年間的過來人,並且作爲親身參與締造永樂盛世的劉永誠而言,再復永樂壯舉,對劉永誠而言,比正統二字,要重要太多太多了。

“百舸爭流千帆競,借海揚帆奮者先,百舸爭流,奮楫者先,當如是也。”唐興站在劉永誠的身邊,看着劉永誠兩鬢斑白,又低聲說道:“劉大璫,此情此景,與之當年瀏家港如何?”

劉永誠再次環視了一圈這新港,搖頭說道:“回國丈爺的話,與當年的瀏家港相比,各有春秋,當年的船多,今歲的船堅炮利。”

海寧號和廬江號可謂是堅船利炮,秉持着陛下大就是好,多就是美,口徑就是正義,炮塔就是真理的指導思想,海寧號和廬江號,放眼天下,可稱之無敵。在大明松江府的造船廠內,仍有新設計的海船在加班加點的建造之中,更加修長,更加易於乘風破浪的戰船,和商舶的區別愈發明顯。

當天下無敵之時,自己就是自己的敵人。

唐興仍不滿足,繼續追問道:“劉大璫,既然你我爲搭檔南下西洋,有些醜話提前說到前面也好,你能看着這般蒼穹之下皆是海帆的場景,仍說陛下德不配位嗎?”

劉永誠和陛下鬥氣,陛下可以接受劉永誠爲大明效力的結果,陛下能受這個委屈,陛下能受這個氣,唐興作爲大明皇帝的皇親國戚,三皇子他外公,無論如何都無法接受!

唐興有的時候就覺得陛下的脾氣太好了些,誰都能欺負到自己女婿身上,文臣文臣給陛下委屈,武將武將給陛下委屈,現在連宦官這等家奴都敢給陛下委屈!

劉永誠這個頭不肯低下,今天唐興就敢不讓劉永誠出海!

站在一旁的李賓言本來打算勸一勸唐興,不要在這等關頭跟這頭犟驢計較,李賓言作爲傳統的讀書人,是極其擅長折中的,但是他思慮一二後,決定不勸了。

唐興是陛下的擁躉,他李賓言都不是陛下的鐵桿擁躉了嗎?

這劉永誠仗着自己有功勞在身,一而再,再而三的說陛下德不配位,陛下不配這皇位,那昏聵到把清廉的京官逼迫到拆借過年的稽戾王,就配了?昏聵到大明精銳土木一戰一戰盡喪,連英國公張輔都屍骨無存,稽戾王就配了?

劉永誠嘴角抽動了下,再環視了一圈新港,閉目良久才搖頭說道:“陛下英明。”

劉永誠到底是認輸了,他既然在皇帝面前敢公然反對廢除朱見深太子位事兒,自然不怕唐興這個國丈爺,也不怕李賓言這個松江巡撫。

劉永誠出來爲太宗文皇帝打江山的時候,這二位還不知道擱哪裡待着呢。

劉永誠的這個服軟,是對陛下服軟,更是對自己服軟,他長着眼睛,長着耳朵,他會看,會聽,有很多朝臣們斤斤計較的大事,在正統年間,太過普遍,大家都習以爲常,壓根都不可能拿到廷議上廷議,甚至不會引起任何的波瀾。

“這就對了嘛。”唐興一樂,拍了拍劉永誠說道:“我老唐說話就是直,這話到哪兒哪兒了,都是爲陛下效力,食君俸,盡君事耳。”

“國丈爺是主,咱家是僕,這訓誡理所應當,國丈爺和巡撫話事,咱家先行一步登船。”劉永誠滿是笑容的說道。

劉永誠這話說的謙恭,但是宦官的主人只有一個,那就是陛下。

劉永誠說完這話,一撩下襬,向下看了一眼棧橋,一擡腿鄭重的邁出了一步,就這樣撩着下襬,一步一步鄭重的登上了海寧號,這是大明水師的旗艦,同樣也是這次南下西洋的旗艦。

站在船上,劉永誠回頭看了一眼新港,而後滿臉笑容,他這個舊時代的殘黨,終於還是登上了新時代的巨舶。

“珍重。”李賓言有千言萬語要說,最後就只剩下了一句珍重。

“我唐興,還會再回來的!”唐興笑着說道:“屆時,我們再把酒言歡。”

“君子一言!”

“駟馬難追!”

唐興說完,便轉身順着棧橋,向着海船而去。

“起航!”

水手們喊着號子,拉動着船帆,牽引的船舶的鉤鎖掛在了巨舶之上,開始牽引船隻出港,隨後大明的船隻魚貫而出,驚起了飛鳥無數。

李賓言一直目送着大明的船舶消失在了天邊,仍然站在觀海樓上,一言不發,似乎那裡仍然有大明的船隻一般。

“李巡撫,該辦差了。”陳宗卿提醒着李賓言今日有大事要做。

去年松江寶源局清賬,查出了三十多筆的壞賬,這三十多筆的壞賬,寶源局自己處置了二十多筆,剩下這十多筆,實在是清不了,便直接告官了。

這十多筆賬,大約有一百三十餘萬銀幣,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以正統年間的京營爲例,彼時京營一年用銀不過十四萬兩,這一百三十餘萬銀幣,可供正統十餘年京營所需了。

李賓言要辦的差,就是抄家。

要不說江南地面的勢要豪右們無不懷念皇帝陛下?就連皇帝陛下南巡,南衙衆多勢要豪右之家,做的最多的就是打聽下能不能把自己家裡的女兒們送到皇帝的枕邊,而不是跟皇帝作對。

因爲皇帝陛下會苦口婆心的勸告,三番五次的下詔,不厭其煩的告誡勢要豪右們,這財不能發,這錢不能賺,會講明白爲何不能發這筆國難財的原因,這會讓朝廷難做,皇帝難堪,到時候朝廷爲了大明的體面,就只能痛下殺手了。

但是李賓言和李賢這松江巡撫和應天巡撫,就只會抄家,而且是奔着生產資料去抄,直接連根拔起。

“前年去年因爲交趾戰事,這松江府應聲糧價高企,當時松江府就不斷的下了告示,一旦大船到港,這糧價必然大跌,諸富戶莫要貪得無厭,可是咱們啊,人微言輕,說話沒人聽,沒人信,結果呢,這黎宜民也好,黎思誠也罷,在跟大明打仗的時候,也都沒有停下販糧的事兒,這松江府庫的白糧堆積如山,這糧價如何繼續維持?”李賓言略顯無奈的說道。

這十多筆的壞賬,大多數都是前年、去年炒糧食,結果這糧食仍然如期到港,這安南黎朝就是要亡了國也要履約,着實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這一下子就有了一百三十多萬銀幣的虧空。

“不過是利慾薰心蒙了眼,不聽、不看、不聞,自然是虧得傾家蕩產。”陳宗卿絲毫不覺得這些人可憐,若是真的讓他們把糧價炒起來,最後買單的不還是大明的百姓,松江府多棉田,本不產糧,這要是糧價高漲,最後老百姓這幾年攢的積蓄,都得落到他們這羣勢要豪右的口袋裡。

眼下落得這般下場,純屬活該。

李賓言面露兇狠的說道:“最是可恨的是什麼?明明有錢,他就是不還,想要把損失轉移到朝廷的頭上,那這筆虧空,朝廷問寶源局要,寶源局的孫炳福,把自己的腦袋給陛下嗎?”

“以那吳塔宋氏爲例,本來他們借寶源局的錢說要建廠,結果這廠沒建起來,剛平整地面,這宋氏便把錢挪做了他用,扔到了糧食上,結果賠的底兒掉,他家裡還有良田千頃、園林三座,工坊若干,拆賣掉,總是能還上的,可是呢,居然敢低價賤賣,玩左手換右手的把戲,那便只能抄家了。”

李賓言說的這個吳塔宋氏,並不是松江地方,而是在蘇州地方,李賓言一個松江巡撫,自然不能跑到蘇州的地界撒野,但是江蘇巡撫和蘇州知府已經通過氣了,李賓言要辦,他們可以幫忙協理。

這個吳塔宋氏,把自家的祖產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轉賣給了遠親,進而說自己一貧如洗,沒法還錢了。

李賓言只能去抄家了,他是讀書人,也想大家體體面面,但有些差,不得不辦。

陳宗卿嗤笑了一聲說道:“說到底,還是這宋氏腦袋轉不過彎兒來,以爲自己在吳塔地面要風有風要雨有雨,只需要使些銀錢,最後報個災逋蠲免,就可以糊弄了事,這已然不是正統年月了,這一套,不頂用了。”

“也不是人人都是劉永誠這般,犟驢肯回頭。”

仁和夏氏在陛下南巡的時候,被陛下拿去了腦袋,這仁和夏氏玩的那一套災逋蠲免,在大明朝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挖大明的牆角,可不止這災逋蠲免這一套,這可是藩王、勳貴、太監、文官、武將、縉紳、胥吏、商賈一起揮鋤頭共襄盛舉。

可這是景泰年間,已然不是正統年間了。

這吳塔宋氏,還以爲可以和正統年間那般繼續將損失攤給朝廷,那便是做夢了。

“那就走吧,抄家去。”李賓言跺了跺腳,又鄭重的看了一眼海天一線,天邊他是去不得了,那就把眼前事做好。

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推薦幾本書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寫在十月末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
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八十章 統統拖到午門外,斬首示衆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一百一十五章 磔!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一章 亂糟糟的朝堂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二百七十三章 只道當時是尋常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推薦幾本書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寫在十月末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