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

朱祁鈺對大明的冬序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闡述了冬序在發展過程中的必然性,與以于謙爲首的大明文華殿廷臣廷議中確立了冬序對大明而言,不僅僅是挑戰,更是出清舊賬、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機遇,朱祁鈺強調不應該害怕挑戰,而選擇守舊的、腐朽的、一成不變的、保守的崇古思維,應當推陳出新,主動面對挑戰,勇敢面對變化,確定了以實爲本、主動刺破經濟泡沫、主動刺破虛假繁榮,改善整個大明的經濟循環質量。

清威王死後的第一次廷議,在一片陛下聖明的聲浪中,圓滿結束。

朱祁鈺帶着朱見澄走在皇宮之中,冬風凜冽,吹動着朝臣們的衣角,文華殿對面是文淵閣,裡面不時傳出一些爭吵聲,中書舍人們抱着從左順門拿來的奏疏走進了文淵閣內,而小黃門抱着奏疏從文華閣走進了半間房,那裡是司禮監的官署,這些來自大明各地的奏疏,會經過文淵閣的票擬,司禮監的批紅,最終送到朱祁鈺的案前。

冬風吹動着枯黃的落葉打着旋在空中隨意的飄蕩着,天空一片陰沉,空氣中迷茫着潮溼,一滴冰雨滴落在了朱祁鈺的衣袖上,沒過多久,冰雨慢慢變成了雪花,隨後變成了鵝毛大雪,飄飄揚揚,這是大明入冬之後的第二場雪。

“小雪雪滿天,來歲必豐年。”朱祁鈺伸出手接住了一片雪花,摸了摸朱見澄的腦袋問道:“今天,參加了廷議,你覺得咱和朝臣們,說的是什麼?”

朱見澄瞪着大大的眼睛,看着雪花,大抵是想着如何玩雪,小孩子都愛玩,一根木棍都能玩上半天,這根木棍在孩子眼裡,大抵和方天畫戟、鉤鐮槍一樣,聽到父親詢問,朱見澄露出了幾分思索的神情,而後不確信的說道:“再苦一苦勢要豪右,罵名父親來擔?”

朱祁鈺聽聞一個趔趄,看着朱見澄,這孩子一句話總結了廷議的主要內容,非常精簡的提煉出了最關鍵的信息,朱祁鈺哭笑不得問道:“誰跟你說的這些?”

朱見澄並不知他說的對與錯,他如實回答道:“胡少師,胡老師父告訴我,老百姓們都很窮,若是朝廷要錢要糧,問老百姓徵收是不合禮法的,朝廷不能徵收不存在的東西,所以,誰有錢糧就要問誰討要。”

“百姓們不是沒有,只是他們有的太少了太少了,雖然積沙成塔也能收到一點,不過這一點和朝廷用度相比,是杯水車薪,遠遠解決不了問題。”

“胡少師告訴我,百姓手裡那麼一點點有的東西,是他們珍若性命的東西,若是皇帝、朝廷搶走了,百姓就一無所有了,一無所有的人眼中沒有任何的畏懼,他要活着,要吃、要穿,就會聚嘯,就會民亂。”

“可是勢要豪右擁有的太多太多了,對於他們而言,如何把財富和地位傳承下去纔是他們最關切的問題,皇帝和朝廷拿走他們九成五的家產,他們還有半成的家產,仍然可以富足的生活下去,只要他們還能富足的生活,等閒之下便不會生事。”

“老百姓能滅了在咱們老朱家的江山,勢要豪右不能,因爲勢要豪右無論怎麼朘剝,都有足夠的資財去生活甚至去揮霍,他們不會一無所有,便不會破釜沉舟,百姓不是這樣,百姓會赤着腳,如同當年高皇帝打進元大都那樣,打進北京城來。”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秩序,是無用的,更是無恥的,一個士大夫,高高在上,對着爲生活所迫做了私窠暗娼的女子說這私窠暗娼沒有禮義廉恥,是這個士大夫,沒有禮義廉恥。”

“就是…”

朱見澄舉的這個例子,大抵就跟後世的士大夫們,高高在上的說,低收入人羣,可以把自己閒置的房子租出去,用收房租來提高收入一樣,到底是誰無恥?

可能士大夫們眼裡,把閒置的房子租出去已經是他能想到最不得體的、最不雅緻的增加收入的辦法。

可對於吃不飽、餓着肚子爲生活所迫的人而言,他們真的沒有閒置的房子,或者沒有房子。

這等何不食肉糜的言論,出自士大夫之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說出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是智力低下,那說出何不食肉糜的士大夫,理應也是智力低下的傻子。

朱祁鈺拉着朱見澄疑惑的問道:“就是什麼?”

胡濙這個老師父,不地道,朱祁鈺在尚書房的時候,胡濙從來不說這些話,朱祁鈺不在的時候,胡濙講的就這麼直接,這麼大膽。

朱見澄擡着頭看着如同山一樣的父親,對於朱見澄而言,他的父親是非常非常厲害的人,厲害到像山一樣的偉岸,他略微有些不滿的說道:“就是勢要豪右嗓門大,會罵人,而且罵的很難聽。”

“父親,我親耳聽到過,有人說父親的壞話,我和他們爭辯,他們巧言善辯,我嘴笨,爭不過他們,還是兩個哥哥把他們駁斥的啞口無言。”

“我不明白,父親是皇帝,是大明至高無上的天子,爲何他們那麼大膽,膽敢指斥父親,我就問胡老師父,胡老師父說,都是父親慣出來的臭毛病,打一頓就好了。”

“父親爲什麼不打他們一頓,任由他們胡說八道,明明不是那樣的。”

朱祁鈺一聽便笑了,他看着朱見澄說道:“你的父親,也就是朕,是大明的天子,手握神器,可朕也是個人,是人就會犯錯誤,沒有人總是英明睿哲,事事都對的,那是不存在的聖人,澄兒,你記住,沒有人絕對正確。”

“這些個批評的聲音,不僅要讓他們說,還要認真的聽,反覆思考,最後你就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他們的話,便會得到一個不會有太多差錯的答案。”

“站在百姓的角度?”朱見澄最大的特點大約就是不明白,但記下,日後會慢慢明白。

朱祁鈺點頭說道:“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無論多難,都要這麼做,這樣,就沒有人能顛覆咱們老朱家了。”

朱祁鈺有自知之明,他沒有那個天大的本事去敢教日月換新天,他只是想要在大明這個封建王朝上,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他站在如何維繫老朱家千秋萬代、萬世不移的統治的角度,去給朱見澄講解以民爲本,以民爲重的民本思想。

至於老朱家能不能千秋萬代,萬世不移?歷史已經反覆給出了很多次的答案,不能。

開元盛世之時,大唐內外上下,沒有一個人能夠想到天寶亂世的窘迫和狼狽,帝國所有人都認爲,自己如此的強大,能夠承受小的失誤和問題,這種身在局中的明知故犯會逐漸累加,大明終將變得腐朽,最後被推翻,開始一個新的輪迴。

朱祁鈺拉着朱見澄繼續說道:“皇權高高在上,只要保證自己有掀桌子的能力,三丈外無人能敵,可是三丈之內,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你定要保護好自己的性命,不要讓三丈之內存在任何的危險。”

“三丈之內?”朱見澄一愣,看着三丈之內的衆人,興安、盧忠、兩名天子緹騎、于謙、石亨、張懋,還有朱見澄他自己。

石亨聽聞三丈之內的說法,再看看自己離陛下的距離,神情非常輕鬆,他在三丈之內,而且距離陛下也就三個人的身位,這個距離對於石亨這種虎背熊腰的悍將而言,是一眨眼就可以突襲擊殺的距離。

若真的突襲,石亨知道自己必不能勝。

他會猶豫,面前的君王是從牢裡把他提出來,讓他成爲了今日的石亨,成爲了大明最尊貴的公爵,成爲了足以青史留芳的悍將,甚至日後,以他的功績,武廟之內有供奉,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陛下不會猶豫,陛下有銃,陛下的銃又快又準。

這是一種極度的信任,石亨已經貴爲國公,他最害怕的是失去了陛下的信任。

于謙則是看着鵝毛大雪,緊了緊身上的大氅,已經六十二歲的他,身體狀況要比五十一歲時候要強太多太多,即便如此冷冽的天氣和寒風之下,他也不會因爲痰疾而咳嗽不止,正統十四年的那個冬天,他還以爲自己要命不久矣。

陛下和太子的言談,讓于謙想了很多,在國家之制上,大明恐怕會形成一種古怪的路徑依賴,遇事不決,就苦一苦勢要豪右。

興安和小黃門耳語了幾聲說道:“陛下,收到吏部通稟,巡河總督徐有貞去了金山陵園,先去祭拜了嘉義伯陳鎰,而後從西直門入了京師到了吏部。”

京師之戰前朱祁鈺一直想殺了徐有貞,因爲于謙護着,朱祁鈺一直沒做成,于謙說首務是擊退瓦剌人。

京師之戰打完了,徐有貞直接跑去張秋治水去了,這一去治水,十一年了,徐有貞一共回來四次,一次也沒有在京師過夜,再晚也要走。

朱祁鈺一聽徐有貞回來了,立刻搓了搓手,只是一想到徐有貞有兩塊奇功牌在身,就是一臉不高興,不好下手。

朱祁鈺看向了于謙說道:“於少保,能不能把徐有貞留在京師啊,國朝用人之際,如此良纔在外奔波,朕於心不忍。”

于謙斟酌了一番纔開口說道:“徐總督巡河有功,而且立志浚河,這次回京述職是上次五萬裡水路疏浚回京覆命,之後還是要去長江巡河疏浚的。”

徐有貞爲何不敢在京師過夜,到底是因爲什麼,皇帝心裡沒點數嗎?

徐有貞再有野心,磨了十一年了,那點野心也早就磨沒了,他不敢回京的原因,還不是你這個皇帝整日惦記他的人頭?

朱祁鈺看着鵝毛大雪,帶着幾分感慨說道:“可惜了。”

朱祁鈺的車駕走到了講武堂便到了御書房批閱奏疏,沒過多久,徐有貞便到了講武堂覲見,如果有的選,徐有貞決計不會到講武堂來,每次來,他都有些害怕。

陛下無疑是明君英主,這十一年來,大明的變化徐有貞非常清楚,而且陛下處事公正,從不會無故殺人,都說皇帝暴戾,可是陛下刀下從無冤魂,即便是以千年以來的君君臣臣的儒教框架去定義,陛下殺的人,沒有一個不是該死的。

徐有貞在張秋、在河套、在大江上下游,遍地都是生人祠,這是他的功績,按照陛下的評判標準,兩枚奇功牌在身的徐有貞完全沒有怕的道理。

可是他就是害怕,怕陛下忍不住心中的殺意,直接讓錦衣衛把他拘了,隨便按個罪名,一死百了。

“臣徐有貞,拜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徐有貞三拜五叩行了個大禮。

朱祁鈺看着徐有貞,帶着和煦的笑容說道:“朕安,免禮,興安,賜座。”

朱祁鈺打量了一下徐有貞,自從上次在松江府見了一面之後,徐有貞又瘦弱了幾分,也更加精神了幾分,往那兒一站,一股子忠骨良臣的範兒。

“謝陛下。”徐有貞自然看到了陛下的笑意,這笑容看得他心裡直發毛,陛下還不如擺起皇帝的架子,凶神惡煞一些,這樣相處更加合理一些,他看了看盧忠,盧忠在側,便是沒打算動手。

朱祁鈺看着徐有貞坐立不安的樣子,繼續說道:“徐總督辛苦了,這四萬裡水路,除了多花了二十萬銀收尾,你做的很好了,朕若是把這差事交給旁人,別說五百二十萬銀,就是五千二百萬銀也打不住。”

“徐總督治水有功,朕特賜爾奇功牌一枚,卿不負朝廷所託,百姓所望,朕心甚慰,望爲我大明大江水路事,盡心竭力。”

朝廷所託,百姓所望,皇帝呢?皇帝巴不得徐有貞犯些錯誤,把當年沒做完的事兒做完,解了當年的心結。

興安將奇功牌拿了上來,朱祁鈺走到了徐有貞面前,給徐有貞掛在了胸前,拍了拍徐有貞的胳膊說道:“徐總督,辛苦了,這又瘦了幾分,風餐露宿受了不少的苦啊。”

“食君俸,盡君事,疏浚大江,乃是陛下海陸並舉大業之事,臣不敢怠慢。”徐有貞趕忙俯首說道。

“工部尚書一直在請致仕,朝中闕員,徐總督不如回京爲朕分憂?”朱祁鈺選擇了增加籌碼,當初十萬銀換不到奇功牌,現在用工部尚書的明公位置換。

朱祁鈺看着徐有貞謹慎的模樣說道:“這麼些年了,俱往矣,徐總督巡河有功,朕不給徐總督升官,朝中也會有非議不是,那些御史、翰林、給事中,又要說朕薄情寡恩了。”

俱往矣?徐有貞不信,誰信誰是小王八。

真的過去了,皇帝你還提起來作甚?

皇帝這一番話,擺明了就是讓他徐有貞回京來,大家再掰掰手腕,胳膊擰不過大腿,在皇帝面前,徐有貞充其量就是個小指頭,跟皇帝掰手腕,那得多想不開。

徐有貞亦滿是笑容的說道:“陛下,臣貴爲巡河總督,乃是正二品的京官,品階與六部明公等同,何來薄待?臣擅長治水,陛下任人唯賢,乃是聖君之舉,何來非議?”

朱祁鈺臉上的笑容爲之一凝,他本來打算用和煦的笑容以及奇功牌的恩賞,來瓦解徐有貞的防備,再用工部尚書的職位爲利誘,最後以俱往矣收尾,突出一個時間抹平一切,當年事兒,朕已經不在乎了,你可以回京任事了,可謂是手段盡出。

可是這徐有貞就是油鹽不進。

何不食肉糜是晉惠帝說的,晉惠帝本身就是智力低下,說出這話不奇怪。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寫在十月末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寫在十月末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
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閱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寫在十月末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19章 拋開立場不談,講個小故事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寫在十月末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四百八十五章 椰子殼丹書、慶功宴喋血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三百二十二章 賜永樂劍!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653章 只是爲了身心愉悅!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