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

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

過年雖然已經休沐,但朱翊鈞開始了自己的年前巡禮,臘月二十五日的下午,大明皇帝出現在了大興縣的南海子。

南海子這個地方在大明的正式稱呼叫南苑,就是皇帝巡獵的地方,每個月都有專人打獵,爲皇帝提供野味。

整個南苑大約有31萬畝之廣,大約是290個皇宮大小,永樂年間進行了營造,圍牆就建了120裡。

南海子本該設有一個總督,四個提督,負責二十四個園,禽獸、瓜果蔬菜,特供皇帝使用。

自正統年間起,南苑逐漸破敗,自成化年間起,不設提督、內署不再對南苑進行管理。

弘治年間,孝宗皇帝下旨許民自種,南苑這31萬畝,圍繞着南湖開始耕種,正德年間,武宗皇帝喜好打獵,就將圍牆重新修繕,收回了南苑。

但大明自弘治年間就陷入了財政收入的危機,根本無暇管理南苑了,但朝廷禁令仍在,這地方到隆慶年間,徹底荒廢。

朱翊鈞將它撿了起來,安置墩臺遠侯和海防巡檢的親眷,至今南苑有人家五千一百戶,全都是斥候的親眷,除了這五千戶外,這裡還有兩千一百人的羽林孤忠。

取從軍死事之子孫,養於南苑羽林,官養教兵,號爲羽林孤忠。

大明連年征戰,即便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但依舊有許多的犧牲,而這些犧牲軍兵的孩子,如何長大,就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周德妃、皇帝的大女兒朱軒嫦就是這種難題之一。

壯勞力死於邊野,家裡無以爲繼的;父親死了,被親戚鄉鄰吃了絕戶的;孃親改嫁,這拖油瓶不能帶的;

這個問題,不是大明獨有的,而是自漢代就已經存在,漢武帝也有一班羽林孤兒,大約有2500人左右。

解決辦法只有一個,都不養是吧,朕養!

大明皇帝像過去十數年一樣,來到了南苑,大駕駛入了牌坊,停留在了街邊,張居正隨行,王崇古身體有恙,今年無法隨扈左右了。

朱翊鈞下車,兩千孤忠營有半數,頭戴紅纓盔,身披鐵渾甲,手持鉤鐮槍,昂首挺胸,冬日的寒風吹動着旌旗獵獵作響,孤忠營略顯稚嫩的臉龐,表情格外的堅毅,因爲他們知道,他們的父親來了。

無論是名義還是實際,兩千一百人的孤忠營,都是陛下的孩子,只不過不改姓氏而已。

在皇帝下車後,孤忠營沒有下跪,而是站的更加挺直,齊刷刷的看向了皇帝,不停地頓着手中的鉤鐮槍,齊聲喝道:“陛下威武!”

“大明軍威武。”朱翊鈞揮了揮手,示意停止山呼海喝。

“參見陛下。”一個魁梧的壯漢,來到了皇帝面前俯首說道。

此人是孩子王衛靖國,本名衛三,宣府墩臺遠侯衛五郎的兒子。

衛五郎死於邊野,萬曆三年死在了偵查俺答汗軍兵動向的冰天雪地裡,被凍死的,屍首在來年開春才找到,衛五郎的妻子重病,死在了衛五郎的前面,留下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村裡的地痞吃了衛三家裡的絕戶,搶走了僅有的七畝田,衛三的哥哥不忿,前去說理,被這地痞打死,衛三那年四歲,抱着襁褓裡的妹妹,光着腳踩着雪站在村口,不知該往何處去。

衛五郎的袍澤前來探看,發現了躲在廟裡的衛三和他的妹妹,這位袍澤帶着孩子入京,找到了同爲墩臺遠侯出身的陳末,衛三被皇帝賜名衛靖國,送到了南苑。

衛靖國從小就是孩子王,院裡的孩子都不敢惹他,倒不是衛靖國兇橫,而是衛靖國公平。

“免禮,靖國啊,你不打算參加科舉嗎?”朱翊鈞看着這些孩子們略顯稚嫩的面孔,十分的欣慰,這麼多年,自己終究是沒白忙活,至少養活了這麼多的孩子。

衛靖國已經從講武學堂畢業,按照大明武制,講武堂畢業就是武舉人出身,朱翊鈞說的科舉是文舉人,這孩子讀書真的很好,考個舉人完全沒問題,但考進士,那就得看造化了。

“不考了,臣已經到京營報道了,打算做墩臺遠侯。”衛靖國滿臉憨厚的笑容,都吃了十四年皇糧了,他也長大了,不是孩子了,該入伍了。

這已經是陛下第三次想讓他考舉人了,他有的時候,想不明白陛下爲何一直讓他考文舉人。

羽林孤忠營的職責就是習文練武,考入講武堂,成爲庶弁將,進入京營,防止京營這個人間兇器,最可怕的暴力脫離皇帝的掌控。

很小的時候,衛靖國就知道了這一職責,他也一直奔着這個目標長大,但陛下似乎對這個職責定位,不太認可。

“行吧。”朱翊鈞點了點頭,既然衛靖國已經入伍,而且弓馬嫺熟,要做墩臺遠侯,皇帝也不再強求。

朱翊鈞讓衛靖國考文舉人,是因爲他覺得這樣不公平,他的父母爲了國朝邊方安定而死,已經爲大明盡忠了,孩子成了孤兒,好不容易長大了,又要入伍遭罪了。

朱翊鈞走到了隊伍的最末尾,這裡的孩子都很小,只有三五歲的樣子,十四歲以下的孩子不進行軍事訓練,不喜歡練武,可以不練。

“這些是今年新來的?”朱翊鈞抱起了一個三歲大的孩子,孩子眼睛很大,眨着眼睛看着皇帝也不露怯,伸出手,在朱翊鈞的臉上捏了一把,然後就咯咯咯的笑了起來。

“是。”衛靖國趕忙說道,今年入孤忠營三十二人。

朱翊鈞怎麼可能是吃虧的主兒,立刻輕輕捏了回去,笑着說道:“調皮,你叫什麼名字啊?”

“我叫諾諾!諾言那個諾。”小孩一直躲着皇帝的手,不肯讓皇帝捏臉,還要反捏回去,奶聲奶氣的回答了皇帝的問題,手一刻也不放鬆,非要掐回去才罷休。

陳諾,父親是一名遼東軍,駐守石見銀山,犧牲在了倭國,母親改嫁了,留下了孩子被送到了孤忠營來。

朱翊鈞甩了甩袖子,暗藏在了手裡一顆飴糖,一翻手露了出來吸引了孩子的目光,他將諾諾放下,說道:“認輸認輸,咱認輸了,這顆飴糖給你。”

“謝陛下。”諾諾志得意滿,趾高氣昂,叉着腰對着小夥伴們展示了自己獲勝的收穫。

皇長子朱常治自從讀書後,一直跟着皇帝聽政,這次巡視南海子,也不例外,他其實有些羨慕,從小到大,忙碌的父親,從來沒這麼逗過他。

朱翊鈞巡視了南海子,停留了大約一個時辰後,才離開去了永定毛呢廠,接見了十數位匠人,詢問了今年廠裡的情況,尤其是關於工匠大會的問題。

劉七娘這個當年胡亂招惹皇帝的花魁,現在做了織孃的代辦,孩子也已經慢慢長大,歲月不留情,劉七娘的眼角也爬上了皺紋。

大明皇帝的車駕在二十六日上午,抵達了西山煤局,接見匠人,詢問情況,查看了賬目,皇帝臨時起意,巡視了飯堂,查看了伙食之後,進行了一些指導,主要是衛生要求。

離開了西山煤局的皇帝,下午抵達了清華園,查看了清華園改建學堂的進度,院牆已經拆除,李偉最愛的一些花卉也被連根拔起,要改藏書樓。

朱翊鈞到北城,先去了十王府,接見了宗親,而後去了武英樓接見了武勳和軍兵,雖然天天見,但這次是慰問,而後去了皇家理工學堂。

二十七日,皇帝帶着皇后和長子去了東西舍飯寺,又去了養濟院,帶了些米麪糧油,查看了孩子過冬的情況,也得虧皇帝每年都來,要不這養濟院恐怕要變成藏污納垢之所,變成人牙行也不是沒有可能。

二十八日,皇帝在皇極門接見了一千多名吏員、耆老、百姓、力役。

廊廟陳民念,丹墀問政典。

二十九日,皇帝又接見了一大批的外官,從巡撫、布政使、知府、知縣都有,除了陝甘總督石星言外,這些外官,多數都是磕頭蟲,不太敢表達自己的意見。

三十日上午,皇帝接見了西土城的勢要豪右、鄉賢縉紳,朱翊鈞代表萬民,對他們在災年減租,做出的六個主要承諾,表達了感謝,也希望他們能夠做到,畢竟白紙黑字的寫着,要是再犯,那就不能怪朝廷不講情面,不講人情了。

勢要豪右們則是詢問了最關切的問題,武清伯案會不會進一步擴大,他們起的大厝會不會被皇帝拿去修學校呢?

皇帝拿去修皇家園林,這些勢要豪右還能反抗下,皇帝拿去修學校,他們連反抗都不太好反抗。

姚光啓的弟弟姚光銘表示,皇帝需要儘管拿去,給立塊碑,立刻高呼聖明!

陛下已經非常柔仁了,只要宅子不要命,宅子沒了可以再建,人沒了,就真死了。

皇帝沒有含糊不清,而是告訴勢要豪右:不犯抄家的罪,就不會被抄家。

皇帝這話,怎麼看都像是廢話,但勢要豪右離開的時候,無不歡欣鼓舞!

陛下向來說到做到,信譽堅挺,陛下把大明會典、大明律看的很重要,態度也很明確,不會讓權力小小任性,就把他們當釘子給錘了。

傍晚,朱載堉帶着宗親、張居正帶着百官、戚繼光帶着武勳,到了通和宮來給皇帝陛下拜年。

朱翊鈞仍然沒有見到王崇古,他在年前就已經多次抱恙請了假。

大明拜年是在大年三十傍晚拜年,過年也不設宵禁,四處都是張燈結綵,十分的熱鬧。

爆竹聲聲除舊歲,梅花點點報新春。

京師的梅花開了,王崇古真的一病不起了。

大年三十這天,王崇古抱病去了西山煤局,這天匠人要辦慶典,他強撐着去了,回到了全晉會館,便起不了了,他甚至沒有接受晉黨、工黨的拜年。

這一惡化,就有了大漸的趨勢,大醫官陳實功奏聞了皇帝,王崇古,恐怕時日無多。

“王謙回來了沒?”朱翊鈞有些心煩意亂,將奏疏、雜報都合上,他沒心情去看了。

馮保低聲說道:“要到十三日後才能回來。”

王崇古病重後,皇帝下旨給驛,八百里加急送往了松江府,但王謙要回京,要把手頭的事兒交接清楚,才能回到京師,最起碼也要十三日的時間。

“這麼說,怕是趕不上最後一面了。”朱翊鈞吐了口濁氣,更加心煩意亂,王謙雖然是個逆子,但父親病重離世,都趕不太上。

馮保沉默了一下,才說道:“恐怕,有些來不及,大醫官會診了,王次輔,恐怕…恐怕,就在這幾日了。”

“朕知道了。”朱翊鈞再次點頭,陷入了沉默之中。

王崇古在揚州抗倭,在宣府拒虜,在隆慶年間,促使了隆慶議和,雖然後來走了一點彎路,萬曆維新後,王崇古就變成了逆黨恨得咬牙切齒的人物,南衙逆黨編織羅列的投獻榜頭名就是他。

沒有物質基礎是無法支撐萬曆維新的,顯然,王崇古結合軍屯衛所、住坐工匠的祖宗成法,搞出的官廠制,爲萬曆維新提供了足夠的物質基礎。

萬曆十八年正月初三,朱翊鈞的大駕玉輅來到了王崇古的家宅,因爲跟晉黨的關係貌合神離,王崇古不住全晉會館,在京師寸土寸金的地方,王崇古的家宅,足足佔地二十畝,比張居正的私宅,大了一倍。

朝堂上鬥不過,就要在家宅上勝過一籌。

朱翊鈞站在門前,擡了擡腳,又放下,猶豫不前,有些躊躇。

人都有僥倖心理,朱翊鈞總覺得自己就跟呱呱亂叫的烏鴉一樣,每次在大臣病重後,探望之後,大臣都會離去。 朱翊鈞甚至覺得,自己只要不進這個門,王崇古就能繼續活躍在朝堂上。

其實從去年六月,朱翊鈞就注意到王崇古真的老了,他拿不起環首刀了,也追不了逆子了,走路的柺杖不再是裝飾品,而是必需品。

王崇古在十月份廷議,就變得有些癔症,說過的話,過會兒就忘,這個冬天,王崇古一直斷斷續續的生病,就沒停過。

“進去吧。”朱翊鈞最終還是走入了王崇古的家宅,調整好了情緒。

王崇古醒着,皇帝進來的時候,他仔細分辨了很久,看清楚是陛下的時候,才露出了一個笑容。

“讓陛下掛懷了,陛下能來,臣感激不盡。”王崇古看到了皇帝過來,就露出了一個輕鬆的笑容,他其實是有些怕的,他真的怕陛下不來。

他是個僭越佞臣,這些年,他活着,他有用,陛下看重他;他要死了,沒用了,陛下還願意庇佑他們家嗎?這是王崇古病重後,心頭最重的事兒。

皇帝當然可以爲了報復當初的不臣選擇不來,只要皇帝不來,朝中多少豺狼虎豹,巴不得把他們家生吞活剝,不用皇帝去做那個惡人。

皇帝來了,態度就明確了,他也是萬曆維新的功臣。

朱翊鈞坐在了王崇古的身邊,假裝惡狠狠的說道:“朕在次輔心裡,就是那般小肚雞腸之人?這都多久的事兒了!次輔難不成覺得朕不會來?不恭順!”

王崇古是個很健壯的人,但現在重病之下,縮在病榻上,顯得格外的瘦弱。

“哈哈。”王崇古笑了笑,陛下是個很好懂的人,這顯然是玩笑話。

但講心裡話,皇帝陛下就是小肚雞腸的人,睚眥必報,都是跟張居正學的,無論什麼仇,都能記一輩子。

“陛下,臣能葬在西山金陵嗎?”王崇古問了另外一個自己關切的問題。

朱翊鈞沒有嘻嘻哈哈,立刻說道:“那是自然,排在先生和戚帥之後,這都是定好的。”

“還是三號功臣?了不得,了不得了,也算是光耀門楣了。”王崇古一聽,稍微瞪大了些眼睛,頗爲驚喜。

居然還能排在第三號!

他覺得自己以前乾的那些事兒,能配享皇陵,已經是皇帝陛下大度了,沒想到會如此的靠前。

朱翊鈞笑着說道:“朕只算萬曆維新之後的功過,不算之前的,之前國勢風雨飄搖,有點啥事,都正常。”

王崇古在萬曆二年之前,是又貪又腐,和高拱、楊博一起包庇晉黨門人,連塞外長城的銀子都貪沒了,女兒嫁人僭越用金字寫聘書,還要把自己家的狗,送到京營吃皇糧,譚倫不讓,王崇古就讓御史們用咳嗽彈劾譚倫。

這些事兒,朱翊鈞當然沒忘,但王崇古懸崖勒馬了,把長城修補了,安置了宣大十九萬流民,之後領皇差,沒有什麼差錯,這是功勞,功遠大於過,那之前那些統治階級內鬥的風雨,就沒必要太過計較。

王崇古看着皇帝看了許久,人生彌留之際,他還是承認陛下是個大氣的人,心裡裝着天下,裝着江山社稷,裝着黎民百姓。

就他乾的那些事兒,換個皇帝,容不得他。

王崇古撐着身體坐了起來,喘了口氣才說道:“陛下,讓王謙丁憂守孝,然後就此歸隱吧。”

“朕還護不住一個王謙不成?王次輔勿慮。”朱翊鈞倒是覺得王崇古多慮了,次輔父親離世了,王謙還有聖眷在身。

王崇古搖了兩下頭說道:“臣走了,他要給陛下找多少麻煩。”

“王謙真的離開了朝堂,王家七零八落就在不遠,王次輔應該清楚,他一退,所有人都要把他分着吃了。”朱翊鈞立刻說道,鬥了一輩子的王崇古,顯然很清楚,王謙的官身,就是他們家的保命牌,絕對不能後退一步。

走到這一步,王謙已經沒有激流勇退的可能了。

思退?這個世道,從來沒有那麼溫情過,沒人會放過王崇古、王謙和他的孩子,哪有什麼退路,連朱翊鈞這個皇帝都沒有退路。

“臣就是怕他鬥不過旁人,還被人利用,反到成了對新政反攻倒算的口子,這口子一劃開,就跟決堤了一樣。”王崇古沉默了許久,斷斷續續把這段話說完了。

“安心,有朕在。”朱翊鈞笑了笑,這老狐狸就是趁着病重,問皇帝要承諾來了。

朱翊鈞聽懂了,就給了。

不是朱翊鈞和王謙私交好,纔要庇護王謙,主要還是王謙自己爭氣,一羣連矛盾說都讀不通順的蟲豸,根本不是王謙的對手,再加上有皇帝聖眷,王謙這個牌坊是決計立得住的。

“陛下,臣有件事一直沒交代。”王崇古讓下人拿來了一個盒子,馮保打開檢查後,才放到了陛下面前,盒子一尺見方,裡面全都是欠條。

馮保簡單數了數,這一個盒子裡的欠條,就超過了兩百萬銀,按着欠條上的利率,一年光是利息就有六十萬銀。

“陛下,之前臣說搗巢走馬之事,這就是爲何要搗巢走馬的原因。”王崇古看着那個盒子,情緒頗爲複雜。

憑什麼大明邊軍就要跑到草原上,搗毀人家的巢穴,趕走牧民的馬匹?因爲草原人欠了錢,不還還想跑。

晉商追不回來的欠條,就會交給邊方軍兵,軍兵拿着欠條就四處搗巢趕馬。

俺答汗,是孛兒只斤這個黃金家族,第一個認了大明做宗主國的北虜可汗,不是自願的,是被逼的。

王崇古輕輕咳嗽了下說道:“臣的盛昌號每年入草原行商,短短三十年,上到俺答汗,下到牧民,人人都欠着我家錢,生生世世還不完。”

“除了盛昌號,晉商還有盛榮號,盛永號、盛本號等等,全都是晉商到草原行商,就臣麾下的這些晉商手裡的欠條,林林總總,得有兩千多萬銀。”

“草原上的這些人,別說還本金了,遇到個災年,連利息都還不上。”

“陛下,這些晉商人人惡貫滿盈,睡遍了草原所有的帳篷,寺廟,這草原人還不起錢,就得賣兒賣女,這纔有了大同婆娘這個說法。”

王崇古臨死之前,才老實交代了,雄心壯志、把大明逼到簽訂城下之盟的俺答汗,到底是怎麼樣,一點點被逼到了這般窘迫的地步。

“打仗嘛,什麼手段都用上,不奇怪。”朱翊鈞合上了盒子,自萬曆九年大明攻破板升,開始王化綏遠後,晉商們也就不敢催債了,利滾利,這些欠條的成本,早就賺回來了。

再追欠催債,激化了邊民的矛盾,就要迎接皇帝的雷霆萬鈞了。

王崇古把晉商手裡的所有欠條都收到了自己的手裡,他本來打算,若是綏遠的情況有反覆,就把這些欠條呈送聖上,陛下拿去討債,師出有名,還是一把火燒了,收買人心,都是個工具。

綏遠王化的進程,遠比最樂觀的朝臣還要樂觀,連皇帝的金身像都豎起來了。

本來大明以爲是野性難馴、兇殘無比的豺狼,沒想到是飢一頓飽一頓,給點吃的就能訓好的狼,原來真的和解刳院說的一樣,有吃有喝,兩個月,狼當場給你表演一個原地變狗。

王崇古低聲說道:“陛下,若是日後遇到了棘手的對手,就用這法子,哪怕是西班牙、英格蘭也無礙,實在不行就把這些收不回來的欠條,低價賣給泰西海寇,讓海寇自己去討就是了。”

“比如,安南,讓廣州市舶司把民間欠的條子收一收,把水師派過去討一討。”

生財有道王崇古,臨到終了,還在想着朝廷該怎麼弄點銀子。

朝廷缺銀子缺的厲害,馳道要修,學校要建,這窮的時候,國帑空空如也,這富起來,國帑還是空空如也,這萬曆維新不是白乾了嗎?

朱翊鈞沉默了片刻,這讀書人的肚子裡全都是毒計,皇帝、宦官摞一塊,都鬥不過。

“陛下,還有這朝中反腐之事,臣有個奏疏。”王崇古讓大管家拿來了一本奏疏,交給了皇帝陛下。

王崇古肚子裡全都是術,沒有道,他這輩子唯一做的大道之行,就是官廠的生產力提升,其他全都是術。

這次給皇帝的奏疏,也是術,在他看來,反腐從十個角度入手。

一賴言官舉劾,二查青樓豔幟;三觀義女華服,四究密函遺牘;五懼外宅爭寵,六看樑上窺戶;七懲紈絝驕橫,八察鼎工潰塌;九明流民叩閽,十糾同僚劾奏。

只要從這十個方向切入,要查貪腐,就會變得容易起來。

“陛下,臣無策也,臨到了,臣還是贏了張居正一次!就他張居正爲國爲民,就他張居正是世間偉丈夫?”王崇古見陛下收了奏疏,心中一直攢着那口氣,終於放下。

臨到了,他還是贏了張居正一次。

張居正只是支持反腐,但沒有拿出具體的條規,王崇古給了陛下一本反腐的綱常,照着這個查,一查一個準。

言官彈劾,基本都是有了部分確切的證據;

官吏經常出入青樓這等奢靡之地,一查一個準;

義女華服,在大明有些義女她不僅僅是義女,穿着十分華麗,就可以入手了;

密函遺牘,說的是瓜蔓連坐,抓到一個不鬆手,個案變窩案,拔出蘿蔔帶出泥;

慾求不滿的外室,憤憤不平的正妻,喜歡炫耀的子孫,都是極好的目標;

樑上君子就是小偷,這些個小偷,其實可以看作是重要的信息來源,問小偷有時候比問御史還快;

鼎工潰塌,王崇古因爲宣大長城被張居正給鬥翻了,回宣大堵窟窿去了;

流民叩閽,就是要對百姓們檢舉問題進行調查,不能糊弄了事;

同僚劾奏,其實就是官僚、官吏內鬥,虎視眈眈的政敵,總是有些旁人不瞭解的證據。

整體而言,王崇古根據自己的經歷,爲大明反腐鬥爭,指明瞭方向,本來不知如何加大反腐力度的大明朝廷,立刻豁然開朗了起來。

這是術,但很有用的術。

“朕知道了,反腐這件事,朕會一直做下去的,等王次輔病好了,王次輔親自督辦。”朱翊鈞將奏疏收好,用力的說道。

“臣早些年手刃過兩個倭寇,此生無憾也。”王崇古靠在椅背上,看着窗外的烏鴉,吐了口暮氣,似乎在回憶着自己的過往,慢慢的閉上了眼睛。

朱翊鈞坐在凳子上,坐了很久很久,大醫官陳實功上前,切了切王崇古脈,才低聲說道:“陛下,王次輔,走了。”

“朕知道。”朱翊鈞點了點頭,就那麼靜靜地看着,良久之後,才吐口氣說道:“馮大伴,王謙不在身邊,下旨禮部委派專員治喪,讓宦官盯着點,不得懈怠。”

“替朕送王次輔最後一程。”

(本章完)

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請假條高燒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
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二百八十一章 既然我淋了雨,沒道理讓你還舉着傘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723章 日月幽而復明,可一些火種已經熄滅第六章 一千個讀書人,一千個孔夫子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請假條高燒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803章 崇古堡和太嶽城第891章 夫馳道者,民之命也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654章 沒有矛盾是鼎建大工不能解決的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859章 端水大師的擔當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666章 到底誰纔是混世魔王?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二百三十五章 矯矯虎臣,腹心干城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88章 雷霆雨露皆爲君恩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一十四章 利益交換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846章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骨餘一脈傾元必漢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