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

公私論定義公私,公對私是更大的集體。

公私的概念,是張居正基於矛盾對立且統一的特點,進行的定義,總結的過程頗爲辛苦,而且因爲當時矛盾說不夠普及,公的概念只是停留在了衙門、朝廷的概念上。

萬曆十九年九月,矛盾說已經變成了大明顯學中的顯學,因爲矛盾說是張居正和皇帝聯名推出的,是不是張居正藉着皇帝的名義推行自己的學說,已經不重要了,因爲皇帝認可矛盾說的方法論。

現象、問題、原因、辦法,這一基本的討論模式已經成爲了大明的主流。

公私論的定義,已經被普遍接受,大到朝廷,小到工坊,都是公,貪腐、以權謀私、都是對公的損害。

無論是順天府六房書吏的小吏鉅貪,還是三百里濟民渠一畝十文的加稅奏疏,全都是類似的公私矛盾。

“朕幼時初讀書,才智不敏,書義不明,今日再看矛盾說、公私論,仍然收穫良多。”朱翊鈞硃批了所有的奏疏,又復讀了一遍公私論,覺得孔夫子誠不欺人,溫故而知新。

做了十九年皇帝,再看公私論,又有了許多新的收穫,新的感悟,對公私之間的矛盾理解更加深入了許多。

馮保可不覺得陛下才智不敏,皇帝接連追問,朕有惑這三個字,至今還是張居正這個天才,揮之不去的夢魘。

能在學問上,把張居正逼到角落的人,在大明真的不多。

張居正寫矛盾說和公私論,完全是被皇帝的追問,給逼到了走投無路的地步,纔不得不提出了新的辦法論,來應對皇帝的提問。

“陛下,翰林院在高宗伯的整肅下,風氣爲之一變,最近連續寫了幾篇雄文,臣都覺得很有必要呈送陛下一觀。”馮保看陛下批閱完了奏疏,稍微猶豫了下,還是拿出了幾本雜報。

陛下已經很勤勉了,批閱了奏疏後,又看了遍公私論,理解公私之間的矛盾,這幾本雜報,都是額外的加班。

馮保當真不想讓陛下加班,這眼看已經入夜了,宮裡幾位千歲娘娘還等着陛下翻牌子。

但馮保思來想去,還是把雜報拿了出來,因爲,有聖旨。

陛下並不想取締翰林院,而且非常關心翰林院整肅情況,讓有了進展就奏聞,馮保選擇了遵旨。

“哦?拿來,拿來。”朱翊鈞聞言面色一喜,高啓愚這把刀是真的好用,這才上任多久,翰林院居然有了新的景象!

對於翻牌子的事兒,朱翊鈞最近真的不是特別熱衷,因爲皇后王夭灼有了身孕。

王夭灼不怕朱翊鈞,甚至有的時候,會爲了孩子的教育問題,跟朱翊鈞吵架,皇帝和皇后的相處,更像是夫妻,但其他的嬪妃,都很怕很怕皇帝,相處起來更像是君臣。

這就導致了一個讓朱翊鈞有些無奈的現實,這些個嬪妃服侍的時候,都像個娃娃,而不像個真人,弄得朱翊鈞恐怖谷效應都快要犯了。

“不錯,不錯,但咱們的翰林,是不是把原生文明的標準,定的太高了?”朱翊鈞拿起了第一篇文章,這是個系列文章,《論文明》。

“確實是有點高了。”馮保也認同陛下的判斷,但翰林們就是這麼高的標準。

可以說翰林們壞,但他們絕對不是菜,翰林們論文明的這系列文章,邏輯非常完整。

這篇文章,把文明分成了原生文明和衍生文明。

原生文明就是土生土長,沒有斷絕過傳承的文明,而衍生文明,就是徹底斷絕,或者乾脆從他處繼承而來。

在翰林院翰林們看來,原生文明,比衍生文明,高了不止一個等級,甚至是有本質性的差別。

《論文明》的系列文章第一篇,就是論文字。

文字是文明的烙印,也是文明屬於原生和衍生的重要標準。

有自己原生文字的爲原生文明,沒有自己文字,需要借用、抄襲、演繹舶來文字,爲衍生文明。

按着翰林們的標準,連羅馬都不太符合原生文明的規格,因爲拉丁文也是一種舶來借鑑演繹出的文字。

按照目前大明對拉丁文的瞭解,拉丁文是從希臘文演化而來。

文字的誕生,無論何處何地,最開始一定是壁畫。

在翰林院翰林們看來,壁畫是一種重要的文字,一種對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的記錄,壁畫也是文字的一種。

壁畫逐漸轉變爲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最大的特點,就是像某種東西,比如牛就是真的畫一頭牛,比如甲骨文裡祭祀的卯、伐、劓、刖、劅等等,每一個字都惟妙惟肖。

劓的甲骨文是一個掛鉤一個人,人的鼻子掛在掛鉤上;

而刖則是一個人和一條腿分開,中間有把刀;

劅的甲骨文,更加簡單易懂,就是宮刑,去陰之刑,第三條腿,加上一把刀,就是劅。

象形文字的線條過於複雜,而且難以使用,在加上古代沒有合適的記錄工具,象形文字,一定會向有棱有角的楔形文字進行演繹,方便在石頭、龜殼、青銅器上進行刻印。

而大明對甲骨文的研究,也佐證了這一點,越往後的甲骨文,也是棱角分明。

到了這個時候,一個字通常就會被人們賦予更多種的意義,在這個階段,筆畫也會出現。

爲了讓更多的人更加方便的使用,初步具有了抽象意義的楔形文字,會逐漸趨向於簡化。

而這一步,文字就會逐漸規範起來,造字、造詞都變得有脈絡可循,而文字也作爲文化樞紐中的樞紐,維繫着文化的大一統。

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音,雖然各地方言略有不同,但文字還是將大明完全縫合在了一起。

不僅僅中國發展脈絡如此,海外商人帶回來大量印加古國的金石器,這些文物刻畫的都是最古老的文字,也是壁畫、象形、楔形、表意表音的歷史演變過程。

印加文明就屬於典型的原生文明,有自己的原生文字,清晰的演變脈絡,可是印加文明滅亡了。

印加文明符合原生文明的定義,這可能也是萬士和萬宗伯對印加古國的滅亡,念念不忘的緣故之一。

而翰林院翰林們在文章中,附錄了一大堆文字來說明衍生文明的‘天殘地缺’。

比如至今已經沒有人能看得懂的契丹文、西夏文、女真文(北宋金文);還在使用中的朝鮮彥文、倭國的萬葉假名;泰西的英文、葡萄牙文、法文、西班牙文等等,這些全都是典型的衍生、派生文字。

這些天殘地缺的衍生文字,使用有着諸多不便。

比如翰林院着重把宋遼金時代的遼國的官定文字契丹大字、小字進行了舉例。

作爲遼國的官文,契丹大字由遼國開闢之主耶律阿保機,仿照漢字所創。

但從創立之初,這種大字,就註定了無人使用,仿照創立,簡直是多此一舉。

遼國貴族、漢人都用漢文,尤其是遼國貴族以使用漢文爲榮,對契丹大字不屑一顧。

唯一對契丹文字有需要的契丹底層窮人,他們又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學習這種大多數時候,完全用不上的契丹大字。

不得已,遼國爲了推行契丹文,又創建了契丹小字,和朝鮮彥文、倭國萬葉假名一樣,契丹小字,是對契丹大字的注音。

表音文字最大的特點,是學習起來簡單,可遼國科舉、官文都用契丹大字和漢文,註定了這種表音文字在遼國傾覆後,變成了死文字。

契丹大字、契丹小字,在文字裡,始終被歸爲了方言的存在。

西夏文、女真文都是類似的命運,遼國、西夏、金國存在的時候,這些文字就沒有多少人使用,等到他們滅亡後,這種沒人認得的文字,更多隻是證明他們存在過的痕跡罷了。

朝鮮的彥文也有類似的命運,朝鮮貴族不用彥文,都用漢文,只有底層才需要這種表音文字,學來也沒什麼用,藥典、法典都是由漢字書寫,學了彥文、萬葉假名這類的表音文字,一輩子都是窮民苦力。

原生文明的國格很高,貴族裡的貴族。

目前大明有接觸的國家裡,大明算是唯一一個稱得上是原生文明的國家。

“按照翰林院的說法,表意文字是給貴族用的,表音文字是給窮鬼用的?”朱翊鈞眉頭一皺,他可是系統性學習過拉丁文,並且能聽得懂、看得懂拉丁文。

翰林院罵街,把皇帝也給罵了。

馮保深吸口氣俯首說道:“翰林們就是這個意思,之前有翰林上疏,說陛下學拉丁文,有失國體。”

不是皇帝做了過度理解,翰林們就是這麼想的,堂堂天朝上國的皇帝,學什麼蠻夷文字!

“他們清高,他們了不起!”朱翊鈞一聽有些無奈,他想起了《環太商盟通商章程》簽訂過程中的波折,他不學拉丁文,這些士大夫就敢借着通事翻譯之便,拿皇帝當傻子糊弄!

“翰林院總算是有些用處了,發邸報吧,頭版。”朱翊鈞給了翰林院頭版頭條,其實翰林院這篇邏輯嚴謹、證據充足的論文明系列文章,解釋了很重要很重要的問題。

什麼是天朝上國?

大明又爲什麼是天朝上國?

天朝上國是大明最重要的核心利益,甚至沒有之一,就像西班牙,日不落帝國這一稱號,就是其核心利益。

大明和西班牙的交惡就是因爲大明在開海後,利用商品優勢,瘋狂的侵佔日不落帝國這一稱號的底蘊。

環太商盟的建立,皇帝之所以如此重視,因爲環太商盟如果運行得當,就是大明在海上對泰西紅毛番的攻守易形,是寇可往、吾亦可往的歷史性事件!

身在其中的大明人,其實沒有意識到代表着什麼,但是從千年尺度去看,一旦大明奪取了日不落帝國這一稱號,就是惠及千年的大事件。

一如漢武帝和匈奴的決戰,當時看確實是有些窮兵黷武,但後世去看,就是千年遺澤。

而翰林院解釋了天朝上國的定義,和大明爲什麼是這兩個問題,這其實就是在解釋‘我是誰’的人生大疑惑,非常重要,意義重大。“但是,傲慢要不得。”朱翊鈞硃批了這本雜報,從雜報轉載到了唯一官報邸報紙上,除了高度肯定這篇文章的意義之外,皇帝也做出了明確的批示,傲慢要不得。

皇帝這種處理,看起來有點精神分裂,若是沒價值,爲何還要轉載邸報?有高價值,居然還被皇帝批評了一句?

有價值、有道理但不能傲慢,對立且統一的思維方式。

朱翊鈞翻看了馮保呈送的所有文章,論文明是雄文中的雄文,其他的文章,和這一篇,都差了點意思,但都很有價值。

比如討論住坐工匠制的弊病,住坐工匠完全寄託於官廠的存在而存在,官廠亡則制度亡,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比如討論大明朝廷變遷,將大明歷史切割爲了四段,正統十四年土木堡之變之前;正統十四年到弘治五年;弘治五年到萬曆元年;萬曆維新及之後,這種切割法,代表着大明朝廷,政治邏輯上發生過改變。

這種斷代,有利於人們理解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爲什麼會發生。

比如討論央地矛盾,着重討論萬曆維新進程中,朝廷富、地方窮的困局,這種困局造成了,大工鼎建必須由朝廷牽頭進行,地方衙門在大工鼎建中的作用爲負的尷尬局面。

這數篇文章,內容非常的豐富,皇帝注意到的問題,這些翰林們同樣注意到了,而且分析的極爲深入,充分展現了讀書人確實讀過書這一事實。

“咱大明的筆桿子,不是挺厲害的嗎?以前都幹什麼去了,怎麼少宗伯一去,都知道該寫什麼了?”朱翊鈞看着這些個雜報文章,每一篇都是言之有物,每一篇都是分析萬曆維新進程中,發現的新舊矛盾。

連松江府竟奢之風都在其中,每一篇都值得朱翊鈞留在身邊反覆揣摩。

但之前,翰林院沒有這種文章。

“少宗伯去之前,這些文章其實也寫好了,但發不出去了,有才能的人,志向得不到伸張,尸位素餐之輩,竊居高位。”馮保解釋了其中緣由。

高啓愚沒那麼大的本事,可以無中生有,翰林院也不全都是袖手談心性之輩,可是過去,有才能的人,被沉痾陋習給逼到了牆角里,無法生存,只能落寞的離開翰林院。

如此這般篩選,翰林院裡全都是空談之輩了。

高啓愚到了翰林院,把過往積壓的所有文章拿出來,發了數篇,翰林院的風氣,爲之一變。

這個活兒好乾,也不好乾,甚至是個蘿蔔坑,只有高啓愚這種獨臣才能幹。

高啓愚聖眷在身,他也根本不怕得罪人,反正陛下還年輕,他高啓愚一定死在陛下前面,身後事,交給陛下就是。

大明朝堂裡的獨臣不算多,以前海瑞算一個,現在高啓愚算一個,侯於趙算一個,王謙算半個。

“有道理。”朱翊鈞認可了馮保的說辭。

“陛下。”馮保看了看月色,將一摞牌子放在了陛下面前,該翻牌子了。

朱翊鈞的手在牌子上轉了一圈,搖頭說道:“朕有點乏了,算了。”

他看完了幾本雜報,夜色已深,亥時三刻,萬籟俱靜的時刻,再翻牌子,嬪妃再從宮中來到御書房侍寢,就太晚了,折騰的所有人都不能休息,而且他五更天還要起來主持廷議,就懶得翻了。

即便是皇帝,他一天也只有十二個時辰,做了這些,就做不了那些。

強人政治,在複雜的矛盾沖和之後,往往會演變成對強人身體健康的考驗,看誰活得久,看誰活得長,誰就能最終勝利,嚴嵩要不是太老了,徐階也不是他的對手。

“臣遵旨。”馮保恨不得給自己一巴掌,宮裡的妃嬪,對他這個大璫意見,本來就大,都覺得是他這個大璫,沒有把時間安排好,才導致這種局面的出現。

今天居然又是輪空,妃嬪們怕是又要戳着他的脊樑骨罵了,這些個妃嬪都是主子,馮保哪一個都得罪不起,而且罵的真的很難聽。

天地良心,馮保真的已經極力去安排了,可陛下的時間就十二個時辰。

水旱不調,總是讓人揪心,萬曆十九年的九月,是一個讓人不安的月份。

本來中秋之後,就該天氣轉涼,秋高氣爽,秋雨綿綿,秋雨總是綿綿不斷,但都是小雨。

萬曆十九年,整個九月,順天府連降大雨,最多的一次,九月十七日到十八日夜,暴雨滂沱,一天就下了足足五寸!

要知道萬曆十七年比較旱,順天府一整年才下了五寸的雨,結果十八日這一天,就下了萬曆十七年一整年的雨。

西山煤局到西直門煤市口的馳道,都被淹了,不得已,西山煤局緊急啓動了備用的廣寧門煤市口,這本來是專門給皇帝內署惜薪司送煤的馳道,皇帝下旨民用,再加上匠人們背煤下山,這才保證了京師煤炭供應。

道路中斷、房屋坍塌、百姓轉移、搶救財貨、守堤看壩、城中內澇等等問題,讓皇帝度過了一個異常忙碌的九月,得虧順天府衙門已經完成了改制,否則這一場暴雨下來,不知道多少人受災。

“太液池的水,差點把西苑瓊華島廣寒殿給淹了。”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心有餘悸的對着廷議羣臣們說道。

二十一日早朝廷議,各衙門彙總了這次暴雨的損失,呈送到了御前,朱翊鈞作爲皇帝,也感受到了這次的天威。

西山傾斜而下的水,衝進了太液池,道爺故居西苑,差點都被水給泡了,可見這次暴雨的威力。

皇宮裡,東五所、西五所都被水給泡了,甚至連地勢較低的成福宮都塌了三間房。

水旱不調,總是時不時戳一下大明皇帝和廷臣們,不要驕傲,不要自滿,不要沉浸於萬曆維新的大成功中得意忘形,要繼續努力調節各種矛盾,繼續維新,來應對天變。

“幸好,順天府衙門六房書吏和衙役完成了改制,否則不知道要鬧出多少亂子來。”大司徒張學顏也是心有餘悸,這次的大暴雨,是對整個順天府衙門行政的一次大考,雖然仍有損失,但完全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

在百姓轉移上,在順天府公函下發之後,縣衙果斷對山區數百個村莊進行了全面轉移,雖然有些地方沒有受災,但轉移的低窪地區的百姓,在這次的大暴雨中,活了下來。

要轉移百姓的原因也簡單,連續一個月的雨就沒怎麼停,就是沒有大暴雨,也要轉移了。

在守堤看壩上,京營調遣了三個營配合順天府行動,完成了這次大暴雨中,守堤的任務,多出滲水處被及時堵漏,沒有造成更進一步的傷亡和損失。

這些事兒,沒有足夠的行政力量,根本不可能做到。

這次大考之前,朝中有很多人對楊俊民個人能力還有懷疑,在暴雨之後,這種聲音已經完全消失,已經沒人懷疑他的能力了。

六房書吏全都是豪強走狗,確實影響了楊俊民個人才能的發揮。

當然,楊俊民也終於開竅了,他跑到了通和宮求助,請求調動京營幫忙守堤看壩,維持秩序的基本穩定,請求開放御用煤道給京師百姓使用,都得到了皇帝的應允。

經過此事後,楊俊民也發現了,陛下根本不屑用什麼馭下之術,比如一次不要答應兩次請求,比如拖一拖,讓臣子們擔驚受怕一段時間再答應這類的馭下之術。

其實所有的馭下之術,都是爲了規訓下屬不要提過分的要求,陛下皇威日隆,也沒有哪個臣子敢這麼做,就不用在乎那麼多的繁文縟節了。

“這整個九月都是大雨,十七日更是大暴雨,咱們科道言官也沒閒着,對王謙進行了全面的攻訐。”朱翊鈞拿着幾本奏疏,搖頭說道:“送這幾位言官去松江府看一看,再來奏聞。”

“朕開始也覺得王謙的校規校範,有些過分的嚴苛,但朕瞭解了情況,覺得他做的不過分。”

科道言官認爲王謙對學風整肅過於嚴苛,上廁所也要排着隊雁行,你王謙連這種事都要管?甚至有些科道言官認爲,王謙這小子,根本就是在馴化學子。

申時行從松江府做巡撫回到京師,見到張居正第一句話,也是人是可以被馴化的,這句話折射出的內涵是,社會是可以被構建的。

馴化學子這個指責,就變得非常嚴重了,這是在傷大明的文脈根基。

“無論怎麼講,連筆架上的香囊也要比,這竟奢之風吹到了學院之內,朕還是以爲不妥。”朱翊鈞還是覺得校規校範這件事得做,攀比之風,還是不要蔓延進入學校的好。

“陛下聖明,臣以爲,王謙此舉並無不妥,實乃祖宗成法。”大宗伯沈鯉站了出來,拿出了祖宗成法爲王謙的行爲做了背書。

“這,也是祖宗成法?”朱翊鈞一愣,仔細詢問了起來。

沈鯉趕忙回答道:“洪武二年天下初定,太祖初建國學,諭中書省臣曰:治國以教化爲先,教化以學校爲本。令郡縣皆立學校,延師儒,授生徒,講論聖道,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

“洪武十五年,頒學規於國子監,又頒禁例十二條於天下,鐫立臥碑,置明倫堂之左。其不遵者,以違制論!”

“洪武十六年,太祖親視,凡三易乃定。生員襴衫,用玉色布絹爲之,寬袖皁緣,皁絛軟巾垂帶。”

統一在校裝扮這事兒,可不是今天王謙的離經叛道,不是萬曆年間的新東西,而是祖宗成法。

早在洪武十六年,太祖就已經明確規定了生員服飾,而且是太祖親自看過了校服的樣式,三次修改後才確定了襴衫的標準。

當年統一在校着裝和萬曆維新統一着裝,目的都是一樣的,爲了使人日漸月化,以復先王之舊,爲了文教興盛。

“原來如此。”朱翊鈞瞭然,果然,禮部尚書一定要懂禮法。

王謙所爲,以前就幹過,只不過隨着私塾、家學大行其道,各地所設學堂逐漸破敗,這些規定才慢慢消失不見罷了。

有了祖宗成法的背書,這些科道言官的攻訐,就變得無關緊要了起來,有本事去跟太祖高皇帝說理去!

別說朱翊鈞不太清楚,做事的王謙也不太清楚,王謙在家學堂里長大的。

“還是把這幾個御史送到松江府看一看,若是還要上奏,就以祖宗成法回覆吧,戶部知道,要做好稽查,防止貪腐惡事發生。”朱翊鈞還是決定讓科道言官們,實地去看一看,把三萬五千斤大米背在身上上學的可怕。

恐怕這些科道言官會從保守派立刻變成激進派,覺得王謙做的還不夠。

“陛下,貴州巡撫葉夢熊奏聞,楊應龍不法,阻撓大明流官進入播州。”兵部尚書曾省吾出班,俯首說道:“陛下,播州都指揮使楊應龍已有不臣之心。”

大明對播州進行改土歸流,派遣的流官,全都被禮送出了播州。

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
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四十四章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二百六十五章 西山老祖的無上真經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381章 君子之惡,小惡爲大惡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一百八十四章 可持續性的丟人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866章 還田令的喪鐘,爲誰而鳴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二百五十八章 名義上的家人,變成真正的家人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第300章 陛下,還是在意我的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892章 紋板提花機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