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無所適從

時間很快便來到了夏五月。

按照往年的慣例,五月,本該是草原遊牧之民齊聚龍城,在匈奴單于庭的組織下,舉行蹛林大會的時間。

即便單于庭不在幕南,蹛林大會,本也不該被取消。

——就像去年,單于庭西征未歸,右賢王伊稚斜卻仍舊在龍城,代爲主持了一場象徵性的蹛林大會。

而今天,情況卻有所不同了。

夏五月的龍城,靜若止水。

沒有過往每一年,都會在這個時間齊聚於此的各部頭人、勇士。

有的,只是單于庭留在龍城,權當是‘養老’的年邁攣鞮氏王族,亦或是遠房親屬。

本該是歡慶的時節,各部族卻都在身心俱疲間,調動兵馬在草原上來回奔波。

一會兒是高闕;

一會兒是雲中;

一會兒又是代北馬邑一帶,又或是燕北漁陽、右北平一線……

所有部族都忙壞了。

忙得不可開交,忙的顧不上游牧,只能把牛羊牧畜,都丟給部族內的孤寡老弱,以及未壯青少年。

不出意外的話,等着一年過去,草原上,會多出許許多多頂綠帽子。

明年出生的絕大多數孩子,都會被拋棄,甚至殺死。

牛羊牧畜得不到充足的水草進食,肥膘蓄養不足,今年冬天,也會有許多牛羊抗不過去。

來年開春,草原上又會多出許多具冰雕,甚至一個個冰雕羣……

但大多數人都並不擔心。

因爲到了秋天,單于庭主力就會西征歸來。

得勝歸來的單于庭主力,必然會帶回許許多多的牛羊牧畜,糧食、布帛,甚至於工匠、女人。

只需要熬過這一年,等到了明年,草原就能恢復如初。

當然,高闕無法恢復往日,被匈奴人所掌控時的模樣。

河西,也大概率無法像過去那樣,成爲匈奴人扼守西域、河西走廊的要道。

而幕南,也將因爲高闕的失守,而變得不再安定。

反觀漢家這邊,在西北邊陲地區的謀劃,則是穩步推進着。

尤其是河套,在連續數月的新制度推行下,愈發顯現出不屬於草原的朝氣蓬勃。

“阿雅~”

博望城西南百里,一處算不上大的坳地。

幾頂氈帳孤零零的立在坳地中央。

藍天白雲,青草碧水,入目可及的,是天地間的一片祥和。

一聲悠長的呼號,從氈帳中喚出了一名少年。

少年身穿胡袍,身形粗矮,臉頰紅彤彤的。

掀開帳簾,循着呼喚自己的聲音看去,見到那策馬而來的身影,少年微咧起嘴角,乾涸的嘴皮應聲裂開了一道口子。

少年卻似毫無察覺,只本能的舐了舐嘴脣上,從裂口流出的些許血腥,而後便快步迎上前去。

“阿大~”

“閼氏,阿大回來了!”

兩聲輕呼,少年阿雅便小跑迎上前去。

氈帳側,一名婦人也應聲直起腰,面上隨即綻放出一抹燦爛的笑容。

“嘿!喲~”

“我的阿雅,可是又壯了些。”

不等胯下馬匹停下,那男子便翻身跳下馬,一把將阿雅抱起。

而後便爽朗笑着,走到了氈帳前。

同一時間,那婦人和幾名衣着破舊,卻也無不面帶微笑的奴隸,也已經是迎上前來。

男子將懷中的阿雅放下,單膝跪地,單手扶胸。

那婦人則拿着一瓢水走上前,用手指沾了水,輕輕彈在男子身上。

一邊談,一邊還不忘嘀嘀咕咕唸叨着什麼。

過了好一會兒,那男子才重新站起身,嘿笑着將婦人摟入懷中。

隨後,便是一家三口在奴隸們溫和、心愛的微笑注視下,於歡聲喜悅間走入氈帳。

至於奴隸們,則都各自忙去了。

“阿大!”

“怎麼樣,博望城大不大!”

“城裡是不是有漢人單于的大帳?”

“阿大見到漢人單于了嗎?”

“是不是特別威武、雄壯,能摔倒二十個…不,五十個勇士?!”

阿雅稚氣未脫,興致勃勃的詢問聲,只惹得那男子嘿然一笑。

與婦人含笑一對視,便胡扯着說道起來。

“嗯~”

“博望城,很大很大。”

“比龍城還大!”

“城裡,沒有漢人單于的大帳,只有漢人右大將的軍營。”

“那右大將,叫程不識。”

“至於漢人單于,說是今年不打算來博望城。”

“等什麼時候來了,阿大再帶着阿雅,去看看那漢人單于,究竟能摔倒多少勇士。”

從父親口中,得到讓自己滿意的答案,阿雅只一時笑的見牙不見眼。

回想起過去這小半年,自己在騎馬、射箭等科目上取得的成就,當即便要拉着父親再出氈帳,給父親看看自己的進步。

男子勸了好一會兒,連哄帶騙,才總算是將阿雅稍稍安撫下來。

而後,便聞那婦人開了口。

“怎麼樣?”

“漢人,究竟是要給我們派來新的頭領,還是直接由漢人,來做我們部族的統領?”

“還有那博望城,真的能用牛、羊,換回漢人的貨物嗎?”

婦人略帶不安,不帶期待的詢問,只惹得男子頗有些悵然的長呼出一口氣。

回想起過去這幾個月,河套地區發生的變化——尤其是與去年之前,由匈奴單于庭統治時期,所形成的鮮明對比,男子也不由得感慨萬千。世人都將河套,視作草原氣候最溫暖、水草最豐美、水源最富足的肥肉。

卻嫌少有人注意到:正是因爲這塊肥肉足夠肥,才更使得這片土地之上的遊牧之民,較其他地區都還要更好鬥。

沒辦法。

就像後世,幾乎所有國家的人,都想去民煮塔國,成爲光榮的美麗人一樣——在草原,幾乎每一個部族,都希望能在河套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紮下腳跟。

爲了保證河套各部的戰鬥力,以及河套地區的穩定性,匈奴單于庭也對此持默認態度,任由外部對河套‘羣狼環伺’。

當然,並不是人們所能自然現象到的:外部部族兵臨河套周邊,河套各部則聯合抵禦外敵。

而是外部部族,借‘遊牧’‘路過’的名義,暢通無阻的踏足河套地區。

然後找到一塊好地方,就賴着不走了。

對於這樣的現象,河套各部顯然也沒什麼好辦法。

——遊牧民族就是這樣的。

活不下去,就走;

走到一塊好地方,就停。

實在找到了一塊風水寶地,更是直接原地紮下腳跟。

對此,其他的部族唯一能做的,就是通過草原默認的秩序,將其武力驅逐,以佔領被它佔領的沃土。

於是,資源相對較爲豐富,本該相對富足的河套地區,卻也成了草原上,數一數二的‘多戰’之地。

每年春天,都會有零零散散的外部部族,從河西、幕南,甚至雲中方向踏足河套。

到了夏、秋二季,這些外來的‘入侵’部族,就會和河套當地的部族發生衝突。

而後,免不得就是一場大戰,勝利者纔有資格留在河套,失敗者只能成爲奴隸。

用後世李唐,那場垂名青史的香積寺之戰來類比,便是:誰贏誰是河套人,誰輸誰是入侵者。

所以,不用爲生存物資、搶奪資源頭疼的河套各部,在單于庭的縱容,以及草原特殊的開放秩序之下,又不得不去頭疼每年夏、秋二季,要與外來部族之間進行的爭鬥。

再有,便是河套地區的‘物資豐富’,也只是相對草原其他地區而言。

這片地區,水草確實豐富,但再豐富,也終究還是水草,牧民也還是需要遊牧。

這片地區水資源豐富,但再豐富,也只是溪流,以及大河的部分分支。

考慮到草原對水資源的依賴,也同樣算不上是‘用不完的水資源’,而僅僅只是勉強夠用、不過度稀缺。

真到了要命的關頭,水草、水資源,該爭照樣得爭。

只是相較於草原其他地區,河套地區出現‘要命的關頭’的頻率會低一些,部族與部族之間,關於生存資源的爭鬥強度,也會想多低一些。

好比說幕北,幾乎每一個部族,都要在一年當中打兩到三場仗,來確保水草、水資源不被人搶奪;

一旦打起來,那就是不死不休,動不動滅人部族。

而幕南的部族,運氣差點就打兩場,運氣好點就一場,甚至直接不用打。

打起來,雖然也都是拼死拼活,但也不會達到最後一兵一卒,而是點到即止——哪一方感覺自己打不過了,就痛痛快快認輸,然後轉頭去欺負其他更小的部族去了。

至於河套地區,正常年景,河套內部的部族之間,基本不需要爲了牧場、水草而興兵爭鬥。

即便到了極個別生存壓力極大的時候,部族和部族之間的鬥爭,也同樣是極其‘文明’。

如果有可能,雙方會各自派出最好的勇士,在射箭、搏跤、騎戰等方面互相比試。

只要比試過程中,沒有發生太過慘絕人寰的死傷事件,雙方便都會認可比試結果,作爲‘鬥爭’結果。

相較於草原其他地區,河套地區這種‘鬥將’式資源爭奪,顯然算得上是相當文明瞭。

但此刻,看着妻、兒懷着殷殷期盼,望向自己的灼灼目光,男子卻半點都不懷念那段所謂的‘安和’時光。

——即便是最安定、最顯赫,水草、水資源最豐富的年景,河套地區,也並非不曾爆發戰爭!

只要爆發戰爭,那作爲部族的成員,男人們便都要翻身上馬,跟隨着部族統領前去征戰。

活着回來倒還好。

萬一死了,就會是某個鄰居,帶着自己的屍體回來,接手自己的家庭,乃至於妻兒。

誰願意淪落到這樣的下場?

誠然,當你問一個匈奴男人:願不願意光榮戰死,願不願意在死後,讓戰友接手自己的一切財富,乃至於子嗣、女人,都會得到肯定的答案。

但這並非是草原上的遊牧之民,都認可這一做法。

而是除此之外,根本就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作爲男人,不在部族有難時英勇作戰,又如何保衛部族?

部族沒了,又哪來的小家庭?

而在保衛部族的戰鬥中死去,如果妻、兒不被他人接手,孤兒寡母在草原羣狼環伺之下,又如何生存的下去?

這套價值觀,之所以能在草原上得到廣泛認可,無外乎一句‘別無他法’‘無可奈何’罷了。

但凡有更好的辦法,就不會有男人希望自己死後,自己的兒子管別人叫爹,自己的女人喊別人用力點、再快點。

此時,坐在氈帳內的男子也一樣。

——曾經,男子也想過自己萬一戰死,妻、兒就應該被他人所擁有。

只有這樣,他們才能生存下去。

但現在?

現在,如果有人問男子:戰死了怎麼辦?

妻兒被別人擁有了怎麼辦?

男子必定會說:我英勇戰死,我的遺孤、遺孀,難道不應該得到國家的照料嗎!

什麼人如此不要臉,居然連烈士遺孤、遺孀的主意都打?!

這些話,是男子在過去這幾個月,於博望城內學到的。

說這話的,也正是博望城內,某一位不知名的漢人兵士。

過去這幾個月,男子在博望城學到的,自然也不知這一句不明覺厲,只讓人莫名嚮往的漢話。

“以後,沒有部族了。”

“也沒有頭人了。”

漫長的思慮過後,男子輕飄飄一語,卻惹得婦人面色大變!

眼看着就要流出淚水,便見男子搖頭苦笑道:“往後,不能叫部族了。”

“得叫:縣。”

“部族頭人,也不再是頭人了,而是漢人的縣令。”

“——據說,是類似當戶之類的官職。”

“而且以後的縣令,和過去的頭人不一樣——不能對部衆動輒打、罵,甚至驅逐、處死。”

“所有的懲罰,都要按照漢人的約定來,只要不違反漢人的法律,縣令就不能隨意懲處部衆。”

“唔,用漢人的話說,就是民衆。”

聽聞此言,婦人面上神情稍安,心中卻是疑惑更甚。

“漢人的法律?”

“和草原上的約定,有什麼不同的嗎?”

聞言,男子面上笑意稍一斂,望向婦人的目光,只寫滿了對未知的不安,和對改變的無所適從。

“漢人的法律,規定除了官府外,任何人都不能隨意殺人。”

“更不能傷人,或是偷、搶別人的東西……”

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86章 外藩第241章 處置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99章 金布律?第363章 黑土地第532章 就不!第152章 博望苑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72章 怎這般過火?歇一天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我再改改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63章 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594章 斟酌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49章 戰鼓擂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454章 故年第302章 戰書?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41章 處置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41章 處置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295章 女人心調整一下狀態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86章 王孫,且去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81章 洗牌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沒寫完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6章 莢錢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02章 戰書?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52章 博望苑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4章 坑兒的爹!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75章 人心啊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448章 墨家?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
第439章 新體系,新氣象第548章 新的嘗試第554章 立場問題第375章 真這麼搞?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257章 樑內史,別來無恙否?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586章 外藩第241章 處置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399章 金布律?第363章 黑土地第532章 就不!第152章 博望苑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512章 華夏貴胄!第72章 怎這般過火?歇一天第43章 丞相失勢第424章 神特麼漢使!我再改改第505章 移風易俗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563章 態度得有,但不能只有態度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539章 文治武功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555章 東宮,畢竟不是真皇帝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594章 斟酌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49章 戰鼓擂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216章 對不住啊老弟第102章 想做太子?第107章 樑王,也是藩第202章 狗賊莫走!第454章 故年第302章 戰書?第581章 養不熟就煮熟第15章 我好怕啊第241章 處置第186章 孤的心,狠嗎?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41章 處置第354章 花錢的纔是大爺!第295章 女人心調整一下狀態第272章 ‘君’的意志第178章 爲子孫後世計第39章 降維打擊?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86章 王孫,且去第379章 主 主爵都尉?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217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499章 東奔,西走第378章 鹽鐵和糧食不同第381章 洗牌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沒寫完第541章 一點點不同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6章 莢錢第529章 草原劇變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521章 思想進步第570章 下限更重要第302章 戰書?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152章 博望苑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14章 坑兒的爹!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475章 人心啊第468章 備用方案第98章 陛下口諭!第181章 勞煩臨江王!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448章 墨家?調的一手好作息第482章 終於,還是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