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葉紅杏倒是出奇地沉默着。
只此一次了。葉紅杏心裡默默地想。她是真的同情劉老權兒,可憐劉老權和他老伴感情那麼好,即使老伴一輩子都沒給他生下個一男半女的,可劉老權硬是不離不棄地陪着老伴過了一輩子。
一輩子啊,無數個日日夜夜,無數個清晨黃昏,無數個正午深夜……
她珍視這份感情,也因此而尊重劉老權,即使他長相併不如何出衆,甚至還有些猥瑣,可他對老伴忠貞不渝的感情讓她敬佩,再加上她又需要利用劉老權在製作風箏上面的高超手藝替自己賺錢,綜合了這些,葉紅杏最終決定在規矩之外破例講一下人情,給劉老權的老婆也謀求一份福利。
接下來,葉老爺子又在那裡絮叨了一會,可無論他如何嘮叨,事情已經成爲事實,他也沒辦法硬逼着葉紅杏去追回那份合同,那樣的話,不但顯得他極不講人情,還相當於當面跟自己的孫女對着幹,這種會讓外人說道的事,人老成精的葉老爺子自不會去做。
葉老爺子又絮叨了一番,終於又像是想起了什麼似的,又和葉紅杏正兒八經地討論起了風箏作坊的事,從作坊的選址,到原材料的購進,再到學徒工的招聘,熟練工的工薪,成做成後的儲存問題,銷售問題等等等等。
葉紅杏經過這番交談,也發現了葉老爺子的一個優點,那就是凡事都會考慮得極細,可謂鉅細無遺!
“有這麼一個老爺子幫你盯着,你這買賣就算是想做不好也不行了。”一直在旁邊聆聽着的葉根最後是笑着發出了這麼一句感慨的。
“杏兒,凡事多跟你爺爺商量商量,三思而後行,總沒壞處的。”吳桂芬也笑着說了一句。
葉紅杏只好一個勁地點頭了,她還能說些什麼呢?一家人都對她是十足十地好,並且也願意幫她,她只好一個勁地點頭了。
秋收完畢,冬小麥也已經種下了,接下來一家人就要到種紅薯的地方把紅薯給收回來了。
這個時代的糧食雖然已經產得很多了,可要養活這個時代農村裡普遍子女衆多的人口,多少還是有些不夠看。所以葉家鎮這邊,甚至是往南往北更遠一些的地方,人們往往都會在田間地頭或是荒地、鹽鹼地、山林地之類不適合種糧食的地方種些紅薯大豆之類的糧食輔作物,收到家之後就可以長久地儲存起來,以作爲口糧不足之用。
葉紅杏家的紅薯地在村西邊的山林地裡。跟吳家山姥爺那邊的山林地一樣,這邊的地一般也是無主之物,村裡的人家都可以隨便往山林裡砍柴或是摘野果、採蘑菇。不過,這片山林地一般都會默認是本村最大的地主家所有,也就是名叫葉魯明的地主所有。
說起這個葉魯明,據說家裡曾經世代爲官,後來在葉魯明的爺爺輩上,因爲得罪了人,官做不下去了,就回到了祖籍所在的這個葉家村,做起了一方地主。
葉魯明本身樂善好施,平素也沒什麼劣跡,倒也挺得百姓們愛戴的,後來又被村老們推舉着做了地方上的小吏鄉紳,但凡鎮上有什麼官府活動,葉魯明一般都會到場。
葉紅杏在瞭解了葉魯明的一些事蹟之後,也就很快把對方拋到了腦後。現在的她,羽翼未豐,就算是想要和這位根深葉茂的地主老財拼地盤,搶田地,她的實力也還太弱,若是被對方早一步警覺,再對她有所行動的話,那她可就慘了。
她家現在還沒有脫貧呢!葉紅杏想到這裡,瞅瞅葉根,又瞅瞅吳桂芬,兩個大人身上的衣裳都挺舊的,上面打着好幾個補丁。葉老爺子的那身汗衫倒還有八成新,可葉紅杏卻知道爺爺平時都是穿什麼樣子的衣裳的。
總的來說,她現在還需要保持低調,慢慢地將日子過起來就行,太快的話,會被人眼紅和嫉妒的。
葉紅杏家的紅薯地不算太大,只有大概半畝多的樣子,座落在一片向陽的小山坡上,周圍都是一些鄰居家的紅薯地。葉紅杏一家人趕到的時候,鄰居家已經有好幾戶在挖紅薯了。
挖紅薯對於鄉村的孩子們來說是一件樂事,因爲他們可以親自動手幫忙幹活,也可以一飽口福,更有機會和年紀差不多的小朋友們一起玩耍、交朋友,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太行山這一帶種植了紅薯的地方總是會有聽不完的笑聲。
“就從這裡開始好了。”葉根把鐵鍬往地上一插,隨即將上衣脫了下來扔到一旁,吳桂芬則把籃子和布袋之類的東西放在了旁邊,葉老爺子則把板車停在了一旁。
葉紅英飛快地跑到地裡,兩手撥了幾下,就掐着一根紅薯蔓拔了起來。
“英子,當心別拔斷了,哎,還是讓你爹和你爺爺他們用鐵鍬挖,咱們在後邊撿就行了。”吳桂芬見兩個孩子早已經跑到了地裡動手挖了起來,便有些哭笑不得。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很有些小大人模樣的,挖紅薯這種事,孩子們完全可以做得,只不過效率上面差點,但孩子們樂意,大人們就算是想要強加約束,也是約束不過來的。
葉根旺和葉招娣都被姥姥和姥爺接了過去幫忙照看,葉根和吳桂芬已經商量好了,等挖完自家的紅薯,明天就去葉紅杏姥爺家去幫忙挖姥爺家的紅薯。
“今年的山藥長的不錯。”葉老爺子踩着鐵鍬用力地挖了下去,再擡起鐵鍬來的時候,鐵鍬上面已經多了一串又大又紅的紅薯。
今年雨水倒也不算多,不過因爲紅薯地裡沒怎麼鬧災,紅薯們長勢普遍都很不錯,產量自然也就不低。
“哇,這個好大!”葉紅杏抱着一個小孩子腦袋大小的紅薯,哇哇地驚奇大叫着,那邊葉紅英則早已經舉起了另一塊更大的紅薯,氣得葉紅杏立刻低頭又去刨。
一家人有說有笑地挖起了紅薯,旁邊鄰居家的孩子們也沒閒着,吳花兒和張花匠也都從縣城回來幫忙來了,張花匠有花鋤,這個工具可比鐵鍬之類的東西更好用,吳叔和吳嬸正當壯年,手頭也極爲利落。吳花兒和葉紅杏隔着老遠就大聲喊叫着聊天,偏偏兩人還誰都沒發覺兩人的聲音過大,結果惹得吳桂芬在這邊又是好氣又是好笑,卻又什麼都沒說出來。
紅薯很快就挖出了一大堆,高高地堆成了小山模樣。這個時候葉老爺子就分工出來,負責把紅薯一塊塊地裝到上好了箱板的板車上,吳桂芬則負責把紅薯裝到布袋裡,兩人把板車裝滿後再由葉根負責往回運。
當葉根不在的時候,吳桂芬和葉老爺子又開始跟葉紅杏和葉紅英一樣挖紅薯,等葉根從家裡回來的時候,地上的紅薯又已經挖得堆成了一座小山。
因爲挖紅薯挖得高興,全家老少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紅薯產量高,就意味着寒冷的冬天不必捱餓,意味着小孩子們可以有更多的機會嚐到紅薯做成的各種美味了。
紅薯可以烤着吃,可以煮着吃,更可以曬乾了做成紅薯幹吃,還能賣進作坊裡製成粉條出售。葉紅杏在挖紅薯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琢磨着是不是過段日子就挨村挨戶地去收紅薯,再運到吳家山自家的紅薯作坊裡制粉條子賣。
她這邊正想着,葉紅英那邊已經問了起來:“杏兒,你那紅薯作坊不是收紅薯嗎?咱家這麼多,你看是不是運過去點做粉條子?”
“姐,咱家的紅薯再運到咱家的作坊裡去,你就不怕到時候收不回錢來?”葉紅杏笑問。這紅薯作坊暗裡是她的,可名義上卻是她姥爺的,況且做粉條這個生意也並不是只有這一家纔有,事實上毗鄰葉家鎮的縣城裡就有好幾家紅薯作坊,一鄰近過年的時候,粉條的生意就會異常地火爆,而其中的利潤自然也是極爲豐厚的,大家都看準粉條生意能賺錢,做粉條的作坊自然也就開了一家又一家,競爭相當激烈。
“杏兒,你一定有法子把咱家的紅薯作坊弄得興興旺旺的,保準賠不了錢的!”葉紅英趕緊一個馬屁拍了過去。
葉紅杏翻了翻白眼,雖然她對自家的作坊也挺有自信的,不過粉條現在是本大利薄,再加上她那作坊裡僱的夥計們的工錢也不低,裡外算起來,今年她這紅薯作坊的日子恐怕不會太好過。
“杏兒,是不是有什麼難題了?”吳桂芬看出了葉紅杏的心事忡忡,便趁大家都忙着幹活的時候,悄沒聲的湊過來低聲詢問。
“娘,沒事。”葉紅杏低着頭挖紅薯,她不想讓吳桂芬替自己煩惱。
“是不是擔心粉條做出來不賺錢?其實咱們這紅薯也不只是能做粉條,還可以磨成紅薯粉,或是做成各種點心。”吳桂芬想嘗試着引導葉紅杏的思路,畢竟她前幾天也聽葉根說過紅薯作坊競爭慘烈,兩口子也早已就“紅薯能做什麼”這個話題進行了討論。
“紅薯粉?點心?”葉紅杏的眼睛漸漸地亮了,桂芬孃的話一下子提醒了她,紅薯可是個寶,只是用來做粉條確實有些委屈它了。
一家人一直幹到天都黑得透了,這才把最後一車的紅薯都運上了車,一家老小護送着板車往家裡走去。
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得什麼都看不見了,大家累了一整天,都早已是飢腸漉漉,葉紅英先一步懂事地跑進廚房裡燒火做飯,吳桂芬也洗了洗手臉,和了面準備烙餅,葉根和葉老爺子坐在院子裡,脫光了上衣乘涼,葉紅杏則在一旁靜靜地聽着這父子倆說話。
兩個男人說的都是有關紅薯的話題。
“今年的山藥多,咱們後院的地窖得收拾收拾,早點把山藥都系下去。”葉老爺子吩咐着葉根。
每年,葉老爺子都會把個大、賣相好的紅薯都挑出來運到地窖裡進行儲藏,而一些在挖掘過程中出現了傷口的,或者長得很小的紅薯,則會被直接撿出來煮熟了當糧食吃,或是扔給豬圈裡的豬吃。
今年,這種情況卻出現了意外,因爲葉紅杏有收紅薯的作坊,並且能把原本價值不怎麼高的紅薯加工成價錢相對較高的粉條或是其它營生。
“地裡的山藥蔓等明天也都弄回來,這東西能喂牲口,后街的老李頭家喂的牲口多,咱們可以把山藥蔓賣給他。”葉老爺子抽了口旱菸,又說。
葉根只是一個勁地點頭,表示他聽見了,也會按照老爺子的吩咐去做。
葉老爺子就很高興,又跟葉根雜七雜八地聊了一會,吳桂芬那邊的廚房裡已經傳來了烙餅的香氣,父子倆就誰都坐不住了。
葉紅杏主動跑去廚房給拿來了兩張先烙好的餅,葉老爺子和葉根就一人撕了一半,先慢慢填着肚子,葉紅杏也撕了一角,慢慢地咬着。餅因爲是剛烙出鍋,還有些燙,葉紅杏就拿了條擦臉手巾墊着吃,葉根和葉老爺子就沒這種待遇,而是兩手不住地交替着轉着角地吃,燙得呼呼喝喝地吸氣,可偏偏烙餅的香氣又極爲誘人,兩人誰都等不了,只得一邊挨燙一邊繼續大嚼特嚼。
很快地,兩張餅就被飢餓折磨得**無比的爺孫三人給吃了個精光,吳桂芬那邊這時候已經又烙出了好幾張餅,不過卻不允許他們再吃了,因爲英子做的飯也熟了,馬上就可以端到桌上去吃了。
葉老爺子和葉根卻嚷嚷着要在院子裡吃,因爲剛剛乾活回來,身上的熱勁兒還沒散去,在屋子裡根本就吃不下去。沒奈何,吳桂芬只好又叫英子幫忙把吃飯的小矮桌子從堂屋裡搬了出來。
小矮桌子一般只有尺來高,四方型的桌面,周圍可以圍坐一家人,坐着小板凳的高度剛好可以舒服地吃飯。
小矮飯桌就被放到了院子裡,葉紅英和吳桂芬便開始着手張羅着把飯盛到碗裡晾着,還有大鍋裡蒸的饅頭以及剛剛烙好的餅也都端上了桌。另外,吳桂芬還從後院拔了兩棵蔥,又從碗櫥裡拿出了一些醬,一家人大蔥蘸醬,咬着硬硬的烙餅,熱熱鬧鬧地吃起了飯。
吃過飯後,因爲勞累了一整天,葉老爺子很快就去了西廂房躺着去了,葉根坐在院子裡,看着吳桂芬娘仨收拾了桌子碗筷,又拿出個毛巾沾了水搭在背上乘涼。
“不怕冷啊你?還光着膀子?”吳桂芬一看葉根這樣,立刻就心疼了起來,堅持要他穿上了件小褂子。
葉紅杏回了西廂房,躺在炕上,不一會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以致於連晚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瓢潑大雨都不知道。
直到第二天一大早,葉紅英把西廂房的窗戶支了起來,清涼的晨風一下子吹走了西廂房熱騰騰的空氣,葉紅杏這才感覺到了一陣舒爽,並且立刻從迷迷糊糊的睡眠狀態中清醒了過來。
葉根和吳桂芬一大早就去了紅薯地裡拉山藥蔓去了,葉老爺子今天不必去地裡,英子也不必去,只是呆在家裡做飯和……侍候葉紅杏。
葉紅杏自己無所事事,就和紅英姐姐商量着到吳家山姥爺家裡去看看。原本以爲葉老爺子不會同意的,結果老爺子很痛快地就點頭了:“你們姐妹去了可要幫着幹活,最不行也要看好你們弟弟妹妹。”
“知道了。”倆姐妹異口同聲地答應着,聲音脆生生的,聽在耳朵裡有種別樣的舒服。
葉老爺子瞅着姐妹倆的背影,臉上掛着滿意的笑。這姐妹倆都是極能幹的,葉紅英家裡家外樣樣都操持得起來,葉紅杏更是連開了好幾個作坊,眼瞅着每樣都能賺錢,這家裡的日子也漸漸地過起來了,葉老爺子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裡,心裡自然是再滿意不過了。
不過,他倒是還有一個小小的遺憾,若是這姐妹倆都是男孩子,那就再完美不過了。
“姐,你說咱姥爺和咱姥姥現在在幹啥呢?”葉紅杏和葉紅英肩並着肩走在通往吳家山的路上,葉紅杏就沒話找話地說。
“吃飯呢?現在還早呢。”葉紅英一邊小心翼翼地繞過路上的積水和淤泥,一邊輕聲的提醒着葉紅杏不要踩到泥水裡。
“那姐,你說咱姥姥和咱姥爺家裡的棒子是不是都收到家裡了?是不是都打了粒了?”葉紅杏擔心老倆口勞力不足,所以地裡的莊稼活到現在可能還沒有完全乾完。
“應該都收回來了?咱姥爺家你又不是不知道,他那一大家子呢,別人家也不能不管他。”葉紅英皺了皺眉,嘆了口氣。原本,像她這麼小的小孩子是不應該嘆氣的,可葉紅英卻自小就極懂事,知道姥爺和姥姥因爲沒有兒子,所以老了以後家裡許多事就都不得不依靠着族人。可老倆口雖然平素裡都不怎麼表現出傷心來,葉紅英卻還是能體會到兩位老人心裡的那種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