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無論在哪個時代來說,都算是一件極爲重要的事情,在這個農業最爲重要的時代,代表着可以收到一年中大部分糧食的秋收也就顯得尤爲重要了。
葉根來到葉紅杏面前,先慈愛地摸了摸葉紅杏的頭,然後掀開籃子瞅了一眼,點點頭:“不錯。”隨手從裡面拿出盛水的罐子來,仰頭喝了一口。
“都過來歇會來。”葉根回頭朝身後的地裡叫了一聲,隨後,葉老爺子戴着個草帽子趟了過來,吳桂芬頭上則包着一塊白色手巾,一邊伸手輕輕梳理着被玉米葉子刮亂了的頭髮,一邊伸手接過了盛水的罐子。
“你妹子他們沒鬧?”即使是在外邊幹活,可吳桂芬的一顆心卻仍然系在家裡兩個孩子身上。
“沒鬧,我姐姐看着呢。”葉紅杏說着,扭頭看了葉老爺子一眼。
以葉老爺子如今的年紀,下地幹活已經幹不大動了,不過他一輩子辛苦慣了的,到了農忙的時候總是喜歡到地裡幫把手。歲月在他的額頭上刻下了無數的印記,而他大手上的老繭也昭顯着他曾經的辛勞。
“爹,爺,咱們要不就僱人幫着收糧食。”葉紅杏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出來。這個念頭在她心裡存留了許久,在公交馬車系統試運營之後,這個念頭也就更加的強烈起來。
她現在手頭有錢了,她想讓家裡的生活因此而好起來。她不想再讓家人勞累,不想看到他們一天到晚的辛苦疲憊。
“就這麼幾畝地,僱什麼人啊!”葉老爺子不同意。
“是啊,杏兒,咱們家地不多,再說了,僱人那不得花錢啊?”吳桂芬蹲下身子,好讓自己的視線與葉紅杏的齊平:“咱們家雖說你賺了些錢,可還沒多到可以僱人的程度啊,咱們家又不是地主,地又少。”
吳桂芬的話一下子提醒了葉紅杏,是啊,家裡的地好少,就算是想要擴大魚塘,恐怕也得先找到合適的地方纔行。
“正是因爲少,今年才能僱人啊,娘,我手裡有錢,要不咱們還是僱人。”葉紅杏就拉了吳桂芬的手,桂芬孃的手僅僅是幹了這麼一會的活,手上就沾滿了綠色的東西,還有一些被玉米葉子割破的小傷口。
“還是別了。”吳桂芬的視線就又轉向了葉根,還有葉老爺子。
“杏兒,你家去,幫你姐姐看着孩子,中午把飯做稠點。”葉根悶聲悶氣地吩咐了一句,然後轉身又往地裡走了過去。
“回去,乖。”吳桂芬又揉了揉葉紅杏的頭,轉身跟在了葉根的後面。
葉紅杏放下籃子裡的東西,提着只空籃子回家去了。
在回家的路上,她一直都在思考着田地的問題。在這個時代,有錢並不算什麼,士農工商,四個階層裡面,最有錢的反而是地位最爲低下的。
士,是地位最高的,有學問,可以爲官,也是老百姓們最爲尊敬和畏懼的階層。農,就是農民,之所以把農民的地位排在第二位,與這個時代糧食的產量普遍不高有着很大的關係,再加上歷朝歷代的皇帝都很重視農桑,所以農排在士後面也就成了理所應當的事。
工和商,工就是做工,各行各業的工匠手藝人都可以包羅在這個“工”階層裡。至於商,就是簡單意義上的商人了。在世人眼中,商人往往是與投機取巧、倒買倒賣聯繫在一起的,所以地位也比較低下。
現在的葉紅杏就是處於農和商之間,她有賺錢的行業,也憑着這些作坊養活了不老少的工人,更讓閒暇時期的農人們獲得了平時他們想都不敢想的豐厚利潤回報。可是……
身爲他們老闆的葉紅杏的身份依舊尷尬,她只是一個頂着農人戶口,卻沒有田地的商人。
“是時候買進一些土地了。”葉紅杏擡頭瞅瞅,離家還遠,心裡就又開始盤算着買地的事了。
土地的買賣,在任何一個朝代都是存在着的,而且也相當的普遍。原因無它,在地廣人稀的古代,土地普遍被認爲是一種私人商,是可以隨着主人的意願隨意買賣的,就算是官府,也無權追究或是干涉。
當然,官府在買賣土地的過程中,更多的還是充當一個證人的角色,只有將土地買賣的地契合約拿到官府裡蓋上了大紅官印,這片土地的所有權轉讓纔算是獲得了官府的承認,得到了合法的效益。
葉紅杏仔細盤算了一下自己手頭的現銀,除了中秋節賣泥鰍和每天從試運營的公交馬車中獲得的銀錢之外,她本身還有存銀大概七八兩的樣子,這樣一合計,也就是十兩左右。依照這個年代土地每畝大概四五兩上下的價錢來算,自己可以買進兩畝地了。
家裡一共也就六畝地的樣子,其中兩畝是葉老爺子年輕的時候掙下的,剩下的四畝則是佃種的,是從本村最大的葉大地主家租種的,每年除了要交百分之六十的地租之外,還要向官府繳納大概十分之一的地稅和糧食稅,到手的糧食也僅僅是個聊勝於無的局面。可就這,地主家每年要往外佃種的田地還是有着大把的人搶着種。
原因無它,這個年代的就業機會實在是少得可憐,人們只要看到哪怕一丁點的機會可以賺到錢,就會蜂擁而上,擠破頭也要爭到手。
葉紅杏經歷過作坊招工的情況,對於這種千萬人爭取一個崗位的情況實在是太熟悉不過了。
十兩銀子,兩畝地……哪裡有人要賣地呢?而且是隻賣兩畝地的?葉紅杏又開始考慮着買地的事。
賣地,一般都在秋收過後,地裡糧食和柴禾基本上都收起來之後進行,以免地裡現有的糧食產生不必要的糾葛。而往往要賣地的人,都是家裡遭遇了大病大災之類的事情,又或者要舉家搬遷,這纔要把原本屬於他們的田地給賣掉。
葉紅杏一直走到家門口的時候,也沒想到個所以然來。一擡頭,葉紅英正坐在院子裡瞅她,旁邊兩個小傢伙又趴在地上爬來滾去的玩泥巴玩得正嗨。
“想什麼呢?”葉紅英就笑。最近她笑得次數越來越多了,整個人明顯得也看着開朗了許多。
“姐,我現在有十兩銀子,想買兩畝地,就是不知道該找誰買。”葉紅杏見姐姐笑得開心,索性就把自己心頭的問題一股腦地都倒了出來。
葉紅英到底年紀要大一些,知道的事也多:“這有什麼?找個掮客不就行了?花倆錢,讓他們幫你跑腿去。”
掮客,就是古代專門替人介紹買賣並從中賺取服務費用的人。
葉紅杏眼睛一亮,掮客這個職業雖然在村子裡不太常見,可在鎮上或是縣城裡卻有很多,縣城人家家裡沒多少地,很多人就指着做些小買賣或是幫人說合事情來賺錢的。
“姐,咱爹叫你中午做飯做稠點。”葉紅杏心花怒放,隨口將葉根吩咐的話轉告給英子姐姐,自己又蹦蹦跳跳地要往外走。
“別跑遠了啊!呆會飯就熟了。”葉紅英笑着答應,瞅了葉根旺和葉招娣一眼,轉身進了廚房。
在這個時代,孩子們雖然缺衣少食,娛樂的事情也少,可他們卻往往能從最簡單的事情裡找到童年的樂趣,而在這個科技落後的時代裡,也基本上沒什麼可能威脅到小孩子的安全。
正是因爲放心倆孩子的安全問題,葉紅英這纔敢放任他倆在院子裡玩,而她自己則去做飯。
葉紅杏轉身出了院子,去找吳叔和吳嬸去了。
吳花兒也在家,正幫着摔花生。
花生,一般種在春季,收在秋季,往往因爲播種下去的時間不同,採收的時間也有所差異。
“杏兒來了?來,吃花生。”吳花兒笑得兩眼彎彎的,伸手把一棵花生丟了過來。
花生長在根上,一顆顆白生生的極是惹人眼。葉紅杏接過花生,卻只是將白生生的花生從根上捋了下來,隨手又扔到了摘好的花生堆上。
村裡百姓種花生一般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賣錢或是榨油用的,要是有哪家的小孩子抓着花生吃,那可是會被視爲極度奢侈的行爲,連帶着這家的大人也會被人說道,被評價爲不懂事。
葉紅杏沒吃花生,而是將花生捋下來並扔進了花生堆裡,這一舉動讓吳嬸又高興又過意不去:“杏兒,怎麼不吃?嬸子這裡沒什麼好吃的,要不呆會讓你花兒姐給你摸個雞蛋去?花兒,咱家的老母雞估計快下蛋了,我剛纔都聽見它叫喚了。”
“我也聽見了。杏兒,你受不受得了生雞蛋的腥味兒?”吳花兒就甩了甩手,站了起來,作勢就要往雞窩的方向走。
在農村,孩子們往往都會生吃雞蛋,雞蛋作爲一種營養豐富的好東西,是很受孩子們歡迎的。但這雞蛋跟花生一樣,一般人家都會攢起來換錢花用,極少有自家用的。
“不用忙了,我只是有個事想問問。”葉紅杏就很隨意地坐在了已經摔摘過了的花生秧上,眼睛望向了吳叔。
“啥事?”吳嬸就住了笑,飛快地瞅了吳叔一眼。葉紅杏這話說得很正式,這讓她疑心是有什麼正事要和吳叔或是吳花兒說。
“叔,我想找個掮客,我手裡有十兩銀子,想問問哪裡有賣地的沒有。就是遠點也沒事,我想趁着秋收完這幾天就買下來,後面好種麥子。”葉紅杏就把自己的想法提了提。
“買地啊?”吳叔就和吳嬸互相交換了個眼神,然後想了想,就推薦了村裡一家經常幫別人說合買賣的人,姓陳,叫陳阿三,四十來歲,嘴巧,人也乾淨利落,在附近幾個村子裡很有些名氣,許多人家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往往也會找他幫忙。
“還麻煩叔給帶着介紹一下。”葉紅杏就想着趕日不如撞日,就在今天把這事給問問。
“那行,等會吃飯的時候你再找我來,咱們趕飯點,那個時候他肯定在家,這幾天收秋,他肯定得先顧地裡。”吳叔想了想說。
葉紅杏轉身又回了家,葉紅英已經把飯做了個七七八八,正在洗茄子,準備熘茄子吃。
熘茄子,做法很簡單,就是把整個的茄子摘下洗淨,再用刀簡單的劃出條或片,放在碗中,撒上些許鹽,再把盛了茄子的碗整個的放到大鍋裡的蒸屜裡,和饅頭餅子之類的主食一起蒸,等到飯做熟了,茄子也已經熟得稀軟了。
把碗裡變得稀軟如泥的茄子拿出來,再絆上些搗碎的蒜泥、些許香油,一碗美味的熘茄子就此出鍋了。
葉紅杏很愛吃這種熘茄子,尤其愛吃茄子的把兒,提着茄子把兒,津津有味地啃茄子泥兒,吃到嘴裡還帶着些許蒜泥的獨特味道,這種感覺當真是爽到了極點。
“杏兒,這麼快就回來了?剛去哪了?”葉紅英笑着端着碗進了廚房,只餘下笑意十足的聲音還在院子裡飄蕩。
英子姐姐最近變得相當的開朗,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許給她年底分紅的事。葉紅杏心裡暗暗好笑,不過姐姐能有這樣積極向上的轉變,自己心裡還是蠻替她高興的。
“去找花兒她爹來着,說是吃飯的時候跟他一起去找村東頭的陳阿三。”葉紅杏答應着,隨手把爬得滿身泥土的葉根旺給抱了起來,張手在他身上輕輕拍打着。
葉根旺以爲葉紅杏是在跟他玩鬧,一邊咯咯笑着,一邊還不住地伸手往葉紅杏的臉上摸抓。
黃小玲因爲黃小龍殺了后街二胖的事,到現在還被關在縣衙門大獄裡,不知道什麼時候纔會放出來。葉根旺一開始沒見他親孃,着實還鬧騰了兩晚上,不過後來也就慢慢的忘了這回來,每天只是沒心沒肺地跟葉招娣玩鬧在一起,欺負葉招娣,順便發泄着他作爲男孩天生的過剩精力。
到了吃飯的時候,葉根和葉老爺子、吳桂芬都是一頭一臉灰土地回了家。因爲三人都是地裡的莊稼好手,只這麼半天的工夫,地裡的莊稼已經收了一小半,剩下的據葉根自己說,再有一兩天也就能全都收回家來了。
秋收主要是收玉米,還有一些大豆和花生之類的經濟作物要收,葉根口中所說的三兩天的時間其實已經算是很緊張的了。
掰玉米其實根本就費不了多大工夫,費勁的是把玉米從地裡揹回家來,還有大豆花生之類的,可以說,秋收主要考驗的是家裡壯勞力的力氣。往往秋收的這三五天的時間裡,家裡的男人們就會活生生地累瘦一圈,累得像是“扒掉了一層皮”一樣。
可即使這樣,瞅着滿院子金黃色的玉米棒子,莊戶人們即使累,還是會感覺到心神舒泰的。
接下來,洗手,吃飯,葉紅英此時已經算是一個小大人了,家裡家外的活計着實做得很是不錯,因爲趕上了秋收,中午由她主持收拾的這頓飯就極是豐盛,光是窩窩頭就比平時多熱了好幾個,熘茄子,還有一盤炒雞蛋,光這兩樣看着就下飯,家裡幾個下地幹活的大人每人因爲累得狠了,飯量就比平時多了許多,每個人幾乎都多吃了一碗飯和一個窩窩頭。
幫着姐姐收拾完碗筷,葉紅杏打了聲招呼,轉身就來到了吳家,吳叔正好撂下了飯碗,見葉紅杏來了,便點了點頭,起身出了院子,往他所說的陳阿三家裡走去。
葉紅杏一路上光打聽這陳阿三平素裡的爲人來着,等吳叔把一切都說得差不多的時候,兩人已經來到了陳阿三家裡。
陳阿三家其實也跟普通的莊戶人家沒什麼不同,一樣的泥巴院子,一樣的低矮磚屋,只不過因爲陳阿三常年給別人當說客,經常會撈些外快之類的,他家裡多多少少就比普通莊戶人家家裡多了些不一樣的少見的小玩藝。
“你們這是……”陳阿三正吃着飯,見吳叔領着葉紅杏走進來,便有些吃驚。他畢竟是走慣了各種場合的人,油滑得很,很快就恢復了常態,笑着給兩人讓到了東屋裡,落了座後,就把詢問的目光停在了葉紅杏身上。
他認得葉紅杏,事實上整個葉家村以及周圍的村子裡已經沒有幾個人不認得葉紅杏了。就在這幾年的時間裡,葉紅杏的出現改變了附近幾個村子裡莊戶人家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種種觀念。人們對於她的種種奇思妙想已經由佩服升級到了崇拜的地步,更有甚者,還有那迷信的老太太們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村頭的土地廟裡燒香拜佛,祈禱老天保佑葉紅杏這個“從天上”飛落凡間的仙女健康平安喜樂。
“伯伯,我想買兩畝地,我手頭存了十兩銀子。”葉紅杏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來意說了出來。對於陳阿三這樣子精滑的生意人,葉紅杏不想表現得太過,她只想扮演好自己還是一個四歲小女孩的這麼一個事實。這樣,她覺得也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