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27章渙縣之戰(三)

慘叫聲迅速蓋過了呼呼的風聲,殷紅的鮮血與沙漠黃色的融合變成詭異的青色,剛剛還雄赳赳氣昂昂的1000騎兵轉眼就見了閻王。

那位不識好歹的王嚴懷雖然沒腦子,四肢還挺發達,身後騎兵倒了一大片,自己還在浴血奮戰,不知道是不是羅伊國有意要留下他的活口,幾個士兵圍着他團團轉,這裡砍一刀那裡戳一杆,就是不一下結果了他,想必這位心高氣傲的少將軍被別人這樣玩弄心裡好過不到哪裡去。

王將軍握着劍柄的手微微顫抖,突然從身邊士兵手中搶過一張弓箭,舉弓拉箭,箭端對準了自己的兒子。

“王將軍,你這是做什麼?”張念搶上去扣住他的弓。

“這個逆子,與其讓他受羅伊國的屈辱,還不如我一箭殺了他。”王將軍也有一顆高傲的心。

張念清楚,如果王嚴懷落入羅伊國手中,屈辱肯定不會少受,而且很可能會成爲人質,到時候被壓到城門前,就算王將軍狠得下心不去救他,城中士兵見到自己的上司如此被辱,恐怕也會士氣大落。

但現在王將軍親自動手殺自己的孩子,恐怕太過殘忍,其他士兵自然也不敢動手殺少將軍,派兵出門去救卻又是萬萬不能,如此一來,可真是騎虎難下,左右爲難。唯一十全十美的就是那位少將軍自己能長腦子,抹脖自盡,因爲他自己的失誤損失1000騎兵,以死謝罪也無不可。

不過這位少將不心疼士兵的性命,自己的性命倒是心疼得緊,寧願衆目睽睽之下跟羅伊國那幾位士兵轉圈圈玩也不自盡,可真急壞了城牆上的張念。她現在是軍師,她得顧及全軍的利益,人命雖貴,全國百姓的安危更貴,這渙縣是千萬不能丟的。

她鬆開王將軍的弓,愛怎麼射就怎麼射吧,這魯莽兒子留着也只會壞事。

王將軍滿眼充血,再次舉箭對準自己的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任誰看了都於心不忍。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城門突然半開,一匹棕色的馬馱着一個藏青色衣服的男子好似離弦的箭衝進這茫茫沙漠之中。

這馬腳力奇快,城上城下的人都還在愣神中的是就已經奔到了那羣羅伊國士兵面前。或許因爲剛剛逗王嚴懷逗得正盡興,對着出其不意的襲擊完全招架不住,劍光閃現之處,那些士兵很有節奏地倒到地上,臉上還帶着輕蔑的笑容。

那男子在羅伊國士兵中穿梭砍殺如入無人之境,很快就打開一條血路,王嚴懷氣喘吁吁地靠近他的身邊,男子環顧四周,羅伊國的士兵彷彿被他凜冽的氣勢震懾到了,紛紛後退。

那匹馬好似知道了自己的主人大獲全勝,昂首闊步朝城門走去,羅伊國士兵圍在周邊卻無一人敢上前挑戰,王嚴懷就像一隻被欺凌得毫無銳氣的流浪狗,乖乖跟在男子身後。城牆上一片歡呼之聲,守門的士兵打開城門,驕傲地迎接這位從天而降的英雄。

就在城門哐噹一聲關上的時候,王將軍老淚縱橫,撲通一聲跪在地上,仰天長呼道:“謝謝上蒼保佑,讓小兒撿回一條命。”

“王將軍,是剛剛那位英雄救了你兒子,你謝上蒼幹什麼?”張念打趣道。

“對對,應該謝的人是他。”王將軍邁着激動的步伐走下城樓,張念跟在後面。

一下城樓,就看到剛剛那位男子背對着他正

在跟旁邊的士兵說話。王將軍穩了穩情緒,又是撲通一聲跪到地上,重重叩了個響頭,朗聲道:“多謝軒王爺救了小兒,老臣無以爲報。”

張念心中咯噔一下,這就是傳說中的軒王爺?他不是還有十天才到嗎?

只見這背影修長挺拔,繡着虎紋的藏青色服飾在風中微微顫動,修長潔白的手握着腰間的佩劍,光看背影絕對是世間好身材,難怪那些姑娘紛紛求姻緣,想必相貌也不會差的。

“王將軍,你可生了個好兒子啊。”軒王爺第一句話就含着深深的諷刺。

王將軍心中一凜,匍匐在地上不敢動彈。

軒王爺跟旁邊的士兵說完話,這才緩緩轉過身,張念全身一震,這精緻的五官,完美的輪廓,深邃的雙眼,不是分別多年的六皇子又是誰!

“這就是你的軍師,傳說中的半面仙?”軒王爺卻不識眼前之人,盯着張念那半張醜陋的臉微微皺起眉頭。

“回王爺,微臣正是張軍師。”張念頷首行禮。

“好你個軍師,羅伊國這點誘敵的伎倆你都看不出來嗎,居然讓少將軍出城迎戰,若不是我及時趕到,豈不是少了一員大將?”軒王爺出口便是責怪。

“王爺錯怪軍師了。”張念還未答話,跪在一旁的王嚴懷卻率先開了口,“是末將沉不住氣私自出城的,之前軍師再三阻攔,是小將一意孤行,還請王爺責罰。”這個王嚴懷,倒是學了點乖。

“正是小兒魯莽,王爺別錯怪了軍師。”王將軍也出言辯護。

“是嘛!”軒王又重新打量了下張念,“聽說你料事如神,不知師出何門。”

“微臣乃是家學,家人隱於民間,名字不方便透露。”

軒王嗯了一聲,他相貌跟之前相差不多,但眉宇之間已經脫去了當年的稚氣,眼神依舊冷漠,卻多了一份剛毅。當時的六皇子如今已是軒王爺,分別的這六年不知發生了多少事情,當年的那些恩怨不知還記得多少。

“王爺,小兒私自出城鑄成大錯,末將懇請王爺削其職位,將其貶爲三等兵,以示懲戒。”軍中職位劃分三等兵爲最低等,通常扮演炮灰的角色,將王嚴懷貶爲三等兵,無異於將其推到死亡最前線去。

“王將軍,少將軍違反軍令,若按軍法處置,貶爲三等兵的懲罰恐怕太輕了吧。”軒王語氣沉沉,王將軍一身冷汗。他之前的確說過私自出城者斬的話,但這是他的兒子,剛剛纔和死神打過照面,難道又要眼睜睜看着他又回到死神的懷抱嗎?

“張軍師,你怎麼看?”軒王轉向張念。

張念心中乾笑,燙手的山芋總是會扔到她這個軍師手中啊……

“王爺,少將軍私自出城的確違反軍令,若是不加以懲處恐怕難以服衆,但少將軍隨父駐守邊境多年,戰功不少,功可抵過。”張念微微沉吟,“微臣覺得,將少將軍貶爲三等兵未免大材小用,可將其調爲前鋒副將,既貶其職位,又可戴罪立功。”

前鋒副將的確比三等兵來得高級一點,但只能說是高級炮灰,因爲副將必須聽命於主將,沒有實權還得衝在前面,若沒有高超的武藝防身,第一個死的便是他。不過對這位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王嚴懷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合適的職位。

“末將願意擔任前鋒副將。”王嚴懷磕頭自

薦,吃過這次虧,他長了不少智。

“那就聽軍師的吧。”軒王嘴角上揚,饒有深意地朝張念笑了笑,他在考驗她。

因爲軒王的這次虎口救羊的行爲給羅伊國來了個大大的下馬威,羅伊國終於不敢再派人到城下罵街,城裡城外也終於有了一個相對安靜的夜晚。

夜幕降臨,渙縣城門緊閉,那些滯留在城中的商人對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他們該幹嘛幹嘛,吃喝玩樂一樣都不落下,城中燈火輝煌人來人往繁華程度毫不亞於太平的時日。

張念獨自登上城樓,夜晚起了東北風,黃沙被捲成一圈一圈從東北方向向渙縣平移。白天戰死的士兵屍體橫七豎八地躺在沙漠中,遠處來的黃沙受到阻力緩緩落到他們身上,像是給他們蓋上一層葬衣,讓他們免受風沙的侵蝕,又好像是故意要掩蓋掉這血腥戰爭的證據,讓後世的人無法體會這無法言語的殘酷。

張念在這個冷血的世界已經生活了快7年的時光,她也不再是當年見到死囚胳膊被砍都能心痛不已的小女孩。這7年,她的心腸變得更硬,她的血也變得更冷,她甚至可以看着着1000騎兵在她面前死去而無動於衷,但她的內心深處總是有種莫名的哀傷,或許前世關於人權以及人命的思想還根深蒂固在她的腦中。

身後燈紅酒綠,眼前屍橫遍野,強烈的反差讓她感到說不出的壓抑,放在城牆上的手不由自主地抓緊了牆緣。

“張軍師,沒想到你也在啊。”是軒王不冷不熱的聲音。

軒王是一個人先行來渙縣瞭解軍情的,他的大部隊還在路上,也虧得他先行一步,不然王嚴懷早就歸西了。

“羅伊國這次的挑釁謀劃已久,今日的事情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我不放心,所以上來看看。”張念鬆開牆緣上的手,勉強擠出一個笑容。

“軍師不放心什麼?”

張念指了指遠處的一片黃色燈火,“那裡是羅伊國軍隊駐紮的地方,據前方探子來報,他們帶了20萬大軍,想要一舉攻下渙縣。現在王爺的大軍未到,我擔心羅伊國會趁這個機會先行攻城。”

“軍師可有良策?”從軒王平淡如水的臉上看不出他內心任何想法,語氣誠懇,似乎對張念頗爲信賴。

而張念心中卻是一緊,她提出的任何計策都會有一定的勝負概率,軍師只負責判定軍情,出謀劃策,真正將計策付諸實施的是那些將士。軒王現在對她似乎頗有成見,她心中自然有計策,只是這計策實施中若是出現問題,罪過恐怕就會落到她的頭上了。

“怎麼,軍師也爲難了嗎?”

張念捏了捏拳頭,她來投軍不就是爲了接近皇室,爲李家討回公道麼,現在居然因爲想要自保放棄表現的機會,軒王既然對她有疑慮,那更要努力將他的疑慮打消掉。

“據微臣所知,這20萬大軍從羅伊國最靠近渙縣的塔木城出發,走到現今駐紮的位置有半個月時間,而這20萬大軍的糧餉卻又得從塔木城源源不斷地供給。”張念鎮定地說道:“在羅伊國軍隊中有不少我軍的探子,可以先讓他們在敵軍軍中放出話來,說王爺的大軍已到,讓他們不敢輕易進攻。同時,王爺可派些信任的精兵探尋他們運輸糧餉的途徑,如果斷了他們的糧餉來源,這20萬人必不能長久作戰,退兵指日可待。”

(本章完)

正文_第86章駐守(一)正文_第14章李家之變(六)正文_第11章李家之變(三)正文_第82章東窗事(七)正文_第88章駐守(三)正文_第4章初遇(四)正文_第80章東窗事(五)正文_第74章莫念谷(六)正文_第21章離京之路(五)正文_第72章莫念谷(四)正文_第27章渙縣之戰(三)正文_第4章初遇(四)正文_第79章東窗事(四)正文_第98大婚正文_第2章初遇(二)正文_第90章駐守(五)正文_第78章東窗事(三)正文_第74章莫念谷(六)正文_第86章駐守(一)正文_第18章離京之路(二)正文_第72章莫念谷(四)正文_第57章平南王事件(七)正文_第45章入宮(六)正文_第99章皇后(一)正文_第58章平南王事件(八)正文_第15章李家之變(七)正文_第79章東窗事(四)正文_第12章李家之變(四)正文_第58章平南王事件(八)正文_第84章東窗事(九)正文_第51章平南王事件(一)正文_第89章駐守(四)正文_第11章李家之變(三)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53章平南王事件(三)正文_第57章平南王事件(七)正文_第10章李家之變(二)正文_第6章初遇(六)正文_第84章東窗事(九)正文_第55章平南王事件(五)正文_第32章渙縣之戰(八)正文_第102章皇后(四)正文_第13章李家之變(五)正文_第69章莫念谷(一)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76章東窗事(一)正文_第100章皇后(二)正文_第61章後宮亂(一)正文_第74章莫念谷(六)正文_第30章渙縣之戰(六)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100章皇后(二)正文_第36章回京(三)正文_第94章永別(二)正文_第1章初遇(一)正文_第9章8李家之變(一)正文_第81章東窗事(六)正文_第73章莫念谷(五)正文_第56章平南王事件(六)正文_第13章李家之變(五)正文_第96章重生(一)正文_第38章回京(五)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34章回京(一)正文_第100章皇后(二)正文_第41章入宮(二)正文_第51章平南王事件(一)正文_第63章後宮亂(三)正文_第56章平南王事件(六)正文_第4章初遇(四)正文_第77章東窗事(二)正文_第81章東窗事(六)正文_第56章平南王事件(六)正文_第25章渙縣之戰(一)正文_第46章真面被揭(一)正文_第16章李家之變(八)正文_第48章真面被揭(三)正文_第75章莫念谷(七)正文_第51章平南王事件(一)正文_第15章李家之變(七)正文_第25章渙縣之戰(一)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27章渙縣之戰(三)正文_第37章回京(四)正文_第7章初遇(七)正文_第12章李家之變(四)正文_第67章後宮亂(七)正文_第5章初遇(五)正文_第30章渙縣之戰(六)正文_第36章回京(三)正文_第79章東窗事(四)正文_第97章重生(二)正文_第80章東窗事(五)正文_第17章離京之路(一)正文_第61章後宮亂(一)正文_第9章8李家之變(一)正文_第17章離京之路(一)正文_第98大婚
正文_第86章駐守(一)正文_第14章李家之變(六)正文_第11章李家之變(三)正文_第82章東窗事(七)正文_第88章駐守(三)正文_第4章初遇(四)正文_第80章東窗事(五)正文_第74章莫念谷(六)正文_第21章離京之路(五)正文_第72章莫念谷(四)正文_第27章渙縣之戰(三)正文_第4章初遇(四)正文_第79章東窗事(四)正文_第98大婚正文_第2章初遇(二)正文_第90章駐守(五)正文_第78章東窗事(三)正文_第74章莫念谷(六)正文_第86章駐守(一)正文_第18章離京之路(二)正文_第72章莫念谷(四)正文_第57章平南王事件(七)正文_第45章入宮(六)正文_第99章皇后(一)正文_第58章平南王事件(八)正文_第15章李家之變(七)正文_第79章東窗事(四)正文_第12章李家之變(四)正文_第58章平南王事件(八)正文_第84章東窗事(九)正文_第51章平南王事件(一)正文_第89章駐守(四)正文_第11章李家之變(三)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53章平南王事件(三)正文_第57章平南王事件(七)正文_第10章李家之變(二)正文_第6章初遇(六)正文_第84章東窗事(九)正文_第55章平南王事件(五)正文_第32章渙縣之戰(八)正文_第102章皇后(四)正文_第13章李家之變(五)正文_第69章莫念谷(一)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76章東窗事(一)正文_第100章皇后(二)正文_第61章後宮亂(一)正文_第74章莫念谷(六)正文_第30章渙縣之戰(六)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100章皇后(二)正文_第36章回京(三)正文_第94章永別(二)正文_第1章初遇(一)正文_第9章8李家之變(一)正文_第81章東窗事(六)正文_第73章莫念谷(五)正文_第56章平南王事件(六)正文_第13章李家之變(五)正文_第96章重生(一)正文_第38章回京(五)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34章回京(一)正文_第100章皇后(二)正文_第41章入宮(二)正文_第51章平南王事件(一)正文_第63章後宮亂(三)正文_第56章平南王事件(六)正文_第4章初遇(四)正文_第77章東窗事(二)正文_第81章東窗事(六)正文_第56章平南王事件(六)正文_第25章渙縣之戰(一)正文_第46章真面被揭(一)正文_第16章李家之變(八)正文_第48章真面被揭(三)正文_第75章莫念谷(七)正文_第51章平南王事件(一)正文_第15章李家之變(七)正文_第25章渙縣之戰(一)正文_第68章後宮亂(八)正文_第27章渙縣之戰(三)正文_第37章回京(四)正文_第7章初遇(七)正文_第12章李家之變(四)正文_第67章後宮亂(七)正文_第5章初遇(五)正文_第30章渙縣之戰(六)正文_第36章回京(三)正文_第79章東窗事(四)正文_第97章重生(二)正文_第80章東窗事(五)正文_第17章離京之路(一)正文_第61章後宮亂(一)正文_第9章8李家之變(一)正文_第17章離京之路(一)正文_第98大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