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小小的山賊

京城發生的事情,方仲永並不知道。就算是知道了,恐怕也只會回一聲“哦”。因爲對他來說,當務之急是利用不多的學習時間砥礪學問。畢竟若是開考,剩下的時間就要花費在路上和考場裡了。要是今年不能中舉,也就趕不上明年(景祐元年)的甲戌科的禮部試了,那說不得又得等到四年後參加寶元元年(1038年)了。

而時間這種東西就像夫妻間的感情,在不知不覺間就變淡了,消失了。眨眼間,就到了四月初五,方仲永就得出發去撫州參加州試了。

雖然到撫州按直線距離不到二百里,但古代哪來的高速、國道供你走直線,只能是走到撫河邊坐船向西北,至臨川縣(撫州附郭地)。想要趕在四月二十州試前到達,四月初五出發已經算不上時間充裕了。方仲永原本想與幾個同窗同行,竟是被他們以各種理由婉拒了。

難道這就是“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方仲永也不矯情,前世自己上學的時候不也沒人送嗎?也沒見自己被人拐賣了去?辭別了二位先生,收拾好行囊,就要自己上路,卻是被縣丞叔父攔住了。縣丞叔父說,此去路遠,若無人照料,甚是不便。他忝爲叔父自不能看仲永一個人出遠門,特借與仲永賢侄馬車一輛(含司機一名)、忠厚老僕一名,待與攀龍在撫州會面後再歸還云云。

腹黑地想,同學們的嫌棄八成是縣丞大人的手筆。此君深得“雪中送炭”的真意啊!但此舉雖顯卑鄙,於方仲永卻是極有利的。方仲永不認識路,自己邊走邊問路實在是不方便,萬一走岔了道而耽誤了考試就太不值得了。且當今雖是太平盛世,但誰敢保證沒有個流民盜匪之類的“英雄豪傑”出沒呢?

方仲永衷心地感謝了縣丞叔父的安排,便坐上馬車出發了。一番閒聊,知道那老僕是縣丞家的家生子,伺候過老太爺的,名喚張忠,自言對山川地理、人情世故甚是通曉。車伕是個沉默寡言的人,只說自己叫李三,一副酷酷的樣子。

一路上,翻過了幾座山,又越過了幾條河,妖魔鬼怪倒是沒見着。也算是一路順風。

到了大仙嶺附近,按方仲永的原意是要折向西北到滸灣古鎮的,忠叔倒是有了分歧。與那忠叔說起自己的行程打算,忠叔笑了:“想必公子沒有去過臨川吧?我們無需到那滸灣換乘舟船,那是商賈運送貨物走的路。公子只需經大仙嶺到疏山寺,自有渡口將我等擺渡過河。過了河,便是通衢大道直抵臨川了。”方仲永急忙表示感謝,這“通曉山川地理”可比“通曉風水”管用多了。若是自己着急忙慌地到了撫州,考試狀態必然會受到影響。張叔父可是幫了大忙了(看人家有用,就改叫叔父了,我們一起鄙視他!)。只是那車伕李三潑了一小杯的冷水:“那大仙嶺可不好走啊!”“有什麼不好走的?即便有個把毛賊,以你的身手還對付不了?”忠叔渾不在意的模樣。方仲永倒是暗暗驚奇,這位是司機兼保鏢呀,可惜不是女的。

事實證明老司機的話還是要聽的,大仙嶺確實不好走。

不高的小山竟是怪石嶙峋,林木幽深,難怪紅軍反圍剿的時候在此地打過圍殲戰。方仲永可不想被一幫子“好漢”給圍殲了,催促李三快些穿過山谷。

正行走間,忽見從路邊樹林裡跳出一個少年。那少年手持一根削尖了的木棒,揹着一張竹弓。兩旁林木抖動,竟似埋伏了許多人手一般。那少年正欲張口說話,方仲永兩世爲人頭一次見“綠林好漢”,頑皮之心大作:“你可是要說, 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過此路,留下買路財。膽敢說不字,管殺不管埋。”那少年強盜竟是有些臉紅:“休得胡言。誰說要害你們的性命了,留下些錢財、乾糧就行了。如若不然,我這一幫兄弟定要你紅刀子進去,白刀子出來。”說罷,兩旁的樹也配合着搖晃了起來。只是這小強盜的專業素養不夠,連術語都說錯了。那老僕張忠也看出名堂來了,他笑眯眯地說:“你叫啊!你叫啊!你就是叫破喉嚨只怕也沒人理你。”呃,太邪惡了!

那李三竟是已趁說話之際,繞到了少年身後,猛地抽出刀來,手起刀落。方仲永大喊“刀下留人”已是晚了,眼見那刀砍在了少年的脖子上。那少年慘叫一聲,倒了下去。方仲永不禁氣急:“頑童而已,何必傷他?”李三一笑道:“公子莫急!在下只是用刀背砸暈了他而已,還活着呢!”

正要誇獎那李三幾句,旁邊的樹林裡傳出了一聲撕心裂肺的哭號“我苦命的兒啊!”。一個面容枯槁的老婦連滾帶爬的奔到那少年的身邊。一邊痛哭,一邊怒斥幾人:“我兒本質良善,逼於無奈纔出此下策。也不曾有惡語相向,你等爲何竟如此心狠手辣,害了我那孩兒?”方仲永覺得這位女士的是非觀有嚴重的問題,什麼叫“不曾惡語相向”,您兒子是要搶劫啊!難道我們幾個應該乖乖地把錢糧全交出來,然後再說一聲“您辛苦了”?還有王法嗎?儘管這位老婦人在情急之下竟能說得如此有條理,恐怕也不是普通人家出身,方仲永也不打算屈從她的歪理。方仲永道:“你們行此強盜行徑,卻還說我等心狠,實在可笑。當今聖天子治下,皆老有所養,幼有所依。爲何不想辦法找一謀生的門路,難不成還有人不讓你們活?再說,令郎並無大礙。你看,他已經醒了。”卻是那少年已經醒來了,只是脖子上的淤痕怕是一時半會消退不了。

少年道:“母親,您怎麼出來了?這些人不是好人,莫要讓他們加害於你!妹妹呢?”那老婦又大叫一聲跑進樹林。不多時,竟抱了個約莫四五歲、粉妝玉砌的小女孩出來了。老婦見少年仍對幾人怒目而視,遂罵道:“傻兒子!若是這位公子不是好人,你早已人頭落地了。切莫如此不知好歹!”老婦屈身行了一禮:“老婦孟氏,見過公子。”

孟氏?莫非是蜀國後裔?方仲永的八卦之火熊熊燃燒起來:“可是益州孟氏一族?”孟氏說道:“我與那孟昶毫無瓜葛,公子切莫亂猜。”

據其所言,他們原籍河南。因躲避南北朝時的戰亂,舉家遷徙到了洪州。後家道中落,其夫又與族人不合,便到了金溪謀生。丈夫前段時間亡故,孤兒寡母衣食無着,才衝撞了幾人。

對於這些話,方仲永覺得除了姓氏是真的(古人是絕不會輕易改姓的),別的全是鬼話。在兩旁的樹林裡故佈疑陣,再加上那一副受過良好教育的模樣,定是蜀國餘孽。當然了,蜀國已經滅亡近七十年了,就算是孟昶的直系後裔也無所謂了。除了皇家密諜,恐怕不會有人對他們有任何的興趣了,至於東躲西藏的把自己逼上絕路嗎?

要知道“桃花源”的生活絕不是那麼好過的。就算你能解決吃飯穿衣的問題,可鹽呢?藥呢?怎麼繁衍後代呢?最終的結局一定是不太美妙的。就像這位,自稱是三十七,可怎麼看都像七十三。面容枯槁,除了嚴重的營養不良還能是什麼原因?

可怎麼安排他們呢?別看那婦人看似說話顛三倒四,實則主意正着呢,不合她意的做法是行不通的。任其自生自滅,又不符合方仲永做人的習慣。他仔細想了一下問道:“不知孟夫人今後作何打算?”孟氏:“能有什麼打算?老身已病入膏肓,只可憐我這一對兒女……”說着就以袖掩面,嚶嚶地哭了起來。

方仲永到底還是年輕,見不得別人爲難,把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這大仙嶺不是久居之地呀。本縣縣丞大人乃是我世叔,我可爲你們手書一封,請他爲你們把戶籍添上。白馬山上還有些茅屋,也可供你們暫住。我與那白馬寺的住持圓覺大師亦有一面之緣,也可修書與他,請他租些田地給你們耕種,維持生計。未知孟夫人意下如何?”

那李三扯了一下方仲永的衣袖道:“公子,請這邊說話。”離得稍遠一些後,李三肅容道:“公子高義,在下佩服。可這母子三人來歷詭異,切不可引火燒身吶。”方仲永滿不在乎地說:“能有什麼詭異?最多就是蜀國孟昶後裔罷了。且那婦人久病之身,若不細心調養一兩年便要一命嗚呼了,難道眼睜睜地看着兩個小孩兒流落荒野?我自會請縣丞大人暗中留意,不會有事兒的。三哥但請放心。”

孟氏見二人說完話迴轉,就對那少年說:“銳兒,你帶妹妹去採些蘑菇回來,爲娘有些餓了。”少年孟銳就帶着採蘑菇的小姑娘去採蘑菇去了。孟氏深深一禮道:“婦道人家的些許心計,讓公子見笑了。公子大概已知我的來歷了吧?”方仲永點點頭,並不言語。那婦人繼續說道:“公子怕是想差了。先祖只是那孟昶手下大將,因戰功賜姓,並非那蜀國皇室。只因屢敗那宋廷領兵大將王全斌,孟昶投降之時懼怕王全斌的報復,因而攜全族出逃。後被屢屢追殺,只餘我公公一脈。山中缺衣少食,前些年公婆相繼去世。先夫外出打獵時,亦被野獸所傷而喪命。只餘我母子三人在此,苦挨度日。

老婦本想在山中度過一生,未曾想身患重病,自知命不久矣。先夫在世時,對我那孩兒也只是說祖籍河南,老婦也是守口如瓶。還望公子能代爲隱瞞一二。至於公子安排,老婦以爲甚是妥當。公子恩德,來世結草銜環定當報答。”

方仲永當即寫信,言明事由,贈與孟氏銅錢兩貫,以作安家之用。一切安排妥當之後,方仲永對那孟氏言道:“你雖爲婦人,但頗有心計。你的言語,也多不盡不實之處。”他擺擺手,阻止了孟氏的解釋:“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想讓你的孩子過什麼樣的生活,我也會安排人暗中留意。你若是有何不軌之心,定讓你母子三人生死兩難。望你好自爲之。”

第二十二章 毒與武第九十章 二百五與他的朋友們(三)第一二三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三十一章 路遇第二十三章 不白第一零八章 豬、狼、狗第六十三章 除夕賞月第二十七章 王益的好意第一三四章 最後的禮物第九十四章 苦孩子第七十章 第一次第一百零二章 老兵不死第六十章 連襟第七十六章 離別喜第一七二章 非誠勿擾第八章 草臺班子縣學第十二章 幸福的味道第一六二章 牽機藥第一零六章 小舅子第一三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章 演出第一一二章 挖坑第一七二章 非誠勿擾第十八章 大事與小事第七十章 第一次第八十一章 有夢想的鹹魚第四十六章 祖墳冒青煙第一六九章 別怕第二十四章 磚頭的用處第一二八章 有縫的雞蛋第二十一章 小小的山賊第八十六章 推行保甲第一五八章 我要不朽第一六八章 我的師兄不是人第七十六章 離別喜第一二八章 有縫的雞蛋第一零五章 行爲藝術家第一三零章 計中計第一零四章 瘦死的駱駝第六十四章 上元節觀燈第二章 普通坑人版第二十八章 四民第一三九章 安樂侯第三十三章 兩個都要了?第一三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三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零四章 瘦死的駱駝第一六三章 失竊第一三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六九章 別怕第九十八章 火燒無憂洞(二)第一一一章 安撫忻州第一四三章 大雪滿弓刀(二)第七十九章 除暴第五十八章 運河第八十七章 家有喜事第一一八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第一五五章 又見范仲淹第一六零章 催更第一六五章 皇宮一日遊第八十七章 家有喜事第六十四章 上元節觀燈第八章 草臺班子縣學第一一七章 家裡有礦第五十一章 臨江仙第一一七章 家裡有礦第一二零章 吃齋唸佛的狼第十章 寒假作業寫完了嗎?第七十三章 大婚(三)第八十二章 鹹魚太守第一六九章 別怕第一四八章 小人物有大運氣第七十章 第一次第二十六章 有點兒意思第九十一章 二百五和他的朋友們(四)第七十六章 離別喜第一四二章 大雪滿弓刀(一)第九十章 二百五與他的朋友們(三)第四十七章 一片幽情冷處濃第一七零章 備胎的出路第七十八章 禍事第四十三章 談錢傷感情的朋友第一七二章 非誠勿擾第八章 草臺班子縣學第二十八章 四民第一六五章 皇宮一日遊第二十九章 誰先富比較好第一六二章 牽機藥第一六八章 我的師兄不是人第一四五章 人生是一場修行第五十九章 初識富貴第一三四章 最後的禮物第一五三章 京觀第一六七章 潛龍在淵第八十二章 鹹魚太守第八十章 掃黑除惡第一二六章 屹耳第一二四章 改變世界的男人(一)第一五五章 又見范仲淹
第二十二章 毒與武第九十章 二百五與他的朋友們(三)第一二三章 磨刀霍霍向豬羊第三十一章 路遇第二十三章 不白第一零八章 豬、狼、狗第六十三章 除夕賞月第二十七章 王益的好意第一三四章 最後的禮物第九十四章 苦孩子第七十章 第一次第一百零二章 老兵不死第六十章 連襟第七十六章 離別喜第一七二章 非誠勿擾第八章 草臺班子縣學第十二章 幸福的味道第一六二章 牽機藥第一零六章 小舅子第一三二章 冰火兩重天第七章 演出第一一二章 挖坑第一七二章 非誠勿擾第十八章 大事與小事第七十章 第一次第八十一章 有夢想的鹹魚第四十六章 祖墳冒青煙第一六九章 別怕第二十四章 磚頭的用處第一二八章 有縫的雞蛋第二十一章 小小的山賊第八十六章 推行保甲第一五八章 我要不朽第一六八章 我的師兄不是人第七十六章 離別喜第一二八章 有縫的雞蛋第一零五章 行爲藝術家第一三零章 計中計第一零四章 瘦死的駱駝第六十四章 上元節觀燈第二章 普通坑人版第二十八章 四民第一三九章 安樂侯第三十三章 兩個都要了?第一三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三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零四章 瘦死的駱駝第一六三章 失竊第一三六章 以德服人第一六九章 別怕第九十八章 火燒無憂洞(二)第一一一章 安撫忻州第一四三章 大雪滿弓刀(二)第七十九章 除暴第五十八章 運河第八十七章 家有喜事第一一八章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第一五五章 又見范仲淹第一六零章 催更第一六五章 皇宮一日遊第八十七章 家有喜事第六十四章 上元節觀燈第八章 草臺班子縣學第一一七章 家裡有礦第五十一章 臨江仙第一一七章 家裡有礦第一二零章 吃齋唸佛的狼第十章 寒假作業寫完了嗎?第七十三章 大婚(三)第八十二章 鹹魚太守第一六九章 別怕第一四八章 小人物有大運氣第七十章 第一次第二十六章 有點兒意思第九十一章 二百五和他的朋友們(四)第七十六章 離別喜第一四二章 大雪滿弓刀(一)第九十章 二百五與他的朋友們(三)第四十七章 一片幽情冷處濃第一七零章 備胎的出路第七十八章 禍事第四十三章 談錢傷感情的朋友第一七二章 非誠勿擾第八章 草臺班子縣學第二十八章 四民第一六五章 皇宮一日遊第二十九章 誰先富比較好第一六二章 牽機藥第一六八章 我的師兄不是人第一四五章 人生是一場修行第五十九章 初識富貴第一三四章 最後的禮物第一五三章 京觀第一六七章 潛龍在淵第八十二章 鹹魚太守第八十章 掃黑除惡第一二六章 屹耳第一二四章 改變世界的男人(一)第一五五章 又見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