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宣戰

本人讀書向來博而不精,各家經義是讀而不深,書中涉及儒佛,一家之言,是小說,望各位勿究。

這次渡湖不及達摩那一次。

風浪不能算,論寬度西湖的寬度比達摩渡江的江面更寬,若起風之時,長江風大浪急,西湖浪也不小,傳說中達摩一葦渡江也沒有提及風急浪高。若不起風,西湖風平浪靜,長江同樣風平浪靜。

但達摩所用的僅是一葦,而不是面積更大的荷葉,似乎傳說中達摩更沒有用槳劃。

可真有區別嗎?

用一葦站在水面上與一個荷葉站在水面上有什麼區別?有沒有拿槳又有何區別?況且達摩一葦渡江只是一個傳說,又有多少人見證?

秋天已至,湖面有霧,月色朦朧,霧氣瀰漫,一道濃霧漸漸的罩在離岸已有七八十步遠鄭朗身上,似乎鄭朗是一個神仙屹立在水面。有迷信糊塗的人,已經跪下去。

韓琦與王拱辰快要急瘋了,調過頭看崔嫺與江杏兒,還有鄭朗的幾個學生,一個個笑嘻嘻的,不但現在幾個學生,連呂公著與司馬光也特地趕來,顯然他們全部知道內幕,韓琦衝範純仁手招了招,範純仁走過來恭敬地問:“韓知諫,有何吩咐?”

韓琦低聲問道:“你老師是怎麼做到的?”

範純仁歲數最小,應當比較好問。但範純仁拼命的搖頭,韓琦又低聲說:“我與你父親關係一直很良好,是你的長輩。”

富弼忍不住道:“韓知諫,人家只是一個小孩子,他不知道也無法告訴你,知道了也無法告訴你。”

知道也不能說。

之所以如此,是爲了對付佛教一些不好的行爲,其實也等於是在出法,讓佛教子弟破法,不破此法,無形中未辨之始,便輸了一籌。也許會說,但內情只能有幾個人知道,不會有很多人。

與太平州那次問鬼不同,案件揭開,就不需要了,佛家佔地侵地危害很大,又不能來硬的,這場鬥爭很漫長,不分出勝負,真相永遠不能讓所有人得知。

你韓琦也不行。

但這是怎麼一回事?韓琦不由又要抓耳撓腮。

忽然南屏山上傳出三聲鐘響。

許多杭州本地人立即聽出這是雷峰塔後淨慈寺的鐘聲。

淨慈寺的大和尚無奈,剛剛纔來的一羣衙役,不管三七二十一,拼命的敲門,敲開門後,直闖鍾閣,將鍾閣霸佔,這時寺裡的大和尚也聽到鄭朗要渡湖的消息,心中皆不是滋味。

雖是神奇,但人家矛頭直指杭州所有佛寺。

衙役撞了三聲鍾後,離開了,寺裡的大和尚一起也驚起來,來到湖邊觀看。

鄭朗忽然在湖中定住,一羣大和尚隱約看到後,差一點暈死,這個知府越會裝神弄鬼,越對他們沒利,可這是怎麼一回事?都在想原因,也不會真的認爲佛法普照,畢竟鄭朗在太平州有過一回問鬼的事蹟。但更知道許多百姓未必這樣認爲,這纔是最糟糕的事。

造成這樣的轟動,鄭朗不會不利用,簡單渡過去,豈不太可惜,爲了這一次成功,自己差不多喝了一千口的西湖水,因此停下來,朗聲道:“善知識,我念往昔。普光如來出現於世。我爲比丘。常於一切要路津口。田地險隘。有不如法。妨損車馬。我皆平填。或作橋樑。或負沙土。如是勤苦。經無量佛出現於世。或有衆生於闤闠處。要人擎物。我先爲擎。至其所詣。放物即行。不取其直。毗舍浮佛現在世時。世多饑荒。我爲負人。無問遠近。唯取一錢。或有車牛被於。泥溺。我有神力。爲其推輪。拔其苦惱。時國大王延佛設齋。我於爾時平地待佛。毗舍如來。摩頂謂我。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我以諦觀身界二塵。等無差別。本如來藏。虛妄發塵。塵銷智圓。成無上道。斯爲第一。”

這一段話來自《愣嚴經》第五卷,如來在一次大法會上問各位大菩薩與阿羅漢,你們在佛法中證得無學果位,但你們最初發心修行,從那一個法門圓通,那一個法門入手的。

持地菩薩站起來說了這一段話,普光如來出現在世間,我還是一個比丘,在一些險惡的地方,鋪設道路,架設橋樑,從不厭煩辛苦。無量佛在世間時,我在衆生經過險峻的地方,主動替他們背東西,不要別的報酬。毗舍浮佛於世間時,那時饑饉遍地,就去做搬運的事,無論多遠,我只取一錢。國家設宴請佛說法,我就平整道路接待佛的光臨。然後成就阿羅漢果,這堪稱最上法門。

這段話比較容易理解,鄭朗不會做解釋,也不需要做解釋,即便百姓當中有人聽不懂,在今晚怪異場景下,也會詢問別人,從別人嘴中得到答案。

不說普渡衆生嗎,看一看大菩薩是怎麼做的,是在幫助別人,不求回報,即便求,也只求微薄的回報。

這纔是真正的大和尚,比丘,佛家。

又往下誦讀:“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而爲說法。令其成就。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薰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世尊彼佛如來。嘆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爲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這一段話很長,但中國老百姓有誰對觀音菩薩不熟悉?講的是觀音菩薩如何得證正果。我經歷不可勝數劫時,遇到一個觀世音的佛,他教導我如何正定正持,得到兩種無上妙用,向上應合十方世界衆佛門具有的根本覺悟心與佛慈力,向下應合十方世界身處六道輪迴中衆生向佛的悲仰之心。但還不能得到正果,因爲供養觀音佛與如來佛,獲得金剛三昧與佛一般的慈力,擁有三十二種應現身份(比孫悟空少了整一半),於是用這能力去做事。

禪定中的菩薩進入悟解圓通境地時,我現出佛的身體爲他們**,使他們解脫。沒有獲得菩薩果位的修道者,進入寂靜妙明境地正出現妙明圓通時,我在他們面前現出獨覺者身份,使他們解脫。未獲得菩薩果位,斷脫十二因緣束縛了斷塵緣,悟了自己本性的修道者,我在他們面前露出緣覺的身份爲其解脫。等等。如果衆生想要修持心明而不雜塵世間各種慾望,我現出梵王的身份。如果衆生想成爲天上的主子,統領衆天神,我顯現出帝釋身份,使他們有所成就。等等。如果有男人願意出家修行,我就現出比丘身份。等等。如果有衆生願意過着普通人的生活,我在他們面前現出人身,爲其說法。雖然比孫悟空少了一半變化,但這三十六種變化遠勝過孫悟空的七十二種變化。

其實在這之前,已有須菩提、彌勒菩薩、月光童子、普賢菩薩等諸菩薩、羅漢發了言,觀世音菩薩是最後一個發言的,也是發言最長的菩薩,因此排到了楞嚴經第六卷。

總之,觀音菩薩在無償的幫助了各種各樣的衆生,所以那些如來佛,歡喜我圓滿地得到圓通法門,在大法會中給我授記觀世音的名號。由於我觀聽著十方圓明,觀音的名號,遍傳於十方世界。

這一段也是大乘與小乘的重要區別,大乘的菩薩思想,就是立下弘大的誓願,救渡一切衆生脫離苦海,是無償的,甚至不擇手段的,那怕象鄭朗這種做法,也可以稱爲大乘,因此在家也可以修行,不一定非得象小乘教徒必須出家修行自我。

恰恰中國盛行的也正是這種大乘佛教。

什麼叫觀世音菩薩,普渡衆生!

怎麼去普渡,幫助衆生脫離苦海,感化衆生明悟佛法。而不是剝削衆生,使衆生苦上加苦。

所以在中國觀音菩薩在百姓中的信仰僅次於如來佛祖。

這一段雖長,大義也很好理解,聽着鄭朗在誦讀,大半百姓跪下,不是朝鄭朗下跪,是向冥冥中的觀音菩薩下跪。

佛教中有幾本最重的經義,一是金剛經,講空,還有一本心經也講空的,但金剛經乃是萬經之首。維摩詰經,講心淨,入世即出世,出世即入世,這種思想對中國佛教影響最大,禪宗的說禪理論幾乎就是在維摩詰經的理論上發展起來。楞枷經融匯了空有,從二無我講空,從八識、三自性講有,不但成了法相宗的依據,也在禪宗形成有影響的楞枷禪。另外是楞嚴經,雖然該經一直有真僞之爭,但內容宏大豐富,思想嚴密,幾乎將所有的大乘理論都囊括在其中,只要是中國的佛教子弟,任何人不得不看這本經書,某種意義上,它在中國佛經地位中僅次於金剛經。

而且真僞之爭,也是後來的事,在宋朝佛門子弟無疑一個個將它當成真寶。

還有一個原因,也許它很長,比金剛經還長了一半,因此背誦起來很不易。

長長一段背完,鄭朗又朗聲說道:“善知識,佛門慈悲爲懷,普渡衆生,於是百姓渴望,自己衣寒食飢,燃香供佛,以求佛祖菩薩超度,然吾所至之處,所見佛門子弟殺人,放高利貸,攀附權貴、作惡鄉里,僞造債券、侵佔民田,霸佔湖溪、至秋潦氾濫成災、民田淹沒、百姓溺死,勒索百姓乃至官府,無法無天、殺人謀財、陰亂良家婦女,不提苦修、幫助百姓、普渡衆生,衣不織食不耕,苛剝百姓,愚騙貧困百姓財政,隱佔或強買良田山林湖澤,奪民之生路,兼併廣田,使國無田可布,民無田可耕,這些非乃是佛祖子弟,乃妖魔也。”

又用更大的聲音說道:“諸位百姓聽好,我今天在此發下弘誓,重陽辨別真正佛門子弟,剷除妖邪,自今天起,凡是杭州境內百姓,欠任何寺院高利貸者,我宣佈無償作廢。有欠條在寺院者,到州府上訴,我會率人前去將欠條追回。對佛門弟子用任何手段騙財、騙色、騙地、騙屋舍山林者,前來州衙,本官一律替你們討回,替佛祖正名。佛祖若同意,今天用蓮葉做舟,讓本官渡過此湖,以彰觀世音度世之功,讓芸芸衆生聽到佛祖菩薩真正的聲音。”

話音一落,聽到鄭朗說話的一些和尚們一起皺眉頭。

這太噁心了。

明明是你在裝神弄鬼,都站在荷葉上喊了這麼久,怎能不會渡過西湖?

但讓他們更噁心的事在下面。

鄭朗又開始划槳了,一邊劃一邊還在繼續朗聲說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觀世音菩薩以慈悲救衆生爲本願,聞衆生悲苦之音立即進行予樂撥苦,衆菩薩當中,觀世音菩薩與衆生最是有緣,隨類現身,尋聲救人,乃菩薩歷劫度生的悲願。故觀世音聖號格外普遍,乃是菩薩悲心救苦、深入人心。以菩薩有大智故,一切事理通達無礙,所以又號觀自在。有大悲苦,能夠隨類現身,尋聲救衆生,所以又稱觀世音。般若爲智慧,波羅蜜爲彼岸。觀世音度一切苦惱災厄。”

這是心經的第一句,大義是觀音菩薩修習深妙般若,功行到了很深的時候,觀照徹見五蘊都是因緣和合,沒有自性,當體即空,除去受苦的根源無有煩惱,因而得以度脫一切煩惱生死之苦厄。

鄭朗解釋了其中一些字句的意思,也對,但解釋了一小半,丟下一大半,整個意思變得截然不同。成了觀音菩薩之所以有大智慧,是救苦度人。

然而佛經中心經最短,也最爲精悍,許多百姓聽過心經,聽過大和尚的吟唱,可沒有多少人明白它的意思。

偏偏鄭朗渡湖所選擇的位置十分巧妙,離新堤僅一百步,有許多百姓聽到觀音菩薩這個名號,於是站起來,順着長堤跟着鄭朗這個荷舟走,一邊走一邊聽。

觀音菩薩好啊,不錯不錯。

這一撇,將佛教與這些佛門子弟一起撇開。

繼續往下曲解。

聽着老師將一本好好的心經曲解成這種樣子,範純祐終於忍不住伏在王安石的後背,想笑,又不敢笑出聲。富弼同樣忍無可忍,不停的用袖子捂嘴。

人羣中一個大和尚聽着聽着,最後怒不可遏,大喊道:“鄭知府,你在胡說八道。”

他想撲下去,揪鄭朗的衣服,但能撲麼?

一下子落進湖中,又不會游泳,在湖中喊救我,救我。鄭朗不得不中止曲解,道:“將他救上來。”

幾個會游泳的下去救人,但將鄭朗嚇了一大跳,這個荷葉舟不容易乘的,剛纔大和尚落下水帶起的波浪差一點就將他弄翻了。一旦舟翻,原形畢露,今天晚上這幕大戲會起相反作用。情不自禁的用小槳劃了劃,離長堤稍稍遠了一些。

又說道:“大和尚,你不是真正佛門子弟,只是貪吃懶做,落入佛門,不織不耕,靠愚昧百姓香火佈施白吃白吃白住的懶漢,這湖湖水不會度你!”

這個大和尚聽後,一口水還沒有吐完,差一點氣昏過去。

鄭朗沒有停下,說道:“各位鄉親,你們以後還會供養這羣僞劣的佛門弟子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們每一粒糧食是來自你們的血汗,你們每一文錢是來自你們的辛苦,卻用來供養這羣敗壞佛門的懶漢,不知道佛祖是氣恨你們助紂爲虐,在你們死後將你們打入地獄,永不超生,還是讓你們超度?”

辨佛會沒有開始,宣戰已經開始!

大和尚終於緩過氣,人羣中已有人認出他來,驚叫道:“法緣大師。”

鄭朗腦海裡就得知了這個大和尚的來歷,是寶石山昭慶寺北面霍山壽寧寺的住持,因爲挨着錢氏羅城,雖不及昭慶寺有名,但香火頗旺,當然也佔田,不然不會這麼猴急,不但佔田,連西湖邊也讓此寺圈了好大一片水面爲圍田。

既然被人認出,法緣不服氣地吼道:“法華經第十二品文殊菩薩說龍女八歲有慧根,智積菩薩認爲女子有五漏之身,不相信。文殊菩薩喊來龍女,見多寶如來、釋加牟尼佛,龍女獻出了她的命根子龍珠,供養這兩位佛,釋加牟尼立即收下,龍女也於八歲成佛。”

這段故事出自法華經提婆達多品,但法緣沒有鄭朗變態的記憶能力,所以不能釋講原文,只將大約故事說了出來。龍女八歲成佛的故事在華嚴經中也講過,有可能法緣記不得了,因此只提了法華經。

連生命都可以供養佛祖,況且一點小小的財物。

鄭朗在荷葉上大笑,“你知道什麼叫佈施?龍女非是佈施供養,她已經悟解圓通,這是舍、了、斷、空。一舍後立成佛。試問有幾個百姓到了這境界?”

主動維護佛教,其實這纔是一些佛教弟子的本質,供養我吧,你們不吃不喝,那麼餓死了凍死了,也要供養我們,死後就成佛了。天知道!

但這樣辨下去,課題就會大,會成了推翻整個佛教,鄭朗摸摸自己大腿,是沒有那麼粗的,因此主動迴避,又說道:“你說故事,我也說故事,釋迦牟尼坐化後,弟弟阿難尊者還活着,佛不要求女性出家,但阿難爲大姨母故,硬要求下來,佛就罵他,你弄的好事,我的佛教會早滅五百年。爲什麼,男性女性一起出家,人類很快就絕了種,又有誰去供養佛祖?”

“鄭行知,你又在胡說八道,”大和尚快要氣瘋了,說道:“天竺教義認爲女人穢污,佛姨母年老出家,又屬貴族,許多比丘尼多是青年,恐其對比丘傲慢。許多比丘年少證道卻比佛姨母高深,須規定恭敬的禮儀。故佛說,我正法要減五百年。後佛正果已成後,餘波一直未了,佛的大弟子迦葉尊者以十事責阿難,第一事就是責備阿難不應再三要求佛准許女人出家。故此,女子出家要求更嚴格。”

“法緣,你這個懶漢,難道女人是穢污的嗎,那你母親也是穢污的嗎,難道這些善女子也是穢污的嗎?”

法緣再次身體搖晃,差一點倒下去。

鄭朗又說道:“我若是你母親,聞聽你說這句話,能將你立即扔到西湖,將你淹死!不但懶,而且還忤逆不孝,養你這個兒子做什麼!”

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第77章 歉書第86章 第一觀(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118章 大人物(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六百十一章 天命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304章 殺雞(下)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220章 處女地(二)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72章 走鋼絲第311章 色賴有一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4章 第一米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零八章 惰性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186章 第二抓·抓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256章 呂夷簡四百二十七章 度第796章 二更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7章 坐禪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第124章 火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276章 請第273章 進攻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261章 慶金枝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54章 冤(上)第120章 內定第149章 算計第36章 蛇書第68章 拜師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第294章 排陣(上)第253章 鬥法(三)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第154章 冤(上)第345章 在路上(一)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
八百零九章 鱷魚的眼淚中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八百五十五章 良苦用心三百七十六章 太子絞肉機五六百八十三章 魔術師下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第108章 天外飛仙(下)第77章 歉書第86章 第一觀(下)第228章 大中庸(上)第203章 捉女婿(下)八百十六章 坐臥者八百五十一章 契機第136章 小媳婦,你牛(下)七百五十二章 決策七百八十四章 小重山二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第118章 大人物(下)八百三十五章 殺夫案五百零七章 渾沌中六百十一章 天命五百九十四章 燙手下第304章 殺雞(下)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七百七十四章 太子四第220章 處女地(二)七百九十三章 帝王心五百十九章 相歡上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172章 走鋼絲第311章 色賴有一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六百三十七章 亂戰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第4章 第一米三百七十一章 天都石窟下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三十七章 祖宗與兒子四百八十六章 從西邊出來的太陽第310章 九里山大戰五百二十六章 肚量四百十四五章 老人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第347章 在路上(上)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九百二十三章 歡迎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八百八十一章 高原雄風三六百八十章 夜郎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七百三十八章 儒家的核心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零八章 惰性八百四十五章 遙指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八百九十四章 大會戰六第333章 西風烈(上)第186章 第二抓·抓八百二十六章 第二讓第256章 呂夷簡四百二十七章 度第796章 二更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第7章 坐禪六百二十七章 不是你的菜第124章 火六百六十八章 快樂第1章 七個媽媽,一個兒子四百四十二章 始中第276章 請第273章 進攻五百五十三章 好母親第261章 慶金枝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七百零四章 擒龍上第154章 冤(上)第120章 內定第149章 算計第36章 蛇書第68章 拜師七百七十五章 諡號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七百七十一章 太子一第294章 排陣(上)第253章 鬥法(三)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第135章 小媳婦,你牛(中)三百七十三章 太子絞肉機三六百十四章 古風上第154章 冤(上)第345章 在路上(一)四百十一章 銷魂彭陽上五百三十章 救駕來遲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