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二十章 平與正

在這段時間內,鄭朗先是將兩個養子調回京城,又將小女婿調到京城,再就是將鄭蘋母子一起喊回京城,一家團聚。

不知道真相的以爲鄭朗是以權謀私。

但不是。

大戰開始,朝廷動用的禁軍就達到了二十五萬人,餘下的禁兵更多,但河北河東要駐紮了近兩十萬兵力,巴蜀、兩廣、兩荊、兩淮、兩江、兩浙又分去近十萬禁軍。

也就是說,京城的禁兵只有幾萬人。

還有幾十萬保丁,保丁不能說不起作用,一是濟貧,阻止了兼併奪佃蔓延,維護了京畿地區的穩定。二是全民練兵,可以抽調出一些勇士進入禁軍,提高禁軍的戰鬥力,擴大禁兵家屬郊區化,減少禁兵家屬的生活成本。三就是聯防捕盜。當然,在迫不得己的時候,如果將他們徵集起來,多少會發揮一些作用。

然而保丁就是保丁,戰鬥力不可能達到正規軍隊的水準。

鄭朗西去,手中擁有各種兵力幾乎達到六十萬,外加二十多萬民夫,幾乎擁有全國六成的兵力,一旦有不好的心思,宋朝亡也。因此將其家屬全部調到京城來,以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閒話,騷亂後背。

但這個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岳飛就做了傻事兒,對趙構說,俺們將家屬一些做人質扣在京城了,你這個老兒爲什麼還不放心。下面就不大好說了,四大節度使除了部分軍隊是來自朝廷的,餘下的全部是各自從江淮徵來的兵力,說是岳家飛,實際大半就是岳飛的私兵,甚至供給都是各自想了辦法來解決的。

當然,岳飛死因很複雜,即便他那個責問讓趙構很難堪。在羣臣面前下不了臺,儘管他參與了太子一事,儘管他想要將劉光世的軍隊兼併到手中,將徽欽二帝迎回,反對趙構議和,可是趙構仍給了他太尉、宣撫使兼營田大使,甚至前所未有的一品官職開府儀同三司(開府指能有開府衙權,三司就是三公,乃是名義上最尊貴的使相,在岳飛之前只有趙普、呂夷簡、王欽若、韓絳、文彥博、蔡京等少數十幾人擁有的頭銜)。實際十二道金牌召回後。趙構打算對付的還是張浚,非是在廬山守孝與文人唱和的岳飛。

岳飛之死與鄭朗無關,但前後車之鑑不得不防的,更不能讓十二道金牌的事發生在自己身上。

鄭朗還嫌不夠,讓高遵裕擔任此次出行的副帥。不是讓高遵裕指揮這幾路軍隊,高遵裕也沒有這個膽量與鄭朗搶指揮權,而是讓他起一個監軍作用。

小心駛得萬年船。

正是因爲鄭朗這一生的小心,才取得這樣的功績。

一隊隊鄉兵抵達,是真的講武閱兵。各隊鄉兵訓練了一年時間,仍然不夠,藉着閱兵的藉口,再次整編。隨後又打着前線乏糧的旗號。當成民夫押運着糧草去西北了。

契丹仍在迷惑之中,前方西夏人與宋人僵持很久了,運送糧草頗爲正常。他們雖注意了鄉兵這一建制,因爲待遇比較差。又鼓勵半兵半農,再加上一些不好的將領不重視鄉兵,仍讓他們參加了一些勞役。再者宋朝本身各種民兵軍隊,比宋朝的政治更混亂,因此沒有太注意。甚至爲了迷惑,十幾天前,宋朝還在大肆講銀行監擴股一事。拖得久了,不過西北在戰爭,那有錢來擴股。這麼做,主要還是防止契丹的。

隨着這支軍隊離開,鄭朗也要離開京城。

四月到來,重臣們於都堂參加都堂會,也是鄭朗最後一次的都堂會。有可能他告老還鄉後,宋朝政府還會向他詢問國策,但不可能到都堂來與大臣們講了。

大臣們坐下來,趙頊宣旨,讓鄭朗擔任陝西河湟二路宣撫經略使。

到了這時候,圖窮匕現。

知道真相的大佬一個個靜默不言,但更多的人不知道真相,甚至與老百姓、契丹西夏人一樣,認爲宋朝是想撈好處,吞併河西四州,不會想到宋朝想的是吞滅整個西夏。

甚至還有人私下裡奇怪,鄭朗說辭去相位,爲什麼一年過去了,未辭去相位呢?

這道任命宣佈,一起會意。

擔任知制浩的王安禮說道:“陛下,太過憂民。”

因爲熙寧改革,鄭朗做了部分妥協,矛盾沒有史上的嚴重,改革本身是由鄭朗帶頭髮起的,王安禮雖用了,但沒有史上突出。

“和甫,王韶說用兵過多,郭逵說兵力要多,否則會成李信之敗也,章楶沒有表態,並且兵者,不是越多越好,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很多很多,而且兵力越多,對主帥的指揮能力要求越嚴格,故韓信對漢高祖說,你只能率十萬兵,而我則是多多益善。但我心中多有考慮,西夏人狡猾,反反覆覆,李繼遷未起勢之前,太宗陛下派五路伐李,兵不可謂不多也,將不可謂不勇也,然而我朝無功而返。仁宗時伐夏,有狄青四大名將在世,史稱唐明皇晚年窮兵黜武,但那時一年兵費僅是一千五百萬緡,慶曆之戰卻花費了近兩億兵費,等於是唐明皇晚年十幾年的兵費,以至民間盜賊四起,可仍不得功,僅自保互有勝負爾。因此,我贊同了郭逵意見。”

兩人不是講能不能伐夏,而是說兵力多所帶來的浪費。

章楶從涼州反饋來消息,說計達近五萬蕃兵回鶻兵要求參戰。這使得伐夏實際兵力就達到了六十萬人,許多糧草物資是送到了前方,但非是前線,在渭州、原州、涇州、延州、麟州。從這幾州府將糧草運到前線,還有一段漫長的道路,甚至深入到西夏後,道路更長,又沒有很好的水路運輸,只能一車車地慢慢推到前線軍營裡。

就是將十一萬河北鄉兵當成民夫,還是不足的,還得要從陝西征來二十萬以上的民夫,才能保持糧食不能耽擱。因此實際參戰的就達到了八十多萬人。是史上最大的兵力調動。這麼多人與馬,一天所消耗的糧草最少就達到兩萬多石,而想滅西夏,沒有四五個月時間是根本辦不到,前線糧草消耗可能就要四百萬石。

不僅是糧草,還有武器、帳蓬、車輛、牲畜、工具,兵士吃的喝的,因此前線需要四百萬石糧草,後方就得供給四千萬石糧食。這只是伐夏時所需的糧草,河西走廊打到現在。再加上其他數路的僵持,將兵士一起調到前線,糧草就得運到前線,伐夏後,宋朝還得要安撫百姓,以及駐軍,還得要奸滅部分的反抗部族,還得要糧草。

僅是糧草一項就是一個天文數字,這麼多糧草不是產在陝西本土的。而是從兩荊兩江兩浙兩淮與河北京東,從百姓手中一擔擔地挑到官府,再從官府一步步運到京城,再從京城運到陝西。

若是商品糧罷了。但這是官糧,即便爲了不擾民,給了少許補助與薪酬,但相對於這個天文數字。不但擾民,甚至都會嚴重影響到今年的農業生產。

因此王韶在前線說不用那麼多兵力。那怕少十萬人,對於後方將會產生大量的鬆壓。

然而鄭朗不放心。史上宋朝五路伐夏,兵力是三十五萬,民夫二十萬,用人數五十五萬,但它失敗了,不管什麼原因失敗的,鄭朗不想重蹈覆轍。

鄭朗又說道:“我朝非是象秦朝那樣窮兵黜武,此戰只能勝不能敗,況且還有一個強大的契丹在邊上虎視眈眈,因此徵用了重兵,以雷霆之勢催毀西夏。甚至爲了不發生淝水赤壁悲劇,提前幾十年前就做了安排,而且我還會讓章楶做爲副帥,協助我指揮這次伐夏行動。”

但是御史臺的十幾個言臣急了,鄭朗改制後,給了言臣極大的權利,但也做了一些限制,也就是言事可以,要實事求是,可現在發生了這麼大事,無論御史臺或者諫院,卻不知道半點風聲,如何了得,並且出兵多少,不與諸臣商議,卻同前線三個將領商議,祖宗家法何在?

實際也就是民主與集權所產生的矛盾。

趙頊也正準備問這個問題。

這些年言臣給鄭朗帶來極大的麻煩,但也確實起了監督作用。

包括章惇案,大理寺彈劾章惇父子章俞與章惇叔叔沈邱縣主薄章愷侵佔民田。開封府官員畏懼章惇的勢力,各懷僉書觀望。事情鬧到御史臺哪裡,紛紛彈劾。主要還是章惇個性太強橫,得罪的人多,鄭朗雖看重了他的才華,也不能包庇,而且侵佔民田也是鄭朗最痛恨的地方。因此朝廷做了重懲,牽連的兵曹參軍吳潛勒停職,開封知府錢藻罰銅,開封府判官虞大、熙展磨勘一年,推官胡宗師、衝替,司錄參軍路昌衡磨勘二年,戶曹參軍劉陟、士曹參軍王本、倉曹參軍蔡旻竝差替。

章俞當杖一百,以年八十勿論,章愷勒停。御史臺再接再力,又彈劾成都府轉運判官周之道隱瞞章惇誤着朱服一事,袁默妄言爲章惇逃脫罪名,周之道徒一年,默杖一百。

章惇自辨,錯肯定他也有錯了,但侵佔民田一事,他並不知曉,況且章家那麼多人,他的好友親朋更多,如果這些人犯了錯,全部讓他承擔,也不大公平。

最終還是將他外放。

對此鄭朗看法很公正,雖牽連廣有重判之嫌,但也不是沒有好處,多少會使重臣約束家人與親戚,否則這些人仗着背景雄厚,爲非作歹,影響會很大。也就是利大於弊。

但在這時候,章惇外放,無疑是一個損失。

面對言臣指責,鄭朗淡淡說道:“諸位,徵夏準備過程中,是陛下領手的,諸位相公皆知道,也參與了謀劃,因爲害怕契丹人蔘與其中,因此沒有對諸位公佈。之所以問了前方王韶三人,乃是因爲他們身在前線,對西夏熟悉,對軍事善長。各位,不要再糾纏了。”

這是委婉的說法,話外之意就是問了你們,你們懂不懂?

沒有給他們機會再羅嗦,鄭朗又說道:“臨行前我送兩個字給諸位。”

說着舉出第一個字:平!

“將軍百戰平天下,天下平定殺將軍。”鄭朗道。

一句話讓大家瞠目結舌,敢情是這個平啊。

“蜂房只有一隻蜂皇,雄蜂工蜂分工明確。由是壯大。若是每隻蜜蜂都要做蜂皇,必走向滅亡。唐室衰微,武將把持着財政軍權,由是滅亡,五代更替,十國動盪,民不聊生。這纔是祖宗抑武重文的由來。但想要國家安定,不一定非要殺功臣,光武不殺功臣,國家也大治。唐太宗看到尉遲敬德橫行霸道,僅是敲打,由是敬德成爲唐朝良臣。祖宗立國更是在制度崩壞之時,也沒有殺功臣或者誣衊功臣。若是害怕功臣掌控兵將,可以挑明瞭給虛位,給富貴,若是誣衊來打擊有功將領,將士必然心寒。狄青若不是飽受誣衊,何來英年早逝?即便成功滅夏。還有更強大的契丹,外敵未除,過份打壓有功的將領,我朝必成武則天之禍(指武則天殺死王方翼、黑齒常之、程務挺等勇將。武週一朝外戰多大敗的歷史)。平非是平天下,還有公平之意。”

鄭朗的話有些偏頗,宋朝不能說它是重文輕武,首先軍費。宋朝每年軍費支出是所謂窮兵黜武李隆基時的五倍以上,雖然許多兵士家中生活困苦,但比漢唐那種役兵制呢?那會更苦。鄭朗說冤殺武將。漢唐也有。再說武器,宋朝比那一朝一代都重視武器研發,還有軍校武學。民間習武的氣氛也很濃厚,弓箭社、馬社、刀社、萬馬社彼彼皆是。武術更是宋朝常見的娛樂活動,比如角抵、使棒、舞刀槍、舞劍、射弩、舉重,甚至有婦人穿着大背心大褲衩子,在街頭公開與男人摔跤比賽。有些士大夫們還有着一身好身手,比如前朝賢相王曾就是一個武林高手,若打架,一個王曾能放倒十個鄭朗。武術也在宋朝發揚光大,甚至在前期柳開、陳堯諮等士大夫願意自動轉爲武將,投筆從戎。

之所以看上去重文輕武,一是宋朝缺少騎兵,數次大敗,用兵成本又高,形成的內斂格局。二就是士大夫打壓武將的權限,自趙禎朝始,掛帥的非是武將,而是士大夫、外戚、宦官,有武將,武將在軍中僅是一個傀儡。

但這個問題鄭朗也不好說明了,那麼會成爲文人的公敵。

因此只說一個平,讓大家自己反思去。

又舉起第二個字:正。

“何謂正,從一而止,一爲天下定於一,天下一統,止則是止步,故正原義是謂征戰止步天天下統一之時。戰爭來臨,將士慘戰,家人破離,百姓疲苦,故真宗陛下體恤百姓,那怕契丹大軍已困在河北,也不惜屈辱地與契丹搭成和議,仁宗陛下雖多場大捷,依然與西夏拿出錢帛和解。可實際效果呢?西夏人反反覆覆,朝廷不得不在陝西駐紮大量軍隊。契丹雖比西夏好一點,慶曆戰爭勒索我朝增加歲幣,改獻爲納,熙寧大旱,再次勒索了河東大片閒田地區。朝廷不得不在河東河北駐紮了大量兵士。非正!”

和平是好事,可這個駐兵,同樣害苦了宋朝的百姓,宋朝的經濟。

因此這所謂的花錢買安,也不是一個好方法。

“我朝西有西夏,西夏過後還有回鶻,就算滅了西夏,與回鶻未必能太平相處,況且吐蕃高原上乃是人間不可攀登之途,西南有大理,南方有交趾,遼東有契丹女真高麗,海外有倭國,北方更有契丹與漠北大草原上的遊牧民族,這些遊牧民族即便是漢唐花費了無數人力錢力,也只能做到國力最盛時短時間的征服。想要融兵器於九鼎,放馬於南山,那是不可能了。但是征服了西夏,西方無強敵威脅。若在條件允許下,再收回幽雲,北方門戶關起。那麼兵費將會減少三成以上,甚至四成,若是我朝政治再象現在這樣清明,國家繼續產生大量盈餘。兩稅就可能會全部免去,甚至放開鹽酒專營,去除各種雜稅,降低商稅。如國庫有充足的積餘,可以輕鬆地倚據關牆之險,退可守,進又可以不苛民的反攻,到了那時,纔是我朝的正,纔會接近夫子所說的大同境界。”

鄭朗又重重地說了一句:“伐夏,僅是以正我朝的第一步!”

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316章 佈施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第124章 火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第56章 鳴天下(五)第273章 進攻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279章 天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119章 解試第218章 找朋友(下)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148章 銅錢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90章 三家祖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126章 十段文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七百三十一章 心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102章 大家(上)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217章 找朋友(上)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89章 長嘯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149章 算計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171章 走鋼絲(中)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313章 瘦身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第274章 老貪第106章 求第55章 鳴天下(四)第177章 平靜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183章 美人(上)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81章 四君子(上)第117章 大人物(上)九百十七章 臘梅第266章 淨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
第210章 大三元(六)七百十七章 相會上第316章 佈施六百四十三章 臨行中五百十五章 陳留橋第124章 火第182章 兩小鬥中丞·遠大四百四十六章 稻草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六百十六章 遠方上第364章 君子,君王是兒子(一)第56章 鳴天下(五)第273章 進攻八百五十四章 星光下第279章 天下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五百十四二章 另一半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八百九十六章 大會戰八第227章 遠大的心(下)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119章 解試第218章 找朋友(下)六百七十四章 幽蘭操中七百二十章 很冷很暖二四百五十七章 天長之戰上八百七十五章 河湟八第148章 銅錢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七百八十二章 皇子下四百三十三章 始下四百八十四章 買單者上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戰鬥吧四百三十一章 各人心思上四百三十九章 託上第90章 三家祖七百八十六章 小重山四第126章 十段文第351章 在路上(七)第369章 天都石窟(上)第195章 天有情,天無情六百七十八章 復北歸下六百五十八章 救人七百三十一章 心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第102章 大家(上)六百六十二章 變臉中第217章 找朋友(上)五百五十七章 黑水濼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三百九十六章 大戲·魚肉熊掌兼得第89章 長嘯第33章 三變小妻子(下)四百五十章 我的名四百零九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五百八十五章 兒戲五百二十章 相歡下四百三十三章 請使上六百章 彌勒佛也穿越第152章 八大王,你無恥(上)第334章 西風烈(下)第149章 算計五百六十三章 奸人第171章 走鋼絲(中)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六百六十五章 戰後上三百九十一章 守護第313章 瘦身七百六十八章 秋實下八百四十二章 條例司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四百三十四章 請使下四百十四章 暗戰下八百六十九章 河湟二七百八十九章 小重山七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五百三十七章 四大家族第274章 老貪第106章 求第55章 鳴天下(四)第177章 平靜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四百五十三章 悲情的雨六百八十二章 魔術師中三百三十七章 第二步第183章 美人(上)第174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五百三十二章 謝公屐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362章 最強折家軍(四)第81章 四君子(上)第117章 大人物(上)九百十七章 臘梅第266章 淨四百四十五章 不好啊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