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

就在皇太極招代善進宮議事的同時,乾清宮昭仁殿中,楊嗣昌等兵部要員,與陳奇瑜就關外戰事展開了一場簡短的辯論。

聽完陳奇瑜建議洪承疇主動發起進攻、爭取重創建奴南下之兵、逼迫建州奴酋率主力傾巢而至,在錦州附近與官軍會戰的言論後,楊嗣昌以及兵部兩位侍郎都表示了反對之意。

“大尹之說雖甚爲合理,但時機上卻太過早矣!目下已至九月,待諸路官軍京師集齊後便已九月中,待至關外便已是九月末,此時錦州一線怕已是有大雪降下。天寒地凍之際實難利於輜重輸送,更遑論爭戰之事了!此等不利,虜賊豈會不知?大尹之謀怕是會落於空處!”

左侍郎王家楨首先出言反對道。

“大尹之策其實乃上佳之策,侍郎所言亦是甚爲合理,但臣所慮者還有其餘。依照此前謀劃,關外大軍爲正軍,其意一爲尋求重創奴賊;其二乃是爲兩翼奇兵爭取直搗黃龍之時機。大尹許是忽略一處:如若敵我主力於近期展開會戰,絕非短期內便能決出勝負的,盧學士所率之騎軍還另說,只說登萊奔襲赫圖阿拉之五千官軍,每到寒月,遼東近海盡皆封凍,船隻根本無法航行,此等情形之下,登萊之兵根本無法登陸遼東,更何談奔襲奴賊老巢了!”

風度翩翩的楊嗣昌臉神色從容,寥寥數語間便將陳奇瑜所獻策略中最大的漏洞給指了出來。

陳奇瑜面上神色不動。因爲他早就想到這點,但爲了不當面得罪皇帝,所以他並未直接提出此事,而是借他人之口說出。

而朱由檢的臉上則是有些發熱的感覺,他也並沒想到這是陳奇瑜有意爲之,相反,他的內心對陳奇瑜反而有些歉疚之意,覺着若是自己考慮更加全面的話,這位重臣也不會在別人面前丟了面子。

自己作爲一個從信息爆炸的年代穿越而來的後世之人,居然將渤海冬季冰凍期給選擇性的忽略了,這實在是讓人汗顏不已。

“呵呵,此事不怪陳卿,是朕疏忽了。只想着儘早與奴賊決戰,這纔有了陳卿倉促之間想出此策!本兵確爲老成謀國之臣,于軍國大事之上細緻入微,有卿等一衆幹才能臣,朕心下倍感安適!”

“我皇何須自責,身爲人臣當爲君之所謀拾遺補缺,此亦爲臣之道也!況大尹之策確乃上策,僅是所選時機有所差池而已。臣以爲,若錦州之敵不退的話,明年春日之時,便依大尹之策施行便可!”

八面玲瓏的楊嗣昌可不願輕易樹敵,尤其是對朱由檢所看重之人。既然皇帝將陳奇瑜從地方召到京師任職,那肯定是對其所爲甚是認可。據他所知,陳奇瑜雖然才幹政績頗爲突出,但在朝堂之內卻並無盟友,若是他將來與自己同時入閣,那現在提早結個善緣,將來在內閣中遇事也能相互呼應一下。

陳奇瑜衝着楊嗣昌拱了拱手以示承情,楊嗣昌考慮到的問題他也早就有過分析,對於儀容甚佳的這位本兵,陳奇瑜並無惡感。

而根據楊嗣昌的觀察,皇帝除了對溫體仁青眼有加之外,對其餘的兩名閣老張至發和王應熊可謂是發自內心的厭惡,這兩人致仕是早晚的事。皇帝留着他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州問題還未解決,朝堂需要暫時的穩定,等建州之事解決掉之後,這兩人會馬上被皇帝打發回家養老。

皇帝去年曾經打算增補閣臣,但因督察院兩位大佬都在外地辦差,皇帝覺着那樣對兩位制憲有失公允,所以才暫時擱置起來。

若是明年能夠給建虜以毀滅性打擊,大明內外的局勢徹底穩固之後,增補閣臣便會被提上議事日程。

據皇帝所言之意,閣臣員數將會增加到六至七人。溫體仁聖眷未衰,留任已成定局,而張至發、王應熊應該會一起致仕,那樣的話內閣就會空出至少五個名額。

楊嗣昌早就分析過,洪承疇、盧象升、孫傳庭這三人入閣是板上釘釘之事,並且也無人會提出異議。

流賊就是在這三位重臣的持續打擊下才最終土崩瓦解的,這等挽大廈於將傾的大功無人能比,入閣也是順理成章。

剩下的閣臣候選人,自己算一個,禮部尚書張國維算一個,陳奇瑜算一個,若是七名閣臣就正好,若是六名,那就是三選二了,但楊嗣昌相信,皇帝會讓自己和陳奇瑜入閣,張國維將會靠邊站。

“啓奏聖上,既是今年無法發起與建虜之會戰,且沙後所之兵營倉房尚未修建完畢,那臣建議,秦軍、川軍抵京後直接進駐京營與勇衛營之營地,修整之後便可正常日間操演。所需兵刃、甲冑、器械亦可就近與軍器監得以補充,日常亦能與勇衛營車營進行合演,以便彼此熟悉,找出其中之失加以改進,待來年大戰將起時提前月餘出關!”

兵部右侍郎李致遠進言道。

本爲寧遠分守道的李致遠得到了洪承疇的大力舉薦,被朱由檢特簡爲兵部右侍郎一職,替代因病致仕的原侍郎王逢時。

洪承疇赴任薊遼時,曾與寧遠歇息一晚,在與李致遠詳談過後,不禁對其出衆的才華大爲激賞。考慮到自己將來回到朝堂後急需有人互爲奧援,而現下正鬱郁不得志的李致遠正是最好的人選,在一番交心之後,洪承疇果斷的向朱由檢舉薦了這位幹才。

在經過錦衣衛的詳細查訪後,朱由檢對洪承疇舉薦的這位幹才也是相當認可,再加上其在關外數年,對於邊事熟稔無比,正巧王逢時致仕歸家養病,兵部右侍郎出缺,這纔有了李致遠一飛沖天的機會。

李致遠從一個無人搭理的從四品閒職,一下子升到炙手可熱的正三品高位,心裡對洪承疇的感激之情自是無以言表,從此他自是將洪承疇視爲了再生父母,而洪承疇除了原先的故舊之外,在朝堂上也終於有了真正的門下之人。

“李卿之建言甚好!此事便交由李卿操辦。卿可多去兵營巡視,深入士卒中間,瞭解士卒之需,化解影響軍心士氣之矛盾。軍中雖是無情之地,但士卒將校亦乃常人,他們流血犧牲亦是爲大明百姓能安居樂業。朕倡建忠烈祠便是欲使天下人知曉,但凡爲大明付出與犧牲者,就當被後人銘記之!”

“聖上之言,臣當謹記之!”

對於朱由檢吩咐的事情,李致遠並不陌生。在關外這些年,他早就適應了與那些粗魯野蠻但也豪爽簡單的士卒打交道,既然皇帝的話中透露出對底層士卒的關愛之情,那李致遠當然會以此爲標杆做出一番成就,來迎合皇帝的心意。

“今日便議到此處吧,各位卿家且回本職,將諸多事端捋順,以完備之姿迎接來年的大戰!”

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八十章 困難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
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七十七章 覲見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一百一十章 鹽商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零四章 大明的武備要和別人形成代差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四百七十八章 你有我也有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三百一十五章 偶遇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六百二十五章 嘉定伯府破財了第八百一十一章 日本鐵炮與大明火銃誰更強第二百五十四章 困擾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五百三十八章 強硬第五百六十四章 推廣和反對第五百二十一章 城門爭奪戰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第一百七十二章 出塞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二十九章 紅夷特使聯合到訪大明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訪艱辛、 驚喜、睚眥必報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五百三十一章 敢持械行走者 殺無赦!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二百一十九章 義閹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三百五十七章 辦學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二十章 攔道索銀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八十章 困難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四十八章 巡視第二百七十八章 進宮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第一百八十七章 衝陣第六百八十九章 孫傳庭納妾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六百九十二章 恩賞、佈防圖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二百六十三章 血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七百四十五章 有情人終未成眷屬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六十六章 逮獲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七十九章 鳳陽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八十章 困難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十三章 援軍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直憋屈的高起潛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六百二十九章 對皇帝的人身攻擊第一百二十三章 退兵第一百二十五章 借勢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七百二十六章 畏威而不懷德的土著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七十八章 陳家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二百二十章 憂慮第五百七十二章 天家耳聾眼瞎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