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

黑水峪北端峪口外山腰處的一座草棚內,孫傳庭正在與楊明盛手談,偶有雨滴從棚頂滴落。

楊明盛將一塊白子落下後,舉目看向峪內。在一片雨霧的籠罩下,兩側半山腰綿延不絕的草棚一直延伸到峪內看不到的地方,草棚下的秦軍將士有的坐地閒聊,有的在保養弓弦,有的則在閉目養神。五天前秦軍便拔營來至黑水峪,選好地勢後等候闖營的到來。

楊明盛轉頭看向手捻黑子正在苦苦思索的孫傳庭,憂慮的開口道:“大人,大雨已經下了四日,闖賊卻絲毫未見人影,難不成闖賊去打了漢中?那大人的佈置豈不是落到空處?”

孫傳庭思考半天,終於將手中黑子落下。他擡頭笑道:“伯軒,汝之養氣功夫還是稍欠!石泉往漢中之路狹長艱險,易守難攻。若川軍主將非庸才,自會出漢中擇地據險而守。賊若西向,眼見勢難攻破,定會不戰而退。子午谷中有路通往西安並非秘事,闖賊中不乏聰慧之輩,必會擇易棄難!就算將你我放之賊營,亦是如此抉擇!”

楊明盛拱手笑道:“謝撫臺大人教誨!學生自是以大人爲榜樣,處處效仿大人穩重沉肅之風,可惜邯鄲學步,未得其中三昧!”

孫傳庭哈哈大笑:“伯軒此言仿若一副畫卷在本官眼前展開,本官依稀看到伯軒手腳着地,爬行向前!哈哈哈!”

楊明盛苦笑道:“大人休要打趣學生,大人學究四海,智謀深遠,學生依附大人身側受益匪淺。但望能學的十之二三便已心滿意足!”

孫傳庭收起笑容開口道:“方臣已赴京師參加明年春闈,不出意外的話,明年定能高中!汝與逸晨、履中皆是本官看好之人!汝等要多加努力,早日金榜題名,方可有施展才智之機!”

楊明盛正要回話,一陣馬蹄聲自黑水峪方向傳來,二人朝下望去,雨霧中顯出一騎身披蓑衣的士卒身影。

不一會來騎馳至孫傳庭所在山下,翻身下馬後沿着溼滑的臺階向上攀來。

孫傳庭笑道:“定是闖賊至亦!”

來人登上山坡進入雨棚,頂着蓑衣雨笠單膝跪倒,雙手抱拳過頂大聲稟報:“稟撫臺大人,闖賊先鋒已至!距大人處十里上下!周總兵請示如何迎敵!”

ωωω¤ тт kān¤ c o

孫傳庭厲聲喝道:“放其先鋒,擊其中段!告訴周遇吉,此戰定不能教高闖走脫!活要見人!死要見屍!否則提頭來見!”

劉三帶着手下兩千流賊在前面帶路,過天星率部作爲前鋒跟隨,從石泉進入子午谷折入黑水峪。然後是高迎祥帶着大隊人馬進入谷中,數萬人馬推車挑擔走了半天才全部進入谷中。

全軍進入黑水峪沒多久,隨着一股黑雲籠罩峽谷上空,天上下起了小雨。高迎祥下令全速前進,生怕雨勢加大,戰馬和車輛難行。

沒過多久,剛纔峽谷上空的烏雲逐漸蔓延到整個天空,淅淅瀝瀝的小雨變成了瓢潑大雨。還算寬闊的山路變得泥濘不堪,綿延達二十餘里長的隊伍行進速度頓時慢了下來。

此時前鋒已經行進了三十餘里,想掉頭回返已是很難,只能硬着頭皮往前,只盼能早一點走出黑水峪。

到了晚上宿營時,數萬人馬只能在泥水中搭起帳篷,大雨已將樹木澆透,想生火燒水也尋不到乾燥的木頭。幸虧流賊們帶着早就蒸好的麪餅,從路西側的子午河中打來涼水,一口水一口飯的吃了起來。躺倒在潮溼的地面睡覺之前,很多人都想着,明天睜開眼,天就放晴了。

誰知道第二天早上醒來,大雨還是繼續下個不停,並且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

在大小頭領們的呵斥聲中,流賊們不得不一邊大罵一邊前行。

走到第四天,闖營斷糧了。

雖然打破了三處縣城後搶了不少糧食,但同時也有更多的流民或被逼或自願的加入進來。原先只有一萬多人的流賊隊伍,迅速擴充到三萬多,整整翻了一倍。一下多出這麼多張嘴吃飯,就等於最近搶來的糧食白搶了。

高迎祥本以爲三日就能走出黑水峪,然後直接打下興平縣,馬上就又會有了糧食,可這都已經第四天了,還沒走出黑水峪。

他想派人去催促前鋒加快行軍速度,可前路上士卒車輛將道路堵得水泄不通,一來一回的時間說不定就走出去了。

高迎祥讓人把僅有的數百袋幹餅運到中軍老營這邊,然後下令把被雨淋的已經發黴的幹餅分發給帶隊的頭領,並告訴他們每人一頓只能吃半個幹餅。這數千老營士卒是他的根基所在,餓着誰也不能餓着他們,其他人的死活他根本不去關心。

兩千餘匹戰馬也倒下近半,本來可以宰殺吃肉,但那裡去找乾柴呢?高迎祥只能忍痛放棄。其餘的戰馬也都掉膘嚴重,短時期內根本無法騎用,只能牽着前行。

餓着肚子的流賊們只能繼續前行。高迎祥派人到處宣告,明日就能出黑水峪,然後打破縣城,大家想吃啥敞開吃就成。

這一條果然奏效,士卒們本來漸升的怨氣迅速平息下去,每個人都在進了城先持盾飽飯再說。

第五日過天星派人傳信馬上走出黑水峪時,高迎祥因爲內大雨淋溼而感染風寒,躺倒在擔架上。

不光是他,連續數日冒雨行軍,數萬人的隊伍有一成染病,數百人走着走着一頭栽倒泥水裡再也沒有起來。整個流賊隊伍戰鬥力急劇下降,就算大部分人走出黑水峪,怕也是要修整數日方能恢復。

劉三帶着精疲力盡的近兩千人走進了官軍的伏擊圈。由於雨霧遮蔽視線,加上此時的流賊們沒了精力去山上搜尋哨探,更何況賊人們根本沒想到官軍會在這裡等着他們,只想着趕快走出山峪的賊人們徹底喪失了警覺,在兩側半山腰的官軍的注視下,繼續迤邐前行。

當高迎祥的中軍大部完全進入伏擊圈後,隨着尖利的喇叭聲,兩面山腰處箭雨伴隨着雨點紛紛而下。

官軍搭起的草棚使得弓弦沒有被打溼,雖然比起平時力道要小一些,但射出的箭只對大部分只穿布甲和布衣的流賊殺傷力已經足夠。

被突如其來的弓箭射蒙了的流賊們,只能在慘叫聲中四處躲藏,他們的弓箭弓弦早已溼透,根本無法還擊。官軍的一千弓手比平日射靶子還要輕鬆,密集的人羣不用瞄準,只要往人堆裡直射就行。

弓手射完八輪後,剛纔短促的喇叭聲變成了悠長的聲調,一萬多秦軍在各自將官的帶領下,持槍拿刀從雨棚中向山下緩步行去。

峪口處的許忠、劉應傑接到號令後,帶着手下士卒向峪內衝去。

官軍之所以緩步,是因爲地上太滑了,尤其是從山腰處往下走,要是想發力衝鋒,肯定摔的四仰八叉。

爲了防止泥地溼滑導致官軍摔倒,楊明盛想了一個辦法----鞋子上綁繩子。鞋底勒上數道粗繩,腳蹬地時能抓的更牢。

這個方法簡單可行,經過試用後,只要不是快跑,摔倒的機率大大降低。

大部分流賊們已經一天多沒吃東西,加上數天的大雨,山裡溫度下降不少,處於半僵餓狀態下的流賊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面對漫山遍野的官軍,只有高迎祥的老營進行了激烈的抵抗,其餘的流賊除了四散奔逃外就是跪地等死。

羅世芳帶着數百人從山的一側向闖營老營人馬行去,另一側同樣有數百人向着賊人行進,兩隊形成了夾擊的態勢。

原本四千多人的闖營老卒,在官軍弓箭急速射出第三輪時便反應過來,有的躲在山石樹後,有的舉盾遮蔽,有的乾脆用同伴的屍體做盾遮護。面向他們的兩輪數百隻長箭僅僅殺傷了百餘名士卒。

官軍下來後來不及排好陣型,流賊們已經拼盡最後的體力迎了上來,雙方迅速混戰城一團,後續不斷有從山上下來的官軍加入戰團。

從未見過如此大場面的秦軍,被闖營老卒刀砍槍刺殺傷百餘人後,頓時有些慌亂不堪,已經有人想要轉身逃跑。

羅世芳沒用騎戰時的長槍,而是改用了一根長長的鐵棒,重量在二十斤左右。

他從人羣中疾步往前衝到隊伍的最前端,雙手掄圓鐵棒橫向一掃,隨着幾聲咔嚓作響聲,前面幾名兇悍的賊人骨斷筋折,倒地不起。

緊接着手中鐵棒狠狠敲在一名賊人頭頂,賊人的頭顱瞬間破碎,白紅相間的腦漿四處迸濺,屍體猛地仰倒在地。

周圍賊人見他如此兇猛,不由地往兩側躲閃。羅世芳背後的官軍見主將大發神威,已經膽寒的士氣立刻高漲起來,一片空白的頭腦裡想起了平時操訓時的動作。隨着隊官的喊聲,官軍排成不算整齊的隊形,閃着寒光的一丈多長的長槍平舉着向前行去。

戰鬥在一個時辰左右的時間後基本結束。賊軍既無體力又無士氣,闖賊老營在被圍上來的官軍合力絞殺大半後,剩餘的跪地請降,但其中並沒有高迎祥的身影。

周遇吉手持滴血的大刀,在簡單的審問過一名老營頭領後,一刀將他的首級砍下,然後招呼一聲,幾百名士卒跟着他向賊軍來時的方向跑去。

高迎祥躺在數裡外半山腰的一處山洞中,身下的簡易擔架鋪着幾塊羊皮褥子,混十萬和高迎恩蹲在他的身邊,數百名親兵分佈於山洞外警戒着,山下的樹上還拴着幾十匹能跑的戰馬,幾十名賊兵在看着。

聽着遠處隱隱傳來的吶喊聲,高迎祥費力的睜開緊閉的眼睛,幾日來迅速消瘦下來的臉頰處泛起兩團紅暈。

他從昨晚便開始發高熱,神智也變得迷迷糊糊,由於缺醫少藥,混十萬等人也是束手無策,眼看大雨依舊不停,在淋着雨走下去,高迎祥怕是撐不住了。無奈之下,親兵們尋到一處山洞,把他暫時留在這裡歇息躲雨,也僥倖躲過了官軍的伏擊。

高迎祥嘴角抽動一下,臉上露出一絲苦笑,吃力的開口道:“沒想到被官軍埋伏了,這裡看來便是我高迎祥埋骨之所!你二人帶人走吧,晚了怕是來不及了!”

高迎恩流着眼淚道:“大哥別再言語!留點力氣!俺這就帶你走!”

說完起身向洞外大喊:“來幾個人擡着闖王!”

幾名親兵閃身進了山洞,俯身擡起擔架向外走去。

就在這時山腳下傳來幾聲唿哨聲,隨即幾聲慘叫響起。

混十萬和高迎恩臉色一變:官軍追來了!

當週遇吉帶着士卒們殺到山洞附近時,原先數百人的賊兵只剩下幾十人,片刻之後便被官軍斬殺殆盡。其餘的早就跟着混十萬翻山越嶺逃竄而去,洞內只剩下高迎恩和躺在擔架上的高迎祥。

官軍沒有來到前,高迎祥眼見混十萬棄他而去,心情既悲憤又無奈。這就是平日裡對自己恭敬異常,一口一個闖王爺喊着的老兄弟,事到臨頭纔看出其本來面目。

他用疼愛裡摻雜着祈求和不捨的目光看着弟弟,用虛弱但堅定的語氣道:“老三,殺了俺!你快走!給俺高家留一點香火!”他已想到落入朝廷手中後,迎接自己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命運。

高迎恩自是明白兄長的意思。他們兄弟三個,二哥夭折,父母在他五歲時便已撒手人寰,是高迎祥把他從小拉扯大,兩人相依爲命的在世間掙扎着。

他也不想如父親般疼愛他的兄長落入官軍手中,那樣對於心高氣傲的兄長來說,是一種巨大的屈辱。高迎恩眼眶蓄瞞淚水,顫抖着雙臂舉起了長刀。

想起自小跟隨哥哥東奔西走四處討生活的艱苦,想起兄長多年來對自己的關懷和看顧,造反之後享受到的榮華富貴,醇酒美人,從前的點點滴滴一幕幕出現在他腦海中。他的身軀如秋風中的樹葉般劇烈抖動中,眼淚不由自主的流淌下來,他實在是下不去手啊!

咣噹一聲,高迎恩扔掉長刀後撲倒在高迎祥的身上放聲痛哭,他心中不禁有了一絲悔意:要是兄長沒有造反,他們兄弟倆應該過着雖然辛苦但衣食無憂的日子吧。兩人膝下應該都有了兒女,然後就是婚喪嫁娶,直到自己老死的那一天。早知現在,悔不當初啊!

當週遇吉押解着高迎祥兄弟二人出現在孫傳庭面前時,孫傳庭揹負雙手看了一眼擔架上閉目的高迎祥,忽然仰天大笑起來,笑聲裡充滿了志得意滿的快意。

至此,流賊的旗幟性人物,橫行大明長達九年的巨匪高迎祥部就此煙消雲散,成爲了以孫傳庭爲首的文官武將擢升的墊腳石。

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 公然殺官第六百一十章 關外需要你們第五十六章 接應第七百四十七章 反響和思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五十八章 大明銀幣、朝臣建議擴大藩屬數量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一百九十二章 祖制第七百七十八章 荷蘭人想找大明做幫手第八百七十五章 新體系的建立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七十六章 行軍第七百七十九章 老司機帶帶我第二百八十八章 佈網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五百七十一章 朱由檢的底線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三十九章 大戰3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八十二章 驕橫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二十三章 陛見第六百二十八章 勳貴們的猜測和打算第三十三章 安排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六十四章 邊軍第四百五十六章 八十日帶發效忠 表太祖十七朝人物第四百二十九章 一觸即發第五百章 戰報及善後方案第二百一十一章 回家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四百零二章 危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一章 來到大明第八百六十二章 以堂堂之陣擊敗你第八百一十二章 倒幕先鋒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二百九十七章 應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四百一十八章 就學第八百七十三章 城鎮化是安居樂業的基礎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七十五章 交出漢奸,舉族北遷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三十三章 取消宵禁、擴大內需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三百四十八章 司農寺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五十九章 追擊1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六百八十三章 劃時代的醫療器械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一百四十七章 凌遲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二百一十八章 弒父第四百三十四章 清軍的反應和對策第三百九十二章 部署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二百四十二章 勸說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五十五章 襲殺第七十章 商路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打造東南亞基地第七百零五章 南涯行省、嚴打第三百四十六章 舉薦第二百五十三章 懼敵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五百八十一章 以權勢保富貴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二百六十九章第三百七十二章 陳圓圓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四百八十六章 好消息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三百九十四章 發兵第四百一十五章 工匠第三百二十三章 目的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四百三十章 白甲與白杆第五百五十三章 李進忠的春天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