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

宣佈完新的陝西巡撫人選之後,場內陷入一片沉寂之中,各人都在考慮順天府丞這個空下來的職位。

朱由檢掃視了殿內衆人一眼,將各人的表情一一看在眼中,然後不動聲色的繼續道:“侯卿,南京戶部既撤,但其所屬公務繁巨,若將其移交與南京府戶房,怕是難以擔其職責;朕適才想過之後,有意將戶部浙江清吏司移往南京常駐,以督掌江南賦稅米糧,侯卿以爲如何?”

剛纔侯恂的話提醒了朱由檢,南京戶部的裁撤會引發一些麻煩。

南京戶部直接向直隸各府和浙江、江西、湖廣三省徵收賦稅,此外,南京戶部還有獨立的倉庫、糧庫和銀庫,但徵稅行爲、徵稅數額均要事前報北京戶部審批,每年的收支賬目一份上交御前,一份交戶部備案。

南京戶部裁撤之後,湖廣、江西、浙江三省,以及新成立的江蘇、安徽兩省的稅賦可直接向京師繳存,這些都還好說,但南京戶部掌管的那些大小倉房可不能移交給江蘇省代管。

江蘇、南京府都屬新建,雖然也會設立與京師六部相對應的六曹、六房,徵召相關人手開辦公務,但從專業性的角度來講,這些新募吏員的業務水平與京師戶部的官吏相差很大。

戶部十三個清吏司中那些辦差的吏員,大多數都是子承父業,多少年來就在部裡辦差,對各地徵繳賦稅、糧米、物資的各種流程可說是精熟無比,對其中的某些貪墨手段也是心知肚明。可以說只要他們認真起來,任何貓膩都會被他們一眼識破。

每年從江南一地運往京師的漕糧多達幾百萬石,這些雖是主要由地方官府以及漕運衙門催辦,但也離不開南京戶部的協助,現在雖然新建行省後,原先的差事大大減輕,但剩餘的體量還是戶曹、戶房無法掌控的。

但南京戶部中的中低層官吏基本也都是世襲部務,已經與當地士紳豪商連爲了一體,利用手中職權大肆侵吞貪墨朝廷錢糧。

如果因爲顧忌將他們全部北遷後公務無人處理,而將這批底層吏員留在當地,那此舉只能會讓這些人行事更加的肆無忌憚,他們會很自然的認爲朝廷離不開他們,其行爲也會更加有恃無恐。

而且南京戶部所屬的這些倉房還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以江南戰略儲備的形式存在着,這條規矩是太宗北遷後製訂下來的。這是爲了預防長江以南地區一旦出現重大災情後,因糧米物資臨時無法籌集支用,會引發後續一系列禍端這種極端情況的發生。

“聖上所言切中要害,此策乃上佳之舉,老臣亦是這般思慮。戶部分支常駐南京,更利於理順朝廷賦稅徵繳之況;只是老臣還有一請,那便是望聖上容許戶部分支留用部分原南京戶部吏員,畢竟事涉如此衆多倉房物資,以浙江清吏司現有人手來看尚難短期內予以理清,此事還望聖上恩准!”

侯恂拱手施禮後奏道。

“準了!侯卿回去揀選人手後,即刻遣之啓程前往南京與相關人等清點交接,原有看守倉房之軍士全部留用,朕會遣親軍常駐分支署衙,予以協助處置日常公務,預防不測之事生髮!”

朱由檢思襯一會後答應了侯恂的奏請。而所謂的錦衣住衙協助,只是爲了說着好聽而已,實際上錦衣衛進去就是爲了監視震懾這幫人,從最大程度上防止貪瀆之事發生。

“原平涼府知府趙之用於任上勤勉盡職,於安置災民、拓荒打井、興修水利之事上時常親赴一線巡查督促,此等爲安民盡心用命之人值得賞擢。朕決意,趙之用特擢爲江蘇巡撫,職銜爲左僉都御史銜,着該員接旨後即刻赴任!平涼府職官自趙之用一下全體晉升一級,知府之位由同知張文獻接任,以下同例!”

孫傳庭在託楊嗣昌轉呈請見手本之前,早就上呈了題本奏事,題本的內容是他在率秦軍趕赴京城的途中寫就的。

他知道自己此次離開陝西之後將不會再有回返的機會,所以便將自己平日裡暗中考察過的可用官員名單,以及兩年來他們所做出的政績簡單的寫入了題本當中,以便供朱由檢在用人時參考。

這個趙之用便是這份名單中的佼佼者。

剛過四旬的趙之用於天啓四年中試,留工部觀政一年後便放到陝西藍田擔任縣令,之後便一直未曾離開過陝西。

十餘年間雖也因功慢慢升到了知府一職,但在盜匪遍地、饑民如蟻的西北之地,作爲一府主官的日子也是相當的難熬。可以說,陝西大部分地方官員都已經做好了全家隨時赴難的準備,趙之用憂心如焚之下也是無可奈何,只能盡力安撫救濟治下民衆,儘量不使更多的饑民流往他處後加入流賊的隊伍。

幸運的是,陝西境內的大部分流賊都集中與陝北,很少向西邊的平涼府流竄,原因很簡單,平涼府太窮,沒啥油水,所以整個平涼府多年來相對還較爲安定。但隨着混天王、仁義王、馬進忠等巨寇的崛起,平涼府也很快陷入了紛亂之中。

崇禎八年,孫傳庭赴任陝西並先後將大股流賊絞殺殆盡後,陝西西北徹底安定下來。緊接着,孫傳庭將平涼府定爲了安置災民的主要地區,並親自趕赴平涼府,在趙之用等人的陪同下實地巡視考察了相關州縣地理,並制訂出了詳細的屯田安民舉措。

隨着大批災民被有序的引導而來,無數的錢糧物資也滾滾而至,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鮮衣怒馬的錦衣校尉,安民屯田的浩大工程在平涼府境內全面展開了。

看到孫傳庭都經常奔波於各個災民安置點,趙之用和平涼府上下官吏哪還敢留在府衙中。再加上大量賞銀補貼以及錦衣衛、御史的明暗監視,在幾方面因素的作用下,平涼府的官吏們全部被迫投入到了撫民屯田、興修水利的巨大工程之中。

在接下來近兩年的時間裡,趙之用以身示範,將大部分精力和時間放在了安民一事上來。在他的帶動下,平涼府的官吏們也紛紛羣起效仿,都是放下身段,親身投入到了每個環節的實踐中去,屯田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都在短時間被迅速解決。

捱過了大半年的等待之後,第二年的平涼府境內的夏糧便收穫了二十餘萬石,接下來的秋糧也有十餘萬石的收成,這些自產糧食,加上西安府對平涼的支援,使得近兩百萬災民有了可以支撐到來年夏收的口糧。

隨着各種水利設施的完善和配套,加之開荒的田地已成了熟田,崇禎十年平涼府的夏糧取得了大豐收,總量達到了近四十萬石之多,如果再加上豐收在望的秋糧,平涼府的災民不僅不需要外界的支援,而且自產的糧食也會有很大的結餘。

現在已經可以斷定,整個平涼府的安民屯田工程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而隨着開荒田地的增加,幾年之後,平涼府將會成爲大西北的大糧倉。

對於趙之用的拔擢使用,孫傳庭的舉薦是一方面,而錦衣衛傳回的情治則是更加的詳細,這兩者相加之後,才促成朱由檢今天的任命。

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章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
第八百四十三章 與衆不同第五百六十七章 國子監裡不是有人嗎第五百八十四章 慈善是人性的光輝第五百八十九章 有人慌了神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百二十七章 世界新秩序的規劃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二百九十三章 試探第四百二十五章 戰幕拉開第六百五十五章 把搶來的資源填海第七章 皇莊3第一百八十六章 攔截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六百六十一章 西苑野趣第五百八十七章 有錢不一定智商高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二百九十四章 外夷第二百六十二章 近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驚變第八百四十四章 見聞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二百章 客戶第四百七十二章 善後第六百六十八章 要想升遷,只靠着納糧可不夠第六百四十六章 分級制度第七百七十六章 對外援助、強制遷移貧困人口第七百九十九章 太子大婚日期、倭國的態度第四百一十二章 對峙第八百一十三章 秘議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三十五章 拔擢第八十五章 請託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五百九十二章 人人懼怕的怪獸第四十四章 孫承宗第二百四十四章 站隊第八百六十三章 想收藏日本盔甲的太子第三百三十章 改進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百二十六章 朝鮮銃手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一百零九章 家人第三百八十六章 準備第四十六章 投機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四百一十九章 伴讀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遣將第六百三十八章 軟的不吃就來硬的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五百七十五章 皇帝打算與天下官紳爲敵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五百五十二章 佈防漕運,建立海軍第一百七十七章 工坊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七百九十章 大明新藩屬國條例第六百七十八章 財富再分配是朝廷的重要職責和使命第三十六章 朝會第七百四十九章 學堂的永久免費制度第三百六十章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三百五十一章 提刑分司第五百零三章 無人可用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三百二十四章 吃癟第七百四十一章 蒐羅人才、返航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七百四十八章 信息傳播帶來的改變第八百六十一章 斬首計劃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六百零七章 以拿賊的名義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三十八章 大戰2第五百八十章 佈置妥當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三百六十章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四百六十五章 皇太極應對之策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五百四十二章 帶西夷開開眼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八百一十五章 帷幕拉開第八十六章 心思第一百四十九章 順勢第五百九十六章 侯卿別擔心,銀子馬上就有第一百零四章 見面第一百五十章 裁撤第二百八十五章 官船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第一百五十八章 留名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八百六十六章 毫無懸念第三百九十六章 戰起第三百一十六章 遇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