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戰5

高迎祥等人看着眼前這一幕,所有賊寇首領都默然。

隨着敗退回來的弓手們回到陣前,張獻忠咳嗽一聲打破了沉默的氣氛。

他開口道:“闖王,官軍弓箭厲害,這才幾百弓手,瞬息間就讓俺們折損好幾百弟兄!也不知官軍還有多少弓手,這一仗難打啊,接下來該咋辦?”

已經逃回來的過天星心有餘悸的說道:“闖王,要是再派步卒衝陣,盧閻王幾輪箭下來,兒郎們怕是頂不住!咱們一共就這麼多弓手,一下子沒了一大半啊!”

高迎祥沉吟一會,開口道:“不就死了幾百人嗎?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俺們不都是死人堆裡爬出來的?老韓你去把跑回來的弟兄安置一下。一斗谷,你去收集盾牌,越多越好,盾牌不夠就派人回營地找木板。箭再厲害也射不透木頭,等弄夠了盾牌,從兒郎們裡選鋒!衝在前面的每人十兩銀子,殺一個官兵賞二十兩銀子,俺就不信了,幾萬人打不過幾千人!快去!”

黃龍帶着親兵向後方而去,高迎祥的弟弟高迎恩帶着幾名將領,指揮趕到的闖營步卒整隊。

其餘的各股大小流賊首領也各自去招呼自己的手下,並將闖王開出的賞格傳達下去。

數萬人的流賊裡不乏勇悍之輩,在賞銀的刺激下,很多亡命之徒踊躍報名。最後有四千餘流賊被選了出來,充作敢死選鋒,準備衝陣。

大約半個時辰之後,黃龍帶着幾十輛獨輪車從大營趕了回來。每臺車上都裝滿各種各樣的盾牌,鐵盾、皮盾、木盾,甚至還有做飯用的大鍋上的鍋蓋,總計約有兩千餘面。

又經過一輪挑選後,最爲彪悍的兩千餘流賊作爲持盾的先鋒,排在了隊伍的最前面。

很多賊寇一手持盾,一手拿着五花八門的各種短兵,赤裸着上身,叫嚷嘶喊,躍躍欲試。

高迎祥見狀豪氣頓生,笑道:“這回定要教盧閻王吃個大虧!兒郎們,向前!”

一聲令下,持盾賊寇在前,其餘賊寇緊跟其後,闖營老卒再次,餘下的各股賊兵落後幾十步跟在了最後,無邊無沿的人潮向官軍陣營涌來。

除了保持警戒的五百餘騎兵以外,官軍的騎兵早就下馬歇息,順便給馬餵食,以便保持戰馬體力。

步卒也是就地坐下歇息等候命令,眼見賊兵們集結成型時,隨着楊茂功一聲令下,步卒紛紛起身排好方陣,依舊是弓手居前,騎兵紛紛上馬,排成了準備衝鋒的箭矢陣型。

盧象升帶着武大定來到一側的騎兵隊列,一馬當先排在了最前端,準備充當箭頭,帶隊衝鋒。

賊兵們在距離官軍兩百餘步時開始小跑起來,官軍依舊不爲所動。

隨着距離越來越近,前面的賊兵開始加速奔跑。約一百步左右時,一聲短促的喇叭聲響,一千名官軍弓手張弓搭箭,斜指前方。

持盾的賊兵們嚎叫着高速奔來。又是一聲喇叭聲,一片弓弦響動,一千隻制式三棱箭飛向天空,眨眼到達賊兵們的頭頂上空,瞬間掉頭撲向地面人羣中。

賊兵中有人聲嘶力竭的大喊:“舉盾!舉盾!”前排賊兵紛紛將手中各式盾牌舉起遮護住頭部,腳步稍微放慢一些,一陣噼啪聲響起,大部分箭只落在盾牌上,只有少部分穿過盾牌的空隙射中賊兵。

官軍弓手齊射了五輪之後,賊兵已衝到五十步的距離。隨着喇叭聲響起,弓手分成兩隊轉身退往兩側,刀盾手上前掩護。三千名長槍手排成三隊,舉着手中一丈餘長的長槍齊步向前迎敵。

五輪箭只的打擊下,數百名賊兵或死或傷。

賊兵們眼見官軍弓手退去從,感覺最大的威脅已經消除,紛紛將盾牌擋在身前,奮力向官軍衝來。

官軍長槍手走出數步之後停下,前排平舉長槍,第二排從第一排的空隙之間把槍探了出來,整個方陣放佛一個渾身長滿刺的刺蝟一樣,雪亮鋒利的槍頭寒光閃閃。

一瞬間,賊兵已到近前,官軍齊聲呼喝:“護!”隨即將手中長槍刺了出去。

長槍向前刺出的力量與賊兵撞過來的力量疊加在一起,頓時一片慘嚎響徹整個戰場。

持盾賊兵都是短刃,離官軍還有幾米外就已被長槍刺中。鋒利的槍頭連皮甲,鎖甲都能穿透,何況大部分連棉甲都沒有的流賊了。

有的賊寇反應極快,用盾格開長槍,同時猛地向前跳去,想與官軍近身搏鬥。但第二排的長槍緊接着刺來,最終還是被刺中。

隨着長槍手刺出一輪,整個前排的賊兵幾乎全部倒地,或被刺中小腹,或被刺中脖頸,或被刺中面部,或被刺中大腿,幾乎全部是要害中槍。

長槍手紛紛將刺出的槍收回,又回到蓄勢狀態。

後面的賊兵繼續撞了過來,許多經驗豐富的老賊迅速反應過來,將紛紛將手中的短斧短刀狠狠擲向官軍。

因爲陣型太密集,賊兵投擲過來的短刃紛紛命中,慘呼聲中,數百名官軍或死或傷倒地不起,他們留下的空隙被後排官軍迅速補上。

官軍手中長槍狠狠刺向對面沒了兵器的賊兵。

幾輪刺擊過後,持盾的兩千餘賊兵已經所剩無幾,另外兩千餘悍勇賊兵已經停止衝鋒。

這已經不是廝殺,這簡直是屠殺了。

自家的兵刃根本夠不到對方,對方卻可以從容的殺死自己。看着眼前遍地的屍體,受傷活着的賊兵發出的慘叫聲,驚慌失措下,許多人開始向後或是兩側跑去。

官軍長槍手又是齊聲大喝:“護!”,隨着喝聲,整齊的向前邁了一步,滴着血的槍頭密集的指向賊兵們。

許多尚在猶豫的賊兵終於撐不住了,狂喊一聲轉身開始逃跑。後面高迎祥老營的數千步卒也已停下,奔逃回來的賊兵直直的撞向他們,瞬間將他們的陣型衝亂。

因爲前方賊兵擋住了視線,這部分賊兵不知道前面的情況。慌亂之下,一部分人開始跟着敗退的賊兵向後逃跑,眼見得一場潰敗就要發生。

隨着一聲號炮響起,盧象升一磕馬腹,手中大刀舉起,戰馬開始向前奔跑,身後以及另一側的遼東馬隊也開始驅馬向前,準備趁機衝殺敗卒。

賊兵陣營裡號角聲響起,兩側的闖營騎兵動了起來,向着官軍馬隊迎了過來。

雙方騎兵相隔數百步距離,馬匹加速起來正好可以撞在一起。所以沒等到官軍馬隊衝入賊兵步卒中間,雙方的騎兵已經正面撞在了一起。

盧象升鬆開繮繩,雙手握刀橫向一揮,正面的一名手舉狼牙棒正待砸向他的賊兵騎手的腦袋已被一刀斬了下來。

盧象升隨後舉刀下劈,一聲慘叫,一名賊兵騎手的手臂被砍了下來。

眨眼間兩馬錯身而過,武大定馬刀將這名賊兵首級斬下,大股鮮血噴向天空,賊兵身軀栽下馬去。

盧象升戰馬加速向前,手中大刀揮舞不停,武大定和其他親兵稍稍落後半個馬身,護住了他的兩側,手中兵刃不停格擋劈砍。

幾十息之間,雙方的騎兵對衝而過,留下一地的屍體和許多失去主人的戰馬。

這場騎兵對衝,盧象升這側八百餘騎兵,傷亡一百餘人,闖營這邊的騎兵傷亡四百餘人,另一側也差不多情況。

官軍騎兵已經顧不得追殺賊兵潰卒。在敵方尚有大股馬隊的情況下,追殺步卒意味陣型會分散,那純粹就是找死。

盧象升聚攏馬隊,還要再衝,遼東遊擊祖千軍不幹了,他大聲嚷道:“督帥!不能再衝了!點子扎手,弟兄們傷亡太大,俺家將主回來俺沒法交代啊!”其餘的遼東騎兵也紛紛叫嚷附和。

盧象升心中大怒,但他知道遼東騎兵向來如此,對於軍令根本不在乎,自己如果執意再戰,這些傢伙保不準從背後給他一刀。

眼見闖營馬隊遠遠兜了圈子停下,準備歇息馬力再次衝鋒,盧象升無奈之下只得下令回營,官軍步卒在馬隊的掩護下緩緩撤向營地,弓手和刀盾手負責將傷亡的官軍運回營地,順帶把一些無主的戰馬牽回。

因爲看見官軍陣型不亂,闖營這邊也沒有追擊的意思,聽任官軍回營。更令盧象升鬱悶的是,說好的幾路合擊並未發生,迂迴到賊兵側翼後方的祖寬、李重進,一點動靜都沒有。

回到營地後,盧象升換下帶血的盔甲,簡單擦了一把臉上的血跡,不顧身上的疲憊感,換上一身青色便袍,來到傷兵營地。

這次長槍兵陣亡一百二十餘人,傷三百餘人,陣亡的都是被賊兵投擲過來的刀斧命中面部脖頸等要害部位,傷者都是胸腹手臂中了刀斧。

傷兵營地裡幾個隨軍郎中在忙碌着,幾口鍋裡熬煮着草藥,許多士兵在郎中的指揮下幫忙照料傷員,營地裡呻吟慘叫聲不絕於耳。

盧象升安慰了幾名傷員之後退出營地回到大帳,在大案之後坐下,盧象同大步走了進來,大聲道:“大哥,這幫遼東蠻子居然不聽號令!他們眼中還有沒有朝廷!大哥,皇上不是給你尚方寶劍嗎?乾脆,把那個帶頭的腦袋砍下來,看看以後誰還不聽將令!”

盧象升瞪了他一眼,喝道:“住嘴!你懂什麼?軍營重地,不要亂說話!”盧象同不服氣的把頭扭向一邊,鼻子裡哼了一聲。

盧象升起身緩緩走到他的身邊,揹着手看着他,開口道:“老三,賊兵勢大,剛纔你也看見了,此戰如果只有我天雄軍的話,勝負難料,就算勝了,也是慘勝,根本無力繼續追擊。因爲我們都是步卒,闖賊卻有精悍的騎兵,所以我們現今還要依仗遼東客軍。自萬曆爺開始,朝廷在遼東耗費了數不清的銀兩,遼東衆將之間的關係盤根錯節,已成尾大不掉之勢,聖上以及朝堂重臣心知肚明。但天下亂起,大明還需要一個相對安穩的遼東用以對抗建州女真,以便讓我等剿滅賊寇,畢竟流寇纔是我大明之心腹大患啊!”

盧象升長嘆一聲,多年的征戰讓他的內心深處感到了深深的疲倦,有時真想辭官歸鄉。但當今聖上對他恩遇有加,他實在不忍心棄之不顧,當初讀書的初心是什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想到這裡他精神陡然振作起來,語氣堅定的開口道:“老三,經此一戰,闖賊、獻賊應該會退去。等祖、李二人率部回來後,我們就前往汝州。現在你馬上安排探馬搜尋祖李二人所率騎兵之消息,隨時向我稟報,去吧!”盧象同雖然鬱悶未消,但還是接令而去,不一會一陣陣馬蹄聲響,夜不收出營而去。

官軍撤回大營之後,高迎祥吩咐未參戰的的士卒去打掃戰場,救治傷者,掩埋陣亡的士卒。

他騎在馬上,凝視着遠處官軍的營地,久久不語。

張獻忠打馬來到近前,開口道:“闖王的馬隊真是名不虛傳啊,這次敢跟遼東蠻子硬槓,俺老張佩服!”

高迎祥回過神來,勉強一笑,開口道:“那可是俺的心頭肉啊,這次折損俺六七百騎,不過也試出官軍的斤兩了,遼東蠻子硬是要得!張老弟,你以爲下一步俺們該咋做?”

張獻忠猶豫了一下,笑道:“闖王定有主張,俺老張聽令就是!”

高迎祥沉吟一會,說道:“剛纔探馬報與俺知,俺們的左右以及後面都有官軍馬隊出現。盧閻王這是打算正面敗了俺們之後,攆着敗兵衝俺的大陣,然後四面合圍俺。真要那樣,兒郎們不知到底來了多少官軍,正面又敗了,四面再一衝,俺們最後定是一場慘敗啊,說不定你我當中有許多人就交待在這裡了!”

張獻忠一驚,忙問道:“那爲何只有正面的官軍想要正面衝陣,別的沒有動靜啊?”

“哈哈哈!俺高迎祥打了這麼多年仗,也不是吃素的,俺早防了盧閻王一手!別看陣前俺只帶了三千馬隊,大營裡俺的一萬餘騎也是分作三處撒了出去,官軍定是看見俺每一處人數都多過他們,所以沒敢動手,要不今天俺們可吃大虧了!”

張獻忠等一衆首領聽到這裡,又驚又佩,衆人紛紛大聲誇讚。

“闖王真是高明啊,怪不得姓高!”

“要是沒有闖王這一招,我等今天說不定死在這裡咧!”

“俺就說嗎,官軍騎兵人數不對,原來向打咱的埋伏啊!”

“闖王不虧是咱們天下義軍裡第一號人物啊,俺老羅佩服!”

張獻忠也是挑起大拇指,讚道:“闖王深謀遠慮,俺老張佩服!佩服!”

高迎祥看到如此情景,剛纔敗仗給他帶來的陰霾一掃而空。

他哈哈大笑道:“哈哈,多謝衆位兄弟誇獎!打了這場仗,俺料定官軍不敢再追咱們,不過,汝陽城俺們也不打了,畢竟官軍就在附近,俺剛纔想了,俺們走真陽,往新蔡方向走,那邊沒有官軍的主力,俺們找一處地方修整一番,操練操練隊伍。等修整好了,俺們往東打,東邊的州縣可比這鳥不拉屎的河南富裕多了!到時俺們打破州縣,銀子隨便花,娘兒們隨便玩!要是老子們耍的興起,說不定打到南京去!哈哈哈!”,一衆賊寇首領轟然大喜,吵吵嚷嚷的簇擁着高迎祥去向了賊兵大營方向。

官軍營地,盧象升的大帳裡,已經回來的祖寬、李重進正在向他稟報事情的始末。

他們各自帶着隊伍迂迴包抄以後,本應等信號後一起出擊。沒想到還沒找好地方修整等待,流賊的大股馬隊就分別出現在他們附近。

每一個方向的賊兵都幾倍與他們,這時如果硬拼,同一方向的流賊步卒聞訊趕過來,那可就麻煩了。

所以祖、李以及另一方向的將領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脫離戰場,再繞一個大圈子回到營地。

盧象升聽完後對他們的決定表示了肯定。他知道如果是自己,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如此選擇。因爲畢竟不是要和流賊決戰,在沒有必勝的把握下,保存實力是最明智的。

然後幾人商議一番後,感覺官軍現在急需休養。盧象升決定,按原計劃率兵前往汝州,補充糧草兵源和武器,並將兩次與高迎祥交手的經過以及立功人員名單上報朝廷。

盧象升留下盧象同以及五十名夜不收,監視查探流賊動向,及時回稟,以便掌握這股朝廷心腹之患的的下一步目的。

商議完畢後,各人帶隊回營休息一番,夜不收通稟賊兵拔營離開汝陽往南而去,盧象升着人知會汝陽縣,率大隊人馬往西北的汝州而去。

幾天之後,盧象升帶領天雄軍以及關寧騎兵來到汝州府城外,早已等候多時的府城各級官員在知府劉存會的帶領下迎上前來。

盧象升下馬後與一衆官員見禮敘話,然後進城商議官軍到來後的後續事宜,中軍官楊茂功則帶隊在南門外紮下營盤。

先前駐紮在樊城的六千餘川軍已經接到兵部公文,劃歸盧象升麾下,川軍副將秦翼明帶隊已在城東門外駐紮。

等盧象升在知府衙門議事完畢回到紮好的營地後,秦翼明帶着遊記高其勳和一衆千總過來見禮。

汝州知府劉存會極力挽留盧象升在城內安歇。畢竟是五省總理大臣,位高權重,並且是皇上非常喜愛的重臣。何況現在這亂世當中,手下握有重兵,劉存會當然要極力巴結。

但盧象升以自己久住軍營已成習慣爲由,婉拒了他的好意後回到了軍營中。

此時他的大帳裡,除了天雄軍楊茂功以及祖寬、李重進、秦翼明等人之外,還多了幾個京師來的生人。

見盧象升進了大帳,幾個生人上前見禮,一名錦衣衛服飾的年輕百戶從懷裡掏出公文勘合,雙手呈上。

盧象升驗看無誤後笑道:“有勞上差等候多日!前番探知闖賊兵圍汝陽,本官帶隊前往解圍,並與闖賊激戰兩場,闖賊退去,我軍糧草已盡,本官已知上差在汝州日久,這纔回返汝州休整,還望多多海涵!”

盧象升在大案之後坐下,年輕的錦衣衛百戶上前施禮後大聲道:“盧督帥一心爲國平賊,我等敬佩不已!卑職錦衣衛百戶張進,久聞盧督帥大名,今日得見甚感榮幸!卑職前來之時特蒙聖上召見,聖上特意叮囑卑職,要督帥愛惜自己,待一切安排妥當後前往京師陛見!聖上言道幾年前見過督帥後甚爲想念,還說對督帥無條件的信任!卑職不明此意,只是代爲轉告!”

盧象升聞言突地站起身形,眼圈泛紅,目中含淚,向京師方向拱手爲禮,哽咽了一下,開口道:“微臣何德何能,勞我皇上掛念!我皇上之言,令盧某人感激涕零,微臣就算舍了這副身軀,也難報我皇上知遇之恩!”

張進等盧象升情緒稍微平穩之後,自懷中掏出一封書信遞了上來。

說道:“聖上有給盧督帥的密信,卑職此次除了押運糧餉之外,聖上另派了一隊工匠隨卑職一同前來,並言信中都有交待,還請盧督帥驗看!”

盧象升趕忙起身雙手接過書信,信封上熟悉的筆跡落入眼簾:九臺親啓,他趕忙打開信封看了起來。

崇禎在信中再一次申明,流賊剿滅需要時日,剿是一方面,重要的是穩定住因爲天災人禍流離失所的百姓。只要百姓有口飯吃,那就不會跟隨賊寇造反,從而能減少流賊的兵源。如果只注重剿,而不注重讓百姓足食,最後徒耗錢糧,賊寇則越剿越多。

陝西巡撫孫傳庭在屯田安民方面已經取得初步成效。待來年夏糧取得豐收後,會繼續擴大屯田面積,爭取從根本上遏制住流賊日益勢大的勢頭。

他要求盧象升在汝州也開展屯田練兵,所需錢糧物資朝廷會想辦法解決。要把剿滅流賊當成持久戰,不要只爭朝夕,想着一口氣就天下太平。此次派來的工匠就是一隻打井隊,用以應對目前出現的大面積乾旱問題。

盧象升看罷書信大喜過望,久久以來焦慮不安的心情頓時無比輕鬆,對時局的不安和對未來的迷惘轉眼消散一空,整個人放佛年輕了十歲。

他強忍住想要放聲大笑的念頭,微笑着對張進說道:“我皇上還有何事對微臣交待的嗎?”

張進拱手道:“聖上還說一批新的兵器很快就會送來,並且還會給督帥派來專門的輜重營。卑職此次職責就是查驗兵額,發放餉銀,將陣亡官兵的遺骸,燒埋銀子送回老家,現有官兵願意將餉銀送回家的一併代理,請督帥安排人手協助卑職辦理!”

盧象升喜笑顏開,連忙安排楊茂功帶着張進等人下營地處理公務。遼東諸人以及川軍的餉銀也在此次發放之列,衆人喜滋滋的回營等候,盧象升則立刻騎馬帶着親兵再次去往汝州城裡,與知府劉存會商議屯田事宜而去。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十三章 援軍
第三百四十三章 求援第五百二十三章 逐街逐屋爭奪第八百一十八章 大敗虧輸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七百零二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百四十三章 周後眼中的夫君第四百九十章 懲戒與栽培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三百五十三章 恩賞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五百三十九章 朕有一策第六章 皇莊2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五百九十三章 選準目標、準備動手第七百五十五章 西班牙人要來複仇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一百五十六章 建祠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五十九章 偷人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援第六百五十二章 歐洲不僅是隻缺白糖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二十一章 錢莊銀票的目的和作用第二百六十四章 廢籍第四百八十五章 待不住了第七百六十九章 減稅、太子游學第六百五十八章 摧毀江南利益集團核心第一百九十章 改變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三十四章 開端第八百八十二章 大航海因爲利益而開啓第二百七十一章 迎敵第九章 皇莊5第一百九十七章 宗親第八百七十八章 善後、向日本移民第八百二十四章 新一代海上霸主第四百四十四章 紫娟的抉擇吧第八十九章 聚衆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一百八十五章 分割第一百九十三章 周王第五百零九章 束手無策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二百九十章 宴會第四百六十章 遣使議和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三百六十二章 修改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五百三十四章 我皇明萬勝!第九十章 平息第四百二十章 銀票第五十七章 破敵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七百一十四章 北海艦隊的第一次備戰第六百五十章 宮內改革、減少天家個人財富第一百五十二章 出首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一百八十八章 投名狀第四百五十章 皮島第一百六十六章 剿滅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二百零四章 憂慮第一百五十四章 天算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六百八十一章 北京第一人民醫院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七百四十三章 升賞、後事安排第四十一章 大戰5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十四章 大生產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九十九章 出路第六百四十二章 盧閻王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三百八十七章 狹路第四百七十章 先轟擊再射擊第四百八十四章 託孤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六百三十一章 張網以待、終有所獲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二百五十五章 定策第六百七十二章 擴大支柱產業規模第二百四十七章 守土第三百五十二章 請封第三百六十一章 雛形第四百六十二章 君臣相處之道第五十三章 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