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陳奇瑜

其他幾個千戶也都紛紛出聲附和,他們都出自勇衛營,忠心自不必說,從軍的目的就是建功立業,封妻廕子,待在山東雖然性命無憂,但同樣沒有功勞可得;胸懷利刃,殺心自起,近一年的訓練,眼看着部下漸漸有了強兵的模樣,朝廷提供的裝備越來越精良,糧餉供應充足,上官從不克扣,衆人對戰功的渴望越發強烈起來。

黃得功邊聽邊琢磨着:自己和老周得皇上賞識,一年不到就升了好幾級,老周原本是個參將,皇上把他調到陝西,一下子就成了副將,和自己平級了;聽說孫傳庭組建秦軍,人馬過萬,老周能打,要是再立下戰功,總兵是眼瞅着的事,老子要還是個副將,等下回見着,還得下跪行禮,奶奶的!不行,這回說什麼也得留在中原剿賊,不能讓老周比下去!

打定主意後,黃得功捏起炒麪大口大口吞嚥起來,嘴裡含含糊糊的說道:“行了行了!老子自有主意!趕緊吃飯!吃完了各自查看手下,有沒有染了暑氣的!有的話趕緊叫郎中醫治!”

吃過飯後,大軍開始歇息,在外警戒的士卒被替換下來就餐,很多士卒耐不住熱,又跑到水中嬉戲,有的則不顧天氣炎熱,找一塊裸露出的巨石背陰處,躺倒在地呼呼大睡,有的則三五成羣聚在一起閒扯。

一衆千戶各自巡視手下士卒,有將近百人出現了染上暑氣的症狀,還好大部分比較輕微,有的口渴、食慾不振、頭痛、頭昏、多汗;有的則感到疲乏、虛弱,噁心及嘔吐,心悸。

隨軍的十餘個郎中趕緊展開救治,他們吩咐把中了暑氣的士卒擡到陰涼乾燥的地方,脫下衣服,用浸溼的手巾擦洗身子,然後給患病的士卒服下散劑藥湯和鹽水,已被崇禎召入太醫院的吳有性研製的解暑湯藥,在經過臨牀試驗合格後,崇禎命太醫署大量製作後作爲軍品發給各軍。

至於隨軍的軍醫們,則是由錦衣衛從京師周邊地區搜尋到一些遊方郎中,然後“請”到京師的,在經過吳有性等人的短期培訓,新學了一些崇禎口述的外傷簡單處理方法後,又從一些規模較大的藥鋪中僱了一批機靈懂事的學徒,組成了小規模的醫療隊,送到了盧象升等人麾下聽用。

當然了,雖說有錦衣衛逼迫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待遇很優厚:郎中每人月支十兩,跟來的學徒打雜每人二兩,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這些郎中、學徒才心甘情願的來到軍中。

經過簡單的醫治後,大部分染了暑氣的士卒症狀緩解下來,再休息幾個時辰就能恢復正常,只有幾個病情嚴重的,郎中給他們服下湯藥後還得在等一段時間,等湯藥起效後再決定是走還是送到懷遠城裡。

本來計劃吃飯後半個時辰出發,因爲傷病的緣故,足足耽擱了一個多時辰才完事,黃得功一聲令下,大軍開始收拾行裝,離開河灘來到官道上整隊,輜重營留下部分青壯填埋穢物,收起炊具,撲滅明火後,再去追趕大軍,好在行軍速度不快,短時間內青壯們就能清理完畢,不至於掉隊。

近一萬人從集結整隊道開始起行,又花去了小半個時辰,等前隊走到懷遠城時,已到了未時左右了,後隊的輜重營纔剛剛開始起行,看樣子今天是趕不到鳳陽了,好在一路上其他時間並未耽擱,就算明日到達鳳陽,也比盧象升下令的剋期抵達,提前了三天的時間。

鳳陽府中都留守司衙中,鳳陽巡撫陳奇瑜正在與巡按御史陳良謨商討盧象升的軍情通報。

陳奇瑜是山西保德人,字玉鉉。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進士,與洪承疇同科。崇禎五年被拔擢爲延綏巡撫,率部掃蕩各路流賊,很快將境內有名的大股流寇一掃而光。說實話,陳奇瑜還是相當有能力的,並且有謀略,善於打仗,因功被皇帝特簡爲五省總督,就是現今洪承疇的位子。

陳奇瑜擔任五省總督以後,憑藉其超卓的戰略眼光,精心部署,調集各路官軍從四面會剿,短短几個月時間,連敗張獻忠、張妙手、蠍子塊等人,最後將其逼迫圍困與興安附近的車廂峽中。

連續數十日的大雨使得流賊們刀劍生鏽,弓箭被淋的散架,衣甲浸透,戰馬也相繼感染疫情,更慘的是糧食斷絕,流賊士卒大量染病,這時候不用說大軍,就是遣一隻上千人的生力軍進入峽內,這幾萬人流賊們也毫無抵抗之力。

走投無路的絕境之下,狡詐的張獻忠建議詐降,陳奇瑜此時已被即將到來的大勝衝昏了頭腦,正在憧憬自己將會得到什麼樣官位,再加上他從心裡瞧不起這夥土寇,所以輕易的接受了流賊投降的請求。

流賊等人收集大量的金銀珠寶,張獻忠暗中找到原在官軍中相熟之人,用重金賄賂各級將官以及陳奇瑜的幕僚,最後在衆人的極力勸說下,陳總督做出了接受投降並且不打散其編制的荒唐決定,甚至只派遣幾十名吏員押送流賊返鄉務農,結果可想而知,流賊們在脫離了官軍監視之後,殺死押運吏員,重新遁入大山之中,大好局面毀於一旦。

事後,輕敵大意,錯失良機的陳奇瑜受到朝臣的交章彈劾,崇禎大怒之下派錦衣衛將其逮治入京,關押與詔獄之中,直到朱振卿穿越而來,他在詔獄已經待了兩年多了。

本已心灰意冷的陳奇瑜,以爲自己將會被皇帝賜死獄中,沒想到某一日突然有宮中太監前來探視,並言明這次是代皇帝問話與他,問其是否反思當日縱敵之過,是否還有爲朝廷效力之心。

兩年以來,陳奇瑜對於車廂峽之失有過無數次的悔恨,靜心思考當日種種,對於其中的關竅已是明白無異,驟聞太監之語,陳奇瑜大喜過望,清楚這是皇帝給了他一個東山再起的機會,激動感奮之下,陳奇瑜要來筆墨紙張,將兩年多來的悔意與心得錄與紙上,交於奉旨來的太監,託其轉呈聖上,並言明若皇上起復與他,他要求陛見。太監好言安撫幾句後拿着他的文本回了宮。

幾日之後,聖旨傳下,皇帝將其遣往鳳陽擔任巡撫一職,囑他到任後要大力開展水利建設,開荒拓地,擴大糧食種植面積,以備荒年;若事有可爲,也可募兵保境,要用心任事,切忌浮躁,若在任期間成績顯著,朝廷將不吝提拔,至於陛見就不必了。

陳奇瑜出獄之後,立刻給老家寫信,讓族中挑選有能力又忠實可靠的族人來京,隨他赴任鳳陽。

陳家在寶德也是世家大戶,族中雖未有過進士出身的名人,但舉人生員還是出了不少,陳家歷代家主充分利用官場上的關係,多種經營,逐漸積攢起偌大的家產。

陳奇瑜是陳家二房之人,也是陳家第一個進士,隨着他官越做越大,家族中的生意也趁機擴張起來,頂着五省總督族親的頭銜,山西大小官員都要賣面子給陳家,其族人裡中舉多年,再進一步自知無望的,也藉着關係出仕爲官,陳家儼然成爲當地首屈一指的士紳大戶。

隨着陳奇瑜因車廂峽挫敗被逮之後,陳家的各項生意一落千丈,很多原本是看着總督面子上的官府士紳,趁機明搶暗奪,將陳家最賺錢的生意全部奪走,在外地爲官的幾名陳氏族人也相繼被罷官免職,黯然回鄉,這種事在官場上屢見不鮮。

陳家裡很多人因此對陳奇瑜極端憤恨,他這一房的人沒少受到族人的謾罵和刁難,家族會議時,甚至有人提出將陳奇瑜這一房從族譜上出名,全部趕出陳家,讓其自生自滅,好在族長念及陳奇瑜當官以來陳氏一族所受的恩惠,嚴詞斥責出言驅趕的族人,才勉強壓下了族人的怒火。

也有和陳奇瑜這一房交好的族人,暗中關照着他的家人,加上族長還算主持公道,他的家人才勉強得以度日。

就在大家以爲陳奇瑜免不了被處死的命運之時,一封家書從京師被人捎了回來,族長看完信後馬上召集族中頭面人物會議,商討陳奇瑜提出的要求。本以爲二房就此零落的族人,聽着族長當中宣讀的書信,很多人心下暗自後悔不已,召集平日的所作所爲定會被二房告知陳奇瑜,眼見得他有東山再起之勢,想要腆着臉再去和好,一時還真抹不開面子。

陳奇瑜的父親早已去世,老母年過七旬,身體漸漸衰敗,他的妻子性格柔弱,遇事沒有絲毫主見,二房的事由他的弟弟陳奇帆主理。

陳奇帆比哥哥小了五六歲,自小就對陳奇瑜崇拜無比,他中了生員以後,自知不是讀書的料,就放棄學業,專心打理族中的生意,憑藉着靈活的頭腦和手段,也藉着兄長的名氣,把陳家的生意操持的有聲有色。

隨着陳奇瑜的入獄,陳奇帆的權利也被族中剝奪,二房的各項族中補貼也被取消,只靠着往常積攢的銀錢度日,陳奇帆並非貪得無厭之人,掌管族中生意時,一心爲族中利益着想,故此並未從中謀取多少私利。

這一年多來他忍受着族人的指責謾罵和刁難,盡心盡力的侍奉老母,照顧兄長一家老少。他一直堅信,兄長的才能是被皇帝和朝臣一致認可的,絕對不會就此沉淪,更不會丟了性命,一定會重新得到起復的。

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章 證據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
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五百九十九章 猜測皇帝心思的溫體仁第五百三十六章 文貴武賤必須改變第三十五章 事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收網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五十六章 想提前打通蘇伊士運河第十二章 李邦華第五百七十八章 捨不得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六十五章 變化第二百九十九章 縱火第六百二十四章 堅定不移地站在皇帝這邊第四百零九章 齊射第三百七十三章 爭搶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承乾宮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二百零三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章 寧遠第五百九十四章 北鎮撫司的手段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五百四十七章 陳奇瑜的狠招第一百一十二章 謀劃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六百一十三章 分贓大會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二百一十七章 荒淫第四百六十四章 清軍內部的分歧第三百二十六章 應對第八百四十六章 食堂飯食可比富戶、話癆管事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一百四十四章 新政第四百五十九章 誅心之言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八百三十一章 改變源自於皇帝鷹犬遍佈天下第二百九十五章 目的第七百一十八章 屠殺事件的真正凶手第三百章 證據第六百四十八章 被同化的危險、必須警醒第三百六十九章 激戰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六百零六章 強硬的福王第一百九十五章 自盡第五百九十七章 宗藩問題到了解決的時候第二百五十一章 問計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零六章 內情第五十二章 攻城第六百七十章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解剖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五百二十八章 內閣中的實用型人才第六百七十四章 普及義務教育的難點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六百章 八旗丁口如何安置的問題第一百九十八章 放假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零二章 再登第一百六十七章 思緒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六百八十六章 兩個漢奸奴才教導新主子第八百八十三章 首輔之子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四百八十八章 慌了手腳第三百三十六章 武備第一百四十五章 養濟第二十四章 赴任第五百四十九章 孫傳庭、盧象升的反應第四百五十章 多爾袞的果斷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八百三十五章 爲女兒婚事發愁的皇帝第二十八章 告捷第一百零三章 心機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七百七十章 首位現任高官致仕第一百五十七章 身後事第六百六十九章 讓農戶增產的同時還能增收第四百五十七章 登陸遼東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四百九十八章 一身板甲的小曹將軍第二百七十三章 束手第八百九十二章 北美大陸是必佔之地第四百九十七章 捷報傳來第三百三十一章 會商第一百七十四章 盛京第七百一十一章 廢除選秀女制度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三百六十一章 新年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八百五十六章 議定出兵、太子監軍第五百零五章 會商裁兵第六百零三章 孔府門前的流血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