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敵至

“老吳,我覺着孫千總的話甚有道理!既知紅夷火器犀利,若排開陣勢正面力敵不僅傷損極大,且有敗陣之虞。莫若想些妙招,先沮其士氣,待其心生畏懼抑或是久而不支時再以堂堂之陣擊之,如此數管齊下,則紅夷必敗!”

一旁一直未曾出聲的林榮突然開口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要說現在整個島上誰最不願意打仗,那這個人肯定就是林榮,而既然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那最不願輸的恐怕還是林榮。

主要是現在島上的局面太好了。

眼看着自己就要獲得巨大成功,甚至名字可以直達天聽的時候,一場林榮最怕的意外眼見得就要發生了。

隨着一年多來移民點各個方面都已日趨穩定,加之臺灣中南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臺中縣的開荒屯田取得了重大的成果。

現在島上加上官軍和原有兩千多移民在內,共計人口八千有餘,大小牲畜兩百餘頭只,總計開荒屯田已達十餘萬畝,並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持續增長中。

今年九月,也就是崇禎十年第二季稻田收割後,新建的十餘座大型糧倉裡已經堆滿了大量未脫殼的稻米。

這些糧食都是縣衙動用朱由檢專門派來的錦衣衛押送來的銀子,從移民們手中以略低於市價的價格收購儲存起來的。

因爲新開田地有免三年賦稅的政策,窮怕了也餓怕了的移民們迸發出了巨大的生產熱情。

每個家庭中只要是能幹活的勞力全員出動、輪番作業,在四海商行購買運送過來的各種大牲畜的助力下,新墾田地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長着。

在原先鄭家移過來的那批閩南人的幫助下,山西移民們經過兩季輪種的失敗後,終於在第三季學會了如何種植和管理水稻,並且在當季便取得了大範圍的成功。

這期間,隨着山西移民和閩南移民密集的交往,山西的不少移民也學到了如何捕獲各種魚鱉蝦蟹、蚌類、黃鱔等等各種水產品,以及如何再把它們燒製成美味佳餚的手藝。

而閩南移民則是學會了山西工匠們的各種手藝,包括如何獵取鹿、熊、豹、野豬等大型野生動物的手段及烹飪方法。

隨着南北兩地百姓之間友誼的不斷加深,最開始出現的因爲風俗語言造成的種種誤解也正在逐步的化解當中。

在雙方密切接觸的生產生活過程中,一名福建十八歲的小夥子和一名山西十六歲的小姑娘因爲互相愛慕,最後在雙方父母同意後,用極爲簡樸的方式結爲了夫妻。

知縣林榮聞訊後親自到場祝賀並隨了五兩銀子作爲賀禮。

因爲他知道這件事所蘊含的重大意義。

自己身爲臺灣島主官,一舉一動也是受到百姓們所廣泛關注的,自己的到來意味着,官府希望看到的是不同文化風俗的和諧共處,這次婚禮也將成爲一種風向標。

隨着平均三四個月一茬連續不斷地豐收,每家每戶新打製的米缸木桶簸籮裡都堆滿了稻米,再加上各種獵物河鮮等高蛋白的副食補充,山西移民們從開始不捨得吃飽,一直髮展到了今天敞開吃也吃不完的地步。

已經習慣了豐收的移民們在家中稻米已經裝不下的情況下,積極響應了縣衙的購買行動,用大量的稻米換取了銀子銅錢以及其他的生活物資。

要說商人的嗅覺確實是異常的靈敏。

在得知島上的糧食連續豐收的情況後,四海商行福州分行果斷地在縣衙附近開始修建商鋪,然後租用商船在風平浪靜地季節裡大量向島上輸送各種物資,通過商鋪的各種商品再將移民們賣糧換取地銀錢又賺了回去。

福州分行的總掌櫃李家山頭腦非常靈活,他知道商行想要在福建一帶立足和發展,首先需要團結當地的士紳大姓,不然的話就會受到種種因素的制約。

李家山在與閩南的種族大姓取得聯絡後,決定與這些人聯起手來將生意做大。

這次商行的跨海生意就是聯合了林姓、蔡姓、洪姓等數家大戶共同來完成的,期間產生的風險和利潤最後大家分攤。

這數家大姓開始時並未將這點生意放在眼中,但在李家山向他們透露,朝廷正在組織更多的北境災民移往臺灣,將來島上的人口會達到數百萬這個消息後,幾家族長湊在一起一商量,當即果斷的定下了與四海商行的合作事宜。

因爲他們都隱隱約約的聽說過,四海商行是宮中貴人的產業,那大規模移民一事就絕對不是無中生有。而搶先佔領島上的地盤,爲將來賺取高額利潤打下基礎,這纔是最重要的。

眼見得在自己全身心地付出下,原來的沼澤密林、荒地水塘漸漸變成了良田,原本冷清陰森的村莊變成了日見喧囂和熱鬧的城鎮,而且第一批由島上出產的稻米已經起運發往了內地,林榮在內心滿是自豪的同時,對自己未來的仕途也是充滿了期許。

“喲,老林,未曾想某還是小看你了啊!哈哈哈!來來裡,你有何妙招說來聽聽!”

吳羣笑嘻嘻地開口道。

“我只是看到一些話本中提到過,如何避開強敵正面而側擊之說,究竟如何運用,我可真是不知!老吳,我要是有妙計豈不成了允文允武之人了?你還是小看我好了!”

林榮說完之後拿起茶壺倒了一杯茶水,自顧自的啜飲起來。

“別的不說,老林你能有此思慮便已是令某驚異之事。你若是從軍打仗,將來成就肯定不小,要不你想想,乾脆入伍得了,我給你弄個千總噹噹?”

“滾!”

林榮啐了吳羣一口之後轉過身去不再搭理他。

“嘿嘿!知道你捨不得那身綠皮,還指望着換成大紅呢!老林,某覺着你定能如願!”

吳羣繼續逗了林榮幾句後,眼見對方對他毫不理睬,這才一臉訕訕地轉過頭來。

“老孫,適才林知縣所言提醒了某。紅夷既是善於正面力戰,那咱就避其鋒芒,擊其惰歸!紅夷定是由艦船運送上岸後再向我攻來,而我大營之所在恰是其無法迂迴之要害!由岸邊至此近三十里之地,沿途樹木塘灣密佈,且道路只有一條,這便是地利之優,咱們定要好好利用一番!”

崇禎十年臘月初六日,自上次總督府內決定出兵之後,經過半個多月的準備,範。戴克率領的八百名軍官士兵,乘坐四艘大艦抵達了明軍大營的外海一帶。

同船抵達的還有一千名島上的原住民,就是那些原先與荷蘭人抗爭,最後被武力壓服的麻豆人和目加溜灣人。

範。戴克之所以帶着這批原住民前來,是爲了在戰勝明軍後能夠搶掠到更多物資糧食,以及把他們作爲輜重營來使用。

在距離海岸五里左右時,兩艘排水量一千噸的鉅艦各自放下了巨大的錨鏈停在了海面上,靠近海岸一側船舷的兩層舷窗紛紛打開,一排排黑黝黝的炮口指向了岸邊。

沒過多長時間,二十餘艘舢板從船上被吊裝到水面,密密地繩網隨即也搭在了船舷的一側,在軍官們的口令下,第一陣的士兵們斜跨火繩槍和裝着彈藥的帆布包,反身從繩網上陸陸續續下到了舢板上,登陸行動開始正式開始。

海上馬車伕的稱號並不是徒有虛名,這個時期的荷蘭是真正的海上霸主,整個不到二百萬人口的國家,卻擁有一萬六千艘各種船隻。

這種排水量過千噸、上下兩層船艙內密佈百餘門火炮的大艦並不是最先進的,一種一千五百噸的鉅艦已經在試航後開始了批量建造。

這種當時排量最大,火力最兇猛鉅艦的誕生,昭示着荷蘭將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延續其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其中一艘鉅艦的頂層甲板上,範。戴克手持單筒望遠鏡掃視着岸邊,在前方不遠處的海面上,荷蘭士兵正在奮力划槳,舢板正在起伏不定的水面上快速向岸邊挺進。

“上校先生,這些黃種人看到我們的軍艦早就嚇得跑進山裡去了,他們和猴子近似的相貌正好適合在山裡吃野果,哈哈哈哈!”

星盾號船長林克端着一杯咖啡,懶洋洋地坐在一把椅子上對範。戴克笑言道。

“船長先生,雖然您的觀點有一點道理,但我卻並不完全贊同!您可不要忘了我們那位老朋友------大明帝國的鄭伯爵,他可是讓我們荷蘭海軍吃過不小的虧啊!”

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章 證據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
第六百一十九章 修路帶動市場繁榮第二百三十六章 策略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八百九十一章 未來閣臣第二百一十五章 強搶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五百一十四章 是戰是走第一百三十二章 西進第一百八十三章 劉國能第六百零八章 又發財了第四百五十四章 建州困境第一百八十四章 戰前第六百一十六章 朝廷沒錢養老?士紳們有啊!第八百七十一章 改進第二百二十八章 調任第六百九十六章 解民之難第四百五十八章 功名險中求第六百九十九章 興建水庫、酒坊不能太多第二百五十二章 情弊第四百二十四章 不謀而合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國婚姻第二百八十四章 設想第七百九十六章 去抄英國人的小金庫第七百九十四章 新軍、人事任免、漕運改革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三十七章 伶牙俐齒、毆打官差第六百一十五章 致仕和退休、養老金第十七章 樊城第六十章 追擊2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三百六十六章 地雷第三十七章 大戰1第一百三十四章 擒賊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八百八十五章 人脈的優勢第三百九十三章 錦州第六十一章 範家第四百六十三章 再來一次十三副?第二百四十章 奏對第四百零四章 殺意第二十五章 西安左衛1第八百一十章 給平戶藩的大禮包第二百五十九章 哨探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規第六十五章 上門第二百七十四章 登州第七百五十三章 西北建設兵團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三百零六章 斷腕第八百五十七章 新的公務支出第六百六十七章 四海酒業推出的新酒第四百七十九章 明軍的秘密武器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二百二十七章 議定第一百五十一章 愁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三百零七章 避害第五百八十三章 後宮閒話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四十二章 閒談第九十八章 計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八百六十章 以文制武還是文武並重?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七百二十九章 大明公民身份證第五百五十一章 恢復大唐安西四鎮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一百六十五章 蠱惑第五百零一章 新設府縣與駐軍第七百二十章 零傷亡、報仇第八百八十一章 提前着手、有備無患第三百一十三章 建設第五百七十章 太子的日常第四十九章 城破第一百六十二章 遊擊第三百八十九章 慘勝第二百七十九章 後宮第三百二十一章 痛斥第五百四十八章 開海面臨的阻礙第八百零七章 攻入交趾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七百五十二章 吃肉與喝湯的道理第八百零三章 想做富婆的朱媺娖第三百九十八章 完勝第四百二十七章 潰敗第二百六十章 備戰第八百一十七章 鐵炮火銃對射第三百章 證據第七百三十章 雖遠必誅不止是口號第四百七十七章 國運第三百九十一章 戰術第二十九章 整頓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七百六十二章 尋找和培養盟友第三十一章 商議第八百五十一章 內訌第二百四十一章 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