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該落幕了

朱由檢安排太子去往地方任職,本意是希望朱慈烺儘快成長起來後早一天接班,這個天下人人羨慕的位子他已經不打算坐了。

自從崇禎八年來到這個世界,到現在崇禎二十五年,時間過去了整整十七年。

原本崇禎十七年滅亡的大明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這個功勞大部分要歸在他身上,已經可以稱得上功德圓滿,正值壯年的他也到了享受人生的時候了。

前世本就是個普通人的他,對權力的慾望本就不強,既然太子已經初俱仁君之像,那他正好樂得清閒。

大明未來的發展道路都規劃好了,未來不管是誰做皇帝,只要不是太過昏庸,那就大可以順着歷史潮流滾滾前行,就算有人試圖改變這種局面,新的利益集團也不會讓他輕易得逞。

至少目前來看,太子還是然他感到滿意的,他創造的這些接班人制度也會繼續貫徹下去,中間或許會有新的變化,但他希望都是往好的方向轉變。

永王、定王也都分別與前年和去年大婚,迎娶的也是小門小戶的普通人家,現在兩家人都住在京城裡新建的兩座王府中,至於他們日常生活是一種什麼狀態,朱由檢並不太關心。

兒女長大成人後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範圍,做父母的儘量不要干涉而太多,能爲他們創造一個優質的環境就已經盡責了,其他的不要去過問。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爲兒孫做馬牛。

朱媺娖也結婚一年了,前幾個月已有身孕,朱由檢特意吩咐太醫院一名御醫進駐公主府,以便隨時應對某些突發狀況。

據錦衣衛彙報,朱媺娖與錢穆夫妻二人平日裡琴瑟和諧,言行舉止間透着自然的親密,結婚一年來從未聽說二人有吵架不和的事情,這也是朱由檢最感安心的。

朱慈烺、朱媺娖,包括永王、定王,這幾個孩子性格脾氣都較爲和善,與人相處時並沒有天家貴胄的架子,這種風氣也是爲京師百姓交口稱讚的。

在皇家這種家風的影響下,京師裡達官貴人們的子弟也少有行事張揚暴戾之輩,尤其是近年來,幾乎從未聽聞有豪門大戶欺虐苛待平民百姓的事情發生,整個京師常年處在一種祥和安定的狀態之中,而這種局面正是朱由檢最希望看到的。

除了受到皇家的影響外,嚴格的律法約束以及廠衛的震懾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京城內常年有廠衛以明暗的身份四處巡視,但凡是發現有不法事,不管你出身何等高貴,廠衛都是一律先拿住送入詔獄再說。

就算事後犯事之人請託各種關係,將自家子弟撈出去,但在詔獄裡已是吃盡了苦頭,出去後借幾個膽子他們也不敢再犯。

廠衛只認天家,其他人誰的面子也不給,正是有這種超然地位的執法機構存在,京師纔會常年保持着井然有序的狀態。

朱由檢已經把任何時候都不能取消廠衛這一條寫進祖訓中。

這幾年有不少文臣上本提出裁撤廠衛的建議,但統統被朱由檢拒絕。

就在去年,被文臣們搞得不勝其煩的朱由檢在召集閣臣會商國事時直接明言,永久保留廠衛已寫入皇明祖訓,以後但有人再提此事,那就會以居心叵測之罪論處。

消息傳出後,再也無人膽敢捋虎鬚,就連向來正直敢言的閣臣李邦華也不再作聲。

溫體仁致仕病故後,閣臣中李邦華年紀最長,明年也到了致仕的年齡了,前幾日君臣閒談時提及此事,衆人也都是感慨萬千。

現任內閣中,李邦華與陳奇瑜、範景文、侯恂、楊嗣昌等人之間年紀相差並不大,也就是說,再有五年,這幾人都將先後致仕歸家,只有孫傳庭和盧象升年紀與他們年齡有些差距。

孫傳庭將會在十年後,也就是崇禎三十五年致仕,盧象升年齡最小,可以接班首輔再幹十年。

十年後,太子也三十五歲了,這個年齡接班最佳,到時候朱由檢會禪位,之後便帶着周後她們離京,遊遍神州大地,飽覽華夏各地美景,如此也不枉此生了。

朱由檢曾經把這個想法明確告知過周後以及太子,周後她們倒是沒有多說什麼,太子卻是誠惶誠恐的跪倒在地,口稱自己從未有過與父親爭奪權力的想法,父親與春秋鼎盛之時禪位,傳揚出去以爲是他逼迫所致,那樣會有損皇家名聲。

朱由檢笑着坦言,這些話並非試探太子的心意,而是他的真實想法,他從來沒有疑慮過太子有奪權之心,只希望太子登基之後善待天下百姓、盡力把國家治理好,那他這個做父親的就放心了。

崇禎二十六年,閣臣李邦華致仕,第二天,聖旨發出,賜李邦華爲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特晉銀青光祿大夫並贈銀幣三千元。

晉順天府尹朱大典爲閣臣,其職位由浙江巡撫方文接任。

崇禎二十八年,閣臣陳奇瑜致仕,朱由檢特賜其爲太子太保、皇極殿大學士、特晉銀青光祿大夫並贈銀幣五千元。

增補方文爲閣臣。

崇禎三十年,閣臣範景文致仕,特賜其爲太子少師、文華殿大學士、特晉榮祿大夫並贈銀幣三千元。

增補陝西巡撫吳甘中爲閣臣。

同年,太子結束萊蕪知縣五年任期返京,並於同年被賜昭仁殿議事。

崇禎三十一年,閣臣楊嗣昌致仕,特賜其太子少傅、文華殿大學士、特晉榮祿大夫並贈銀幣三千元。

增補朱舜水入閣。

崇禎三十二年,閣臣侯恂致仕,特賜太子少保、文華殿大學士、特晉榮祿大夫把那個贈銀幣三千元。

增補廣西巡撫李懷普爲閣臣。

同年,原閣臣李邦華去世,經閣臣建議,朱由檢特旨允其配享太廟。

崇禎三十五年,首輔孫傳庭致仕,朱由檢下旨特賜其太子太保、華蓋殿大學士、特晉紫金光祿大夫、配享太廟,其年幼的三個兒子俱恩蔭正七品文林郎。

同年,次輔盧象升接任內閣首輔。

增補湖北巡撫溫侃爲閣臣。

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
第六十二章 秘議第二百七十六章 插曲第七十五章 赴援第四百三十八章 危急關頭第八百五十章 變生肘腋第一百零八章 宮內第二百二十六章 請見第八百五十二章 求援第三百零五章 平亂第三百四十章 酒後第七百三十四章 大明成爲世界財富匯聚地第五百四十一章 合作纔會雙贏第七百二十七章 轟塌城門、米涅槍再次顯示威力第五十八章 潰敗第五百五十八章 凱旋、郊迎第八百七十二章 財政是統治的基礎第五百五十六章 酒後吐真情第六百八十七章 爲了利益,多爾袞打算把侄子給宰了第六百九十章 未來的接班人選第二百三十七章 私訪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第一百六十一章 受降第七百一十七章 大明海軍抵達馬尼拉第四百四十八章 料敵與佈置第六百八十二章 醫院開張,御醫坐診第一百三十九章 圖謀第七百八十二章 盛世裡也有掙扎存活之人第一百二十章 激戰第六章 皇莊2第六百八十五章 穆丹烏拉、極有可能的大清內訌第一百七十八章 移鎮第四百七十一章 清軍的反擊第七百七十七章 飛梭、大明第一項壟斷產業第八百四十五章 聖源乳業的模式第三百二十八章 返京第九十七章 佯攻第九十五章 城內第六百四十一章 突襲官驛第五百三十七章 大手筆升擢、談判開始第三百四十九章 佈局第四百六十七章 平頂山崗上的堡寨第八百八十六章 長遠規劃第五十四章 探路第六百三十三章 臨死也要帶着別人陪葬第一百七十章 包抄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八百四十章 稅賦分家、皇帝大氣魄第一百八十二章 軍心第六百二十二章 女大不由娘第四百零八章 彈雨第八百九十三章 太子做官第一百零一章 登城第四百六十九章 城中清軍第六百四十三章 敗逃、得信第一百五十三章 危機第三百四十四章 內閣第三百一十二章 烏龍第六百六十二章 世家公子和海盜之間的關係第八百四十七章 長公主殿下召見第九十九章 抵達第八百五十五章 向大明求援第三百五十章 刑部第五百一十五章 趙武的猜測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三百四十五章 溫體仁第四百一十六章 選官第一百二十二章 伏擊2第五百五十章 改制以及新的戰略地四百五十五章 心有不甘的皇太極第一百一十九章 接戰第四百九十一章 朱由檢的籌謀第五百七十七章 都盯上海貿這塊大蛋糕第一百二十四章 東廠第二百八十九章第一百零六章 鏖戰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可以給你,但你要拿東西來換第四百七十六章 左翼騎兵的狀況第三百二十二章 外力第五百二十章 開花彈第一百九十六章 戰後第三百九十五章 兵至第一百一十三章 長蘆第二百四十六章 出關第六百二十六章 密會第二百零五章 逃荒第八百五十四章 瓦解第四百三十九章 後路危機第七百八十一章 登山偶遇第六百二十一章 朱媺娖的新玩具第三百六十章 臺灣第五百五十七章 終成眷屬、賜銀第七百零六章 代差型武器誕生第五百四十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零六章 建言與爭議第二百一十章 廢除第五百五十九章 放假、大肆採購、衣錦還鄉第五百七十四章 懲處和人事調整第七百三十九章 戰略意圖、天大的人情第六百四十五章 六百里加急第四百一十一章 白杆